硬核!楊振寧之父楊武之,我國數論先驅,曾教出華羅庚、陳省身

2020-12-17 翰林編修館

楊振寧,如今是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他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自己的父親楊武之。

楊武之,我國數論第一人,一生也頗為傳奇。

1、從中學訓育主任到中國數論第一人需要幾步

原本,楊武之還僅是一位中學教師,在母校安徽省立第二中學任訓教主任。

年輕的楊武之,看不慣學校裡那些紈絝子弟的懶散作風,便施行了嚴格的紀律加以管束,不料卻遭到了學生的動武報復。而學生家長利用自身權勢進行袒護,居然讓學校不了了之,楊武之憤而離職,轉到安慶中學教書。

不過,這件小事就像「蝴蝶效應」中,最初蝴蝶抖動了一下翅膀。楊武之因為此事,觸動很大,決定出國留學,投身於科學事業,改變祖國落後的現狀。

於是,在安慶教書期間,楊武之積極準備留學考試,也正是在此時,長子楊振寧出生,之所以叫「振寧」,振寓意振興,寧則是安慶的簡稱。

很快,楊武之順利地通過了安徽省公費出國留學考試,先後就讀於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並成為我國第一位數論研究方向的博士。

2、中國半數牛校,請其當教授

楊武之有多牛,中國當時的頂級牛校,有一半他當過教授。

1928-1929年廈門大學教授;

1929-1937年清華大學教授;

1937-1946年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1949年清華大學教授;

1950-1952年同濟大學教授;

1952-1973年復旦大學教授。

可以說,我國兩代數學家的數論,基本都是他一人教出來的。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華羅庚和陳省身。

