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堅韌頑強的客家精神

2020-12-20 我來說人文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客家文化又是獨樹一幟的精華部分之一。起源於我國北方中原地區的漢人,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舉家舉族南遷,千百年一路走來,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和堅韌頑強的客家精神,也讓客家文化傳遍天下,客家精神譽滿華夏。

客家人的遷徙文化。客家人的先祖原是中原漢人,自宋代前後,經過5次比較大規模的南遷,從而形成了客家民系。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水往低處流,人向高處走」,由於歷史發展的種種原因,如戰亂紛爭、改朝換代、天災人禍、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等等,導致民不聊生,無法生存。英勇頑強的客家先人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存環境而不斷向南遷徙,執著地追求相對安穩的生存之地。南宋年間,當他們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時,因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只能編入「客籍」,於是便自稱為「客家人」。後又不斷遷徙往全國及世界各地,現在客家後裔們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近億。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人的圍房文化。客家圍屋,又稱圍龍屋、客家圍等,是經典且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客家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既結合了中原地區的古樸遺風,又溶入了南方文化的地域特點,是我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在過去兵荒馬亂和貧窮的時代裡,為了防止外敵以及野獸的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最多和最著名。一間圍龍屋就是一座巨大堡壘,屋內分別建有多間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圍龍屋在建築上既經濟堅固,又科學藝術,特別在防禦外來侵擾上的作用尤為突出。客家人的圍房文化,特別彰顯出他們的團結協作,包容內斂,抱團抱氣的民風習俗。

