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以「客」為媒迎客來

2020-12-20 贛州市人民政府

以「客」為媒迎客來

——「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紀實

  全南、龍南、定南三縣統稱「三南」,有江西「南大門」之稱,為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民風濃鬱。近年來,贛州立足自身文化稟賦,構建「一核三區」旅遊發展大格局,「三南」乘著全域旅遊的「東風」,以「客家文化旅遊」為突破點,挖掘打造客家文化載體,活化客家文化旅遊元素,打響客家搖籃品牌,抱團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

  唱響客家文化品牌

  連日來,前來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的專家絡繹不絕。原來,這裡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併集中連片坐落著24座客家圍屋,對此,龍南縣邀請專家進行規劃,致力將其打造成融客家文化、自然美景、村落建設於一體的崗上圍屋群特色旅遊景區。

  圍屋是客家文化的瑰寶,在有「客家搖籃」之稱的贛州,贛南圍屋尚存500餘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其中龍南現存圍屋376座,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這裡的每一座客家圍屋都存留著客家文化的體溫,走進便能感受到濃鬱的客家風情,觸摸客家歷史。

  龍南一日,客家千年。龍南縣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客家文化旅遊區核心縣之一。在「客家文化旅遊區」的建設中,該縣突出塑造以客家文化為內核的旅遊品牌,全局著眼、全盤統籌、高標規劃、高效推動,不斷充盈 「圍美龍南,客迎天下」的旅遊體驗。如今,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設,龍南塑造了以客家圍屋為核心,客家民俗、客家飲食、客家藝術等為內容的客家文化品牌,對外唱響了「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了贛州客家文化知名度和品位。

  在打造客家文化體驗旅遊區方面,「三南」唱響「世界圍屋之都」品牌,對客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區、建築民居、民俗風情、傳統技藝、文化美食等進行提煉,設計出一套具有贛南特色的客家文化形象標識和參觀體驗項目。同時,加快推進定南蓮塘古城、龍南武當山和關西圍、全南雅溪圍等重點景區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化品位,將有條件的圍屋改造為精品休閒客棧,引入「文化空間」理念,回遷部分村民,建設非遺工作室,動態展示客家生產、生活與生態,打造體驗性、參與性與趣味性強的「圍屋體驗」文化綜合體。其中,全南縣以全景理念指導旅遊開發建設,實施全域旅遊「珍珠鏈」戰略,充分挖掘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結合自然生態景觀和圍屋歷史文物古蹟,打造了一批以養生休閒、客家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遊景區,獨具特色的旅遊體驗吸引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高地

  日前,在龍南縣正桂村,一場原汁原味的客家婚俗表演吸人眼球,高亢嘹亮的客家山歌更是讓遊客們大呼過癮。客家文化是龍南鄉村最有特色、最具競爭力的元素,該縣通過加強對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充分挖掘客家鄉村民俗文化,將文化融入景區,推出了客家山歌、客家婚俗、「太平堡」龍船會、香火龍等民俗文化旅遊項目,深受遊客歡迎。如今,客家織帶技藝、客家山歌、客家婚俗、客家竹編等客家非遺項目展陳展演已進入景區,景區文化活力大增。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為給旅遊發展注入文化內涵,龍南縣堅持「以節促旅,以節為媒」的活動策略,各項節慶活動精彩紛呈,形成季季有活動、月月有精彩的局面。

  依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近年來,「三南」通過舉辦文化旅遊節,不斷提高客家文化旅遊知名度,打造客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把贛州建設成為全國客家文化旅遊的首選目的地之一。目前,在「三南」,推出了多條客家圍屋旅遊和客家生態旅遊等精品線路,增加了客家山歌、地方採茶戲、過山溜、客家婚俗、舞龍燈獅等客家文化風情和黃沙畲族風情特色演出,加大了農副土特產品以及手工藝品等旅遊紀念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力度,使得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配套的旅遊鏈條延長,遊客消費積極性大大提高。

  以文促旅,更要以旅彰文。全南縣深挖和利用「非遺」項目,在景區推廣客家擂茶,開創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的模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重煥新生,成為全南客家文化旅遊的一張亮眼名片。同時,為突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這一重點,全南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在旅遊重點項目建設中,植入客家文化元素,將各景區景點打造成「非遺記憶的活態展示中心」,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贛南客家擂茶、全南香火龍、客家燻雞、客家藍巾帕等非遺項目都在景區實現了展示、體驗、銷售於一體,推動景區景點用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賦能全域旅遊

  「村裡的雅溪圍屋遠近聞名,每天都有不少遊客來參觀遊玩。我們主打的就是客家特色菜系,客人還能自己動手體驗打餈粑和做擂茶,極受歡迎。」在全南雅溪,像陳榮華一樣吃上「鄉村旅遊飯」的村民不計其數。近年來,全南縣著力打好「芳香全南、長壽全南、客瑤全南、田園全南」四張牌,以天龍山景區、芳香特色小鎮、江禾田園綜合體、瑤族風情景區等為重點,推動鼎龍·十裡桃江、天龍山景區、中國攀巖小鎮、雅溪古村等4個核心景區和11個鄉村旅遊點串珠成鏈,推動旅遊產業升級。

