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2021-01-15 騰訊網

全南縣是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風格獨具的眾多歷史文化遺產。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人,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2人,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4人。

「非遺+景區」

強化陣地建設,打造非遺綜合展館

為做好「非遺+景區」「非遺+產業」工作,全南縣在國家4A級景區——雅溪古村,利用省級文保單位雅溪土圍、石圍打造了客家民俗文化綜合展示館(全南縣非遺綜合展示館),二十四節氣展示館、農耕文化展示廳等,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同時還打造了客家擂茶坊、客家豆腐坊、客家酒坊等非遺作坊,實現了展示與經營一體。贛南客家擂茶、全南香火龍、客家燻雞、客家藍巾帕等非遺項目都在景區實現了展示、體驗、銷售於一體。

「非遺+舞臺」

活化傳承形式,豐富文旅融合特色項目

全南縣還利用非遺項目創編了《車馬燈戲》、《藍巾帕舞》、《瑤族花棍舞》、《擂茶舞》、《請茶歌》等特色節目,在雅溪古村景區精心打造了一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精品歌舞,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活動、周周有演出、場場有特色,有效地傳播了客家特色文化,受到了廣大遊客的歡迎和好評。

「非遺+活動」

文化促宣傳,非遺傳承見人見物

一是豐富景區活動。2019年,全南縣進一步加大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力度,組織客家擂茶、藍巾帕、花棍舞、車馬燈、香火龍、大鑼大鼓等非遺項目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等展示展演活動60餘次。

二是著力節慶活動。2019年春節期間,組織民間隊伍開展「非遺過大年」系列展示展演活動,如香火龍、燈火龍、黃龍、舞獅等特色民俗活動。6月6日,結合傳統節日端午節,舉辦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示展覽活動,現場開展了包粽子、製作擂茶、藍巾帕製作以及文化遺產圖片展,吸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

三是加強對外宣傳與交流。全南花棍舞、藍巾帕等赴西藏參加「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贛南客家擂茶、長塘竹粉篩、藍巾帕先後赴武漢、銀川、深圳、廣州、安徽黃山等地參加全國非遺大展活動。2019年9月,贛南客家擂茶還受邀參加「風景這邊獨好」2019江西文化旅遊日韓文旅推介活動。每年,全南縣非遺項目都要參加不少於6次的省、市各類大型文藝演出、大型旅遊推介、各級非遺展示等宣傳活動。此外,該縣香火龍、車馬燈、藍巾帕等項目在央視二套、七套、13套、中央廣播電臺、江西衛視、江西二套、《江西日報》《贛南日報》、鳳凰網、客家新聞網等多家新聞媒體中得以宣傳推廣。2019年7月,江西2套《江山多嬌 我和我的家鄉》直播節目中,客家擂茶、藍巾帕、花棍舞、客家燻雞、車馬燈等非遺項目在整場直播中大展風採。

「非遺+創新」

融合新品牌,特色資源創新發展思路

一是重點植入著力精品打造。圍繞圍繞「芳香全南、長壽全南、客瑤全南、田園全南」旅遊品牌形象,突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這一重點,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在2019年重點建設的鼎龍十裡桃江國際芳香森林度假區、南逕芳香特色小鎮、天龍山景區等一批旅遊重點項目建設中,植入地方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味。結合建設中的全南縣全域旅遊綜合服務中心、獅子寨景區、瑤族特色文化村等項目,都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歷史、人文等,將各景區景點打造成「非遺記憶的活態展示中心」,大力推進非遺和景區的有機融合,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著力打造系列文化旅遊精品及客家風情小鎮,推動景區景點用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二是創新開發非遺特色產品。近年來,全南縣相繼開發出了客家擂茶、客家燻雞等包裝產品,藍巾帕創意文創產品也相繼出品,特別是2019年通過成功舉辦全南縣首屆桃江旅遊文化節,推動了各類文創產品的發行,為今後的非遺項目傳承、弘揚開拓出新的發展之路。2019年還經常性組織擂茶協會、車馬燈、大鑼大鼓等隊伍開展交流、展演等,不斷吸引群眾加入。

「非遺+培訓」

壯大人才傳承隊伍,有效開展活動

一是打造長效化校園非遺品牌培訓活動。近年來,全南縣在全縣各大中小學生開展了每年不少於五次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活動主要針對未成年人,培養非遺保護新生力量,深入開展傳統文化知識教育,不斷培育和壯大了文化遺產傳承隊伍,各非遺項目也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如贛南客家擂茶多次進入全縣各中小學生,影響廣泛。全南瑤族花棍舞、全南藍巾帕等特色舞蹈在全南各中小學得到廣泛普及和推廣,保護傳承隊伍不斷壯大。

