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紅土地,才知贛州美。紅井之甘,汩汩潤心;圍屋之奇,客家綿延;古城之雄,跨越古今;陽明之言,聞名中外……
坐擁「紅色故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陽明聖地」四張亮眼名片,贛州發展文旅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年來,贛州把旅遊產業作為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重要抓手,將其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綜合性幸福產業來培育,大力加快文旅融合步伐,紮實推進文化旅遊、文藝事業等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旅遊產業實現了全域旅遊從「點」到「線」到「面」的拓展提升,文旅事業不斷發展繁榮。
全域旅遊處處皆景
五一期間,來自深圳的一對夫婦開著房車在贛州自駕遊:首先前往石城八卦腦觀賞萬畝高山野生杜鵑花海,隨後前往瑞金沙洲壩革命舊址群品嘗紅井水、轉會昌筠門嶺漢仙巖遊覽十裡丹霞、在大餘丫山體驗一番驚險越野,最後來到龍南關西圍屋品嘗客家美食。該夫婦的精品旅遊線路,是贛州旅遊模式從「景點旅遊」轉型為「全域旅遊」的成效。
全域旅遊是相對於景點旅遊、城市旅遊的一個新概念,也是旅遊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贛州市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連續三年高規格召開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像抓工業一樣抓旅遊」,高位推動各片區旅遊發展,形成步調一致、上下聯動的強大合力,掀起全域旅遊發展高潮。特別是自2017起,贛州結合資源稟賦優勢、區位優勢、政策經濟環境優勢和後發優勢,圍繞市委「六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和做旺文化旅遊業的工作目標,著力打造宋城文化旅遊核心區、紅色旅遊區、客家文化旅遊區、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一核三區」,出臺了《贛州市發展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贛州市建設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實施方案》《贛州市推進全域旅遊獎勵辦法》,全域旅遊發展在全市高質量發展考評考核的分值比重增加到原分值的6倍。全域旅遊「破繭成蝶」,文旅品牌持續打響。
在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系列指導性文件的基礎上,市縣兩級立足各地特色,各地因地制宜招大引強,成功落地贛州龍川極地海洋世界、龍南關西圍屋群、龍南南武當山、上猶油畫創意產業園、會昌漢仙溫泉、安遠東生圍等文旅大項目,加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的全省旅發大會期間,福壽溝博物館、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方特東方欲曉主題樂園、南康家居小鎮、贛縣客家文化城、於都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園、會昌和君小鎮、會昌中國花谷·小密花鄉、「浴血瑞京」大型實景演藝等項目的呈現,將集中體現近年來贛州旅遊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特色。
目前,贛州全域旅遊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一時美」到「持續美」,將全域旅遊重點項目進行串聯組合,形成了宋城文化之旅、紅色文化之旅、客家文化之旅等二日遊、三日遊、五日遊共計50條全域旅遊精品遊線。
城市品牌更加響亮
在深圳召開的最近一次贛州旅遊推介會上,各縣(市、區)文旅部門組團推介各地人文美景,贛州旅遊年卡這一「彩蛋」獲深圳市民熱捧。手持這張面值200元的贛州旅遊年卡,就可以暢遊贛州的5A級景區和大部分4A級景區,實現了「一部手機遊贛州,一張年卡全域遊」,已有40多個景區參與了年卡發行。
近年來,贛州圍繞「一核三區」旅遊發展布局,著力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休閒度假後花園,持續不斷創新旅遊宣傳營銷手段,充分整合資源,緊盯目標市場、瞄準高效媒體、開展旅行商合作,通過「點對點」主攻珠三角、閩三角、長三角等主客源市場,投入千萬元實施「引客入贛」工程,推動了團隊遊市場趨熱、線路產品打造,帶動了自駕遊、散客遊市場的井噴。
同時,贛州每年舉辦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旅遊博覽會等百餘場各具特色的節慶活動,聚集人氣、擴大影響。特別是為給全省旅發大會宣傳造勢,贛州唱好重頭戲,在高鐵站、機場、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等積極營造大會氛圍,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網絡媒體、新媒體進行多角度宣傳,還創作了主題歌曲《等你來》《最美的相遇》,以歌會友,呈現贛州秀美的風景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不斷提高關注度,形成了全媒體、全覆蓋的宣傳局面,顯示贛州市「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的良好風貌。
贛州還持續加強與遵義、延安、桂林、龍巖等地開展區域旅遊合作,牽頭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贛州、遵義、延安長徵文化旅遊推介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贛州遵義紅色美術作品巡展」等區域合作活動。2019年,贛州市接待遊客1.34億人次,同比增長24.13%,實現綜合旅遊收入1408.5億元,同比增長25.73%。
