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鯽魚咬鉤的常見漂相,啥時候提竿中魚率最高,就是看漂相!

2020-12-20 釣魚技巧

魚的品種不同,進食動作差異比較大,這也導致了浮漂動作,也就是漂相的不同。有經驗的釣友可以通過浮漂的不同漂相,大致推測出正在吃餌的是什麼魚,這對垂釣來說也是有作用的。比如說經常垂釣的鯽魚,鯽魚別看體型小,進食穩定,但是漂相變化比較多,這也是釣鯽魚的樂趣所在。聊一聊鯽魚咬鉤的漂相問題,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啥時候提竿中魚率高,完全可以通過漂相來確定。

一、為啥魚品種不同,漂相差別很大?

魚的品種不同,進食動作是完全不同的。大致可以簡單分為幾類,比如說「吸」,魚發現食物後長大口腔,把食物吸進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鯽魚和鯉魚。再比如說「啃」,在水底啃食,此類魚基本都是底層魚類,而且口型是上長下短,比如鯪魚、黃尾鯝。再比如說「喝」,主要指的是鰱鱅,鰱鱅的進食跟其他魚類完全不同,鰱鱅是把含有懸浮顆粒的水喝進去,把才在懸浮顆粒中的魚鉤喝進去,手竿或者吊鏈,利用的都是這一點。還有最後一種是「咬」,比較典型的就是草魚,草魚會咬住食物拉扯。魚的進食動作不同,漂相所以不同,這也導致的在垂釣的時候釣不同種類的魚,調漂方法稍有區別,起碼餌料在水底或者水中的狀態有所區別。

鯉魚在水底尋找食物,發現食物後會先嘗嘗,這也是釣鯉魚用餌重味型的原因所在,不可口的食物鯉魚是不吃的。發現食物可能,吃掉繼續往前走。所以鯉魚的漂相是點動後的黑漂或者斜漂居多,出現了斜漂說明鯉魚吃掉餌料後遊得很快而已;草魚咬住餌料走,所以也是黑漂和斜漂居多;鰱鱅雖然體型大,但是進食動作的特點,導致了漂相不會太明顯,把魚鉤喝進去會出現小頓口的情況,或者餌料在下降的時候被鰱鱅接住線組,出現停頓的現象。所以這些魚可以根據漂相來獲得最佳的提竿時機,有助於提升中魚率。

二、鯽魚的常見漂相

鯽魚的進食動作主要是三個步驟,相對其他魚類來說是最複雜的,所以漂相多變而且有意思。鯽魚發現食物會先試探,會有吸吐吸的動作,但是幅度很小,然後吸餌入口,最後含著餌料抬頭遊走,這三個動作是最為標準的鯽魚進食動作。鯽魚的試探會出現浮漂上下小幅度點動,吸餌入口會出現釣的下頓,含住餌料抬頭遊走,浮漂會上頂。所以釣鯽魚,在小頓口和頂漂時提竿,中魚率是最高的。不過季節的不同,魚情也會有差距,漂相變化也稍有區別。

浮漂在水中上升一點,然後停住,基本都是小鯽魚導致的,應該在浮漂停住的時候提竿;浮漂先慢慢上升1、2目,然後下頓,應該在下頓的時候提竿;浮漂點動,然後慢慢上升1、2目,這時候應該馬上提竿,此類漂相基本都是的大鯽魚導致的,而且上浮動作越慢,鯽魚越大。上浮速度快,反而是小鯽魚,這是因為越是大魚越是文靜一些,漂相反而不誇張;浮漂沒啥動作,就是慢慢下沉,甚至斜漂、橫移、平躺等幾乎都是大鯽魚導致的,雖然鯽魚的進食動作可以分解為三個,但是多數鯽魚都只有1、2個動作而已;浮漂還沒到位,突然停住或者加速下沉,這是魚離底的表現,動作越慢魚會越大。

其實總體來說,釣鯽魚在提竿時機上主要以頂漂居多,中魚率比較高。頓口雖然也比較明顯,但是時間會比頂漂短,有時候反映不過來。不過幅度越是短促,魚反而會越大一些。傳統釣中鯽魚多為頂漂,這是因為鉛墜躺底,前面2個動作不容易出來,當魚吃餌後抬頭,拉起了躺底的鉛墜,就會出現頂漂。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相關焦點

