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的數學家,我們會想到丘成桐,解決了微分幾何的卡拉比猜想;會想到證明了「1+2」的陳景潤,是離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還會想到國現代微分幾何的開拓者陳省身,以及還有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張益堂、射影微分幾何開拓者蘇步青等等。(排名無先後),前面分內容裡,我們講述了「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派的矩陣打洞原理。下面,小編來分享一下華羅庚以初中文憑提到清華大學當教授的艱辛歷程,他的成功秘訣又是什麼呢?
曾經,人稱綽號「羅呆子」
小時候的華羅庚,行為木訥,字寫得很醜,喜歡塗塗改改,不愛說話,就算說話也常常口齒不清,同學們給他取了個綽號「羅呆子」,包括老師也經常議論著說,羅呆子長大了以後絕對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但幸運的是,華羅庚在中學時偶然間碰到了他的伯樂-王維克。他是一位數學、翻譯、物理學等各個領域高資質玩家,曾拒絕過中央大學的教授聘請。王維克在批改華羅庚作業的時候,發現華羅庚的修修改改,其實是為了運用多種解題方法。自此,王維克不斷鼓著勵華羅庚學習。
幾經波折,憑努力逆天改命
華羅庚初中畢業之後,由於擔負不起學費,不得不輟學回家,當起了雜貨鋪的小店員。王維克惜才,把華羅庚請回學校當會計兼數學輔導老師,並不斷借書給華羅庚學習。不幸的是,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卻當數學老師,人們議論紛紛,被迫辭去數學老師職務。但在會計的職位上,也由於沉迷數學,而頻頻耽誤工作。華羅庚的父親都氣得要燒他的書,可他抱著書緊緊不放。
在不斷的學習沉澱下,他開始不斷的投稿。但由於視野問題,他投出去的都是許多已經證明的問題,被頻頻退稿。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華羅庚成功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了論文《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數學界為知震動,也引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破例將他調入清華圖書館當館員。在圖書館的兩年時間裡,華羅庚驚人地學會了英文,法文,德文等眾多語言,發表了多篇論文,清華大學又再次破例聘請華羅庚成為助教,繼而又成為了教員,自此踏上了康莊大道。
成就斐然,秘訣是什麼?
在數學上,華羅庚開創了我國諸多數學領域的先河,解析數論、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等領域都有成就,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要說讓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上一篇文章當中小編提到,華羅庚是矩陣的魔鬼玩家,其打洞原理威力十分巨大。
那麼,華羅庚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華羅庚自己曾經給出過答案,他說:「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道理很簡單,但能夠履行到具體行為的,卻屈指可數。觀察身邊的學霸,他們總能孜孜不倦地學習。而更多數人,則是遇難則退。華羅庚的天賦不可否認,但他的不懈努力精神更應該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
結語
小編認為,對於初等數學的學習,想要考試拿高分,最重要的就是華羅庚先生那樣的不懈努力精神。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其次,才是天賦。再者,就是學習方法。學習數學要講究方法,對每一個孩子來說,數學的學習具有高度的歷史相似性。在數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那些困擾著數學家們的問題,在今天去學習的時候,同樣會困擾著我們的同學。直接蠻橫的給學生灌輸高度抽象的數學觀念是不可行的,例如介紹負數、虛數,這只會使得孩子對數學產生畏懼感,厭倦感。
針對以上痛點,我們的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先生也給我們的孩子推薦了這樣一套書-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學數學原來這麼簡單》。足足4本,這套書融入了數學的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這本書可以在極大的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數學興趣。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限時優惠20元,平時都是79元),
有許多家長感嘆說,如果早些時候我發現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的數學就不會荒廢了,這也將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轉折點。除此之外,數學王子陳景潤,諾貝爾物理學獎陳振寧等科學家都推薦這一本書。可想而知的是,這套書的地位非常不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