紅色旅遊創新突破
細心的市民發現,近年來,贛州紅色旅遊宣傳廣告在央視一套、四套、九套、十三套等欄目黃金時段全面上映,贛州紅色旅遊目的地形象得到彰顯。
贛州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紅色是贛南的底色,紅色旅遊是贛州文化旅遊產業力推的重點之一。近年來,贛州市重視紅色旅遊頂層設計,深挖紅色旅遊資源,積極開展革命舊居舊址保護工作,將革命遺址修繕保護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紅色旅遊等工作結合起來,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助推紅色旅遊發展。2019年《革命遺址保護條例》正式實施,贛州在全國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論壇上介紹經驗;2019年全市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已有國保數量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全市新增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1處,是歷史上的3倍。
贛州編制了《贛州市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和紅色旅遊區專項規劃,縣(市)一級編制了于都縣紅色旅遊專項規劃、會昌縣紅色旅遊發展規劃、蘇區幹部好作風精神項目策劃及規劃、大餘縣梅山紅色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規劃,出臺了瑞金紅色旅遊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讓全市各地紅色旅遊各具特色、差異發展、有章可循。石城阻擊戰紀念園、寧都起義紀念館、尋烏調查紀念館等場館改造提升等一批紅色旅遊項目建設在全市各地「遍地開花」、接續推進。
2019年,贛州共接待紅色旅遊遊客5940.3萬人次,同比增長53.69%,佔全市旅遊人次的44.3%;紅色旅遊收入564.8億元,同比增62.45%,佔全市旅遊收入的40.1%。
文旅環境更加優化
連日來,古風古韻的章貢區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成新的「網紅打卡地」,廣大網友紛紛表示,漫步宋代城牆邊,偶遇漢服美女,登上古城樓遠眺,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宋代!
近年來,圍繞高鐵通車,贛州積極提升旅遊要素,滿足遊客多感官、全身心的體驗和感受。全面推動「吃」有特色、「住」更舒適、「行」更便捷、「遊」得順暢、「購」有商品、「娛」有活動。自2017年底贛州市發展全域旅遊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全市116個全域旅遊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超800億元,旅遊要素配套不斷完善,創評省級以上權威優質旅遊景區品牌91個,佔歷年來總數的71%,新增四星級標準以上酒店43家,佔歷年來總數的68%。已建設美食街23條、創評客家美食旗艦店21家、「贛州禮物」旅遊商品旗艦店17家,打造特色菜24桌,創排演藝節目20臺,開通旅遊直通車10條。文化旅遊節慶活動繽紛多彩,各項活動數量居全省第一。
講解員隊伍素質的高低,是決定遊客旅遊體驗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贛州爭取省廳支持,對培訓並經考核通過的講解員發放《文化旅遊講解員證》,可在本市範圍內享受國家導遊待遇,已分4批次共培養紅色講解員320名,是現有持證講解員的1.5倍。在江西省首屆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評選中,贛州市共有10人獲評(全省共評選出29人),在第二屆江西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首屆江西省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大賽中,我市共有5人獲獎。
贛州還創新旅遊職業經理人培養模式,採取公開招考方式,每年培養20名旅遊職業經理人,並籤訂定向培養協議,通過技能培訓、實習鍛鍊等方法,打造一支適應市場的旅遊職業經理人隊伍。
文藝精品呼應時代
一位贛南農民將8個兒子送上革命之路,八兄弟全部英勇犧牲。這個發生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的真實故事,從口口相傳,到採茶歌舞劇創作,再到電影開機,這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被代代傳頌,至今仍激勵著新時代的中華兒女奮勇前行。
眾所周知,近年來,贛南文藝精品頻出,贛南採茶歌舞劇《永遠的歌謠》、贛南民俗音畫《客家兒郎》、歌曲《紅軍渡長徵源》、電視動畫系列片《紅遊記》、電視劇《毛澤東尋烏調查》等一大批文藝精品相繼推出,《八子參軍》《永遠的歌謠》等系列呼應時代的經典紅色文藝精品,不僅走進尋常百姓家,唱響大江南北,更接連捧回「『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優秀劇目獎」等國家級獎項,讓贛南文化百花齊放,文藝精品創作勇攀高峰。
贛州市將文藝精品創作與時代大背景、黨委政府中心任務緊密聯繫起來,使文藝作品反映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趨向,體現時代最強音。重點打造文藝精品,也是贛州倡導文化自覺自信、文化立市強市的具體實踐。
2019年,緊扣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抓好革命歷史題材、地方特色題材作品的創作生產,贛州市啟動了大型採茶歌舞劇《一個人的長徵》前期工作,重點指導贛南採茶戲《梅嶺 梅嶺》《蘇區幹部好作風》等相關重點劇目創排提升工作。為了繁榮對外文化交流,贛南採茶傳統小戲《補皮鞋》赴希臘、日本等國交流演出。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