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以來,全國高校開始陸續放寒假,對服務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教師們來說,工作卻並沒有停歇。
1月19日,放假第7天,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辦公室裡依舊一派忙碌,老師們正在協助畢業生們領取報到證、籤三方協議。「寒假期間,我們除了國家法定過年的除夕到初六7天假期,其他時間每天都有老師在崗值班。」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陳建幫說。雖然已進入假期,但學校早已安排了專人值班,為畢業生持續提供諮詢、籤約、改派、報到證製作發放等服務。
在重慶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雲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就業部門發布的公告中,我們發現,同北京科技大學一樣,在假期期間都安排了教師值班,接待畢業生辦理就業手續等相關業務,有的高校還安排老師線上值班,為學生答疑解惑。
2020年12月31日,研究生考試結束一周後,江西財經大學在就業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抓住機遇 共赴前程——致2021屆考研同學的一封信」。信中,老師們對考研同學們的拼搏、努力表示肯定,也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行動起來謀劃考研後的發展之路。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生職業發展促進中心朱海琴老師表示,學校2021屆畢業生中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考研後的學生是學校假期就業工作關注的重點群體。「通過一封信的形式,可以拉進與學生間的距離。特別對於那些考試不理想的同學,引導他們放下包袱,認清形勢,更好的投入到就業中來。」朱海琴說,針對這些同學們簡歷製作、面試等薄弱環節,學校安排教師開展簡歷檢查和修改。對考試不理想,有就業意願未落實單位的學生進行就業形勢與政策宣講,給予求職渠道和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同時也特別收集整理了求職面試的「大禮包」免費向同學們發送。「我們還將對春招企業進行了摸底排查,力爭做到早部署早動員早安排,應對新一年的就業變化。」朱海琴表示。
寒假前,陝西理工大學聯合省人社部門對718名2021屆家庭就業困難學生一次性發放了1000元求職補貼。寒假期間,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各學院就業輔導員老師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了一對一進行調研。「我們對於同學們的就業技能和崗位匹配度進行了摸排,根據畢業生考研、考公、就業等不同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指導、職業推薦等服務,引導和動員畢業生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陝西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處長仝東峰說。學校依託就業信息網和陝西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微平臺,不間斷地提供信息服務,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獲取企事業單位崗位需求。「我們將充分調動二級學院力量,共享兄弟院校資源,形成矩陣式的就業市場開拓模式,最大限度的達到崗位的互聯互通,擴展畢業生就業渠道。」仝東峰表示。
2020年12月末,東北大學下發《2021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方案》,啟動暖冬求職計劃,給在疫情下隆冬中求職的東大學子帶來了溫暖。學生指導服務中心整合就業實習基地資源,向學院部署寒假前就業實習動員工作,充分發揮校院兩級就業實習基地的作用。「企業通過預先與學生互動,更有機會獲得合適的人才。這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春招預熱。」東北大學學生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程宏說。針對考研不理想以及計劃回鄉就業的學生,學校重點發布了各地市招聘會的信息,鼓勵學生利用寒假的寶貴時間,豐富在相關領域的實踐經歷和求職經驗。「我們向學生推送了浪潮等重點企業的冬令營活動、冬季內推招聘信息,並加強對實習信息收集、實習經驗積累等的具體指導。希望藉此增強學生們的求職信心,提高學生求職就業的主動性,使他們提早制定實習就業計劃,拓寬就業思路,努力把握每一個就業機遇。」程宏表示。暖冬求職計劃引發了學生們的強烈關注。採訪中,學生們表示,求職計劃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他們對求職的畏懼心理,讓他們勇敢地邁出求職的第一步。
作為春招前的最後一個假期,走訪調研成為了不少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頭戲。
2021年,是華中師範大學開展「百名教師訪百家」活動的第14個年頭。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活動鼓勵教師開展同城家訪或以電話、網絡方式開展線上家訪。重點了解家庭貧困、學業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等不同學生群體的情況和實際需求。
