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簡氏防務》網站12月13日報導,韓國國防採購計劃管理局(DAPA)宣布,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生產的輕型武裝直升機(LAH)已適合作戰。
韓國輕型武裝直升機(LAH)
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在12月11日的聲明中宣布,輕型武裝直升機項目已經啟動了5年零6個月,DAPA的評估為這款直升機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研發工作將於2022年末完成。從2023年起,韓國陸軍將採購210架LAH。KAI稱,該直升機還有望出口,而印度則是潛在的客戶。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款輕型武裝直升機和我國的直-9有點像。您沒看錯,它和直-9確實有點「血緣關係」:都源自法國的「海豚」直升機。
歐直AS365「海豚」直升機
具體來說,韓國KAI的輕型武裝直升機是基於歐直EC-155直升機的。在2014年7月,KAI宣布選擇歐直EC-155直升機來開發軍用的「輕型武裝直升機」(LAH)和民用的「輕型民用直升機」(LCH)。實際上是引進技術生產,並國產化了一些零部件。比如,其發動機是由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和韓華Techwin公司共同製造的兩臺Arriel 2L2渦軸發動機。
而歐直EC-155直升機是基於歐直AS365N「海豚2」的略微增大型,其基本配置與「海豚2」完全相同。EC-155B型將發動機升級為兩臺Arreil 2C1渦軸發動機,EC-155B1型則將發動機進一步升級為兩臺Arreil 2C2渦軸發動機。
歐直EC-155直升機
中國的直-9直升機則是AS365N/N1型的引進生產型,由中國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於1980年10月正式引進。在1981年,中國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按透博梅卡(Turbomeca)Arriel 1C系列發動機全套設計、工藝、冶金和檢測資料開始生產渦軸8系列發動機。渦軸8先是進口部件組裝,後來慢慢用國產部件逐步替代,大約11年後完全實現了國產化,此後還推出了改進型號,增大了功率。
因此可以說,中國直-9直升機是法國「海豚」直升機「兒子輩」的,而韓國KAI的LAH則是「海豚」直升機「孫子輩」的。
但是我國的直-9一直沒有停止發展,已經發展出了反潛型的直-9C和武裝攻擊型的直-9G,直-9W,直-9WA和武直-19。我們可以比較直-9WA和韓國的這款LAH:
韓國KAI的LAH主要武器有安裝在下巴上的20毫米機炮,機身兩側擁有掛載武器的短翼。每側短翼下面能夠懸掛一個70毫米非制導火箭彈發射巢,或者兩枚韓國國產的的Chungum反坦克飛彈。因此LAH最多能夠攜帶4枚反坦克飛彈。
直-9WA
直-9WA的短翼則要大很多,每側短翼下面能夠攜帶4枚「紅箭8」反坦克飛彈,或者一個火箭彈發射巢,或者一門23毫米機炮吊艙。因此直-9WA最多能夠攜帶8枚反坦克飛彈。
從武器攜帶數量來看,直-9WA要比韓國LHA大很多。當然韓國Chungum反坦克飛彈射程要比「紅箭8」遠一倍,達到8公裡左右。但是如果必要,直-9WA也可以換裝其他射程更遠的國產反坦克飛彈。總體來看,韓國LHA的戰鬥力與我國直-9WA差不多。韓國LHA得益於更大功率的發動機,機動能力會更強一些。
我國配備了毫米波雷達的武直-19武裝直升機
但如果拿從直-9大幅度改進來的武直-19與韓國LHA相比,恐怕是有點欺負它了。武直-19的最新型號裝備了毫米波雷達,能大幅度提高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這是LHA所不具備的。並且武直-19能夠搭載多達16枚紅箭8/9/10等多種國產反坦克飛彈,以及天燕-90空對空飛彈,在武器上也完全壓倒了韓國的LHA。
總體來看,韓國雖然在近些年來大力推進武器裝備國產化,利用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部件來研製和生產「國產」裝備,在某些細分領域得益於西方技術而領先於我國,但總體實力與我國的軍工行業相差甚遠。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就是一個典型。雖然其生產的T-50/FA-50「金鷹」輕型戰鬥/教練機在國際市場上聲望很高,但僅僅是輕型武裝直升機這一個領域,在西方技術的加持下,也趕不上我國自行發展的體系。
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正在組裝的KFX「隱形」戰鬥機首架原型機,看看它的水平到底如何。
作者:微胖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