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根據魚的吃鉤方式掌握提竿時機

2020-12-20 騰訊網

釣魚過程中,浮漂的調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通過調釣可以實現我們的作釣方式;通過調釣也能掌控我們鉤餌在水底的狀態;通過調釣掌控靈鈍,也就決定了我們魚兒在吃口時,反饋到我們浮漂的信號的強弱,進而會出現不同的漂相;而且同樣的一支浮漂,同樣的餌料和調釣,但是不同的魚兒吃口,反饋到浮漂上的信號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調漂是一方面,抓口同樣很關鍵,光會調漂,不會抓口一樣沒用。抓口其實是非常講究技巧的,想把魚口抓得準確,首先就是我們調釣的靈鈍自己要清楚,其次就是浮漂的選擇和線組搭配,以及鉤子大小餌料狀態,一樣不可忽略。再有就是自己主釣的是什麼魚,根據作釣魚種的吃口習性來判斷提竿最佳時機。

那麼不同魚種,吃鉤有何習性?我們又該如何根據吃鉤習性,掌握最佳提竿時機呢?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種常釣魚種的吃鉤習性和出口的漂相!

鯽魚:鯽魚可以說是我們最常釣的魚種了。野生鯽魚由於食物匱乏,往往都會在水底進行覓食,所以攝食時都是俯頭翹尾,當把鉤餌吸食入口後抬頭上游離去,浮漂的反應是先輕微抖動,明顯上浮。所以,釣鯽魚宜在浮漂緩緩上浮時提竿,這樣抓口往往最穩。

鯉魚:野釣環境下除了鯽魚,鯉魚也可以說是常釣魚種,作釣鯽魚時,運氣好的往往這都能碰上鯉魚。鯉魚的習性是愛拱底尋食,而且攝食特別謹慎,攝食前都會先品嘗一番,感到無異物時,才會放心完全吸入口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涮餌),攝氏食後即遊走;漂相的反應是先晃動幾下,隨後大幅度下沉,漂沒頂時起竿即可命中。所以,鯉魚宜在浮漂出現大幅度下降,黑漂時抓口最穩。

草魚:野釣環境下,草魚繁殖速度慢,數量比較稀少,只有在溫度較高的夏季才是最佳垂釣時機。草魚的攝食習性是先緩後急,開始慢慢品嘗,隨後將餌吞入口中拉著走,往往都是動態覓食。漂的反應沉多於浮,等浮漂全部沒入水中一兩秒提竿為適合。所以,草魚宜在浮漂出現領漂,傾斜下沉直至黑漂默數一兩秒起竿最為穩妥。

青魚:野釣環境下,青魚數量更是稀少,只有一些常年不幹的湖庫可能會有一定數量的大青魚。青魚攝食兇猛,往往都是見餌就吞,吸入嘴內,含著就走。漂的反應是,急促上下大幅度抖動,繼之迅速斜移下沉,這時提竿即可中魚。青魚的漂相和草魚漂相基本相同,釣大青魚時往往也需要等到黑漂之後默數兩秒鐘,起竿也最為穩妥。

羅非:羅非魚受溫度影響,在南方比較多,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沒有的。羅非魚比較貪食,咬到餌料不鬆口;漂的反應為急促上下抖動,繼而不動,或上升傾斜,此時提竿十拿九穩。但是南方小羅非居多,往往鬧漂嚴重,很難作釣!

鰱鱅:鰱鱅和草魚一樣,在溫度較高的夏季是最佳垂釣時機,往往都是採用釣浮的方式進行垂釣。鰱鱅在水溫17~20℃時攝食特別斯文,鰱鱅屬於濾食性魚類,此時浮漂漂相反應為輕微晃動,我們就可以起竿刺魚了;如果是盛夏時節,鰱鱅濾食霧化餌時,把鉤子一旦帶去入口中就會扭頭就跑,漂的反應為上下浮動,隨後一個有力頓口或是黑錢漂,此時應立即提竿。作釣鰱鱅基本都是錨魚多,其實最佳漂相就是上下浮動緊接著一個有力頓口,基本都是正口多。

鯿魚:野釣環境下,鯿魚數量也是非常少,只有水庫往往會較多。鯿魚的攝食動作類似鯽魚;漂的反應為急促上下抖動,很快上升,以至傾斜橫在水面,這時應及時提竿。還有一種漂相就是鯿魚往往喜歡在離底位置進行接口,漂相是突然的加速下沉,這時抓口命中率也是非常高。鯿魚正常都是離底接口多,所以我們主抓浮漂快要翻身到位的突然加速下沉漂相為宜。

