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時代主題、把握時代脈搏,創作出更多精品佳作,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接地氣、聚人氣的新時代好作品?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
日新月異的技術,會給網絡視聽產業帶來怎樣的發展空間?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強勢崛起,賦予了網絡視聽在提供內容之外的更多可能,那根撬動跨產業動能的「槓桿」究竟有多大魔力?
在今年的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周上,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12月12日,以「守正創新 科創驅動——5G時代網絡視聽新動能」為主題的2019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周正式開幕。開幕儀式上,來自央視頻、東方明珠、愛奇藝、騰訊視頻、咪咕視訊、嗶哩嗶哩、喜馬拉雅、阿里文娛等行業巨頭的代表集聚一堂,共同研討網絡視聽發展之路。
開幕現場,一系列重大項目紛紛落地: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協會與央視《決不掉隊》欄目宣布啟動專項扶貧項目戰略合作、上海文廣互動電視有限公司與蘇寧控股集團正式籤約「寧動項目」......
據悉,本次產業周還將包括三場圓桌分享會、中國網+扶貧成果發布會、阿里文娛自製劇項目推介會、騰訊視頻IP授權推介會等在內的多項活動。
此外,今年的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周致力 「親民、惠民、利民」,特別設置網絡視聽企業進商圈的環節。騰訊視頻紀錄片影展、愛奇藝《潮流合伙人》線下互動體驗、咪咕視訊5G技術展示、優酷YOU禮 2020期待你、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繪夢虛擬偶像「皮皮夢」互動體驗館等精彩活動,將紛紛亮相正大廣場、龍湖上海虹橋天街、新世界大丸百貨、愛琴海購物公園、虹橋天地購物中心等人氣商圈,與普通市民「面對面」接觸。
本次活動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協會、上海炫動匯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李忠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亞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局長於秀芬等領導出席活動。
「小」群體撬動「大」市場
《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約1249.5億元,全國視頻內容市場規模約為2016.8億元,在線視頻市場規模已經遠超傳統電影行業(2018年全國票房609.76億元),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到7.25億,佔整體網民的87.5%,與之相應,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紀錄片等節目樣態呈現井噴式發展,節目數量爆發式增長。
為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依託產業積累、文化積澱、資源集聚、技術先進和人才密集等優勢,著力培育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生產了一批網絡影視精品內容。上海網絡視聽企業紛紛在垂直視聽領域加緊發力,憑藉差異化發展,以「小」群體撬動「大」市場。
創立於2009年的嗶哩嗶哩(Bilibili)以二次元起家,被粉絲親切稱為「B站」。近年來,B站持續布局ACG(動畫、漫畫和遊戲)內容,深耕內容生態產業鏈,投資動漫相關公司達49家,並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後企業市值最高達到70億美元,已然成為中國二次元行業「巨頭」。
PP視頻通過戰略轉型,精耕體育領域,2018年企業估值達到107億元。企業增速均高於全國在線視頻市場增速,成為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力量。
產業周期間,蘇寧體育集團、文廣互動及五星體育宣布合資成立「寧動體育」,向觀眾提供更多頂級體育賽事資源。這是蘇寧體育在打造聯運平臺的基礎上,積極試水新場景,整合三方的優質資源,進而拓展優質內容的出口,對體育版權運營的模式創新,讓球迷有更多的觀賽場景。
