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無希望,用智能的方式帶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文/汪帆
在阿里,空無有好多個身份,CCO線第四個創始人,智能服務事業部總經理,以及,阿里人工智慧客服小蜜之父。
小蜜「出生」 極大減輕客服工作量
2014年,阿里巴巴將各業務線的客服工作,整合成整體事業群,即阿里巴巴客戶體驗事業群,簡稱CCO線。阿里巴巴柔軍正式「整編」成體系。
同年,空無加入。「當時我過來唯一的一個目的,就是能夠把集團的客服業務部數據化。」在他之前,不管是業務的運營,還是服務方式,都非常「人肉化」。
「通過人肉的成本太高,而且大量招小二也不現實。」想要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空無和團隊想到了智能服務。2015年開始,空無和團隊開始著手做阿里小蜜。「我們當時想做在無線端的服務產品,觸達用戶。」空無說。
那麼小二和小蜜有什麼區別呢?
2015年以前,阿里巴巴主要客服方式以熱線為主,還有一部分是PC端的在線客服。打電話成本很高,體驗不爽,店小二一天到晚重複回答海量的基礎問題,也讓很多有價值的亟待解決的高級問題,排不上位。而這些問題,小蜜都可以幫助解答。基於體驗優先的原則,機器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小蜜的智能路由能夠將問題無縫的流轉到對應的人工服務。
2015年雙11前,CCO線針對所有剛註冊淘寶的新消費者,試運營了阿里小蜜。雙11下來,據統計,阿里小蜜和用戶之間的對話量,就有幾百萬條,用戶的人工服務量包括熱線服務量明顯下降,極大地減輕了客服的工作量。
提升用戶體驗,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
2016年上半年,阿里小蜜正式推出。下半年雙11之前團隊又推出了店小蜜。店小蜜當時選了10個商家。「這些商家都是本身意願很大,尤其是面臨大促,亟需智能服務協助的。」諸如小米、耐克、蘋果這些店。拿小米來說,接入店小蜜後,2017年雙11,它比前一年少備了近400個客服。
空無和小蜜
不僅僅是節約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用戶體驗。「他們在前年雙11諮詢根本接不過來,一個用戶的諮詢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得到回覆,完全超出了承接的範圍。」而在這種情況下,不回應或者回應不及時,用戶的滿意度就會變差。而其中,有些問題其實是非常簡單,或者重複的。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靠智能服務來進行解決。
對商家來說,有時候比如用戶在問一個商品屬性問題的時候,商家不需要自己去回復,小蜜會自動幫他回答,再結合一些話術自動生成回復。還有一些訂單相關的,活動的數據,小蜜可以自動讀取。對商家來說,主要精力還是做生意。此外,如何熟練地使用小蜜,空無和他的同事推出AI訓練師,就是「機器人飼養員」,教會商家學會培訓店小蜜,使其更加智能化。
未來,空無透露,還會推出帶感情的機器人,提供符合店面特色的智能服務,研發成功就,每個商家都可以定義自己店鋪的機器人風格。同時,未來店小蜜還會推出導購,還有語音客服機器人等等。
馬雲曾說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在空無看來,通過數據技術驅動,附能所有客服業務,用非常智能的方式帶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正是詮釋了這一理念。
本文來自iwangshang,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