  • 魚漂一動就提竿?老釣友教你看三種咬鉤漂相,看準提竿魚獲會更多
    魚有沒有咬鉤,一般來說都是都是通過漂相來決定的,要是沒有在準確的時間提竿的話,到手的大魚肯定就會跑了,對於一些釣魚新手來說,只要魚漂一動你就會覺得有魚上鉤了,可是提竿的時候卻空歡喜一場。其實不同的魚咬鉤所呈現出來的漂相是不一樣的,小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幾種常見的魚咬鉤的漂相是什麼樣子的,分清楚才能釣上更多的魚哦!
  • 冬季釣鯽魚不會看漂相,就別怨沒魚口,遇到這樣的漂相只管提竿吧
    冬季釣魚,給人最大的特點就一個字,「輕」,魚不只吃口輕,遊動起來也輕,對外界的警覺也輕,而且咱們釣上的魚也挺輕的。因此呀,嚇退了很多釣魚人,在冬季也就封竿了。但要小門說,冬季釣魚選好漁具,選準釣點,並且看準漂相,漁獲(主釣鯽魚)還是有保證的,那麼今天的《釣魚有門》,就來給大家說說看漂相的技巧。一,冬季較好的調漂法。既然魚輕,調漂自然要靈,一般的調法可以用空鉤半水調4目左右,然後可以釣1目或者2目,這樣較靈。
  • 「鯽魚」吃鉤,浮漂的幾種不同表達,掌握提竿時機,上魚很輕鬆
    我們釣鯽魚,一般浮漂都放的比較高,需要觸底釣法,在鯽魚咬鉤時,魚漂會出現不同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漂相,因為浮漂以下的線比較長,所以在漂相上的表達,會與我們的想像有一定的差異,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我們的經驗來判斷。
  • 通過看漂相,就能知道中的什麼魚?這個牛技能釣魚人必須解鎖啊
    看了標題釣友們有啥想法?是不是很激動?沒錯,咱通過漂相就能看出是什麼魚,並可以根據是什麼魚,選擇用什麼力度提竿用什麼方法遛魚,也就能讓跑魚的機率小了很多,這麼樣?想學不?本期《漁課堂》就來給大家傳授傳授。一,鯽魚漂相。
  • 野釣不會看漂相?將這8個漂相分析記牢,還釣不到魚算我輸
    辛辛苦苦調漂找底,打窩,開餌料準備大顯身手,但是最後發現總是抓不準口,提竿總是空,或者經常掛到魚,讓釣友們痛苦不已,在這裡我總結了一些我自己對漂相的看法以及應對策略,釣友們可以進行參考。一,頓口,頓口的反應就是浮漂有力的下頓。出現頓口有兩個結果,(1)提竿中魚,(2)提竿不中魚,這種情況連續出現或頻率很高。
  • 為什麼明明魚咬了鉤,提竿卻不上魚?
    在垂釣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有的時候明明漂相已經出現,一提竿卻始終空鉤。那麼是由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發生呢?1、由於鉤子太大了,魚口小,吞不下,只能在餌料的邊上來回蹭,這是的浮漂有動作很明顯,但就不是提不上來魚。相反,魚鉤太小了,即使魚兒已經把餌料吃進去,你也把握住時機了,起竿但由於魚口較大,魚鉤直接從魚口裡拉出來了。
  • 教你如何根據魚的吃鉤方式掌握提竿時機
    抓口其實是非常講究技巧的,想把魚口抓得準確,首先就是我們調釣的靈鈍自己要清楚,其次就是浮漂的選擇和線組搭配,以及鉤子大小餌料狀態,一樣不可忽略。再有就是自己主釣的是什麼魚,根據作釣魚種的吃口習性來判斷提竿最佳時機。
  • 野釣長江魚類,釣獲20條翹嘴魚,還有一筐黃辣丁和鯽魚
    下面介紹一下長江流域支流常見的一些魚類,以及野釣的反應在魚漂上的現象。長江的鯉魚在我們野釣活動中也算是一種大個體魚類了,所以你在長江流域釣魚過程中如果有鯉魚進窩了,那長江流域的小魚基本上就不鬧窩了。也就應驗了長江釣魚人的一句話,長江流域的大魚到小魚逃。但是目前長江流域的野生鯉魚它長到2斤以上就是一條經歷了身經百戰的老魚了。
  • 夏季野外夜釣,釣魚高手分享如何看漂相技巧
    夏季野外夜釣,釣魚高手分享如何看漂相技巧。夏季是我們夜釣的好季節,但釣魚的時候也要注意好漂相,那樣才不會跑魚,最後空軍,不同的魚種有不同的漂相,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下。v浮漂落到指定的目數後,哆哆嗦嗦的送了上來。這個有可能小雜魚鬧的,一般10次8次提不到魚。
  • 為什麼魚漂有動作卻釣不到魚?在黑坑釣魚時應該如何看漂抓口?
    魚漂明明已經黑漂了,提竿卻釣不到魚,很多新手釣友在黑坑釣魚時都會被這種情況所困擾。魚漂出現很好的漂相動作,按照常理應該是有魚的,可就是抓不到正口,釣不上魚來,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下在黑坑釣魚時的看漂抓口技巧和方法。
