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升高,各種細菌、病毒開始活躍,少兒皮疹疾病輪番上陣!看著自家寶寶紅腫、起皰、破皮的小臉蛋,還因為瘙癢無法安然入睡,老母親們真是心疼不已。
濟南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夏季常見少兒皮疹疾病有這三種,學會這幾招,及早的預防就能減輕寶寶的不適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出現水皰為特徵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尤其幼託兒童。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狀。1~2天內口腔、咽、軟顎、頰黏膜、舌、齒齦出現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時手足亦出現皮疹,在手足的背側面和手指(趾)背側緣、甲周圍、掌蹠部,出現數目不定的水皰,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一般經過良好,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
風疹
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伴有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其後出現先面部後頸部、再軀幹四肢淡紅色斑丘疹,伴有耳後、枕部、頸下和頸部淋巴結腫大,風疹常見併發症有關節炎、關節痛、腦炎、心肌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孕婦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後,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造成胎兒死產或發生畸形。好發季節為冬春季節。感染主要對象為5-9歲兒童,部分成年人、孕婦、育齡婦女也可感染本病。
猩紅熱
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是兒童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病人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偶可通過被汙染的牛奶或其它食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3~10歲兒童為好發年齡。感染後可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由於引起猩紅熱的鏈球菌有多種型別,多無交叉免疫,故可再感染。本病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高發。
如何預防?
流行季節,加強託幼機構、學校晨午檢,發現患兒及時隔離治療,隔離一般不少於7天。有併發症及集體單位兒童可適當延長隔離期。
要建立衛生清潔和消毒制度。教室、居室定時通風換氣;各種用具、玩具定期消毒,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曬1-2小時;講究個人衛生,保持手的清潔。
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尤其防止牛奶以及奶製品的汙染。
在當地有傳染病流行時,應避免組織集體活動。
學校、託幼機構等單位發現聚集性病例(應及時報告當地疾控機構,在疾控機構的指導下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避免疫情擴散蔓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通訊員 呂曉萌)
壹粉們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壹點問診平臺繼續提問。提問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壹點問診中的提問,包含以下信息,更能讓大夫給出最精確的診斷意見哦。
1、患者的基本情況,年齡,性別,患病時間、用藥情況等。
2、發病時的具體症狀,病人的反應、感受等。
3、如果有最近的檢查單,最好能拍圖片附上,方便時也可把患病部位拍照片。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次活動旨在搭建醫患溝通平臺,所有上線醫生基於患者自述病情所發表的言論僅供參考,不作診斷和治療的直接依據。壹粉可以根據上線醫生給出的診療意見,選擇就近或相關醫生所在醫院尋求更準確的診療意見和方案。
活動持續進行中,如果您或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問診需求,可以下載並註冊齊魯壹點,或是找到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參與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