3、當過華羅庚的老師,還當過他的領導

華羅庚自學成才,踏進清華園。選擇的研究方向便是數論,師從楊武之。

1938年,華羅庚出國留學後,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的系主任也是楊武之。

楊武之力排眾議,向校方提議,直接將華羅庚升為正教授,後來校方同意了楊武之的提議。

當時要想成為正教授,是需要經過講師、副教授層層提拔才行。

因此,華羅庚在後來多次採訪中,都表示非常感謝楊教授對他的知遇之恩。

4、給陳省身當紅娘

另一位數學大咖陳省身,與楊武之也是關係頗深。

楊武之教過陳省身,而陳省身又教過楊振寧。

陳省身能出國深造,也是楊武之多方努力的結果。

更有意思的是,陳省身的婚姻大事,也是楊武之促成的。

當時清華有一位老教授叫鄭桐蓀,非常欣賞陳省身,想讓他成為自己的女婿。

楊武之看出了鄭桐蓀的心思,便當起了紅娘,終於促成了這段美好的姻緣。

5、寵妻狂魔

楊武之的妻子羅孟華,只讀過幾年私塾。楊武之留學回國後,在清華園成為一代大師。

而當時清華園中,楊武之的同事妻子,大多數是大學畢業,好多還是留學生。

羅孟華非常擔心,學歷和文化水平上巨大的差距,甚至讓她想好了,如果丈夫和她離婚,她就獨自撫養楊振寧。

但是,楊武之非常疼愛妻子,不但兩人感情極好,而且楊武之還經常四處炫耀:找夫人就得找我老婆這樣的。

6、教導楊振寧

楊振寧的兒子叫楊光諾,這個名字便是楊武之起的。

楊武之希望楊振寧可以拿到諾貝爾獎,便給孫子起了這個名字。

後來,楊振寧不負眾望,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

楊武之對楊振寧的教育非常嚴格,很注重對楊振寧傳統文化方面的教導。

在楊振寧12歲時,楊武之還專門請人教楊振寧讀《孟子》等古書。

楊武之也經常告誡楊振寧要報效祖國,楊振寧的中國情懷,很大程度受父親影響。

相關焦點

  • 楊振寧的父親曾破格提拔華羅庚,還給數學家陳省身當過紅娘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我國近代數學先驅,也是我國數論的第一位博士。他曾是華羅庚和陳省身的老師。華羅庚自學成才,踏進清華園。選擇的研究方向便是數論,師從楊武之。1938年,華羅庚出國留學後,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的系主任也是楊武之。楊武之力排眾議,向校方提議,直接將華羅庚升為正教授,後來校方同意了楊武之的提議。當時要想成為正教授,是需要經過講師、副教授層層提拔才行。
  • 9歲喪母,12歲喪父,寒窗苦讀終成一代大師,楊振寧之父有多強?
    可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這位培養出楊振寧的大數學家有多強呢?我想許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楊武之背後的傳奇故事:他9歲喪母,12歲喪父,如何在寄人籬下的悲慘境遇中,寒窗苦讀,逆襲成為舊中國屈指可數的數學博士,甚至直接影響到中國數學進程呢?我們一起來品讀一番。
  • 陳省身與華羅庚:競爭中的朋友 彼此尊重
    華羅庚致全體美國留學生的一封信令人唏噓的華羅庚與楊武之梁羽生筆下的華羅庚另一位數學大家陳省身與華羅庚的比較往往是自然的問題,也常是比較敏感的話題。下面的文字是張奠宙先生2014年發表在文匯報上的文章。為了發展中國的現代數學,兩人都在拼命往前跑,形成了客觀上的競爭。正所謂「一時瑜亮」。但是,他們是競爭中的朋友。
  • 楊振寧今年98歲,他曾說:我放棄中國國籍後,父親一直沒寬恕過我
    楊武之學成歸國,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任教。楊武之先生是非常有名的數學教育家,是我國現代數學的先驅者之一。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帶領我走上數論道路的是楊武之教授。」 楊振寧自幼聰明好學,學數學的能力很強。楊武之對兒子也期望很高,不僅教兒子文化知識,還教給兒子許多愛國思想。
  • 陳省身與華羅庚
    陳省身與華羅庚張奠宙 陳省身和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史上的兩位巨人。華羅庚與陳省身年齡相仿,但生活的道路不同。兩人都在20世紀30年代初進入清華大學算學系,在那個數學群星燦爛的天空,他們構成明亮的雙子星座。然後兩人先後出國:陳省身到了漢堡、巴黎,攀登幾何學的高峰;華羅庚則由N·維納介紹去了英國的劍橋,在解析數論的研究上達到世界的前沿。為了發展中國的現代數學,兩人都在拼命往前跑,形成了客觀上的競爭。正所謂「一時瑜亮」。但是,他們是競爭中的朋友。
  • 說說梁思成、楊振寧、錢學森和費曼等科學家的父親們
    中國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今天是父親節,聊聊幾位科學家的父親,看看這些父親們在科學家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什麼作用。梁思成的父親先說說梁思成的父親,梁啓超。梁啓超9個孩子,出了三位院士,每位都是專家。在中國人的父親裡面,我一直最推崇梁啓超。
  • 楊振寧寫下過一首詩,短短十個字,就點出了幾何史上最牛的五位數學家
    楊振寧是物理學家,大家都知道他在物理學的成就上很高,那麼他有沒有資格來評價數學家呢? 當然有,因為楊振寧先生除了是一位物理學家,還是一位數學家,並且楊振寧先生從小就生在數學大家,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數學家。
  • 中國第一數學博士—楊武之之子楊振寧:最初啟發我的並非我的父親
    大家都知道楊振寧的父親是著名數學家楊武之。1923年至1928年,楊武之赴美留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後回國,在廈門大學任教,轉學各大學,最後長期擔任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他是我國早期從事現代數論與代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他也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老師。
  • 華羅庚在清華的三次「破格」
