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月薪4000,不敢辭職:職場上,你最好有個可變現的業餘愛好

2020-10-19 彪悍貓先生

    之前有個詞很火,「中年危機」,這個詞出來後,在一段時間內製造了一大波焦慮,包括很多已經步入30歲的90後,

    這個社會上,90%的崗位都是容易被替代的,哪怕是技術崗位,也是輕輕鬆鬆就招一人,中年人的性價比,永遠比不過年輕人。

    不管你是一個已經過了30歲,還是快到30歲的人,如果你在一個薪水超過自己實際的價值的公司,你應該好好珍惜這家公司,小心翼翼維護這家公司的未來,因為你離開了這家公司,出來不見得比你在裡面過得多好。

    但更重要的是,你最好有個可變現的業餘愛好,它能有效幫你抵禦未知風險,甚至可以

    說是決定你中年享福,還是中年危機的關鍵因素。

    01 

    你單一的職業技能

    可以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嗎?

    在這些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谷歌30歲,騰訊、華為是28歲左右。

    35歲中年危機定律,其實除了大家熟悉的程式設計師以外,還有很多行業比如影視動漫、婚紗攝影、歌手主持、舞蹈演員等等,都是吃青春飯的。

    甚至現在很多風險投資,對企業老闆的年齡都有限制,他們一致認為30歲左右最佳,50歲以上全部一票否決。就連老闆都逃不過年齡危機,何況下面的普通員工,所以很多HR招人的時候,超過35歲的求職者一概不要。到了35歲以上,很多技術員、運動員、演員這類的工作者就只有被迫轉崗,做一些其他事情來養家餬口。 

    中年危機的本質是什麼?

    職場中之所以出現35歲危機,是因為80%以上的人,其職業技能單一,更重要的是職業技能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加之生活中的開支越來越大,瑣事越來越多,導致其對企業所產出的價值越來越低。

    老員工的工資比新員工多,但價值還不如新人,只是資歷老但沒大的貢獻,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一個人進步最快的時候,是進入增量狀態後。比如我剛做動漫設計時,進步很快,因為設計需要的所有技能,對我來說都是新的增量知識,我每天學習,進步很快。但一個人進步最慢的時候,是享受存量且不接觸增量後。

    一個人剛進入職場的前幾年,是你的快速成長期,你的技能幾乎是火箭發射般的速度在增長。但5年、10年後,也就是30歲之後,你就會進入一個反覆運用存量知識和技能一個階段,這時你的技能增長速度幾乎是龜速,雖然你能力增長停滯了,貢獻和收入都在降低,但是你的開支和生活瑣事,卻在大幅度的增長。

    我在上個月寫過一篇36W+閱讀量的爆文:「」(戳連結可看),就是在說存錢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不以為然,他認為存不存錢的無所謂,會花錢才會掙錢。其實你在年輕的時候看著不斷增長的工資和獎金,會讓你極度的自信和膨脹,被各種消費主義洗腦,很多人不僅沉迷在各種衝動消費的APP中,還按揭了大房子,買了豪華汽車,感覺自己已經到達了人生巔峰。

    但是,當一個人開始步入中年後,有了孩子,父母身體逐步下滑,這些都將產生大筆的

    費用,特別是教育這塊,我以前所在公司是K12教育龍頭,美股上市,在全國有數百家線上線下培訓機構,經常都能看到,當有家長在早教班或課外培訓班報名點刷卡38000元的時候,都會楞那麼一下。

    車子、房子、孩子,大量的貸款和教育費用,讓中年人的開支遠大於年輕人,而且這都是被固定死的剛性開支。但是他們的收入,卻沒有像預期那樣不斷增長,一旦下滑,家庭立馬面臨斷糧的窘境。

    大多數的行業,如果你前期沒有積累足夠多的技能和資金,40歲幾乎就是職業終點,你要在40歲之前賺夠別人60歲的錢,同時在30歲之後清晰認知自己的職場處境,除了給未來存一點資金預防風險之外,更重要的是你還應該考慮學會1種或多種可以變現的業餘愛好,也可以說是副業技能。

    一份職業成就和年齡之間的曲線圖,哪一種最符合你未來的人生? 

