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美麗贛州 助力全域旅遊#在贛州境內,乘著大巴穿行過道路兩側綠意撩人的公路,路過龍南縣幾條街道,客家圍屋便出現在眼前。
褪了色的圍屋牆體斑斑駁駁,泛著歲月的記憶;灰白色的瓦片整齊排列,似在訴說古老的故事。圍屋上木質門窗古樸精緻,雕刻著花鳥、玉器、古玩等圖案,寓意「美好生活」。圍屋內布局精密,層層相扣,每一處拐角、每一個天井均精心設計,尤其是屋內的排水系統,四通八達,雨季時期雨量增大也不會出現積水,深刻體現出古人設計、建造房屋的智慧;一條條狹長的青石板路侵染著雨水,伴隨著屋簷上落下的滴答水珠聲,讓圍屋越發靜謐,歲月綿長。
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外牆既是圍屋的承重外牆,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牆。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龍光圍"等題名。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南下大遷移,先後定居南方的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因為離開中原故土,所以這些南下遷移的漢人一直自稱為"客",寓為客居他鄉之意。古代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亦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被譽為「中國客家第一縣」,擁有客家圍屋376座,包括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一一 關西新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集園圍、客家酒堡。
其中,關西新國建於清朝嘉慶至道光年間(公元1798--1827年),距今有200多年歷史,佔地面積7800萬平方米,是贛南客家圍屋中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齊全、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是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思親大會指定參觀點。
龍南縣每一座客家圍屋都存留著客家文化的體溫,走進便能感受到濃鬱的客家風情,觸摸客家歷史。
地址:龍南縣地處江西省贛州市最南端,是江西的南大門。贛粵高速、大廣高速、京九鐵路、105國道以及建設中的贛深高鐵等交通大動脈在此交匯。
旅遊資源:除了客家圍屋,龍南縣是江西省旅遊重點縣、全省旅遊重點產業集群試點縣,是第二批國家全城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擁有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一九連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小武當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燕翼圍、大平橋,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一一關西村、楊村村、烏石村、新因村,省級旅遊風量小鎮一皮心小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 玉石仙巖風景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