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霸氣!火德後裔了不起!為李稱頌!研究火德文化,傳承客家精神!

2021-03-05 李姓全球群

點擊上面李姓全球群免費加入

還沒關注的家人,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李姓全球群」,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李氏信息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致敬2018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慶典暨」十佳佰福杯」書畫展。

《火德文化譜新篇》——李人旺客家兒女夢故鄉,李氏一族輝上杭;石壁寨下譜新曲,開元盛世慶輝煌。火德精神傳後世,文化研究激情揚;優秀子孫歸故裡,專家學者講文章。

  參加本次大會的有來自10省市50多個縣市300人。他們分別來自山東,河南,重慶,淅江,貴州,臺灣。廣西北流,陸川,欽州,賀州,柳州,融水,博白,貴港,岑溪,北海,容縣。廣東惠州,五華,南雄,化州,汕頭,紫金,大埔,梅縣,河源,豐順,清遠。江西贛州,上猶,安遠,宜春,尋烏。福建寧德,廈門,福州,莆田,雲霄,霞浦,漳州,永定,武平,連江,柘榮,福鼎,詔安,南靖,永泰,連城,長汀,上杭等。並得到了廣大嘉賓的熱情贊助和祝賀。在此表示感謝!


歡迎辭    ——李人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宗親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歡聚在古邑上杭,石壁寨下,客家開元大酒店。為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設慶典,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上杭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素有「詩畫之鄉」美稱,這裡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山川秀麗。是紅色故土,綠色家園,客家祖地。上杭氣候宜人,商機無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位於汀江之濱,黃潭河畔的稔田鎮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是一座聞名海內外,最具代表性的客家祖祠之一,「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從這副門聯足以印證該祠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氣勢恢宏,蔚為壯觀。而今即成為我市、縣對外開放的窗口,旅遊觀光的景點,眾多海內外李氏後裔尋根謁祖、祭拜先人的聖地。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稔田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是李、陳、丘、黃、劉、遊等客家姓氏的發祥地,保留著不少周禮古風。民俗傳統精深,具有明顯的客家特色,傳承著不甘守舊、敢超前人的精神風範。延續著尊儒好客、安土重遷的倫理觀念,有著獨特的節日文化,住居習俗,有傳統的耕讀文化、客家山歌,還有神秘的鄉土文化等待著人們去挖掘發現。我們熱情歡迎各位領導、嘉賓、宗親,參加今天的盛會,歡迎李氏後裔常回家看看。
今晚在這裡,用一桌豐盛的客家菜餚,伴隨著一臺精彩的文藝盛宴,祝各位嘉賓在客家開元酒店度過一個美好溫馨的夜晚。讓一曲曲鄉情鄉音,激蕩起各位宗親的思鄉情懷。讓千古鄉愁,在這杯美酒中釋懷。現在我提議,請各位珍貴的客人,共同舉杯,為明天的盛會幹杯。