    A模式:這是一種線性模式、直線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很多剛出校門的職場小白,會選擇A,他們認為自己會順風順水,一路上漲的走完一生,絲毫不考慮任何風險的存在。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是從自我認知而出發的,收穫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不管你怎麼努力,你的收入都很快會到達天花板。

    C模式:是一種複利模式,簡單說就是做事情X會導致結果Y,而結果Y又會反過來加強X,不斷的循環。正如一張紙的對摺,每一次都把之前的結果翻倍!很多職場老人,會選擇C。因為殘酷的社會讓他們深刻的意識到,一帆風順的走完一輩子,那是在做夢。

    B模式:斷崖下跌模式,但是沒有人會選擇B,沒有人會認為,B是自己人生中的未來。但冷冰冰現實告訴我們,90%以上普通人的職業軌跡,都是B,在45歲之後出現斷崖式的職場下跌,是最常見的情況。

    02 

    不可忽視的馬太效應和二八法則

    你所謂的穩定背後可能是個坑

    有些行業,馬太效應和二八法則極其嚴重,是贏家通吃的行業,就比如軟體行業,前20%的從業者,會拿掉80%的收入,而這裡面的50%,又屬於頭部那1%的人才。

    很多職場人過度幻想自己的職業增長曲線,認為自己畢業後每年都應該漲薪,從月薪

    4000開始漲,要在十年時間裡,漲到年薪百萬。

    但有職場達人發現,在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薪資範圍在4000-6000,這個收入對應的工作是絕大多數也是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做的,而且這樣的工作換人做都差不多,你不信的話可以在各大招聘網上看,是不是薪資大部分在4K-6K的區間。

    所以絕大多數人的薪水,就會在4000附近波動,隨著通脹而緩慢增高。十年前,大學本科生普遍的底薪是3000塊,如今是4000。

    無論是能力上,財力上,還是心力上,你都要讓自己足夠強大,不受制於人,不有求於人,你才能更好的抵禦各種未知風險。

    否則,表面上看起來安穩的工作,隨著你的年齡變大,你會越來越害怕被裁員,家庭開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舒適安穩的環境待久了,平時就沒有注重風險的檢測和競爭力的培養,年紀越大就更害怕付出了,越是沒能力的人,也越也沒底氣面對未知的風險。

    給大家說個真實案例,我樓上有個鄰居楊叔,他今年剛42歲了,有一個孩子在讀初中。他在一家老的建築公司工地當站長,可以說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以前,還挺羨慕他的生活的,畢竟手底下管著七八個辦事員,和三十幾人的混泥土攪拌站車隊,月薪也有9000左右。

    但是,去年,他們公司改制,不僅淘汰了原有的老設備,全換成了新的數位化設備,連辦公系統也全改成了ERP系統,一直以技術過硬著稱的他瞬間沒了立足之地,站長職位名存實亡,工作幾乎被一名剛畢業1年的研究生副站長全權負責。

    楊叔除了操作以前的老設備和做幾張報表以外,沒有其它技能了,單位的領導顧及他是已幹了20年的老員工,留了點情面沒有把他直接辭退,而是給他安排了個所謂辦公室副主任的閒職,每天就負責記錄一下車隊加油和維修的情況。

    當然,工資也由9000降到了4000。

    以前是他安排別人,指揮命令別人做事,現在新的辦公室主任、站長全是大學生研究生畢業,精力旺盛,對人對事的要求也很嚴苛,剛開始多少還會給他點面子,但是時間一長,楊叔也少不了被年輕領導批評。