1月22日,學校化學學院老師李佳以班主任的身份首次通過QQ視頻線上家訪了卓越班公費師範生張婷婷。通過交流,她詳細地了解了張婷婷的家庭和生活情況。「我本來計劃去年就家訪張婷婷一家,但受疫情影響未能成行。這次交流中得知她的父親去年因為意外受傷正在家休養,一家四口僅依靠母親單薄的收入,生活十分艱難。但是張婷婷從未跟學校老師和同學提及這件事情,不想給學校添負擔。」李佳說,儘管隔著屏幕,但是與學生和家長的交流中卻能夠真切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對生活的態度和對學校的期許。「學校、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了。」李佳說。同一天,她還家訪了蒙古族公費師範生奇娜爾。2月3日和5日,她又分別視頻連線了哈薩克族公費師範生阿孜依娜·保爾江、藏族公費師範生巴桑潘多,與學生和家長交流少數民族師範生面臨的通用語言教學等挑戰與機遇。從2015年8月在江西省宜春市慈化鎮慈化村大塘組開始的第一次家訪至今,李佳已經走訪了兩屆化學免費師範生班級的7戶困難學生家庭,他們分布於江西、安徽、貴州、雲南和湖南5個省,有的位於省會城市,有的則位於海拔800米的大山裡的少數民族族聚居地。每一次的走訪,她都是主動請纓。在李佳看來,新時代大學生在思想、學習、社會交往和就業等方面出現了和以往所不同的新問題,教師需要「走進田野」,從學生的成長環境與經歷去分析各類困難產生的原因,通過家校溝通,與家長、學生聯手解決班級學生在成長成才中的困難。「我們既要和家長學生一起面對困難,也要將家訪信息反饋給學院、學校,以便改進相關工作。」每一次的記錄中,李佳都清楚的記錄著每一個家訪的細節,原生家庭情況、幼年時的思想行為、培養母校、家人朋友的評價、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其中,更多的是她的走訪感受和針對學生進行的特點分析和意見建議。「在家訪中,我越發認識到學生的行為表現其實都是其內在信念的外在具體體現,所以要想解決好學業、理想信念、就業等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保障,立德與樹人並舉。」李佳說,她的目標是走遍每一位同學家中,實現班級全覆蓋。
在服務學生的同時,不少高校也利用這段時間對新一年的就業工作加緊布局。
1月9日,中國政法大學開啟寒假模式。按照此前的工作計劃,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也隨即啟動了第二批的就業創業工作室建設。早在2017年,學校就分別在法學院、商學院試點建設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室,現在已成立以輔導法學專業學生生涯發展、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就業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存軍入伍等為特色的職引就業工作室、指南針「創.就業」工作室、法碩職問工作室、直通公考工作室、「戎•涯」工作室等5個特色鮮明的品牌工作室。今年學校進一步挖掘校、院兩級力量,形成各學院富有特色的工作室。
經過項目申報和審核,1月21日,刑事司法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商學院等7所學院以聚焦技能提升、新媒體就業、留學規劃與申請等為主題的工作室正式立項。「我們計劃針對2021屆畢業生開展『百名專家實務講座、百場就業講座』活動推動畢業生順利就業。」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解廷民表示,學校將根據工作需要用兩到三年時間建設一批學院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室,並在政策、經費上予以一定支持。
為進一步確保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發揮就業課程引導作用,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1月25日,東南大學召開2021年就業指導工作研討會暨就業導論課程集中備課會。研討會上,黨委學工部/武裝部部長、學生處處長秦霞結合《教育部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學校2021就業工作新目標。優秀教師代表張曉堅、王玲豔、羅磊、董燁做了主題分享。就業指導中心薛裕峰、張多良、顧青瑤、丁菡等老師分別結合自身工作介紹為就業指導課程提供的資源和政策保障。
老師們表示,在年初舉辦此次研討會和備課會,是學校就業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謀新篇的重要一步,也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就業工作引領方向。特別是彼此間的經驗分享,從不同緯度講述了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操作實務,同時就如何引導學生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就業技能的舉措也做了詳細的分享,讓大家受益匪淺。引發了對學校就業指導類課程現狀的更多思考,啟發了開展工作的思路,吸收先進教學方法和內容。今後將繼續充電,充實理論知識,提升專業水準,提高服務學生的本領,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