除了聚焦視頻領域,還有一群人另闢蹊徑,將目標瞄準了「耳朵經濟」——音頻市場。「聲音將會成為移動時代和物聯網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聯席CEO餘建軍的這句話正化為現實。
從最早創立的蜻蜓FM到緊隨其後迅速壯大的喜馬拉雅,再到國有廣播的轉型產品阿基米德,這三家滬上音頻網站佔據了全國音頻行業超過80%的市場份額,喜馬拉雅估值達到200億元、蜻蜓估值達到60億元,讓上海牢牢坐穩了全國網絡音頻戰略中心的位置。
「沃」土壤孕育「精」原創
有行業數據分析顯示,在網絡視聽平臺提供的海量節目面前,用戶對節目質量的要求明顯提高。以劇集為例,一般用戶通常會在第一集的前7分鐘內決定是否繼續觀看下去,而在此過程中發生「棄劇」的比例高達1/3。在上海,有一批內容生產者,正默默為更多視聽平臺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液」:
一方面耀客傳媒、檸萌影業、慈文傳媒等一大批植根上海的影視公司紛紛投入網絡自製劇市場,與平臺企業展開深入合作,在網絡影視精品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一批新興網絡視聽內容製作機構也積極打響自身原創品牌,規模日益壯大——喜劇脫口秀領域「獨角獸」企業笑果文化連續打造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脫口秀節目,企業估值已超50億元;繪夢動畫專攻二維動畫創作,2018年企業估值12億,打造出《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從前有座靈劍山》《中國驚奇先生》等大批高分精品;騰訊影業、企鵝影視、時悅、興格等影視內容製作機構生產的網絡劇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斷提升,創作出眾多網絡影響力巨大的優秀作品。
為了進一步扶持本市網絡視聽產業發展,引導網絡精品內容創作,上海積極發揮專項資金槓桿作用,每年安排1000萬激勵創新創優,扶持了《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骨語》《人不彪悍枉不少年》《芸汐傳》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據統計,目前上海網絡影視內容出品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逐漸成為中國網絡視聽內容創製高地。
今年,重點網絡影視劇新規出臺實施,為了讓企業更好地了解新規備案政策,上海市廣播電視局跨前一步,通過召開網絡影視內容製作企業通氣會、網際網路視聽服務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研修班等形式,搭建企業和政府溝通橋梁。產業周期間,特別召開網絡視聽政策答疑會,定向邀請網絡影視製作企業,現場一對一答疑解惑,為企業排憂解難。
此外,上海還積極為網絡視聽企業「揚帆出海」搭建平臺。今年10月,上海市廣播電視局攜騰訊視頻、芒果TV、嗶哩嗶哩等視聽企業代表,一同遠赴坎城電視節向世界推廣中國網絡視聽產業,推介中國網絡視聽產業運營模式,將網絡視聽優質內容提升到了國際傳播的高度,將中國網絡視聽品牌帶向世界。
「全」政策構建「綠」生態
滬上網絡視聽產品爆款頻出的背後,與上海政策扶持給力、產業集群效應顯現,密不可分。
在「文創50條」政策引領下,上海出臺《關於促進上海網絡視聽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從精品內容創作、產業空間布局等方面,不斷優化了網絡視聽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此外,各區政府紛紛推出了針對網絡視聽的優惠扶持政策:閔行區就推出了「閔行文創20條」,並建立了針對完整的網絡視聽產業鏈的公共服務體系;楊浦區在2019年7月出臺了影視網絡視聽產業發展「35條」政策,為影視網絡視聽企業在該區提供普惠政策,浦東新區設立了文化創意(影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網絡視聽明確成為重點支持的產業門類。
隨著行業的成熟,諸如版權運營、數據分析、市場調查等產業配套服務企業開始出現,網絡視聽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政策的全面助推之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以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為核心,區域特色產業園區(張江、金橋、靜安等)為支撐的網絡視聽產業格局。
以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為例,已集聚了超過1100家企業,其中70%以上的落戶企業為從事網絡視頻、影視動漫、網路遊戲、技術研發、信息服務等新興文化的企業。
基地入駐企業在2018年實現稅收7.97億元,技工貿收入超過80億元,同比增長超30%,2019年前三季度完成稅收收入超過6.2億,產值超60億。