    楊叔幹的十分憋屈,每次看到他下班回來都悶悶不樂,有一次他在我家和我爸喝酒,我爸勸他辭職,但是他說:辭職?難啊,我現在孩子讀初中,後面還要上高中、大學、買房子。老人身體也不好,上次帶丈母娘去做體檢就花了5000多。而且,現在年齡也大了,想辭職創業也沒有精力。

    別說辭職了,年輕領導很看重工作效率和結果效率,現在連請個假都很難,更別說像以前那樣沒事可以睡個午覺或提前下班,更不可能了,畢竟,自己沒啥其它能力,工資雖然少點,但有五險一金,多少還有點保障。

    這就是所謂的「4000塊魔咒」。

    現在職場中很多人就和楊叔一樣,如果你工作幾年,你的能力沒有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而增加,那麼你的收入不僅不會提高,反而可能會被畢業生倒掛。

    如果你一輩子沒有實現個人能力的巨大突破,那麼你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個4000塊魔咒。如果你在一個企業熬了很久,憑資歷和老闆當初的賞識拿到了高出自己貢獻的薪水,但是你做出的貢獻,並沒有年輕人大。那麼你被開除的可能性就很大,這是絕大多數35歲以後中年人遇到的窘境。

    你的工作,是真的不可替代,還是隨隨便便就能找人替補,你自己要想清楚了。

    但是在大多數公司,老闆需要的是一個能做事的人,他是斷然不會為你的規劃和人生負責的。

    所以,除了少數能做為合伙人的員工以外,老闆是絕對不需要大部分員工有太大野心的,更不會把員工培養的具備不可替代性,它需要的就是一顆標準的,能安安穩穩做事的螺絲釘,普通畢業生4000,碩士以上10000,按學歷定價,一線城市可能高一點,但相對來說房租和消費也高,基本相抵了。

    這個社會基本不會有老闆願意花費巨大代價,去培養你的個人能力,因為對公司來說這是一個血虧的事情,最後可能變成給他人做嫁衣。所以,最後不管你怎麼跳槽,換多少家公司,你的情況都不會有太大變化。

    03  

    掌握一個或多個附加技能

    有底氣抵禦很多未知風險

    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他們脫離了中年危機的定律影響,就算是在中年危機最嚴重的影視演藝行業,他們依然披荊斬棘,老而彌堅。

    這兩天突然發現許久不見的趙薇上了熱搜,原因是她參與李湘的直播,宣傳自家酒莊釀的紅酒。

    直播中的李湘很吸睛,不僅帶動全場,活躍氣氛,還很到位地宣傳了產品的賣點,成功hold住全場,著實體現了一名主播的專業實力。

    有人就會說,趙薇和李湘淪落到要靠直播掙錢了,靠直播賺錢,真是拉低檔次。 

    很多人嘴上說著職業無貴賤,其實心裡都有著嚴格的鄙視等級。

    曾經湖南衛視的主持一姐,李湘,很早就做起了直播,至少每周一次,每次大概3小時,每次銷售額都能突破千萬,在明星的直播銷售中,李湘位居榜首,成為了圈內少有的帶貨強人。

    從護膚品到母嬰用品,從50元的通鼻貼到2萬元的牛排刀叉,甚至還直播賣衛生巾。

    只要她推薦的,沒有不火的。你看,無論是主持還是直播,她都可以運籌帷幄,事業全面開花。

    李湘除了是著名主持人,她還是業績喜人的主播李湘,這是她的標籤,也是她的實力。

    然而就在海清等明星還在苦惱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拍、流量小生顏值下降轉型困難的時候,早有一部分人從別人的不看好中發現了機會,賺得盆滿缽滿。

    郭富城和快手主播一起直播,有110萬人實時觀看,5萬件限量商品5秒售空,銷售額近400萬;

    柳巖快手直播首秀,50%的商品訂單過萬,最高進店轉化率達47.2%,預估總銷售額超1000萬;