二是開展專業性非遺專家交流培訓活動。近年來,全南縣每年都會組織多位非遺傳承人、非遺保護工作者參省市各級非遺保護培訓班,建立了傳承交流平臺,形成更為完善的傳承工作體系,有力推動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開展;贛州市201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宣傳活動月啟動儀式及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培訓班在全南召開,大大推動了全南縣的非遺工作動力。

三是積極促成非遺保護民間團體的成立,加強項目傳承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2019年年初,全南縣擂茶協會正立成立,這是全南縣第一個專門針對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而成立的一個民間團體,它的成立,有利於今後更好地開展贛南客家擂茶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協會成立之後各擂茶傳承人之間也增加了經驗的交流與互動,為贛南客家擂茶的發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發展環境。

來源:全南縣文化館

相關焦點

  • 客家文化發祥地:贛州的歷史與發展,愛蓮說的發源地
    西邊靠著湖南省的郴州市,北邊是江西省的吉安市和福州市,而我們說的贛州,最著名的事情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我國的先進位造業的基地,也是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的之一,並且是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之一。而贛州也是古時客家的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也是我國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整個贛州市全市內客家人口佔了95%以上,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客家搖籃。
  •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客家文化城則可以讓你了解客家文化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客家文化城位於贛縣的東南角,文化城內的建築都是按照客家傳統新修的,裡面配合著一些文化展示,能讓遊人比較全面地了解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城內有客家宗祠、太極廣場、藝術長廊、客家博物館、風情街、九曲迎恩橋等主要景點,裡面配合著一些文化展示。
  • 江西贛州客家文化
    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佔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現有600餘幢神奇的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保存完好、較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等古老的客家圍屋城堡。
  • 世界文化遺產日,盤點贛南客家文化中的「非遺」有哪些?
    2005年,國務院規定,自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作為「文化遺產日」。2019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就在今天。作為客家人,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贛南客家文化中的省級「非遺」遺產有哪些?什麼是客家文化? 概括地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 了畲、瑤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公益,民俗,建築,飲食等。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約有700多萬人居住。
  • 贛南客家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感受傳統弘揚文化!
    在江西的南部地區有著一部分人他們就是贛南人,有著濃鬱的地區習俗,人情世故特別的古風古韻,魅力大方的人們而秉承中原漢人傳統的民俗文化和催生不息的生命的力量源泉,催開璀璨的民族文化之花。贛南圍屋風情是客家民系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的贛南,贛南客家文化有個人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素養,今天給各位看官說一位贛南客家人的喬遷新居。從古至今,蓋房都是朋友圈飽滿的大事,在贛南客家地區,蓋好新房後,從舊房子搬到新房子居住,要舉行隆重的搬家儀式。
  • 全南最美的書吧,贛南唯一圖書主題網紅景點,還是親子的好去處
    旅途中漫步詩書雲端說到贛南的網紅景點,那得提一下全南縣旅遊綜合服務中心了,裡面內有個雲上書吧,蠻適合親子的。全南夜景全南 縣是 江西 省 贛州 市的下轄縣,小縣城,人口大約為19萬,贛江的源頭- 桃江 ,從 全南 最高的山峰奔湧而下,穿城而過,每晚日落後,霞光山色相映成趣,浸透著這個小縣城的靈秀韻香。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史載,舊石器時代贛南就有居民,但地處邊陲,被視為「蠻荒之地」;漢高祖四年建贛、於二縣隸豫章郡;唐末黃巢起義,部分漢民遷居到贛南,成為第一批「客家先民」;南宋時期,朝廷南遷,一批漢民遷居到贛閩粵三角區,同畲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和經濟文化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府志》中「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的記載說明,贛南在唐宋以後經濟文化才有較大發展;明末清初,贛南由於滿族鐵蹄的蹂躪和瘟疫,人口銳減,閩西和粵東則因人口膨脹和
  • 贛南客家文化傳承者
    凌曉芳在收集整理客家服飾和銀飾(6月10日攝)。    1992年畢業於竷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的凌曉芳,20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江西省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習俗——哭嫁」「定南客家穿戴習俗」代表性傳承人廖雲白的傳承人。多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在民間收集到客家童帽(也稱繡花帽)、服飾、銀飾、繡花鞋5000多件,並創作客家風情油畫「青梅往事」系列作品。
