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樂盈耳,歌聲激揚。5月27日晚,紅山腳下,由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傾力打造的大型聲樂套曲《西柏坡組歌——人間正道是滄桑》走進國防大學,為千餘名師生奉獻了一場雄渾激昂的視聽盛宴,在軍地高級幹部學員中引發熱議。大家倍感振奮,稱讚這是一部蕩滌靈魂的紅色音樂史詩,是一次別開生面的黨性教育。
追憶歷史:我們從哪裡來,向哪裡去
「這是一部近些年不多見的藝術精品,把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很好地統一起來了。」演出結束後,國防大學師生久久回味。
「偉大的時代呼喚精品力作。」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任天佑說,《西柏坡組歌》能夠引起廣泛關注,就在於它有直指現實的觀照性和直逼靈魂的叩問。演出恢宏大氣,視野深廣,思想深透,令人動容。這種以文藝的形式觸摸黨史,讓黨員幹部接受黨性洗禮,無疑會起到震撼心靈、淨化靈魂和升華境界的效果。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認為,《西柏坡組歌》揭示了一個重大的時代主題:我們黨從哪裡來,帶領人民向哪裡去,也就是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什麼,要完成什麼使命,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主題宏大,表演精湛,鮮活生動,不愧為弘揚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金成談到,讓歷史告訴未來,《西柏坡組歌》通過對歷史的重溫,藝術地展現西柏坡精神,對於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力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時代拷問:我們為了誰,依靠誰
「《西柏坡組歌》跨越時空、情景交融,劇中的小山村、發報機、民俗畫等,既讓我們回味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也叩擊著我們黨員幹部的心靈。」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感慨地說,如何始終保持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我們為了誰,依靠誰,這是重大時代課題。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童建明告訴記者,他每年都要參加省檢察院舉行的「趕考日」活動,先後8次到西柏坡參觀見學。他說,進入新世紀,黨群幹群關係面臨嚴峻考驗,特別是腐敗現象蔓延、「四風」問題突出,對黨群幹群關係是一種撕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習主席領導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支持,黨的事業朝氣蓬勃,更加充滿希望。
「力量從哪裡來,為了什麼依靠什麼。」這都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和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接過話題,他說,《西柏坡組歌》用多樣的藝術形式,帶給我們多方面的啟示,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來自人民群眾,只有贏得人民群眾,黨的事業才會朝氣蓬勃,始終充滿希望。
蕩滌靈魂:行得正才能走得遠,踏得實才能留深印
「我來的時候,你傾其所有。你盼的時候,我在哪裡?你望眼欲穿的時候,我用什麼來報答你?」採訪中大家說,歌曲《天下鄉親》的歌詞最打動人,也最能引人思考,特別是對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整頓,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引導黨員幹部勤政廉政、一心為民,始終保持政治本色和優良作風,有非常深刻的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說,《西柏坡組歌》是一部反映黨史和革命史題材的力作,其豐厚翔實的史料、撼人心魄的思想,充分體現了演創人員對重大題材的敏銳感和責任意識。堅守信仰高地,不僅要學會往前看,更要善於回望來路,以歷史為鏡,始終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江金權談到,《西柏坡組歌》藝術地再現了我黨百折不撓的堅定信念、深耕人民的赤子情懷和艱苦奮鬥精神,建議擴大軍地巡演範圍,組織黨員領導幹部觀看,重溫西柏坡精神,為進一步下大力解決「四風」和不嚴不實、為官不為等突出問題,夯實思想基礎,立起做人為官幹事的標杆。
《西柏坡組歌》是思想的金庫,更是精神的富礦。國防大學師生紛紛表示,觀看《西柏坡組歌》,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文化與藝術的時代高度,更有精神與追求的滿滿正能量。
催徵號角:趕考永遠在路上,人間正道是滄桑
「一道考題叩問三百年,怎樣交出合格答卷?《西柏坡組歌》第四樂章《趕考》一開始就吹響催徵號角,提出歷史思考。」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一位學員對記者說。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駐隊跟班教學的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曾多次來到西柏坡現地教學,每次都是懷著敬仰之心去,帶著思考走。他說,組歌是一部立意高遠、面向未來的國運興衰啟示錄。蕩滌作風的汙垢,割除腐敗的毒瘤,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攸關黨和軍隊的前途命運和生死存亡。與當年相比,我們現在的「考場」依然充滿挑戰。只要我們保持戰略清醒,不忘本、不迷途,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營養,就能無往而不勝。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學員、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世英談到,歌曲《永遠在路上》,如刀刻斧鑿般地鐫刻在所有黨員幹部的心上,今天,我們黨面臨的挑戰考驗前所未有,需要我們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就像歌中唱的那樣,永遠在路上,把百姓當作考官,把萬裡徵程視為考場,把民富國強視為考題,把人民滿意視為考量。
精神火炬,穿越時空;新的徵程,任重道遠。採訪中,國防大學師生表示,今天,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面對的是新的關頭,迎接的是新的大考。一定要珍視和用好這些革命「傳家寶」,讓「兩個務必」永駐心間,讓「兩個永不」常繞耳畔,在「趕考」的路上與黨同心同德,高舉先輩的旗幟,完成民族復興的偉業。
[責任編輯: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