    王祖藍直播銷售了7款商品,66元一盒的進口品牌面膜,在12分鐘內賣出了10萬件,成交額高達660萬元。

    他們不是自降身價,而是充分利用附加技能,多維發展。

    在全民焦慮的時代,只要你比別人多一種或幾種可變現的業餘愛好,就能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

    在不少企業,能力強的高管,能力多的高管,平時就有諸多獵頭騷擾,被裁員後,上午發個朋友圈感恩企業的栽培,下午就有一堆獵頭打爆電話。

    他們根本不需要去人才市場求職,更沒機會求職失敗。因為他們是公司運轉的關鍵部件,是獵頭最想挖,也最難挖的人才。

    這樣的人,被無數的獵頭騷擾,很多人接到電話後一聽是獵頭就直接給掛了。而一旦目標人選透露出一絲絲感興趣的跡象,獵頭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不停的揮舞鋤頭給這個人鬆土。

    這樣的人,不懼怕公司裁員,甚至還有很多人在期待裁員。

    當年雅虎中國研究院裁員,直接變成了被裁人員的一場狂歡。技術人員上午被開除,拿到了裁員賠償大禮包,下午就和找上門來的獵頭談好了新工作。

    而且很多人被裁後,在新東家工資還大漲了不少,還憑空賺了一大筆裁員賠償金,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很多人除了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術,有的還會項目管理,有的會做銷售,甚至還有的在被裁之前已經談判好帶走了一批客戶。所以他們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拿到這麼高的工資,當然不怕裁員。

    能者達人所不達,智者達人所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04 

    如何才能獲得1種或多種

    可變現的業餘愛好呢?

    很多朋友看完以上三個部分就會想:解鎖1個附加技能,真的這麼必要麼?怎樣去選擇和獲得適合自己的可變現附加技能,或者說可變現的愛好特長呢?

    任何一件可以賺錢的事情都不容易,靠附加技能變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不可能像明星一樣自帶流量,也不可能像李嘉誠一樣有商業頭腦,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只要你有樂觀的心態,超強的自律和長久的堅持,那麼成功的機率也是很大的。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可變現業餘愛好,我給大家幾點意見:

    ① 用複利思維去選擇

    這是一種可以正向循環的思維,在第一部分的C模式中我已經說到過。

    之前有幾個同事辭職,他們一起組建了一個工作室一起打造了一檔非常火爆的短視頻節目。在全網的影響力都是前3,但如果他們一直是圍繞這個短視頻節目繼續去打磨、改進,爭取平臺的各種獎項一條路走到黑,那他們的成就很快就容易到天花板,甚至被別人超過和替代,這是線性思維。

    但那幾個同事並沒有這樣做,他們並沒有在這款節目爆火之後,繼續再出第二季第三季,而是迅速另起爐灶,建立了一個教學平臺,拓展了短視頻運營、主持人孵化等知識付費欄目。

    這些同事具備的,就是複利增長思維模式。大家在選擇自己的附加知識技能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點,選擇那些只要我們運用複利思維的堅持和努力就能有效果的技能,比如像寫作、策劃、運營、設計、管理等這些技能都不錯。最後在哪個時間段能夠實現變現也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因為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② 附加技能要和本職工作相關,甚至能互相加持。

    我以前學過一個附加技能就是策劃運營,這個技能我認為很棒,因為當時我的本職工作是視頻後期製作、影視特效設計,都幫很多公司製作宣傳片,特效短片,我會用到很多的平面設計、三維設計和後期合成軟體,附加技能則是把我設計的東西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給推廣出去,從而我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曝光,還有很多人的評論點讚和反饋建議,這又幫我理清了很多模糊的經驗、感受,促進了我設計層面的進步的同時,還可以得到更多的個人品牌提升,這就形成了一個增強迴路,運營策劃這一附加技能越牛,我的設計技術和思維進步就越大,個人品牌影響力提升也越快。

    ③ 要有長遠規劃和事業心。

    真正好的、有價值的技能,雖然目的是變現,但要讓其有長期的持續性,我們要像對待工作一樣,來對待將來要掌握的附加技能!

