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河南省聶氏聯誼會在鄭州市金水區二七路天河大酒店召開。
下面河南省聶氏副秘書長聶永亮發言!
大家好!「水流千裡有緣、族傳萬代是親」,我很榮興能在這次家族聯誼會上與各位宗親進行進行交流學習,在此我代表上蔡縣聶氏一脈歡迎各位宗親千裡迢迢來到這裡,你們辛苦了!
對為此次籌辦這次家族聯誼會做出奉獻的各位宗親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醇香是老酒、沉澱的是親情」,今天我們在這裡團聚,我為這份親情而自豪,緬懷先輩,弘揚祖德,形成凝聚力,通過宗親的互動、聯誼最容易形成家族向心力。、現將上蔡修譜過程和感想與大家分享;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宗親批評指正;2019年我去安陽中召祭祖,有幸認識了聶忠秀前輩,聶緒傑副會長,他們的那種弘揚聶氏祖德、團結聶氏宗親、傳承聶氏家風的執著精神深深打動了我,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動力。孩童時代我就一個疑問,我是從哪裡來的、而成人之後我又關心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裡,而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通過家譜我們可以查詢自己的血流,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的血源關係遠近,心系血脈才能孝敬長輩、明辨世系、尊宗敬祖。說實話在這次修譜中,我只是一個跑堂的,別人都說我是神經病、天天是跑墳地、查墓碑、無論是吃飯時、深夜中只要族人和編輯者給我微信或者打電話我都會精神抖擻、查閱原始材料,給族人和編輯者對稿件、馬上回他們的信息,因為校稿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逗號錯誤和一個字就要打幾次電話跑幾趟他們的家裡,有些族人,對此不解,給我說:永亮你讓我們校對幾次稿才能出書,有時候受到委屈我也想打退堂鼓,但有一種莫明的精神一直支持著我,我不能退縮,只能前進。我為我的這份執著而開心,在這裡我特別感謝省宗親會的聶忠秀前輩幫我們家族出主意,查資料、寫文章。還要感謝聶緒傑秘書長、聶氏族譜總編輯聶本立先生親辛勤付出和聶氏族人的大力支持!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有相當一部分人就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經忘記了,更何況自己是哪支哪房了。古人曰:「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譜書辨明親疏,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我們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梁,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查閱中國歷史,但凡國勢強盛、社會安定的朝代,從皇家貴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譜或族譜為一件大事。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同時也要結合族人四散而居和時代的發展現狀,傳統的家譜以經達不到以前教化的意義,這次我們的家譜收集信息,發揚聶氏文化精髓,希望各位宗親奔走向告,相互聯繫,把每個家庭、每個支脈內容儘量完善校隊,謝謝大家! 我相信通過這次聚會、我們的親情會進一步加強、家族更進一步團結、家業更進一步興旺繁榮、讓我們的先祖為之欣慰!在此我祝願所有宗親,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河南省聶氏聯誼會
2020年12月12日 (河南聶氏會長聶長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