  本次會議得到了以下宗親的熱情贊助。在此表示感謝!廣西北流市六靖鎮李運榮捐50000元。廣東省惠州市玉新捐36666元。廣西陸川縣活桃李氏宗祠捐1000元。江西贛州市南康區李枝傑捐2000元。廣西欽州市小董鎮領尾村李雄文捐900元。廣西賀州市李氏宗親會捐2000元。廣西陸川縣李氏宗親會捐1000元。廣東五華安流鎮山外山村李培安捐10000元。廣東南雄市全安鎮蘭溪村李賢榮捐1000元。廣東南雄市珠璣巷李氏大宗祠捐1000元。江西省上猶縣李氏宗親聯誼會捐1000元。廣西柳州市柳南區龍屯路李覃敏捐2000元。江西省上猶縣李氏宗親聯誼會捐1000元。廣東省化州市中垌孔化李氏大宗祠捐3000元。廣西柳州市東泉鎮螺田李直森捐200元。廣西融水縣懷寶鎮中寨村李建軍捐200元。廣東化州市中垌孔化李氏大宗祠捐2000元。重慶墊江縣李先洪捐300元。江西省安遠縣李氏宗祠捐1000元。廣東省五華縣李氏宗親會捐3000元。廣西省河池市宜州區李果強捐1000元。廣西博白縣旺茂鎮玉李獅子田村李偉東捐200元。廣西博白縣旺茂鎮玉李村李順捐200元。廣西博白縣三灘鎮那秀村李勇捐200元。廣西博白縣三灘鎮那秀村李勇捐200元。廣西博白縣博白鎮簡頭村李威捐200元。廣東汕頭潮南區兩英鎮李緒華、澤堅、冠衛、德松合捐1200元。火德公廣東分祠(紫金義容)捐2000元。廣西貴港市李氏總會捐1000元。福建省莆田市白塘李氏宗親會捐1000元。福建省永定縣湖坑李氏宗親會捐1500元。廣西岑溪市李氏宗親聯誼會捐1000元。江西省宜春市德昌祠捐3000元。廣東省大埔縣李氏文化會館捐1000元。廣東省梅縣雁洋李氏春山公祠捐1000元。浙江省溫州市仙巖沙灘李氏宗祠捐8000元。貴州省茅臺隴西堂酒業有限公司李雲騰捐李氏酒值4500元。江西省尋烏縣李氏聯繫協會捐1000元。福建省武平縣李綱文化研究會、李氏聯誼會捐500元。福建省連江縣李氏宗親會捐2000元。福建省柘榮縣李氏宗親會捐1000元。福建省福鼎市理事會捐1000元廣東河源市李隆章捐10000元。廣東朝宗公裔孫、梅州小勝李氏孝友堂辦事處捐2000元。廣西北流市六靖鎮李楷捐1000元。福建上杭稔田李氏大宗祠三一郎公大湖接待站捐1000元。福建上杭縣才溪鎮嶺背坑理事會捐500元。廣西賀州市李永洲捐500元。廣西賀州市李永洲捐500元。廣東清遠市連陽縣李氏宗祠捐1000元。廣西北海市捐500元。福建詔安縣秀篆鎮李火德文研會秀篆分會捐1000元。廣西李火德裔孫聯誼總會柳州分會捐3000元。廣東高州李氏宗親會李枝武、觀武、耀榮、仲文合捐1000元。福建省上杭縣廬豐鄉太古崇禮公祠捐500元。福建省寧德市周寧李氏理事會捐1000元。廣東惠州市李如安捐2000元。福建省雲霄縣理事會捐2000元。廣西容縣界牌春英公祠捐500元。福建南靖市姓氏源流研究會理事會捐600元。廣西容縣大位坡慈正公祠捐500元。廣東信宜宗親代表李輝龍、時來、李斌、家福合捐800元。廣東惠州市馬安鎮李國強捐10000元。廣西省欽州市李愛群捐600元。廣東火德公裔孫從化聯誼會捐1000元。廣東五華李氏宗親會(李信倫)捐2000元。

