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選公立還是私立,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求學之路能走多久。巴西公立和私立教育水平相差懸殊。在此前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報告中,巴西學生在參與評估的64個國家中排名55,但如果僅考察私立學校,巴西學生的排名就升至第18位。在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市,無論華人還是當地朋友,都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個原則,無論給要上小學的孩子選擇哪個學校,只要不是公立的就行,「那裡有安全、毒品等問題,孩子很難在裡面好好讀書。」聖保羅天主教大學教育學教授霍德裡格斯認為:「不平等教育的種子,在不同階層出身的孩子入學時即已種下。」教育的不平等直接造成工作、收入的不平等。巴西經濟學家裡卡多曾撰文稱,大約四成的收入不平等都與教育有關。
在高等教育階段,巴西公立學校的口碑都不錯,只是這樣的福利很難惠及公立中學的學生。在巴西研究教育不平等的清華大學博士生周燕說:「公立中學的教學質量,使得其學生的水平遠低於私立高中,在通往公立大學的競爭中,公立中學的孩子幾乎沒有優勢。」為給更多的公立中學的學生提供機會,從2012年起,巴西要求各大公立高校將每年新生的一半名額留給公立高中的考生。據巴西媒體報導,大部分學校無法達到這個要求。在聖保羅一家媒體工作的凱樂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用他的話說「我公立中學的同學裡,考上大學的用手指頭就能數得出來。」凱樂說:「在巴西,沒有本科學歷,你只能當侍應生、收銀員或是女傭,沒有錢買房子、買車,甚至為孩子付私立學校的學費,孩子也只能繼續在公立學校裡。將這樣的生活一代又一代傳下去。」
不能否認巴西教育領域的發展。在裡約熱內盧有名的馬累貧民窟,上世紀90年代時只有0.57%的人讀過大學,但如今這個數字上升到3.5%。燕認為,巴西的教育水平在上升,人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但增多的機會首先還是給了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上好學校,窮人家的孩子上一般或不好的學校,這其實是讓教育不公平現象變得更加隱蔽。
編輯:賈豔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