最後總結

不同魚種吃口的習性也不同,只要我們了解了魚兒的攝食習性,根據攝食習性掌握提竿時機,那對我們的命中率也是大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鯽魚」吃鉤,浮漂的幾種不同表達,掌握提竿時機,上魚很輕鬆
    我們釣鯽魚,一般浮漂都放的比較高,需要觸底釣法,在鯽魚咬鉤時,魚漂會出現不同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漂相,因為浮漂以下的線比較長,所以在漂相上的表達,會與我們的想像有一定的差異,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我們的經驗來判斷。
  • 鈴響不中魚?分析這四個原因和三種解決方法,海竿爆炸鉤玩得輕鬆
    二、不中魚的原因要想解開海竿爆炸鉤不中魚的面紗,就要先了解一下其是如何中魚的,或者在什麼情況下比較容易中魚。魚鉤太小了:這也許會出乎大家的意料,不是說小鉤都是大小魚通釣的麼,但是爆炸鉤是一種極頓的釣法,我們不能及時地觀察到魚吃鉤的信號。等於魚是在吃自助餐,只有當它誤吃到魚鉤,並導致死口的時候才能提竿中魚,所以鉤子越大,魚就越難以吐出來。
  • 介紹一種釣滑魚的新釣法「筏竿朝天鉤」附圖說明
    最近有不少釣友詢問我筏竿是怎麼回事,及如何使用?我是從前年才接觸筏竿的,當時剛看到它時,很不以為然,覺得它的竿稍太細,用手都能彎一個大圈,從心裡也就沒把它當回事,後來在一次冬釣中看到其他釣友使用,才發現筏竿的好處。
  • 認識鯽魚咬鉤的常見漂相,啥時候提竿中魚率最高,就是看漂相!
    聊一聊鯽魚咬鉤的漂相問題,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啥時候提竿中魚率高,完全可以通過漂相來確定。一、為啥魚品種不同,漂相差別很大?魚的品種不同,進食動作是完全不同的。大致可以簡單分為幾類,比如說「吸」,魚發現食物後長大口腔,把食物吸進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鯽魚和鯉魚。
  • 如何垂釣翹嘴鮊?此魚遊動迅速,吃鉤兇猛
    我特意查閱了相關資料,翹嘴類有好幾種:其中二十世紀七十年開始,我國把翹嘴鮊當作有害的兇猛魚類來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在水庫限制其種群發展。該魚生活於水體的上、中層,野生鮊魚以肉食食性為主。我國的五大水系皆有其存在,大致有七個品種:翹嘴紅鮊、青梢紅鮊、蒙古紅鮊(俗稱駝子鮊)、紅鰭鮊、尖頭紅鮊等通稱為翹嘴鮊。
  • 為什麼明明魚咬了鉤,提竿卻不上魚?
    在垂釣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有的時候明明漂相已經出現,一提竿卻始終空鉤。那麼是由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發生呢?1、由於鉤子太大了,魚口小,吞不下,只能在餌料的邊上來回蹭,這是的浮漂有動作很明顯,但就不是提不上來魚。相反,魚鉤太小了,即使魚兒已經把餌料吃進去,你也把握住時機了,起竿但由於魚口較大,魚鉤直接從魚口裡拉出來了。
  • 魚吸餌吞鉤與浮標的信息傳導,這個看漂技巧教給你!
    由於混合面餌是易於溶化的,在同一釣點、同一窩子裡,通過雙鉤雙餌,連連打下數十粒至數百粒餌團,經過雙鉤的上下提拉,經過魚的吸食及鰭的擺動,再經過上鉤魚的掙扎、掃蕩,這些溶化後的粉狀餌屑,早已在窩中飛揚擴散成直徑i米左右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大霧區,而且這種霧區是愈來愈濃,色香味的擴散也越大,故對魚的引誘力亦是愈加強烈
  • 如何提竿起魚?判斷魚的體型,4種起魚方法,讓你做到穩準狠
    這可能就與你的起魚方法有關。正確的起魚方法不僅能夠保證中鉤的魚能夠順利入護,還能使窩裡的魚不被嚇跑,一舉兩得。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教一下大家起魚的幾種方法,保準各位能夠將魚順利入護。第一節:準確判斷中魚體型的大小判斷魚體型的大小是非常重要且非常短暫的一件事情。
  • 在鉤的柄上和彎部穿蚯蚓,在鉤的尖上掛麵團,可以防止小魚打攪