李氏大宗祠管委會工作匯報——李長增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宗長:大家上午好!新年來臨之際,我們李氏大宗祠舉行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慶典大會,首先我代表李氏大宗祠管委會,向大家拜個早年,恭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宗長、宗親新年吉慶有餘,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蒸蒸日上。現在我代表李氏大宗祠管委會就十幾年的工作向代表們作一匯報: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文化內涵深厚的客家名祠——上杭官田李氏大宗祠近三十年來,在各級黨政領導下,在稔田鎮歷屆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廣大宗親支持下,我們做了一定的工作,使李氏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光大,使李氏大宗祠走向世界,中外聞名,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成為客家名祠。傳承宗祠文化,修祠修譜盛世修史,國昌修譜,我們火德裔孫是泱泱李姓中的名門望族。英才俊彥,業績輝煌,我們必須弘揚祖德,激勵後人。因盛世修史,國昌修譜,我們火德裔孫是泱泱李姓中的名門望族。英才俊彥,業績輝煌,我們必須弘揚祖德,激勵後人。因此我們在清代先賢編寫的《李氏惇敘堂祠譜》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充實,完善編修,總共續修六次,共發行20000套。族譜記述了我們的家史,維繫了宗族親情。如安徽合肥李明祥宗親等二次來祠查核世系,每次住上五六天,第二次終於對上了。他們是三三郎派下少池公的子孫,他們無限感慨地說:「百年尋根夢,今朝夢張圓,我等族人無不額手稱慶。」立即通知外地經商的李明軍弟弟前來祭拜火德公並捐款修整火德公陵園。發掘宗祠歷史,提升宗祠品位我們的祖祠——李氏大宗祠是我國南方建築面積最大,保持最完整的古代建築,千萬火德公裔孫弘揚祖德,傳承客家文化,「忠孝廉節」四字家訓就蘊涵深厚客家文化,使祖祠名揚天下。早在十多年前,自宗祠成為省級文物之後,我們就著手申報國家級文物的工作:努力發掘宗祠歷史:1925年土地革命時期,稔田留日陳勉生在祖祠創立稔田中學,有共產黨員吳仰文、張鼎丞在稔田中學宣傳革命理論,有精英學生後來成為縣蘇維埃主席的李立民等掀起革命熱潮,舉行稔田暴動、金砂暴動,打土豪、分田地,李氏大宗祠成為革命搖籃之一。發掘火德後裔名人,宣傳先賢及當代精英的業績。我們的始祖火德公,心存仁愛,樂善好施,樂於奉獻。後裔仿效,火德精神代代相傳。元末有廣西南寧千戶長李子全,百姓稱為李青天。明朝萬曆年一張狀紙救了連城三隘百姓的李日登;清朝有素食清衣、廉節奉公稱為一代完人的清代名相李光地。現代名人更多,世界政要李光耀父子,財團巨子李嘉誠,科學家李遠哲,開國元勳李天佑、李堅真,中國巨富李河君,慈善名人李新炎,拿督李志明等等,我們每期《李氏簡報》都有火德後裔名人事業刊載,文化長廊宣揚名人的奮鬥精神。加大宣傳力度,弘揚火德文化。為申報祖祠成為國家重點文物,我們努力擴大在海內外影響。我祠每季度發行《簡報加大宣傳力度,弘揚火德文化。為申報祖祠成為國家重點文物,我們努力擴大在海內外影響。我祠每季度發行《簡報》一期,現已發行七十六期,每年宣傳掛曆2000餘冊,已達幾萬冊,每兩年出版畫冊2000冊,共計上萬冊。新增《火德公傳奇》、《二十四孝圖》等文化碑林內容。在上杭縣文廣新局指導下,做好申報文本,由上杭縣政府向省、中央申報,2013年3月5日,經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2014年榮獲國家3A級旅遊景區。與時俱進,打造中國南方宗祠文化典範自從祖祠成為全國重點文物後,我們根據新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爭創祖祠成為國家3A級文化旅遊景區。我們在原有的平安停車場、火德公銅像、靈湖觀魚、涼亭望月、翠竹濃鬱、文化碑林、迎賓山莊、雄偉宗祠等景觀的基礎上,在上杭縣旅遊局的指導下,完善文化旅遊景區設施,在廣大宗親的支持下,建造李氏大宗祠遊客服務中心、文化長廊,美化宗祠周邊走道,整修火德公陵園,鑲嵌二十四孝圖等,2014年,經省旅遊局教授、專家評審,他們的評價是:李氏大宗祠是我國南方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客家宗祠之一,客家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是客家文化的珍品,是歷史的遺蹟,獨特的景觀,是中國宗祠文化的典範。加強宗親聯誼,增進梓叔情義我們火德公後裔達千萬之眾,遍播海內外,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水思源、尋根謁祖熱潮掀起,許多海我們火德公後裔達千萬之眾,遍播海內外,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水思源、尋根謁祖熱潮掀起,許多海內外宗親渴望到祖地祭拜火德公,思祖之心十分熱切。近幾年來,從農曆正月初一到春分、清明、秋分,都有梓叔前來祭祖,每年接待宗親十餘萬人。同時我們還接待了幾百年尋根從未到宗祠的安徽合肥梓叔、浙江溫州、四川、重慶、湖南瀏陽梓叔。我們每年都要拜訪各地宗親及參加各宗祠慶典活動幾十次。我們今年拜訪了江西贛州、湖南、廣東惠州、五華、廣西岑溪、容縣、玉林、平南、昭平、北流、博白、貴港、賀州等地的梓叔。展望未來,祖地祖祠更繁榮昌盛新年伊始,展望未來,祖地祖祠的事業有廣大宗親的關心支持,我們信心滿懷,藉助「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促進做好如下工作:繼續編寫好海內外《李火德裔孫祠譜》全書,我們已出一冊《李火德裔孫祠譜全書》,希望各地宗親積極提供相關材料(當地祖祠名稱、照片,建祠時間、座向、開居祖名字,墳墓地照片、座向、遷徙時間、發展人口、相關名人等)。這是火德一族家史巨著,利在子孫後代尋根溯源。宗祠將全面維護:祖祠是國家文物,到目前為止,國家已撥出近200萬元,進行了「宗祠維修設計」、「祠內壁畫復原設計」、「宗祠周邊環境改造恢復設計」。現正等待國家文物局報國務院批覆,待後由國家下達進行實施。我們稔田鎮黨委政府一直關心我們的宗祠建設。對李氏大宗祠周邊也做了整體規劃,近年來,為宗祠周邊建有「飛蛾嘴我們稔田鎮黨委政府一直關心我們的宗祠建設。對李氏大宗祠周邊也做了整體規劃,近年來,為宗祠周邊建有「飛蛾嘴大橋」、「1000米沿河休閒漫步道」。現任稔田鎮黨委政府更是關心宗祠的發展,今年初建有500米地下排水溝,對傾斜牆體實施搶險加固保護,對祠內電線進行改設阻燃管,確保宗祠安全。