    第一,為了成長,捨得投入。

    如果一項技能不能幫你成長,只是讓你學到點東西,那就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時間和金錢。比如用業餘時間在頭條寫作、自己做新媒體運營,我非常鼓勵,賺多少稿費並不重要,寫作和運營是成長的最佳助手。另外,對於一些好書,或者好的在線課程,應該投入的也要相應的投入,千萬不要在這時候當守財奴,因為你的投入有多大,產出就有多少!

    第二,為轉行做鋪墊。

    有很多人確實擁有多種附加技能,甚至隨便一種就可以換行業,成功轉行的人不在少數。但我不建議你直接換賽道,因為很可能你換過去還是有其它不合適的因素,但很多時候,你所掌握的每一種技能,可以先試錯,為轉行去做鋪墊,這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

    一個主要工作技能你可以做到極致,但它畢竟還是有限,加一個附加技能可以彌補主要技能沒有觸及的緯度。

    第三,自己喜歡,也會營銷。

    如果主業心累,副業再為了賺錢做不喜歡的事情,人生簡直太慘了。

    之前針對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我寫過一篇「」,很明確寫到了,一個人學什麼技能,做什麼事一定要喜歡,這一特質會幫你成功。

    比如有人喜歡彈吉他,談得不錯,業餘時間教人彈琴,收點費用,一來可以讓喜歡的事情充斥在業餘時間裡,二來你還找到了知己,三來你還能變現賺錢;比如,你喜歡寫作,你就要了解你所在的領域,客戶喜歡哪一類的文章!

    我們要善於向那些變現高手請教相關技巧,要向網絡學習相關方法,總之能變現的一切手段我們必須了解並運用的爐火純青。

    「斜槓青年」目前正在成為不少職場人嚮往的生活方式,在掌握一項主要工作能力的同時,再多解鎖1種或多種技能,很多時候,附加技能的價值,是大於你主要工作技能的。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8.2%的職場人士擁有斜槓收入。而自媒體撰稿,是大多數人副業的最佳選擇,這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技能,一旦擁有,受益終身。

