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專家:臭氧汙染「來得快,去得快」,不用過於擔心
6月5日至7日,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重慶臭氧濃度連續3天超標,臭氧濃度總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以來,重慶已有9天臭氧超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2天。
臭氧為何連續超標,汙染情況如何,危害有多大,如何治理?重慶日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氣研所副所長李振亮、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蔣昌潭、市環保局大氣環境保護處副調研員楊鳳,全面解讀臭氧的「那些事兒」。
城市臭氧汙染是典型的二次汙染
多發生在晴朗高溫天氣
李振亮介紹,臭氧分為高空臭氧和近地面臭氧。高空臭氧有益,可吸收紫外線,是地球生物系統的「保護傘」,而近地面臭氧濃度過高,則對人體有害,我們所指的臭氧汙染就是指近地面臭氧濃度超標。根據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臭氧濃度超過一定限值,即可認為臭氧濃度超標。
目前,臭氧已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因素,而且呈現出區域性汙染特徵顯著、濃度逐年增長、夏季超標天數多的態勢。那麼,臭氧汙染又是如何形成的?
李振亮介紹,臭氧汙染並不是由汙染源直接排放所致,而是汙染源排放到空氣中,其中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一氧化碳等,在空氣中進行光化學反應所產生的。因此,城市臭氧汙染是典型的二次汙染,多發生在晴朗高溫天氣。
臭氧的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比較多,控制起來難度比較大。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化石燃料燃燒等,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不完全燃燒、工業生產過程(如噴塗、印刷、煉油等)、油氣揮發、溶劑使用、植物釋放等。
李振亮分析,當前臭氧汙染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尤其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來源多、分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時,高溫、強光照天氣持續,隨著顆粒物濃度的明顯下降,太陽輻射也在增強。
夏季高溫晴朗天氣
不在室外長時間暴露
李振亮介紹,臭氧對呼吸道有一定的破壞性作用。如果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病變,出現咳嗽、頭疼等症狀。
「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臭氧汙染對人體的危害。」他說,臭氧的形成條件是高溫、強輻射天氣,「來得快,去得快」。目前,我市臭氧濃度超標只屬於輕度汙染,危害不大,並且只發生在夏季高溫光照的午後1-7點,消散很快,室內濃度還不到室外實測值的1/3,只要呆在室內對人體健康基本無危害。比起PM2.5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危害,臭氧對人體健康危害要輕得多,時長也要短得多。所以,在易發生臭氧汙染的夏季高溫晴朗天氣時,只要不在室外長時間暴露,就可以大幅減少臭氧汙染的危害。
全國臭氧汙染呈加重趨勢
重慶集中在主城區及渝西片區
蔣昌潭介紹,近年來,全國臭氧汙染呈逐年加重趨勢,2017年,全國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臭氧平均濃度為149μg/?,較2015年上升11.2%。2015-2017年,338個城市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分別為16.9%、22.5%、33.4%,呈逐年上升狀態。2018年1-5月,338個城市臭氧平均濃度144μg/?。
臭氧汙染呈現連片式、區域性汙染特徵,全國主要集中在遼寧中南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武漢城市群、陝西關中地區及成渝、珠三角區域。
近3年來,重慶臭氧汙染也呈加重趨勢。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環境空氣臭氧平均濃度為163μg/?,較2015年上升28.3%,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1-6月(截至6月7日),重慶市環境空氣中臭氧濃度為143μg/?。
目前,我市臭氧汙染主要集中在主城區及渝西片區。其中主城區的南坪、虎溪、龍井灣以及魚新街等測點臭氧汙染比較明顯。渝西片區的合川、江津、大足、榮昌和璧山等區縣臭氧汙染也比較明顯。
防控臭氧汙染
需要多汙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
楊鳳介紹,過去幾十年,我國對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等一次汙染物的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細顆粒物PM2.5濃度也明顯下降。未來的大氣汙染防控工作將進入臭氧和細顆粒物PM2.5協同防控的深水區。
臭氧汙染是二次汙染,防控難度比較大,需要多汙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從發達國家的空氣汙染治理經驗來看,通過控制臭氧前體物排放,合理減排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就可以實現臭氧汙染的有效防控。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初步遏制臭氧汙染的上升趨勢。
下一步,國家將加強對臭氧汙染的治理和管控:一是加快推進光化學監測網建設;二是紮實推進臭氧汙染和PM2.5汙染的協同治理;三是著力強化NOx和VOCs排放重點行業、領域的治理,尤其是加強VOCs治理短板。
在重慶,也將加強對臭氧汙染的治理和管控措施:一是向各類涉及臭氧前體物排放的企業發放《控制夏秋季臭氧汙染打贏藍天保衛戰告知書》。從5月初開始,市環保局和主城十區以及江津區、璧山區、合川區、銅梁區環保局通過向企業發放了《控制夏秋季臭氧汙染打贏藍天保衛戰告知書》,讓相關企業解臭氧的生成及危害,鼓勵企業在臭氧濃度快速上升的時段,積極採取暫停噴塗生產作業或者安排錯峰生產等措施,儘可能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目前,已有4500餘家企業拿到了臭氧告知書。
二是對重點企業開展現場監測與執法。對汽車、摩託車等工業塗裝,以及印刷包裝、燃煤電廠、水泥廠、燃煤鍋爐、工業爐窯、磚瓦企業等600家涉及臭氧前體物排放的汙染企業的重點指標(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進行現場採樣、專項執法,有問題的企業已經進入執法程序。
三是組織開展水泥、燒結磚瓦行業錯峰生產和煤電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印發水泥、燒結磚瓦行業錯峰生產工作方案,組織全市31家水泥企業和541家燒結磚瓦企業在夏季高溫季節開展錯峰生產,有效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加快推進國電投合川發電公司(2×300MW)、國電投開州白鶴電廠(1×300MW)、華能珞璜電廠(1×600MW)、國電萬盛恆泰發電公司(1×300MW)5臺共180萬千瓦機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
四是加大餐飲油煙治理力度。制定出臺重慶市《餐飲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督促1080家餐飲業、企業食堂和700家公共機構食堂安裝油煙淨化設施,並進行現場執法監測,確保達標排放。
本報記者 陳維燈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