  打好旅遊牌,項目是支撐。結合高鐵新區規劃,龍南縣重點打造世界圍屋博覽園,集中、立體、全面展示圍屋的歷史與文化積澱,致力將其打造成客家圍屋的「百科全書」、客家文化的「大觀園」,塑造高鐵沿線客家文化窗口,擴大客家文化影響力。如今,龍南縣正成為贛南客家文化的門戶旅遊城市。

  近年來,定南縣深挖客家飲食、服飾、民俗、農耕等文化,打造了「定南客家(蓮塘古城)+九曲河」旅遊帶,積極發展文旅產業,點燃美麗經濟發展新「引擎」。在全域旅遊的發展中,作為「贛粵門戶」的定南縣,立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後花園、泛客家文化體驗地目標,依託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以山水為媒、人文為窗,做足山水人文融合文章。為提升對外旅遊形象,定南縣圍繞打造重點景區和特色小鎮,策劃包裝了蓮塘古城、禮亨水庫等重點項目。建設了黃砂口美麗鄉村、足球特色小鎮、「東江水塔、百年鎢城」旅遊特色小鎮等項目,引進了康養谷、艾尼摩神奇動物園等項目。

  如今,「三南」快線項目的快速推進,將為「三南」共同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帶來全新的機遇,為塑造「江西旅遊南大門」對外形象奠定了紮實基礎。  (記者  劉水蓮)

[責任編輯: 肖靚]