又將計劃實施「景區道路改造」(鋪設柏油路)、景區道路燈光改造、景區道路綠化等等。李氏大宗祠管委會,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在省李氏委員會的指導下,發揮「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這一平臺作用,深入研究客家宗祠文化,以「忠孝廉節」為座右銘,以「丞相、將軍、忠臣、孝子」為階梯,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   最後,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各們嘉賓、各位宗長健康長壽,家庭幸福安康,吉祥如意,事業有成!謝謝大家。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尊祖敬宗  敦親睦族  以聯誼促發展——李火德裔孫聯誼總會成立五年來工作小結      李世盛2018年12月14日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嘉賓、尊敬的各位宗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受大會委託,就李火德裔孫聯誼總會成立四年來的工作,我向各位作簡要的匯報。李火德裔孫聯誼總會成立五年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密切配合、協助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員會,開展宗親聯誼工作。在全體理事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聯誼總會作為平臺,以同根血緣文化為紐帶,以尊祖敬宗、敦親睦族為理念,以服務宗親為宗旨,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增進了天下李氏一家親的情誼!一、以聯誼總會為平臺,積極開展聯誼活動聯誼總會成立以來,十分重視宗聯誼總會成立以來,十分重視宗親之間的聯誼。凡是宗親活動有邀請我們參加的,只要可能,我們都會派員參加。五年來,聯誼總會先後派出三百多人次參加各地宗親舉辦的一百多場宗親聯誼活動。地點涉及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澳門和大陸的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河南、湖南、河北近十個省。通過這些聯誼活動,增加了宗親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宗親之間真切的情感,增進了宗親之間血緣相同、情感相融的情誼!我們每次參加活動,每次總能深切感受到宗親那親兄弟般親人的溫暖,處處洋溢著天下李氏一家親的溫馨與快樂!這些宗親聯誼活動,拉近了上杭李氏大宗祠與世界的距離,讓世界認識了上杭李氏大宗祠,也讓許許多多外遷的火德公後裔,找到了自己的「根」!圓了許多宗親夢寐以求的尋根夢!二、以聯誼促發展李火德裔孫聯誼總會,是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員會為了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而成立的一個民間組織機構。四年來,聯誼總會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功能與作用,積極配合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員會開展工作。2013年,我們李氏大宗祠,以其宏大的建築規模、獨特的建設風格、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和火德公裔孫興旺發達、名人眾多且影響巨大,以及為國家開展統戰工作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不可代替的很好的平臺而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前來觀光旅遊、尋根謁祖的人越來越多。因而改善火德公宗祠的接待條件和完善火德公、伍太婆、陳太婆陵園周邊設施顯得十分必要。為此,聯誼總會密切配合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員會,積極爭取火德公後裔中的賢達人士捐錢捐物,使李氏大宗祠的接待條件和火德公、伍太婆、陳太婆陵園的祭拜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擺放在大宗祠正門前大坪上的銅香爐,因香火旺盛、造型高大、工藝精美、質量純正而被有人稱為「龍巖第一爐」;原本停放車輛不便、汽車掉頭困難的火德公、伍太婆、陳太婆陵園有了寬敞停車場;三三郎陵園的停車場也正在籌建之中……,這些條件的改善,得益於全體火這些條件的改善,得益於全體火德公後裔的共同努力,得益於廣大火德公後裔中的賢德人士懷著對祖宗的崇敬而慷慨解囊、大力支持。今後,我們聯誼總會將更加努力,繼續秉承為宗族事業就必須「無私奉獻、寬容忍讓、尊祖敬宗、敦親睦族」的宗旨,爭取更多宗親的支持和幫助,把李氏大宗祠的建設和宗族事業做得更美、更好!三、今後工作方向聯誼總會成立五年來,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宗親們的期望與要求還相差很遠。今後,我們將密切配合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部署,不斷總結經驗,虛心聽取廣大宗親的意見建議,改進工作方法,加強宗親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使聯誼總會真正成為宗親之間相互聯繫的橋梁和紐帶,為宗親之間的聯誼活動提供更多的方便!順祝各位:事事順心   吉祥如意謝謝!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惠生常務副理事長宣讀成立」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的批文。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龍官理事長給」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授牌。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龍官理事長給」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授印。

