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咕咕咕……」咦,這又是什麼聲音?仔細一聽,原來是肚子在叫。但是,肚子裡面又沒有長嘴,那麼這聲音又是怎麼來的?又為何會出現肚子餓的時候,聲音更加明顯的現象?
到底是誰在「咕咕咕」?
「咕咕咕」其實來自於腸道,在醫學上被稱為腸鳴音。而我們在腸胃裡面不僅存在液體,也有氣體。而液體往往就是消化液和喝進去的水,氣體的話就包括了吃進去的空氣和益生菌發酵時產生的氣體等。
若是我們腸胃進行蠕動的話,那麼裡面的氣體和液體就會隨之運動起來,這樣就可能會出現斷斷續續的氣過水聲,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咕咕聲,這就好像是用手搖晃一個裝了半瓶水的瓶子,會有聲音產生,一樣的道理。
而通常情況下,腸鳴音每分鐘4~5次,往往聲音也是比較低弱、和緩,可能是需要藉助聽診器,或在安靜環境下貼近肚皮聽,才可以聽得見。
但是,腸鳴音的頻率、聲響和音調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之時,往往也是在飯後會更加的明顯,這可能是和吃進去的氣體或食物產氣過多,刺激胃腸蠕動過快大有關係。並且,因為食物能吸收一部分聲音,往往也不大聽得到。
肚子「咕咕咕」,也許是胃在催你吃飯
就比如說在吃完飯出現的腸鳴音,飢餓時候的咕咕聲可能更引人注意。但是,餓的時候肚子為什麼也會咕咕響呢?
原因在於,若是進食的食物快要被消化完時,胃裡面往往也是空空如也,但胃液還在不斷分泌。這樣就會造成一種錯覺,可能是胃以為是自己收縮的力度不夠,這樣就更加賣力地收縮(稱為「飢餓收縮」)。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的,咕咕聲也許是胃給我們的一種進食信號,是時候要吃飯了,這樣一看的話,為了讓我們吃點東西,胃也是操碎了心。
有的時候,異常的咕咕叫也許是胃部出現了疾病
急性胃腸炎
假如說腸鳴音次數增多,約每分鐘10次,而且聲音變大但不高,就是覺得肚子在不停地運動,而且還有腹痛、腹瀉等現象,那麼往往暗示這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消化不良
如果不是飢餓的因素,偶爾出現單純性腸鳴音,還沒有其他的現象,那麼多數是因為消化不良造成的,源於胃腸道產氣過多,不能順利排出,導致了出現腸鳴。
就比如說乳糖不耐受的人,往往一喝牛奶就容易腹、嘔吐,而且肚子就會發出比較大的「咕咕」聲。
慢性胃腸炎
假如說腸鳴次數增多持續一個月以上,而且還有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其他併發症狀的現象,那麼可能也是在暗示腸炎、胃炎。
往往長時間的胃腸炎,有可能會導致營養流失和必需營養素的缺乏,造成了機體也會受到影響。特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輕一點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重則可能出現脫水,甚至會加重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