未來,上海網絡視聽產業還將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影視文化、網際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各自優勢,推動建立區域產業發展協作體,探索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在長三角地區形成更兼容、更便捷、更開放、更豐富、更共享的產業新格局。
「創」科技帶動「新」消費
大數據、人工智慧、VR、5G時代,這些火熱出爐的科技新名詞,讓網絡視聽行業的業務邊界不斷擴大。傳統觀念對於網絡視聽平臺的定義早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網絡播放平臺從電腦端擴散到手機、平板、投影、戶外/電影超大屏;內容創作者從簡單的UGC(用戶生產內容)發展成為超級劇集、網絡綜藝、網絡電影、紀錄片、短視頻、網際網路音頻、二次元內容、影遊聯動內容等等P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
而短視頻和網際網路直播的爆發式發展還催生出了MCN企業(俗稱「網紅經濟公司」)。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網紅主播」的驚人帶貨力,刷爆了「剁手黨」的錢包,也刷新了大眾的認知。一支話筒、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5G技術的加持,使得各大平臺一夜間集體進入「直播帶貨」模式。
消費個性化、商品社交化,社媒電商的崛起,不斷推動著中國「新消費時代」的快速發展,也影響著網絡視聽平臺尋求全新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另一股潮流也蜂擁而至。
兩年前,「崑曲王子」張軍大膽地為自己的一臺演出《長生殿·哭像》發起眾籌,並對活動進行同步在線直播。除了舞臺,演出前幾天的排練廳和後臺也在直播鏡頭下一覽無遺。本月底,上海本土的著名小提琴家黃蒙拉,也同樣在自己的一臺音樂會中,引入了5G和VR技術——遍布現場的VR攝像機,將通過與5G運營商合作的方式,進行線上直播,讓所有「隔空」欣賞音樂會的觀眾,仿若置身現場。
網絡視聽讓曾經只有走進劇院才能體驗的現場演出,躍入「雲端」。而「直播」技術的日益成熟,讓文化演藝同樣全新的消費模式。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風靡全球的NTLive項目(高清戲劇現場放映)首次登陸「青創周」,帶來了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三部作品《哈姆雷特》《耶爾瑪》《無人之境》。跟隨著攝像機,觀眾仿佛穿越到了不同的劇場空間欣賞演出。
而這並不是NTLive項目在上海的初體驗,自2009年成立以來,這項由英國國家劇院發起的項目在全球45個國家的1500個場所錄製、播放,2015年進入中國市場後,也迅速在上海等城市擴張,讓本土觀眾得以在第一時間「嘗鮮」國際前沿戲劇。
通過網絡視聽企業與科技、演藝、教育、電商、旅遊、金融等產業的緊密合作、多元互動、增強協同,逐漸形成了「網絡視聽+」 產業生態圈,未來更可期。
大屏小屏齊發力,「精準扶貧」在行動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作為宣傳黨和政府各項扶貧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在脫貧攻堅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積極響應響應黨和國家精準扶貧號召,上海網絡視聽企業發揮企業自身特色優勢,用獨特方式、多種渠道扶助貧困地區發展。愛奇藝、滬江網、喜馬拉雅等平臺型企業,為貧困地區提供網絡教育資源和最新技術體驗,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共享特長和網絡視聽教學優勢,擴展貧困地區青少年視野,彌補貧困地區教學短板;PP視頻、優酷、趣頭條、小紅書、阿基米德等企業通過網絡直播、網絡自製劇等方式挖掘貧困地區特色旅遊資源及農產資源,助力當地通過網際網路+扶貧的方式形成良性發展,帶動廣大網際網路用戶深度參與扶貧項目、培養扶貧意識、塑造扶貧氛圍;百視通、樊登閱讀、萬方數據等企業為貧困地區捐贈文化教育、設備設施等資源,不斷提升貧困地區文化教育水平,助力當地人以學脫貧。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推廣普及,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多方面開展扶貧項目,探索出一條平衡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文化教育資源、挖掘貧困地區自身經濟特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