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在贛南腹地行駛,高速公路兩旁是起伏的江南丘陵,茂密的植被將山地覆蓋,點綴其間的則是片片的臍橙樹苗。每逢初冬,漫山遍野的臍橙靜待採摘,然後從這裡被運往全國各地供人們饕享。贛南臍橙果大形正、橙紅鮮豔,果汁含量極高,早已經成為了這裡的一張名片。這個「甜蜜的標籤」屬於贛南,正如同景德鎮的瓷器、婺源的油菜花、廬山的書院之於江西一樣。低調的贛州用絲絲甜蜜抓住了人們的心,而來到這裡我才發現,贛州的魅力如同一張細密又巨大的網,網羅起了古今歷史,更網羅起了這個地區的未來肌理。
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俗稱贛南。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裡,人口983萬,國土面積、人口分別佔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區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設區市。贛州區位優勢明顯,是贛粵閩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門、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唐代即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如今正成為我國重要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擁有四省邊際區域最大的民用機場,直達北京等32個城市,國際航線正式通航,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昌贛高鐵通車運營。
贛州人文歷史厚重,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贛州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0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4A級旅遊景區32處,3A級旅遊景區19處,形成「紅色故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陽明聖地」四大旅遊品牌。
01
● 江南宋城歷史文化旅遊區·鬱孤臺街區
贛州是我國當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濱水城市,走進贛州古城如置身「宋城博物館」,故有「江南宋城」之譽。這裡有「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巖,有全國唯一的宋代銘文磚城牆,有沿用了近900年歷史、由100條木舟用鐵索連環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橋,有中國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統 —— 古福壽溝,有中國八景文化的發祥地八鏡臺、南宋詞人辛棄疾留下千古絕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鬱孤臺等。
以鬱孤臺、八鏡臺、蔣經國故居等歷史建築為主景,以古城牆為吸引元素,以展現贛州宋代歷史風貌為主題,共同形成多層次、立體化、富有江南宋城特色的夜景氛圍,將文創、演藝、文化與商業融合,讓遊客參與沉浸式互動體驗,形成了一個個兼具白天和夜晚的網紅打卡基地,鬱孤臺街區正在形成集歷史人文體驗、商旅融合為一體的夜間經濟新集聚區。
02
● 贛州市龍南市南武當山景區
南武當山景區位於江西最南端——龍南市境內贛粵交界處,東接廣東和平縣,南鄰廣東連平縣,西至105國道,北起龍南市武當鎮,總面積13.5平方公裡,主峰海拔864米,風景區總規劃面積29平方公裡,距龍南城區40公裡,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西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江西省級森林公園、江西省級森林體驗基地,是贛粵、港澳以及東南亞等地熱門的旅遊景點。
南武當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以丹霞峰叢、峰林地貌景觀為特色,九十九座丹霞奇峰平地突兀,孤峰挺拔林立,形如利劍,直指天穹,沿105國道連綿十裡,群巖湧秀,一座座千姿百態的山峰,構成一幅「十裡畫廊」的山水壯美畫卷。在眾多的丹霞地貌中,南武當以緊湊行列式的分布,以及山頂植物「圓帽式」覆蓋的特徵,體現出挺拔雄偉、精緻俊秀的特點,補充了丹霞地貌的類型。晴天,巍峨壯麗,雨天,勝似仙境,寒來暑往,一年四季南武當皆是美景。
03
● 贛州市龍南市關西圍景區
關西圍景區位於龍南市關西鎮境內,距城區15公裡,景區包含關西新圍、西昌圍、鵬皋圍、田心圍、圳下圍、大書房等圍屋。
景區的核心景點——關西新圍,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該圍屋規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圍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關西新圍,是龍南市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與老圍「西昌圍」相對映,俗稱為「新圍」。關西新圍佔地總面積7426平方米,呈正方形,四角建有炮樓。其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是祠堂,圍內建築對稱布局,形成九幢十八廳的典型建築。圍內百餘間房屋布局科學、結構嚴謹,其採光、通風、排汙考慮周到。關西圍繪畫、裝飾之美也令人讚嘆,正廳大門前有一對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獅;廳堂廂房都鑲嵌有龍、虎、麒麟等。