客家人的奮鬥精神。客家人有一種俗稱「硬脖子」的不屈不撓精神,「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他們吃苦耐勞,努力拼搏,先民們大多紮根山區艱苦創業,歷盡千辛萬苦和艱難險阻,艱苦奮鬥的精神世代相傳。他們特別勇於開拓,「扎條褲帶出遠門,飄洋過海去創業」。最可貴的是,客家人向來具有不忘根本的中華民族意識和精神,且從古到今,名人輩出。比如古代的唐代宰相詩人張九齡、南宋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在中國近代史上,客家人更是積極投身革命,忠心報國。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革命,震撼了清朝的統治根基。革命先驅者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中,更有一大批客家人成為革命的中堅和馳名的將帥。如朱德、葉劍英、廖仲愷、葉挺、楊成武等等。而作為客家人後裔的他信、英拉兄妹甚至成了泰國的前總理。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客家文化精神的積澱與傳承
    早就聽說過贛南有一種客家民居叫做「圍屋」,但一直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麼模樣。後來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過福建的圓圍建築,巨型體育場一般,很是壯觀,以為圍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體量大小不同而已。前些年北京的學者來講學,陪同去考察江西的地方文化,便去了龍南看圍屋,才知道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民居,福建多圓圍,廣東多圍龍屋,而贛南多方圍。
  • 說出客家方言,傳承豐富多彩的客家方言文化
    沒錯這是一個時代進步的體現,但是在很多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心中方言承載著太多的文化。而方言就這這些文化傳播的載體,但是現在客家方言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或許很多人都還不怎麼了解什麼叫做客家方言,那麼小編就先來和大家普及一下客家方言。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獨特的客家文化  歷史清楚地表明,客家人的遷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經濟比較發達的中原地區向人煙稀少、經濟落後的偏遠荒蠻地區而轉移的。這些來自中原漢族的客家先民們,在辛勤耕耘創立新的家園的過程中,不斷與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瑤等族)融合,不僅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群體,而且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 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市文體旅遊局批准、市民政局註冊的市級客家文化研究社團,深圳市民政局評估認定為三A級社會組織。本會自成立以來,為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 了解「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及歷史發展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藝術、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詩文、客家歷史、客家飲食、海內外客家分布等多方面。新郎新娘雕塑,客家文化雕塑,銅雕像客家文化有古漢文化活化石之譽,客家學是當今世界的一門顯學,耕讀傳家是客家文化的特點,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質,
  • 弘揚山歌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
    本報訊 日前,平遠縣第二小學舉行「傳承客家精神 弘揚山歌文化」山歌進校園主題活動,以活動形式傳承客家傳統文化,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培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
  • 傳承客家歌舞 弘揚客家精神
    10月31日,河源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和市青少年宮聯合主辦河源市青少年宮客家歌舞表演大賽,來自市區中小學校的11支隊伍參賽。本次比賽運用客家方言演唱,配上音調和諧、韻律優美的客家山歌節奏,表現了客家舞蹈的特性,體現了客家農耕文化的藝術特徵,整場比賽精彩紛呈,給觀眾送上一場視聽享受。經過激烈角逐,評委最後評出金獎4個,銀獎5個,銅獎2個。
  • 從客家民性管窺客家文化特點
    從客家民性管窺客家文化特點 2015年10月12日 08:4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侯秋霞 字號 內容摘要: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漢文化為主體的移民文化,它不僅具有中原文化的精髓
  • 客家民間藝術與客家精神
    勤勞刻苦、開拓進取這是學界一致公認的客家精神的重要方面,這種精神無論是在民間歌曲,或是在舞蹈、雜藝,或是戲曲藝能中,都有鮮明的體現。在客家山歌中有許多歌唱勤勞刻苦精神的曲目。如:梅縣的疊字山歌《嫁郎愛嫁勞動郎》就是較為典型的一首。
  • 弘揚傳承客家精神 《客家簡明讀本》福州首發
    弘揚傳承客家精神 《客家簡明讀本》福州首發 2014-09-28 15:19:59  客家是漢族的一個民系,主要以唐宋時期中原漢人為避戰亂及天災人禍,南遷進入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區,與當地土著經過長時期共生融合,以其在人數上的絕對多數、先進的生產手段及較高的文化素養等綜合優勢,同化了原住民,從而形成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如今,客家人的足跡遍布全世界,因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而令世人矚目。
  • 當「新客家人」遇上客家文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來到梅州,兩人就一直致力研究用陶瓷藝術來展現客家文化。在熊青珍看來,這是天作之合。首先,客家文化是一種遷徙文化,是千百年來客家先民艱苦卓絕奮鬥的真實寫照。 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熊青珍還對客家女性服飾、客家女性品德等進行深刻挖掘,並將其與陶瓷青花裝飾結合以展現客家生活風情,讓客家文化呈現出時尚的「小清新」;她多年研究客家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她更將客家民俗中的神話傳說、節令慶典、祭祀儀式等作為陶瓷雕塑的素材,形成完整的《陶說客史》系列,讓千百年的客家文化變成了凝固的雕塑,真實可觸,歷歷眼前。
  • 客家文化——極具特色和活力的族群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人的精神與品格   客家人的歷史,是一部充滿顛沛流離、辛酸苦難的歷史,也是一部披荊斬棘、自強不息、可歌可泣的歷史。客家文化的特徵主要體現在:    充滿開拓進取精神。在家讀書的客家青少年都很刻苦用功,有一種緊迫感。海外經商有成的客家人對振興祖國的教育事業滿腔熱忱,慷慨解囊,這樣的事跡數不勝數。如譽滿東南亞的客家豪富胡文虎,對民族文化傳承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他清醒地認識到:中華民族要振興,必須從優化人文環境、強化精神文化的主導作用入手,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
  • 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
    祖先留下了很多非常可貴的客家精神和客家文化,包括刻苦耐勞、勤儉奮鬥、不屈不撓、愛鄉愛子、注重子女教育等,我們要好好珍惜,既要傳承又要創新,好好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能夠認同。梅州對客家文化的保持和創新很用心,有利於更好地發揚客家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基本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臺灣方面對於弘揚客家文化、維繫客家精神也有很好的經驗做法,彼此可以加強交流、互相觀摩、互相學習。
  • 客家精神與蘇區精神形成的地緣和人緣關聯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原漢人與當地畲瑤族人通過兼併、融合、同化,用較先進的中漢文化兼併同化了畲族文化,最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系——客家民系。在客家民系形成狀大的過程中,客家文化而隨之形成和走向成熟。客家文化意識的提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精神。
  •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這是2020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洛陽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遷出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稱「河洛郎」。 【談發掘】翹首中原,根在河洛 「翹首中原,根在河洛。
  • 走近客家建築,感受濃濃客家文化
    客家建築即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排屋、客家圍屋、福建土樓,在建築美學視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態的建築造型。客家民居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一樣有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 客家元素融入校園文化
    龍南縣龍師附小一名教師在為學生們介紹客家傳統民居「學生對這些客家先人使用過的生活用品特別感興趣,他們在了解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中可以體會到客家人的吃苦耐勞、勤勞樸素的品格和學習客家先人用智慧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 聽客家故事、看客家樣貌、品客家美食……50餘件精品力作展示客家...
    廣東是全國擁有最多客家人的地區,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近日,「客家印象——大芬美術館典藏客家題材美術精品展」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通過54幅具有代表性的館藏客家題材美術作品展示客家文化。
  • 大眾傳播時代的客家文化傳播策略
    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以及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在出門開拓的客家人身上更能體現出來。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客家人走得越來越遠,在哪裡立下根基就在哪裡成功,便有了「哪裡有鹹水,哪裡就有客家人」這一說法。 (三)藝人文人 在客家文化元素中,客家音樂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 四川這個古鎮,被譽為「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卻少有人知
    這裡是洛帶古鎮,位於成都市龍泉站區境內,也是廣為人知的四川古鎮,這是成都的「東山五景」之一,是四川省創建「二湖一山」旅遊勝地的重點旅遊景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成都市重點保護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