    1930年興辦我國第一所研究院時,已儼然成為中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府了。最早是鄭之蕃於1920年來清華學校任教,他是算學系的創辦人之一。1926年,他極力羅致熊慶來來到清華大學任教授。熊慶來任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後,在他的策劃下,力昌研究工作,羅致人才,優秀數學家楊武之、曾遠榮、胡坤生、趙訪熊先後受聘來校執教,他還有計劃地培養青年數學家,購買圖書雜誌,氣象為之一新。
  • 徐利治先生訪談錄:我所知道的華羅庚與陳省身
    編者按:徐利治(1920—2019)是一位自20世紀30年代起親歷我國數學發展的著名數學家,於今年3月11日逝世,享年99歲。徐教授生前曾與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向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郭金海進行過深度訪談,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口述史料。在這篇訪談錄中,徐利治追憶了他在西南聯合大學時期的老師華羅庚與陳省身的治學風格和學術之外的故事。
  • 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以初中文憑逆襲清華當教授,有什麼秘訣?
    談到中國的數學家,我們會想到丘成桐,解決了微分幾何的卡拉比猜想;會想到證明了「1+2」的陳景潤,是離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還會想到國現代微分幾何的開拓者陳省身,以及還有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張益堂(排名無先後),前面分內容裡,我們講述了「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派的矩陣打洞原理。下面,小編來分享一下華羅庚以初中文憑提到清華大學當教授的艱辛歷程,他的成功秘訣又是什麼呢?
  • 華羅庚傳
    王維克提拔華羅庚到金壇初中上課,就遭到地方上士紳的責難。熊慶來把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招到清華大學當助理員,葉企孫最後拍板,聘華羅庚為堂堂清華大學助教並教授微積分,以及吳有訓、楊武之聘華羅庚為西南聯大的教授,他們無不頂住了來自各方的巨大的壓力。
  • 北大教授張恭慶、張繼平分別獲「華羅庚數學獎」和「陳省身數學獎」
    4月21日上午,中國數學會在廈門舉辦的2009學術年會開幕式上舉行頒獎典禮,為中國數學會「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鍾家慶數學獎」三大獎獲獎者頒獎。 中國數學會第九屆「華羅庚數學獎」獲獎者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張恭慶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邦河。
  • 陳省身與華羅庚:競爭中的朋友 彼此尊重終生不渝
    華羅庚與陳省身年齡相仿,但生活的道路不同。兩人都在20世紀30年代初進入清華大學算學系,在那個數學群星燦爛的天空,他們構成明亮的雙子星座。然後兩人先後出國:陳省身到了漢堡、巴黎,攀登幾何學的高峰;華羅庚則由N·維納介紹去了英國的劍橋,在解析數論的研究上達到世界的前沿。為了發展中國的現代數學,兩人都在拼命往前跑,形成了客觀上的競爭。正所謂「一時瑜亮」。但是,他們是競爭中的朋友。
  • 楊振寧之父:9歲喪母,12歲喪父,寄人籬下,如何打破人生僵局
    而這一切也是從他父親身上耳濡目染來的,楊振寧之父楊武之,是一位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早年出國留學之後,歸國投身於大學數學教育,為國家培養出了大批學術人才。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父親,楊武之的實力之強,和兒子相比也是完全不遜色的。
  • 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
    華羅庚是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而他初中畢業後不到一年就因家貧而輟學,後來的成就完全是刻苦自學而取得的。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導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
  • 楊振寧之父:中國首位數學博士,至死都不原諒兒子放棄中國國籍
    楊振寧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很快就有所成就。後來楊振寧留學美國,在美國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遠在中國的楊武之得知楊振寧獲獎後欣喜若狂,多次赴美與楊振寧團聚。父子二人互訴衷腸,楊武之勸說楊振寧此時的中國正值就業之際,希望他能早日回國。
  • 楊振寧之父:我國第一個數學博士,臨終都沒寬恕兒子放棄中國國籍
    到美國後,楊武之在美國著名學府史丹福大學學習完3個學期的大學課程,又轉到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兩年後,楊武之憑藉自己所學著作《華林問題的各種推廣》,成為中國數學博士第一人。學成歸來的楊武之,相繼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復旦大學教書,培育出一大批的數學人才。1964年,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
  •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人,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2]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