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不同時代的文化延續,一個見證歷史變遷的地方,穿越了無數風雨時代的變遷,關西圍依舊斑駁而閃耀,延續時代年輪,傳承客家文化。
04
●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景區
三百山,是安遠縣東南邊境諸山峰的合稱,是東江的源頭,粵港居民飲用水的發源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景區、省級水利風景區、江西省級森林康養基地、2019年全省優秀旅遊景區、2020江西避暑旅遊目的地、被評為江西省十大特色美景之一、全國首批保護母親河生態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意義的旅遊勝地。
景區總面積197平方公裡,核心景區面積58平方公裡,「源頭群瀑、三百群峰、峽谷險灘、高山平湖、原始林海、火山地貌」堪稱三百山六絕,擁有福鰲塘、蝴蝶大峽谷(九曲溪)、東風湖、仰天湖、尖峰筆等5大遊覽區域,由百餘處自然和人文景物、景觀組成。
05
●贛州市龍南市虔心小鎮
虔心小鎮,位於龍南市臨塘鄉,距龍南城區20公裡,佔地面積10萬畝,是以茶、竹、土雞、油茶等生態農業產業為基礎,以「虔」文化為主題,結合豐富的山水茶竹資源打造的集自然美景、田園風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為一體的家庭休閒度假體驗式基地,是我省首個茶旅結合的生態旅遊特色小鎮。
2015年以來,虔心小鎮先後榮獲贛州市特色小鎮、江西省旅遊風情小鎮、江西省AAAAA級鄉村旅遊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示範基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5星級景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等榮譽。
小鎮總體規劃面積10萬畝,包括6萬畝的竹林和1萬畝的茶園。平均海拔600米,年平均氣溫18.9℃,負氧離子高達每立方釐米110000個,高出城市15倍以上。擁有紅豆杉等40多種不同的珍稀植物,空氣清新,風景秀麗,被譽為贛南粵北地區的「天然氧吧」。
06
● 贛州市安遠縣東生圍圍屋景區
東生圍圍屋群景區位於安遠縣鎮崗鄉九龍山下的老圍村,距離安遠縣城南20公裡,2017年12月被評為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佔地面積1236畝。東生圍俗稱老圍,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落成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歷時26年,為當地「二品武功將」陳朗庭所建。2000 年7 月,東生圍被公布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生圍是中國最大的方形圍屋。相傳,生於乾隆48年的陳朗庭,因陳氏家族從福建省遷徙至安遠縣鎮崗鄉而落地生根,少年的他是一個放牛娃,正是這位放牛娃建造了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東生圍。裡面有199個房間,俗稱「九井十八廳」由七扇大門進入,七條街道由鵝卵石鋪設在圍內環繞相通,深入其中,四通八達。圍屋見證了陳氏家族的興盛,人數最多時五六百人居住。
07
●贛州市全南縣雅溪古村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西省AAAA級鄉村旅遊點。2016年列入了中國美麗宜居鄉村、住建部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雅溪古村落始於明朝,全村陳姓。雅溪圍屋,穿越風雨仍氣韻悠揚。土圍又名曰「福星圍」,建於清朝鹹豐年間(1856年),內部建有客家民俗館,集中展示客家「非遺」、婚宴嫁娶、過年過節等傳統的習俗;石圍又名曰「雅鳳圍」,建於清光緒年間(1885年),素有「小家碧玉」之稱。內部建有二十四節氣展示館,將農耕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和二十四節氣相融合,用聲光電的形式進行展示。同時,景區還有美食坊農家樂、酒館茶室咖啡吧、木屋別墅、星級民宿、文創館、戲臺書院,融合了客家文化、陽明文化、非遺文化,經過保護性開發,沉睡千年的古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07
●贛州市全南縣天龍山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龍山峰插雲霄,桃江曲折環山繞,四季不凋青春色,人傑地靈出英豪」。全南天龍山因山巒昂首酷似巨龍騰飛而得名。山勢險要,奇特多姿,懸崖崛起,三面壁立,怪石崢嶸。如今的天龍山,規劃總面積3平方公裡,主題定位為「聖境天龍山,客家長壽谷」,分為全南驛站、禪修康養、客家田園、文化休閒、營地度假5大板塊;建有全南驛站、天龍八坊、飛龍索道、龍吟喊泉、環山棧道、玻璃橋、旱滑場、恐龍谷等。景區植入天龍八部IP,是贛州首個網紅景區。2019年,全長1.1公裡的飛龍索道已投入運營,同時也摘取了「贛南第一條客運架空索道」殊榮。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天龍山景區將成為贛州乃至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全市客家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區。
贛州
Welcome to Ganzhou
贛州的美,在深度
一旦接觸,就再也離不開
贛州的美,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得清楚
贛州的美,只有你來了才知道
來源:江旅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