 研究火德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李人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宗親: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歡聚石壁寨下,客家講堂,為客家先賢譜新篇,為入杭李氏續華章。為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設慶典,追尋先民腳跡,傳承客家精神,弘揚火德文化。今天在這裡隆重舉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為成立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掛牌授印儀式,並委任我為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這裡首先要感謝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對我的信任,擔此重任,使我誠惶誠恐,但是我相信有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文史顧問的支持,以及李氏宗親對我的認同。我將竭盡全力為火德文化研究努力工作。對李火德文化研究,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儒學教俞季遠先生的一篇李氏火德翁傳,就對李火德的南遷和為人處世及生前身後的子孫繁榮發達己作了非常到位闡述。李火德一生充滿著傳奇故事,有趣的婚配,神奇的墓葬,靈動的宗祠,風趣的傳說。無不印證著祖地的靈氣所在。李氏火德是隴西大唐宗室後裔。宋末自北國南遷,於上杭稔田豐朗開基創業。公一生勤勞儉樸、樂善好施,幾百年景運宏開,數十世宗支繁衍,播遷四海、瓜瓞綿遠、英才輩出,皆祖德積厚所至,吾祖風範宛如長音不逝之暮鼓晨鐘。為吾族人昭示亢奮,激昂精神之偉力。環顧宇內,李氏足跡遍布天下。昔我先祖:丞相將軍光族史,忠臣孝子耀宗風;今吾族人:政治經濟各領風騷,科技文化奇葩竟放。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將為我縣李氏文化研究開創一個嶄新的文化研究平臺,姓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李火德文化的形成,源自於李唐盛世的譜牒文化,可以說李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針對當今及少數道德倫理缺失、金錢欲望膨脹的社會現象,弘揚傳統文化顯得優為重要。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一樣,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並沒有過時,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閃爍著時代的光芒。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韓廷敦氏的《種族的品性》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客家人的歷史,很值得仔細的研究。許多有眼力的人,不說過麼,他們是今日中華民族裡的精華,他們毅力,愛清潔的習慣,對於婦女的尊重,和教育程度的卓越,都是難得的特點……。」 客家人的不甘守舊,敢超前人的精神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在羅香林先生客家源流一書中,還是在韓廷敦教授筆下,客家人都是一支勤勞勇敢的一族。而李火德就是這一族中的優秀代表者,他是客家李氏入閩始祖之一,他身上具有中原貴胄血統,也具備客家傳統的美德。正是這種客家文化深深的根植在他們子孫血液中。耕讀文化是他們的習慣,尊祖敬宗是他們的傳統,吃苦耐勞是他們的精神,尊老愛幼是他們的美德。當前,中國文化正朝著國際化發展的今天,更需要有一種我們老祖宗李耳的道德文化來支撐。他們把活潑的人生經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和溫馨。祖宗祟拜是我們客家人特有的形式。我們把血緣文化三要素,祖墳、祖祠、祖譜都保存得比較完整,不少海內外裔孫不遠萬裡回到祖地,他們除了尋根以外,還有就是尋找祖源文化,血緣傳承。李火德去逝幾百年後,裔孫為紀念他,除了不斷續寫家譜外,還在李火德祖地上杭稔田建造祖祠。便於宗親相互認同,敦親睦族。在過去幾百年間,交通不便之時。不遠千裡,那怕是徒步十天半個月也要回到祖地祭拜祖宗,充分體現了客家人對祖宗祟拜的虔誠。優其是在當今交通發達、網絡暢通的新時代,卻產生了一種火德崇拜熱和火德文化現象,紛紛回到祖地上杭稔田認祖歸宗,尋根謁祖。講到家族文化傳承,我很欣賞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一席話,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是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我們國家已付出了巨大代價,那就是傳統文化的少了,人的文化知識上去了,但是道德修養少了。他還講到現在年輕人只知道自己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但他們可知道爺爺的父親等等,在過去科舉制度除了父親爺爺的名字簡歷外,還必須懂得曾祖、高祖、天祖更上的姓名簡歷。這與我們今天所研究家譜,族規文化是多麼的吻合啊。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這為我們做好李火德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和路線保證。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進步要靠文化做支撐,在當今社會,中國的孔孟之道倍受西方國家的青睞,我記得2008年4月美國文化媒體在中國北京組織中國姓氏文化的相關論壇,這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的許多文化對當今世界的發展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這樣一個進步發達的國家都在研究我們的姓氏文化,而作為國人的我們又還有什麼猶豫呢?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把老祖宗文化作個系統的研究、去傳承、去發展呢?我個人認為,在當今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今天,更是需要有一個文明和諧的文化環境和正確的文化議論導向來引導社會的前行。2006年11月在新加坡李氏宗親會成立一百周年慶典活動的迎賓晚宴上,我記得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的一席話,他對中華傳統文化是讚美有加,其中一點仍然使我記憶尤新他說:新加坡華人應保留我們的文化傳統,價值觀,過去學華文是一種保位尋根,而現在學好華文是為了更好的尋找工作和發展生存空間。今喜逢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願吾族人遵循大會宗旨:傳承客家精神,研究火德文化。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時代進步節拍相交融。有學者云:民族或民系優秀與否純視該群體所表現文教素質之高低,歷階之多少,活動能力之大小為斷。而今,中外學者對"東方民俗學"血緣文化之研究方興未艾,我泱泱大姓,在引以自豪之時,自應捷足先登,挖掘整理,吾族輝煌歷史,追尋海內外宗支繁衍發展之偉業,藉以溝通,增進友誼,加強了解。為人口學,民俗學,譜牒學之研究增光添彩。