    是人們修身養性、防病治病、增強體質的理想運動方式。國家體委已將垂釣活動列入全民健身計劃。隨著現代生活節奏釣不斷加快,人們更需要心靈上的舒展和寧靜。釣魚活動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科學性,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釣魚方法,才有可能在釣魚活動中揮灑自如,妙趣橫生。1、如何對付"打攪的"?
  • 嘴小、刺多、尾巴是紅色的,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魚
    但是,相比於黃尾魚,紅尾魚因為嘴大、兇猛,所以好釣多了,是四川釣友愛釣的魚種之一。紅尾魚怎麼做好吃想吃原味的紅尾魚:一、掛上蛋泡麵糊幹炸,置溫油鍋裡炸到熟透,水分去的差不多,色金黃為止, 外焦裡嫩!二、背開成魚片兒,鹽適量醃製片刻,放陰涼處晾至皮幹,然後幹煎或者燒烤。這可是當地漁人最平常的做法,味道不錯,不信你試試。
  • 魚王所用子母鉤的綁法及用法
    下面開始正式介紹釣王把用的線組:子母鉤!子母鉤的作用及釣法,子母鉤,就是把一大一小兩把鉤拴在一條腦線上,小號鉤在下,大號鉤在上,底鉤掛上一顆花生仁、玉米粒或其他不易散化餌料,用海竿底釣。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子母鉤的用法。
  • 魚漂一動就提竿?老釣友教你看三種咬鉤漂相,看準提竿魚獲會更多
    魚有沒有咬鉤,一般來說都是都是通過漂相來決定的,要是沒有在準確的時間提竿的話,到手的大魚肯定就會跑了,對於一些釣魚新手來說,只要魚漂一動你就會覺得有魚上鉤了,可是提竿的時候卻空歡喜一場。其實不同的魚咬鉤所呈現出來的漂相是不一樣的,小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幾種常見的魚咬鉤的漂相是什麼樣子的,分清楚才能釣上更多的魚哦!
  • 手竿提竿之要領
    手竿提竿時機,是手竿垂釣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只有掌握好了提竿時機,才能有較好的垂釣收穫。我開始學釣魚時,是從一把手竿學起的。竿子是內弟給我的5.4米的玻璃鋼新竿。中學時期在家曾經給爺爺釣過魚吃,對釣魚多少有點印象,但是那時候的釣法與現在的釣法有很大的區別,不能相提並論。自己初學手竿釣魚時,走了很多彎路,也出過很多的笑話。
  • 鈍鉤釣魚技巧詳解,晚上下鉤早上收魚!
    「鈍鉤」釣也有人稱為「懶鉤」釣, 這是我國北疆黑龍江省江上漁民發明的一種頗為有趣的釣法,曾在嫩江等江河垂釣中被廣為使用。「鈍鉤」釣魚幾乎像姜子牙的直鉤垂釣那般離奇,的確是「鈍」鉤,因為這種鉤確實沒有一點尖,禿禿的,而且鉤上從不上餌,釣者只是把它懸掛在魚餌的下方 0暢16 米的地方,而魚兒鬼使神差地好像中了邪一樣,不吃魚餌偏偏要去吞它,所釣之魚均為鯉魚。 奧秘何在? 原來這是人們巧妙地利用了鯉魚的一種「清理癖」。
  • 在黑坑釣場釣魚時如何增強魚的活力?讓魚吃餌有力度的釣魚小藥
    到了夏天,各大黑坑釣場全部開始放釣滑口的回鍋魚,回鍋魚就是被釣過的魚再放回魚塘內供釣友垂釣。魚被釣過的次數越多,警惕性越強,吃餌時更加謹慎,甚至只吃小粒的散碎餌料,不吃掛鈎的魚餌。這也導致了回鍋魚總是蹭線卻很少咬鉤,垂釣難度非常大。
  • 釣什麼魚,用什麼鉤,你的魚鉤用對了嗎?
    臺釣鉤子種類又分很多種,我接觸過的鉤型有伊勢尼、伊豆、新關東、千又、袖鉤、海夕、丸世、溪流鉤等。這一期我們主要聊一下用得最多的伊勢尼和袖鉤兩個鉤型。在這些魚鉤中每一個鉤型適合一個作釣環境。如何選擇好的魚鉤呢?首先選擇一枚好的魚鉤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鋼性,其次就是看鉤尖的鋒利程度,再看耐用性。釣了一天魚如果鉤尖還是很鋒利,那麼說明這個鉤子質量沒的說。
  • 蚯蚓釣魚,魚真的可以分辨外露的鉤尖?到底要不要露鉤尖?
    昨天和發了篇關於傳統釣的內容,在裡面我建議要將蚯蚓露出鉤尖,並且蚯蚓在鉤尖外面要留出一點餘地,這樣不僅誘魚效果更好,也更有利於刺魚。這時候有釣友在評論區留言說,一旦鉤尖露到外面了,魚就不吃了。說實在話,對於鉤尖露在外面到底影不影響魚口,很多釣友都有不同的看法。
  • 魚兒咬鉤卻總能逃脫,這是因為魚友揚竿沒做好,揚竿刺魚也有技巧
    不過人們出門釣魚關鍵還是要釣到魚,很多朋友在魚兒咬鉤後都興奮不已,但是咬鉤的魚卻總是可以逃脫,這正是讓人鬱悶。釣魚可沒用想像中容易,做不好揚竿刺魚,魚兒就算咬鉤也能逃跑。釣魚在釣魚時大家都會根據水塘中的魚種選擇合適的魚竿,例如釣小鯽魚時選擇較短較軟的魚竿,而釣一些性格兇猛的魚時就需要選擇硬魚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