相關焦點

  • 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博白打造客家文化旅遊目的地
    圖為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的宴石寺。 黃豔梅 攝    圖為遊客參觀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廣西七大古廟宇之一博白縣字祖廟。 黃豔梅 攝   中新網玉林4月19日電(記者 楊志雄 黃豔梅)廣西玉林市委常委、博白縣委書記禤甲軍19日介紹,作為廣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博白縣依託秀麗的丹霞山水旅遊資源、濃鬱的客家民俗風情和優越的區位條件,正全力打造國內外知名的客家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
  • 洛陽打造「客家祖源地」:客家之源紀念館預計明年9月建成
    而為打造「客家祖源地」這一品牌,「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陽市官方近日透露,客家之源紀念館及大谷關客家小鎮項目預計將於明年9月建成。據《洛陽日報》報導稱,9月22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齊聚一堂,暢敘根親情誼。
  • 打造華南文旅新標杆!梅州客都人家·客鄉老街·原鄉劇場即將開門迎客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總規劃佔地面積2000畝,由上海翼天文旅集團建設,以客家建築和文化為基礎元素,以客鄉老街、大型實景演藝為引擎,以文化體驗與康養度假為主線,內設客鄉老街、原鄉劇場、悅麓度假酒店、文創產業園、康體頤養社區及會展中心6大板塊,致力打造集實景演出、民俗體驗、地方美食、休閒度假、康體頤養社區功能於一體的華南文旅新標杆。
  • 【中秋月圓聚河洛】打造「客家祖源地」: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召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客從哪裡來?洛陽大谷關。9月22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召開。
  • 熱點| 「文化+旅遊」 我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文化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總佔地面積103畝,有客家宗祠、楊公祠、客家圍屋、藝術長廊等客家文化景觀設施,集祭祀慶典、文博展覽、商貿活動、休閒娛樂為一體,曾先後承辦或舉辦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祭祖大典
  • 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
    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以「融匯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為主題,旨在堅持包容開放,銳意改革創新,凝聚客屬力量,促進交流合作,弘揚客家文化,展現客都風採。本屆客家文化藝術節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重點體現出客家文化藝術作品展示、客商產品展銷、幸福導向型產業招商引資和世界客都旅遊歡樂節等四大亮點。
  • 打造華南文旅新標杆!梅州客都人家·客鄉老街·原鄉劇場即將開門迎客
    未來,客都人家將推出更多標杆式的旅遊節慶活動,為梅州打造更傳統、更包容、更具流量的「文化地標」。   鏈接   客都人家的正確打開方式   1.梅江花月夜 客都夜明珠   客鄉老街總建築面積71733平方米,以一軸兩翼三核四區規劃打造,將50幢明清古建築從全國遷建於此。
  • 來梅州,體驗客家文化
    大家好呀,今天讓我來大家了解一下享有「廣東漢劇之鄉、廣東漢樂之鄉 、金柚之鄉」美稱的梅州吧首先還是遊玩線路和景點介紹Day 1 梅州客天下-宿客天下梅州客天下中國梅州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是經廣東省梅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 銅鼓縣舉辦客家懷遠文化婚禮
    據了解,銅鼓是全國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是贛西唯一的純客家縣,文化、風情、建築和飲食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包括本地人在內,全縣有80%的人在講客家話。銅鼓客家懷遠系又是客家中最特別、最有個性的一支。作為2019年宜春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會前的重頭戲,銅鼓文化研究會精心籌備此次客家懷遠文化婚禮活動,來的都是客,此次活動圍繞「十喜十賀 歡樂銅鼓」展開。
  • 客家文化——極具特色和活力的族群文化客家文化
    晚清傑出的外交家、著名詩人黃遵憲曾用一首詩繪寫客家人:「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據調查,客家人現散居在江西、福建、廣東、臺灣等9省186縣及世界各地,共約6650萬人。客家人的精神與品格   客家人的歷史,是一部充滿顛沛流離、辛酸苦難的歷史,也是一部披荊斬棘、自強不息、可歌可泣的歷史。
  • 客天下美在何處?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 客家文化反映了客家民系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歷史際遇和「以客自謂」的大度和豁達。 這是一首在客家地區流傳很久的歌謠。這首歌謠反映了客家人遠離故土、遠走他鄉的歷史鏡像,表現了客家人隨遇而安、心胸寬廣的精神面貌。 「北雁南飛」形容的是客家人由北向南遷徙,而梅州作為遷徙的腹地與福地,成就了世界客都的亮麗稱號。文化是虛無抽象的,客天下獨樹一幟,將文化通過雕塑、建築等載體具象化,讓大眾看得到、摸得到、享受得到。
  • 細談客家發展史:「客」從何方來
    客家先民從北到南遷徙過程中,歷盡苦難,飽受滄桑,陸續進入了江西贛江流域、閩西南和粵東北等地區。他們篳路藍縷,拓荒墾殖。加之先民們南下路上就衍生出了極為強烈的文化心理認同,在兩宋期間,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山區少數民族特徵的漢族民系。
  • 馬水清縣長帶你遊長汀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區
    客家首府 大美汀州 本期我們邀請了長汀縣人民政府 縣長馬水清為我們介紹從漢代置縣到唐代置州,長汀一直是州府路郡的所在地,它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和生態文化。」
  • 成都市成華區保和公園設計方案出爐:體現客家文化
    沒錯,保和公園是以「和」為主題,通過自然生態場地、景觀裝置雕塑、公共活動空間、休閒步行景觀帶的打造,展現出「政通人和」「地利人和」「事興家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如今公園不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綠化場所這麼簡單,保和公園也不例外,除了生態自然外,它還融合了文化展示、社區服務、運動休閒、親子遊樂的功能。
  • 客家文化,梅州旅遊業的關鍵詞
    由全球客家人的集中地區——粵、閩、贛3省多市聯手打造的「重走客家遷徙古道」之旅首發團近日凱旋廣州。此次活動再次攪熱了客家地區旅遊市場,進一步推動了以客家文化為依託的主題旅遊品牌的打造。最注重客家文化旅遊品牌的城市,還數全球客家人的集中地——梅州。如今,該市已成為客家文化旅遊的策源地。
  • 集客家文化之大成,點亮梅江花月夜!「客都人家」今日揭牌迎客
    儀式上,與會領導嘉賓共同為「客都人家」揭幕。當紅綢布輕巧地從客鄉老街揭落,活動也來到了高潮。作為粵閩贛邊首個以客家文化為載體的文旅綜合體,客都人家的正式開業,將為梅州發展全域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新活力。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勳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 桂臺客屬心連心 桂(賀)臺客家宗親經濟文化論壇
    賀州新聞網訊 為加強桂臺客家經濟文化交流合作,11月20日,由中共賀州市委員會、賀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桂(賀)臺客家宗親經濟文化論壇暨桂(賀)臺青少年客家民俗文化體驗營活動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以「兩岸一家親 桂臺客屬心連心」為主題,是自治區臺辦「華夏炫彩」桂臺民族文化創意與藝術教育交流研討會等16項對臺交流重點項目。
  • 客家小鎮:客天下
    聽聽深處的心跳韻律客天下景區不僅是個休閒好去處也是國家4A級景區更增添了幾分人文味、古韻味來看看客天下都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吧奼紫嫣紅的美呈現在眼前,植物造型各異,色彩斑斕的千畝愛緣花海,每年吸引數不勝數的新人到此婚拍,為天下有情人見證幸福。
  • 甘坑客家小鎮煥新綻放 「十一」黃金周美食美景民俗等你來
    9月29日,華僑城甘坑客家小鎮煥新盛典在龍崗區吉華街道甘坑客家小鎮南香樓藝術酒店舉行。這也是自2016年華僑城集團進駐甘坑客家小鎮,歷經兩年多的全面升級和跨越式發展,也標誌著小鎮正式從建設期全面進入運營期。煥新儀式上,小鎮宣傳片全景式演繹這兩年多來的巨大變化和非凡魅力,領略客家風土人情。隨後,嘉賓上臺觸碰LED大屏,共同為小鎮煥新啟幕,小涼帽動漫形象出現帶領大家一起為小鎮獻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