展望前程一片光明,面向未來任重道遠,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將肩負起李火德文化的研究、傳承、發展的重任,還將擔負起為社會宗親服務的責任。因此,我認為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強李火德文化的傳承發展與交流(包括族譜編撰、祠堂文化,搶救歷史文化資源);二是加強海內外宗親團體的聯誼活動;三是為李氏族人排憂解難。我的發言到此,謝謝大家!最後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宗親、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有成!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贈李火德裔孫張佑周火德篳路闢官田,盛世華章八百年。輩出英才綿四海,忠臣孝子競爭先。

龍巖學院張佑周教授從客家人的形成對李火德南遷史的解讀。

廣西學者李宜仲對李火德文化的解析。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龍官理事長作重要講話。

《祝賀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詩一首——李國清黃土高坡桑梓地,天下李氏出隴西;宋元兵亂狼煙起,刀光劍影鐵馬鳴;火德李公擔大義,錚錚鐵骨頂千斤;翻山涉水往南下,風雨兼程疲且飢;披荊斬棘開天地,靈卜稔田作祖基;今日吾儕思祖德,告慰先祖有榮裔。

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的組織架構:文史顧問:李林州  福州市文史專家李祺福  廈門大學教授學術顧問:張佑周  龍巖學院教授嚴雅英 上杭譜蝶專家、研究館員。俞如先 博士(市委黨校教授)丘立漢 龍巖學院教授顧問:李相生,李廣偉,李信倫,李福如名譽主任:李長增主任:李人旺副主任:李世盛秘書長:李文強副秘書長:李豪榮,李培偉,李華旺。常務委員:李長增,李世盛,李佐周,李人旺,李豪榮,李培偉,李文強,李招育,李福清,李小明,李林幹,李華旺,李志發,李衛朝,李燕欽,李進初,李暢宏,李佰福,李後乾,李煥欽,李如文,李奕榮,李啟富,李貴健,李冠輝,李東風執行委員:李長增,李世盛,李佐周,李人旺,李豪榮,李培偉,李文強,李招育,李福清,李小明,李林幹,李華旺,李志發,李衛朝,李燕欽,李進初,李暢宏,李佰福,李後乾,李煥欽,李如文,李奕榮,李啟富,李貴健,李東風,李冠輝。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給福州文史學者李林州先生,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文史顧問聘書