相關焦點

  • 一個40歲的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中,你最好有個能掙錢的業餘愛好
    但是,儘管如此,在這個迭代速度超快的時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因此,我還是要建議你學會利用業餘時間,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好有個可變現的業餘愛好作為副業,能解決你各種焦慮的同時,還能讓你的生活多姿多彩,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你的生活質量。
  • 我,35歲,小鎮職員,靠副業年入30萬:有個可變現業餘愛好很重要
    今年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不好找,公司各種變向降薪,甚至裁員,但是,你可曾想過,也許你真的是因為沒有利用好業餘時間,其實,人與人的收入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如何利用那八小時之外的時間。其實,像劉慈欣老師一樣的人,身邊還有很多,這些朋友大多是做兼職,所以,提高副業收入,就是每一個30歲後成年人應該有的自覺,在全民焦慮的時代,只要你比別人多一種或幾種能變現的業餘愛好,就能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這樣的人,也不懼怕公司裁員。
  • 我,32歲,鄉鎮公務員,靠副業年入50W:你最好有個可變現的愛好
    很多人抱怨自己收入少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你可曾想過,也許你真的就是因為不夠努力罷了,起碼你的業餘時間不夠努力。那時候,她才26歲,然後就是按部就班的結婚生子,在她28歲的時候,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有段時間,她非常的絕望,感覺自己的一輩子就這樣了,不可能再有多大的發展了。02可變現的愛好非常關鍵就在她放棄自己希望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說自媒體可以創業,通過文字可以賺一些錢。
  • 30歲工資4000一事無成,如何提高收入?用3招,30歲後越來越有錢
    老李和我聊天說:「本來想著在小縣城安穩的過日子,但現在才知道,沒錢真的寸步難行,我一個月就拿著4000的工資,現在連個老婆本都沒有,我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很失敗啊。」我安慰老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想改變,那什麼事都不晚!
  • 40歲醫生辭職做主播賣寵物寄居蟹:「興趣變現」,你踩準了嗎?
    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01辭掉月薪2W+工作他靠興趣變現以喜歡的方式過後半生40歲的鄧斯亮畢業於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兩年前他還是一名月薪2W+的醫生,供職於一家三甲醫院鄧斯亮的興趣愛好比較小眾,但卻能夠實現重大的商業轉化,這給我們一個啟發:你有一個興趣,並把它玩成了一個群體的頭部,你就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放大勢能,實現有效的商業轉化。
  • 37歲,工作10年,月薪4000,不敢辭職:中年人的苦,只有自己懂
    然後薪資待遇呢,他入職進去後10年來沒怎麼漲過,一直都是月薪4000,最近這兩年因為效益不好,僅有的一點福利,比如旅遊和年終獎都沒了,因為公司是家族企業,管理上比較隨意,老闆看你犯錯了動不動就罵人......公司除了老闆外,職位在小張之上的還有大概10來人。這10來位領導,有的看他不慣,總是給他小鞋穿。小張也想過反擊,可職位不允許,他只能繼續「臥薪嘗膽」。
  • 我,35歲,工作10年,月薪4000:大部分職場人,對自己不夠狠
    > 我,35歲,工作10年,月薪只有4000,年終獎只有100現在很多的職場人都在抱怨,為什麼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不能獲得成功呢?宋小霞是我前公司的一名市場專員,她已經在公司工作了10年,但是月薪只有4000塊錢。前幾天公司給她發了年終獎,更是只有100塊錢。她非常困惑,為什麼自己這樣努力了還是沒有獲得階層躍遷,升職加薪獲得的很少,甚至連年終獎都這麼低呢?我問她,你說你非常努力,你努力到什麼程度呢?把你每天努力的狀態給我描述一下好嗎?
  • 「我,25歲,工資4000,沒前途?」: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值錢
    從工資來看,每個月四千多的工資,月薪雖不多但你要知道這只是一個起點,與其焦慮這種穩定工作帶給你的不安全感,還不如好好學習提升自己。4000多的月薪,如果是放在三四線城市,我覺得生活的壓力不是很大,還是不錯的。
  • 孩子2歲,只有1年上幼兒園:我卻辭職了|選職場,還是全職呢?
    可以看看當時我和同事聊天的話,你就理解了職場媽媽的選擇。A:「有次三八婦女節放假半天,我沒說放假了,沒回家帶孩子。下午自己出去逛了半天,開心極了。買了幾套衣服,不敢當天拿回家,過幾天才假裝是網購的帶回家的。」B:「家裡都覺得我上班辛苦,周末,我還可以打場麻將。
