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最近,美國新聞機構彭博社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韌性排行榜》(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對疫情時代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適合居住進行了評估。該評估主要考察各個國家和地區如何應對疫情,以及如何減少疫情對企業和社會的破壞性影響。
彭博社沒有包括所有經濟體,而是選擇對經濟總量超過2000億美元的53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進行排名。它從10項指標進行評估,這些指標等權重加總,得到一個0到100的總分,用于衡量各個經濟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韌性。除了當前的疫情防控情況,該評估還對新冠肺炎疫苗供應進行評估,預測這些經濟體的未來狀況。
資料來源: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covid-resilience-ranking/評估顯示,53個經濟體的平均分是62.9分。紐西蘭以85.4分名列首位,日本以85分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是中國臺灣(82.9分)。第4-10名包括韓國、芬蘭、挪威、澳大利亞、中國、丹麥和越南。其中,中國得分為80.6分,中國每百萬人的死亡人數為3人,檢測陽性率為0.1%,而進入臨床三期的候選疫苗供應協議共5個。
排行榜第11-20名依次是新加坡、中國香港、加拿大、德國、泰國、瑞典、阿聯、美國、印尼、愛爾蘭。排名倒數第一的是墨西哥,得分為37.6分;倒數第二的是阿根廷,得分41.1分;倒數第三的是秘魯,得分41.6分。此外,比利時、捷克、哥倫比亞、伊朗、菲律賓、法國的得分也不高。
如何衡量經濟體疫情防控的韌性?
彭博社的評估指標體系包括許多涉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數據,可以全方位對一個經濟體的疫情防控表現和潛力進行綜合評估。這些指標經過標準化後,等權重加總為一個總分,分值越高說明經濟體的韌性越強。
近一個月確診率反映過去一個月每10萬人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而近一個月死亡率衡量過去一個月確診病例中的死亡病例佔比。考慮到新冠肺炎變幻莫測,這兩個指標可以及時更新並反映最新狀況。累積死亡率指經濟體疫情暴發以來每百萬人的死亡病例,可以反映總體醫療水平。檢測陽性率指新冠肺炎檢測人群中呈陽性的比例,一般認為其比例越高意味著經濟體僅對重症患者進行檢測。
疫苗供應主要以經濟體進入臨床三期的候選疫苗供應協議數量來衡量,考慮到疫苗研發的長周期,協議更多的經濟體更有可能得到保障。封城嚴重性指政府疫情防控政策對經濟社會活動的幹擾程度,從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嚴格程度進行衡量。居民流動性指與疫情前相比,居民上班和購物的流動性下降程度。
經濟增長率指根據現有情況對2020年經濟體GDP增長率的預測,可以反映復工復產的總體進度。此外,全面醫療保健由23項指標來衡量醫療保健的覆蓋情況,如兒童疫苗接種率。人類發展指數是一個全面指標,由預期壽命、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收入構成,可以反映經濟體應對疫情衝擊的基礎能力。
資料來源: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11-24/inside-bloomberg-s-covid-resilience-ranking在疫情發生前,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被視為會完勝疫情大流行,但是它們在疫情暴發後的防控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相對來說,很多以前不怎麼被看好的國家的防控績效反而亮眼,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表現也值得肯定。
從排行榜來看,排名靠前的經濟體有一些共性特徵,這意味著它們「做對」了一些關鍵選擇,才使疫情得到有效防控。通過比較可以看到,這些經濟體都能夠快速採取封城等嚴厲措施,加強病毒檢測和密切接觸者追蹤,阻斷疫情傳播並加強常態化管理。排名第一的紐西蘭未雨綢繆,果斷採取嚴厲封城措施,雖然賴以為生的旅遊業遭受重創,但是國民生活基本恢復正常,而疫苗供應也有很大希望。中國也採取了類似措施,果斷關閉武漢通道,並採取大規模檢測等方式確保疫情防控不鬆懈。
與此同時,排名靠前的經濟體的政府能夠取得民眾的高度信任,民眾的配合和支持也使疫情防控政策可以有效執行。此外,良好的醫療衛生就緒度也使這些經濟體可以在疫情衝擊下保持足夠的韌性,在經過短暫的無序後很快就恢復常態。在疫苗準備方面,富裕的大國佔儘先機,往往能夠獲得多個有潛力的疫苗供應,這為其未來贏得疫情防控戰奠定了基礎。
相對來說,排名落後的經濟體都犯了一些共性錯誤,它們上述關鍵舉措上沒有做對決策,政策執行能力和民眾配合不夠,使疫情防控出現漏洞和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將許多國家重新打回原形,讓1990年代以來就持續下降的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出現抬頭跡象,並進一步拉大全球貧富差距。
和此前其他機構發布的多個版本的疫情防控績效排行榜(如牛津大學的「新冠肺炎政府響應嚴厲指數」)相比,彭博社的排行榜有其特點。比如,它既考慮了當前的疫情防控,也預測了未來的疫情走勢。它既有基礎能力評估,也對實時動態進行監測。但是,它的等權重加總可能忽視了指標之間的差異,不同維度選取的指標仍然有可商榷的空間。誠如發布者所言,疫情防控動態變化很快,很多重要因素無法量化,而環境和運氣也會有一定作用,因此該排行榜也僅供參考。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yanguihua@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