  • 江西贛州古城古韻 山水客家情!
    這裡有「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巖,有全國唯一的宋代銘文磚城牆,有沿用了近900年歷史、由100條木舟用鐵索連環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橋,有中國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統 —— 古福壽溝,有中國八景文化的發祥地八鏡臺、南宋詞人辛棄疾留下千古絕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鬱孤臺等。
  • 「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以「客」為媒迎客來
    以「客」為媒迎客來——「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紀實  全南、龍南、定南三縣統稱「三南」,有江西「南大門」之稱,為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民風濃鬱。  圍屋是客家文化的瑰寶,在有「客家搖籃」之稱的贛州,贛南圍屋尚存500餘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其中龍南現存圍屋376座,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這裡的每一座客家圍屋都存留著客家文化的體溫,走進便能感受到濃鬱的客家風情,觸摸客家歷史。  龍南一日,客家千年。龍南縣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客家文化旅遊區核心縣之一。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一處風景,或者是一道可口的飯菜……全南地處贛之南、粵之邊,是贛州、江西乃至中部地區最靠近廣州的地方。客家飲食文化在此兼容並蓄,佳餚美味琳琅薈萃,既融合了粵菜的鮮美,湘菜的辣,又發展出了客家人獨有的釀菜,自成風格。
  • 江西贛州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紅色故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世界橙鄉、是贛江的發源地,素稱「千裡贛江第一城」。擁有多個美稱,不愧是江西第二大城市 贛州,江西省省轄市,簡稱「虔」,別稱「虔城」,也稱「贛南」,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賀知章的家鄉情結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有的時候無奈選擇了遠方,而家鄉的民俗文化依然成了我們最深的情懷。我來自江西贛州農村,贛南地區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14年,我們的祖先就來到了這裡生活。經歷歲月的洗禮,如今的贛州已成為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要說起我們家鄉的鄉村文化,那就不得不說起著名的客家文化。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擂茶既是贛南客家人的飲茶習俗,也是古代飲茶習俗的延續,更是我國唐宋時期點茶習俗的活化石,因其歷史悠久,古樸見奇趣,保健見奇效,故而獨樹一幟。贛南客家擂茶,具有重要的養生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已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
    目前,章貢區、南康區、贛縣區等14個縣(區)的美食街已運營,石城、全南、安遠等地正在建設。創新文化打開贛州新菜單「我是去年看了電視才知道,贛州原來有這麼多經典菜餚,此次來贛州旅遊,一定要嘗一嘗。」來自湖南的李先生說。
  • 探訪客家非遺文化「擂茶」的秘密
    雅溪古村的圍屋一直都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佼佼者,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雅溪村的先祖陳氏興建圍屋的原因是由於當時的全南偏僻荒涼,盜賊流寇經常出沒騷擾百姓,客家人身無躲避之處。陳氏家族為了自保,邀族人合議一起建造一座土圍,以防盜防寇,確保家族人身財物安全。歷盡艱辛終於把土圍建成,名為福星樓。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只有品味贛南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遺存中原風韻,兼容土著特色任何飲食文化的產生,皆與該地域的環境密不可分,地域環境因素包括地形和氣候等因素。客家人是華夏族系中獨特的一支。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資料圖片)非非 攝漫步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在客家瓷畫傳習所體驗客家瓷畫技藝,也可以在小戲臺前一睹贛南採茶戲的風採;徜徉在大餘丫山,古法榨油、熬紅糖、彈棉花等20餘種土法工藝的現場展示,不經意間就喚起你濃濃的鄉愁……贛南客家文化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 江西南康:客家燙皮培訓基地傳統手工製作贛南特色小吃
    贛南客家燙皮培訓基地燙皮食品系列展示。江西中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平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現場。燙皮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小吃,這種傳統的特色小吃在贛州市大餘縣經過「改頭換面」後成功走向市場並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江西被忽略的寶藏旅遊小城,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就在贛南
    贛南指的是江西南部地區,主要由贛州及下轄3區13縣2縣級市組成,其面積非常大,足足佔了江西全省面積的四分之一。贛南不僅有紅色故都、江南宋城之稱,還是中國三大客家聚集地之一,為「客家四州」之一,在其境內分布著600多座格局特色的客家圍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