  • 職場新人,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網絡上看到這麼一個事情,一位名叫小青的女生,在去年年底失業了。剛剛畢業一年的她,離職原因是嫌棄4000元的工資太低,不夠花,且還要忍受被主管責備的氣。她想找一份主播的工作,據說每天直播5個小時就可以實現月收入上萬。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上,沒有這3個條件,千萬別輕易裸辭
    關於裸辭的這個話題,職場上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話「裸辭一時爽,一直祼辭職火葬場」。雖然說有些誇張,但其實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一些真實的狀況。對於裸辭這件事情,我勸你最好還是悠著點,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斷,否則一步錯,步步錯。
  • 「35歲,工作十年,不敢辭職」:真正的職場牛人,沒有中年危機
    近日,微博上有一則熱搜,「飛行員辭職被索賠540萬」,在東方航空雲南有限公司工作12年的前飛行員馬某要辭職,該公司要求馬某賠償540萬違約金,該案經過審理後,法院最終判決馬某賠償東方航空雲南有限公司378萬。不了解航空行業的人,沒點開熱搜前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為當事人擔心,379萬可不是個小數目,中年人怎可如此任性。
  • 「收到月薪翻倍的offer,我卻不敢跳槽了」
    我反思了下:如果真的給我一個月薪翻倍的offer,我真的能毫不猶豫地辭職嗎? 思考了很多,我得出的結果是不能。 職Q社區上有個問題是:在新公司工作得好好的,有心儀的公司來挖我,要不要跳槽? 有個回答總結得很到位:你有能力勝任心儀公司的那份工作嗎?
  • 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
    之前雖然在某書平臺也寫了20多萬字的文章,收穫1000多個粉絲,變現1000多元,但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來到頭條,特別是今年6月份,這一個月收穫比我在某書1年的收穫都大。作為一個孩子的寶媽,如何利用1個人帶孩子、做好全職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1個月寫作變現5000多元,我想總結4個關鍵鍵點,期待更多寶媽利用閒餘時間,既能利用寫作賺錢,又能讓自己的愛好某一天變成事業。
  • 月薪4000生活入不敷出,想提升到10000塊,該怎麼做?
    坦白講,如今這個年代裡,月薪4000塊錢的收入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這並不是說我們的技能不值錢,而是因為這屬於一個普遍的現象,那便是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如果沒有一點出色的技能,我們便只能成為企業當中的通用資源,即替換性較強,且工資水平非常低。那麼,如果每個月只有4000塊錢的收入,如何才能提升至10000塊錢呢?
  • 為何國企很多員工寧願拿10年月薪3000,都不願意辭職?原因很實在
    每天分享職場心得,認可我並請您關注我,分析上班時與同事,領導,老闆之間發生的一切值得剖析的事,讓你足以笑傲職場!第一:國企雖然工資3000,4000,5000,但到手裡的福利待遇卻遠遠翻倍的,圖的就是年齡40歲以後的生活有保障!
  • 35歲孕媽,上班一月休2天工資4000,為什麼不敢辭職?
    但就這,她也不敢辭職,為什麼呢?家有大寶要養,懷孕也需要花錢這位孕媽說,她家大寶現在正在上小學,吃穿都要花錢,光每個月上輔導班、才藝班的錢就花去她跟老公收入的一半。如今,她又懷了二胎,孕期營養要花錢,產檢要花錢,孕婦衣服用品要花錢,給寶寶準備出生用品也要花錢……她不敢辭職,要不然就養不起大寶、生不起二胎。
  • 21歲男子患職場恐懼症 辭職在家半年不敢找工作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達38%,恐懼心理是主因  21歲的羅宇(化名,下稱小羅),職高畢業,獨生子。他有過三次工作經歷,但都草草結束,第一次辭職是因為無法接受同事的玩笑而鬧打架,第二次是覺得被孤立無法忍受,第三次是上司要他做東請客他覺得上司想佔他便宜。
  • 一個35歲職場人給你個忠告:年輕人,不要盲目從國企辭職
    ,前兩天接到表弟的電話,他說自己剛畢業一年,在一家國企工作,雖然五險一金等各種福利都有,到手4000塊,但工作幹得太清閒了,整天無所事事,感覺自己正在被「溫水煮青蛙」,到底該不該辭職呢?辭職不辭職,不是取決於工作是否清閒、工資高低,而是要分析多種因素,不要衝動辭職,不然後面後悔都來不及,況且你現在的清閒工作,還能給你帶來很多好處呢。
  •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賺不到錢,是因為你缺少認知
    前幾天一個朋友和我訴苦,自從有了孩子後就辭職帶娃,帶了大寶帶小寶,好不容易熬到小寶上學了,自己想出去找份工作了,結果處處碰壁,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這也許是很多全職媽媽的痛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