  • 釣魚人釣具:冬季釣鯽魚,這幾點技巧一定要掌握,中魚率飆升!
    有時候我們釣魚時能明顯感覺到釣上來的魚拿在手上還有點熱的感覺,這時候就是水溫要高於氣溫,這時候的魚索餌欲望是很強烈的,因為魚要儲存脂肪過冬。冬天釣魚有句話叫,釣晴不釣雨,陰釣深,晴釣淺。由於鯽魚喜陽趨溫的特點,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一般陽光充足,魚比較活躍,是釣魚的好時候。
  • 釣鯽魚選擇浮漂很簡單,不管黑坑還是野釣,有這兩種浮漂就夠用了
    很多釣魚人都非常喜歡釣鯽魚,也將長問我釣鯽魚該選擇什麼樣的浮漂,其實鯽魚的魚情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不管是黑坑還是野釣,一般我們可以分兩種,一種是生口的鯽魚,一種是滑口的鯽魚,基本上就涵蓋了鯽魚的基礎魚情了,我們以此為基礎來選擇浮漂,就會非常有針對性,也會非常好用。
  • 漂相很穩就是打不中魚?解決起來挺簡單,但要排除一個問題
    最近看到好幾個釣友問:漂相感覺很穩,但是就是釣不起來魚怎麼辦?你之前不是說浮躁的口要放掉,穩的口可以抓麼,怎麼就是抓不住?其實,原則上來講是沒有問題的,浮躁的口一般都是小魚口。漂相穩也打不到魚那麼如果我們在窩子裡面有目標魚的情況下穩的漂相打不中魚該怎麼辦呢?在此之前我們要排除一個問題:是不是蝦在鬧窩。因為蝦鬧窩的話,你的浮漂也不會很浮躁,蝦能給你:緩慢黑漂、點漂、頓口等等這些特別像大魚漂相的口。你滿以為是一條大物在吃你的鉤,但事實上是一隻蝦米在逗你玩!
  • 釣魚要打窩,魚進窩後如何養窩呢?幾個養窩小技巧讓你魚窩不斷
    等到發窩後,令人煩惱的現象常常隨之而來:幾尾魚入戶後,浮漂入水佇立不動,無魚問津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抬竿跑魚驚了窩,把魚嚇跑了;其二,進窩的魚被釣後,窩中幾乎沒有魚了。我認為:「善釣者,善養窩」是破解上述無魚問津的方法。養窩為了聚魚,留魚,窩中有魚才有釣,才 能陸續上魚。何為善養窩?就是善於保護和維護窩子。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這會讓釣友們很興奮,摩拳擦掌準備博大魚,但是等了很久不但大魚沒釣上來,原來咬鉤的魚也沒了。按理說有魚星出現,窩子裡一定是進了魚,怎麼就不咬鉤呢?這就是因為餌料不合魚口,魚不喜歡吃,自然就不會咬鉤了。例如我們原來釣的目標魚是鯽魚,窩料就是香甜味的,使用的釣餌也是香甜味的,被吸引過來的魚自然都是鯽魚,咬鉤的也是鯽魚。
  • 冬季垂釣,魚吃口很輕,浮漂漂相不明顯,該怎麼提高靈敏度?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冬季垂釣難度是一年四季中最大的。尤其是在冬季魚吃食很輕的情況下浮標幾乎動都不動一下,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魚鉤是空的,魚餌卻不見了,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浮漂的漂相調的更加靈敏一點,那麼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使用小鉤細線。
  • 【釣魚技巧】為什麼冬釣鯽魚總是空竿?
    如果魚餌開得硬了,那麼鯽魚吃餌的時候大部分將不是「一口吞」,而是「多口啄」,每次吃掉一點點,然後在這樣啄的過程中讓餌料鬆散,最後在脫落的餌上來一大口。自然這就形成了「涮餌」的漂相,我們提竿也不會中魚。 二、你的魚餌味不對 如果魚餌味型不對,那麼鯽魚也是不會乖乖地吃餌的,它們吃進去後,感覺不對味兒,會馬上吐出魚餌,由此造成一個很像真實魚口的漂相,但比較快,老釣手基本上能看出這是涮餌。但總體這種情況不多,因為鯽魚在吃之前就會嗅到味道了。不過此時咱手要是快,也是可能釣上鯽魚的。
  • 頂漂和黑漂所呈現的不同漂相,大部分新手朋友都分不清
    一般來講,會出現頂漂的原因是,魚兒在水下索餌的時候,比較大機率由於我們釣的比較鈍,導致魚最開始吞餌的時候,並沒有打破他們之間的平衡。清遠北江土鯪現釣現煮當魚兒將餌料索進嘴巴的時候,發現有陷阱,於是做出吐餌,這個過程魚兒身體會有一定的起浮,此時浮漂和鉛墜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子線原本在水底觸底或者躺底變為由魚嘴銜接)浮漂在牽引力的作用下,浮力上升,這個時候浮漂就會出現上頂的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