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南開展「客家文化進校園」活動
「同學們,這個竹籃與普通竹籃不一樣,這是客家人用來防止貓偷吃食物的,所以叫『貓籃』……」日前,在江西省龍南縣龍師附小的客家文化展覽室裡,教師講解詳細,學生聽得入神。火筒、座枷、蒸籃、手推車……對於以前客家人的生產生活用具,許多學生都沒有見過,學校專門設置了客家文化展覽室,擺放了數十種客家生產生活用具,並張貼客家文化相關內容的宣傳畫,用於教育學生。
龍南縣龍師附小一名教師在為學生們介紹客家傳統民居
「學生對這些客家先人使用過的生活用品特別感興趣,他們在了解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中可以體會到客家人的吃苦耐勞、勤勞樸素的品格和學習客家先人用智慧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使學生在快樂中受到教育。」該校葉細英老師覺得「客家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很有必要。
一名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客家剪紙作品
走進龍南各中小學校,隨處可見客家文化宣傳長廊、展覽室、標語橫幅、黑板報、班牌,還有專門的客家文化課程、課外活動、文藝表演、遊戲活動等,這些無不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彰顯客家精神。
學生們在玩打陀螺
龍南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境內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有376座客家圍屋,被譽為「中國圍屋之鄉」。為弘揚客家精神,傳承客家文化,龍南開展了「客家文化年」系列活動,把客家文化引進中小學校園,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家鄉燦爛的文化、優秀的歷史人物、奇特的民情民俗、神奇的客家圍屋,使學生從小樹立熱愛自己家鄉,做個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的志向。
學生們在誦讀客家經典歌謠
在活動中,該縣根據學校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劃分不同的學習階段,學校因地制宜開展活動。小學階段以傳誦客家歌謠、熟記客家名人故事、了解客家圍屋知識、開展客家山水簡筆畫為主;中學階段則開展學唱客家採茶戲與山歌、了解客家美食、開展客家文化剪紙、向遠方朋友推薦客家文化、學做假日客家小導遊等活動。此外,該縣宣傳、文化部門還組織學校骨幹教師進行客家文化知識方面的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客家文化素養,並將在民間收集的客家歌謠、傳統民俗文化、客家故事傳說、客家美食等文字和圖片彙編成冊,免費發放到學校,供學校老師和學生使用。
(來源:光明教育 通訊員傅亮 蔡小梅)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微信號:szkjwhyjh):立足深圳,輻射海內外,弘揚客家文化與精神,積極研究客家文化的歷史淵源,挖掘客家文化的精髓,發揚客家先輩的優良傳統,開展客屬文化的現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