給龍巖學院張佑周教授,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聘書。

給龍巖學院邱立漢副教授,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聘書。

給李相生主任,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顧問聘書。

給廣東惠州廣田集團李廣偉董事長,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顧問聘書。

給廣東五華李氏宗親會李信倫會長,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顧問聘書。

給李氏大宗祠管委會原主任李福如先生,頒發」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顧問聘書。

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題文/李如安李氏裔孫聚上杭,德公文脈共研商。傳承薪火無旁貸,書寫輝煌耀族堂。2018 .12 .14


祝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李氏委員會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水調歌頭(興強)原創/李緒華姓氏源流遠,李氏族興強。賢人雅士拔萃,蘭桂喜騰芳。天子忠臣孝悌,將帥主席總理,史載耀輝煌。世代千秋盛,後裔勇擔當。上杭邑,開元聚,樂洋洋。

火德文化,成立掛匾正啟航。炳鳳宗支論證,嗣胤歸家如願,故裡拜祠堂。秀挹一方貴,人傑地靈昌。(作者:李緒華為李火德裔孫聯誼總會副理事長、廣東潮汕李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汕頭兩英李氏天德堂理事會會長。)2018.12.14上杭開元大酒店

相關焦點

  • 火德公後裔--平南李氏開族始祖明鬥公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李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上杭官田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紀念入閩始祖-李火德
    宋元兵亂,李氏八十一世孫李火德,由寧化石壁遷今上杭稔田豐朗村開基,並接父親李珠到上杭贍養(李珠葬上杭豐朗)。李火德生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李火德被其後裔奉為「李氏入閩始祖」「臺灣李氏始祖」。坐落在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亦稱「惇敘堂」),佔 地5600平方米,計有大廳三棟,客廳25間,住房104間,大小共130 間。正面設有五孔大門,一字兒排開。正中大門是用灰青條石、石板砌成的碑坊式門樓,顯得十分雄偉壯觀。上刻有「恩榮」二字,這是清道光皇帝恩賜的。
  • 從梅縣塘頭下李氏家族存契看客家在梅州(二)——族譜的考證 ——李氏文化
    「李」,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全球李氏群」,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李氏大家庭二 族譜的考證  李姓在中國是第一大姓,據考最興旺是盛唐時期。虎公之子李丙,為北朝西魏大將軍,生六子:李淵、李源、李波、李濤、李海、李浪。李淵當唐高祖皇帝後,封李海為「隴西侯」,並命其居隴西南鄭隴右,就近祭祀祖父虎公之陵,此其二也。由此推斷,客家凡李火德公傳下俱為唐朝李淵五弟李海之後,故其堂號多為「隴西堂」。  我手頭的族譜中,有三個歷史名人為之作序,一是北宋進士、大學士王曾;二是徵西大將軍範仲淹;三是大文學家歐陽修。
  • 李火德至李登輝之直線世系
    李火德至李登輝之直線世系2008-07-29 09:35     來源:李氏族譜網     編輯:賀晨曦(115世)李火德
  • 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市文體旅遊局批准、市民政局註冊的市級客家文化研究社團,深圳市民政局評估認定為三A級社會組織。本會自成立以來,為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 北京火德真君廟將成消防博物館
    北京火德真君廟將成消防博物館     八月中旬修繕完畢對外開放  本報訊 正在修繕中的火德真君廟記者從房管一有限公司京晟公司獲悉,火德真君廟預計8月中旬修繕完  畢,對外開放。  火德真君廟位於北京市崇文區西花市大街113號,始建於1568年(明隆慶二年),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是南城有名的火神廟之一。
  • 薦讀丨中國民間家譜與祠堂文化:參天之樹必有其根
    用文化傳承帶動仁商培養,以仁商培養促進文化傳承。倡導營商致仁,推動仁商濟世,踐行文化自信,弘揚企業家精神。欣逢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傳播仁商之道,用哲學為商業築魂。打造產、學、研、投為一體的國際化平臺,致力於為中國經濟發展培育仁商的第五大書院。轉自丨今日頭條· 中華家譜樹摘要:「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 客家文化精神的積澱與傳承
    早就聽說過贛南有一種客家民居叫做「圍屋」,但一直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麼模樣。後來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過福建的圓圍建築,巨型體育場一般,很是壯觀,以為圍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體量大小不同而已。前些年北京的學者來講學,陪同去考察江西的地方文化,便去了龍南看圍屋,才知道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民居,福建多圓圍,廣東多圍龍屋,而贛南多方圍。
