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白沙島管委會進門處,這句古詩被寫在了顯眼的位置。在廣袤無垠的海上,這座陸地面積僅有2.88平方公裡的海島確實袖珍,如何將這「一畝三分地」打造成小而美的「海上盆景」?近年來,白沙以發展民宿為突破口之一,帶動島上基礎設施建設與整體環境提升,奮力跑出美麗經濟加速度。
在白沙島南端,胡軍傑經營的民宿「藍海岸居」經過二次裝修後,已經陸續接待了幾波客人。胡軍傑是土生土長的白沙人。「白沙好山好水,就這麼浪費了太可惜。」2009年,胡軍傑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開始邊摸索邊經營。10年下來,小小的民宿雖然累積了不少人氣,但整體條件卻愈發落後於周邊新落成的民宿。去年,胡軍傑決定升級自家民宿。
新的藍海岸居的外立面是島上頗具代表性的白牆黑簷,庭院正中一泓淺淺的池塘裡,有睡蓮迎風搖曳,錦鯉自由嬉戲。胡軍傑最得意的要屬新打造的朝南的觀景平臺。利用木質平臺及玻璃圍欄,胡軍傑將家門口的礁石半包進庭院,民宿建築與自然景觀相依相融,人在屋中,也在景中。此外,舊船木打造的桌椅,也為這個觀景平臺增添了幾分質樸雅趣。「改造好後,客人的滿意度高了,回頭客也多了,這錢花得值。」胡軍傑說。
近年來,隨著白沙島整體開發的推進與普陀旅遊業的發展,有越來越多像胡軍傑一樣的白沙人利用自有房屋做起了民宿生意,同時在經營過程中持續改變經營理念、提升住宿環境,讓本土民宿既保留了海島漁村風貌,又能貼合現代人的住宿需求。今年,又有海釣會所、民安客棧、嶼見白沙等一批民宿完成了提升改造。
除了本土民宿在設計與經營上不斷推陳出新,白沙島管委會還積極招商引資,吸引多個民宿項目落戶白沙,進一步喚醒島上閒置農房資源,激活海島漁村景色。
觀光車行至白沙島北部,10幢白黑相間的房子錯落有致地坐落在綠意蔥蘢間。這便是去年完工的「陌領·佑舍」眾創小鎮宿群項目一期工程。
「陌領·佑舍」共計劃投入8000萬元,通過導入藝術設計資源、引入高端社群、打造標杆項目、融合文旅產業等,分期對白沙島北部的65幢老房子實施改造。2018年8月,一批來自我國五湖四海的設計大咖登上白沙島,懷揣著「以設計力量振興鄉村」的美好願景,拉開了眾創小鎮的建設大幕。
「我們這10幢房子每幢都有自己的主題。」「陌領·佑舍」店長李本科告訴記者,設計大咖們在保留原有生態的基礎上,為每一棟老房子量身定製「新形象」,以設計師的敏銳觸覺,充分挖掘老房子的新生潛能。比如7號樓被設計成了親子房,海洋球、帳篷、蹦床等元素的加入,深受兒童歡迎;面朝大海的2號樓地理位置最佳,被設計成了獨棟別墅;3號樓採光一流,便設計了可移動拉伸的頂棚,讓住戶夜晚能聽潮觀星……
今年伊始,一期正式營業。近半年的運營時間裡,項目方不斷總結不足,為二期工程建設積累經驗。「二期的主題是『復活的海島漁村』,它可能會帶有80年代的復古風格。」李本科告訴記者。另外,「振興鄉村」這個初心在二期會有更具體的體現,「我們準備建立一個小集市,供島上的漁民擺攤、遊客趕集。」
民宿發展兼具情懷與商業,是閱覽白沙地域文化的一個窗口。去年,「浪裏白沙」酒店投入運營,除了25套精心設計的主題房間,溫泉、桑拿、茶室、KTV等功能服務一應俱全,為遊客提供不輸大城市的現代化入住體驗,也進一步豐富了島上住宿經濟業態。
截至目前,白沙島共有民宿、酒店17家,床位371張。白沙島管委會漁農村發展辦公室負責人張華忠告訴記者,近年來,白沙民宿提升較快,較好地推動了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源動力。為更好地發展和引導民宿經濟,白沙對島上旅遊基礎設施進行了提升和完善,並新建了愛心網紅打卡點等不少景觀節點。「下一步,我們會加緊做好島上綠化美化工作,並著力開發智慧旅遊平臺,進一步延長島上旅遊服務鏈條,提升旅遊服務功能。」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