  • 火德真君廟:北京歷史最久,規格最高的祭祀火神的廟宇
    為了表示皇室對火德真君的崇敬,改覆灰瓦為藍、綠色琉璃瓦。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時,將山門和後殿頂部改覆黃琉璃瓦,更使火德真君廟增添了幾分皇家色彩。乾隆帝還曾親自為火神廟御題匾聯:火神廟匾「司南利用」,聯為「菽粟並資仁,功能既濟;槐榆分布會,序美維修」。關帝殿匾為「氣壯山河」:御皇閣匾為「紫霄香案」;鬥母閣匾為「妙統辰樞」。
  • 北京西花市大街唯一的古蹟遺存,敕建火德真君廟
    歷史上的北京城火神廟眾多,至今保留下來的也還有不少,除了什剎海畔那座著名的火德真君廟外,在琉璃廠、成賢街等處也還有遺存。今天犄角君來說說位於花兒市大街的一座敕建火德真君廟。由於整條街上的老建築早已拆完,從院牆西側可以看到主殿的輪廓,建築為硬山頂勾連搭式,上覆綠色琉璃瓦,正脊前後分別有六隻龍鳳的造型,從琉璃瓦的現狀看應該是大修後新換的。東側一塊正面的字跡很清晰,但感覺像是磨平後新刻的,背面文字也已模糊。不過現在這塊碑已經加上了玻璃罩。一進院子的東西配殿應該是新翻建的,現在作為圖書館辦公之用。後面一進院子暫不對外開放。
  • 《封神演義》裡有個火部,正神之首為火德星君,麾下有五位正神
    火部的正神之首為火德星君,四大名著《西遊記》中也有火德星君一職,其實不光在古典神話小說中有火德星君的記載,道教的《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就詳細介紹了五星君,其中對火德星君作了如下描述:「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
  • 封神榜之大九曜之火德星君
    死後魂魄入封神榜被封為九曜之火德星君,「南方三氣火德星君正神」之職(屬於火神);司掌糾察人間善惡
  • 龍巖七景區旅遊精品線路攻略之四:歷史文化探秘之旅
    武平興賢坊歷史文化街區興賢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2萬平方米,重點興建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會客廳、客家特色民居、歷史文化展示區等,建成集「旅遊觀光、文化體驗、國學教育、休閒娛樂」功能為一體的傳統文化街區,打造成武平城市新名片和文化新地標。
  • 弘揚山歌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
    本報訊 日前,平遠縣第二小學舉行「傳承客家精神 弘揚山歌文化」山歌進校園主題活動,以活動形式傳承客家傳統文化,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培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
  • 李氏祠堂經典對聯集錦!
    >宗開淮左,忠良孝友篤家風 安徽省嘉山縣曹府山李氏宗祠聯 丞相將軍府 忠臣孝子門 福建上杭縣稔田鄉官田村李氏大宗祠(火德公總祠) 原本隴西神仙祖 派系唐朝帝王孫 臺灣臺北縣淡水鎮忠寮裡竹圍子李氏祖厝聯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遺恩遠
  • 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堅韌頑強的客家精神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客家文化又是獨樹一幟的精華部分之一。起源於我國北方中原地區的漢人,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舉家舉族南遷,千百年一路走來,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和堅韌頑強的客家精神,也讓客家文化傳遍天下,客家精神譽滿華夏。
  • 道家十二星宮火德星君及十二星座之天蠍座的性格和情感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研究星座,尤其是女孩子。而談到星座的時候,也多以為是國外的東西,中國的古天文觀察使以赤道為坐標的,西方的十二星座是按照黃道來劃分的,道經有記載,我國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關於十二宮的記載,道經將之列為醮星聖位之中。
  • 傳承客家歌舞 弘揚客家精神
    10月31日,河源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和市青少年宮聯合主辦河源市青少年宮客家歌舞表演大賽,來自市區中小學校的11支隊伍參賽。本次比賽運用客家方言演唱,配上音調和諧、韻律優美的客家山歌節奏,表現了客家舞蹈的特性,體現了客家農耕文化的藝術特徵,整場比賽精彩紛呈,給觀眾送上一場視聽享受。經過激烈角逐,評委最後評出金獎4個,銀獎5個,銅獎2個。
  •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美國費城崇正會董事長、美東深圳總商會副會長賴玉光在論壇上表示,近年,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客家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工作,極大地豐富了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之源紀念館將為海內外客家兒女的尋根之旅提供高端歷史文化平臺。 「深入發掘客家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弘揚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