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文化+旅遊」 我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2020-12-20 騰訊網

春風盈袖,櫻花正豔。走進被櫻花包圍的客家文化城,就像走進了客家人遷徙、生養、奮進的展示館,這裡客家文化景觀設施豐富,陳列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各類文物,偶爾還能聽到一段淳樸的客家山歌,讓人流連忘返。

客家文化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總佔地面積103畝,有客家宗祠、楊公祠、客家圍屋、藝術長廊等客家文化景觀設施,集祭祀慶典、文博展覽、商貿活動、休閒娛樂為一體,曾先後承辦或舉辦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祭祖大典、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中國客屬第三屆懇親聯誼大會、第六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臺灣客家鄉親贛州祭祖大典等重大活動。

客家文化城主體建築之一的宗祠是客家人心目中的聖地,是祭祀、議事的重要場所,這裡有客家非遺花燈展、客家匾額展和客家族譜展。一盞盞花燈、一塊塊牌匾,一本本族譜,無不體現客家人不忘根、不忘本,對祖先的深切懷念。客家宗祠分為前庭、中堂、後殿三個部分。踏入宗祠大門,撲入遊客眼帘的是照壁上一個大大的「福」字,書畫合一,意境深遠,原題寫在客家古村——白鷺古民宅照壁上,人稱「客家第一福」。細看這個「福」字,它的一部分筆畫已演變為展翅的蝙蝠、深情的回頭鹿、駕著祥雲的仙鶴。

客家文化城的客家圍屋是客家建築的典型代表,集祠、家、堡於一體,具有鮮明防禦功能和宗族群居特徵的堅固民居。客家非遺精品展覽館採用了圍屋的外形特徵,根據非遺分類,按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術和民俗等,形式多樣集中展示贛南客家非遺精品。

贛南是最早接納客家先民的地區,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長期艱苦創業中孕育了「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精誠團結、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和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

客家民俗以其歷史悠久和內容豐厚而為世人所矚目,千百年來,客家人由北向南長途跋涉和頻繁遷徙中創造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一些文化傳統,還吸收了畲、瑤等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從而使客家民俗風情萬種、獨具特色,成為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客家文化城內榕樹掩映下的客家藝術長廊就為廣大遊客打開一扇了解客家民俗風情的窗口,長廊採用客家風雨橋的建築形式,上面有頂,兩邊是「美人靠」,總長100米,可供遊客歇息。中間有一堵藝術壁,一面是歷代名人詠贛南的詩詞;另一面則為民俗風情百態圖,分為農事篇、節日篇、俗性篇、祭祀篇、求學篇、婚事篇、生活篇等七個篇章,濃縮客家的民俗風情,非常直觀地把客家人的生產生活場景呈現在大家面前,讓遊客在參觀遊覽中尋找鄉情、聆聽鄉音,感悟鄉愁,這幅圖也被稱為「客家清明上河圖」。

客家搖籃迎盛會,奮鬥進取譜新篇。目前,以全省旅發大會為契機,客家文化城提升改造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項目在原有基礎上,深入發掘客家文化歷史,通過實施「客家搖籃」非遺展示項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客家文化城進行全面提升改造,集中展示贛南客家文化及客家非遺項目,打造一流客家博物館,同時對周邊環境和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形成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責 編:張 帆

相關焦點

  • 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
    隨著交通、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不斷完善,廉江石角鎮觀光旅遊日趨火熱。記者6月11日了解到,當前,石角鎮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隨著省道293廉石公路改造升級的完成、玉林到石角一級公路和省道388線的規劃修建,極大改善了石角的交通條件,山水石角不再遙遠。
  •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不斷完善旅遊餐飲要素,積極建設客家美食旗艦店,開發贛州特色旅遊食品手札;在市內外推廣贛南客家菜系,在各縣(市、區)規劃建設旅遊餐飲特色(客家美食)街區,計劃通過三年努力實現每個縣(市、區)有一條美食街、一桌特色菜,讓美食為贛州旅遊發展注入更持久的經濟活力、人文魅力。
  • 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博白打造客家文化旅遊目的地
    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博白打造客家文化旅遊目的地     遊客參觀博白縣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黃豔梅 攝   中新網玉林4月19日電(記者 楊志雄 黃豔梅)廣西玉林市委常委、博白縣委書記禤甲軍19日介紹,作為廣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博白縣依託秀麗的丹霞山水旅遊資源、濃鬱的客家民俗風情和優越的區位條件,正全力打造國內外知名的客家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
  • 打造世界客家文化旅遊休閒目的地
    市委書記譚君鐵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省委書記李希同志關於旅遊工作的批示和全省全域旅遊工作現場會的部署要求,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把梅州打造成為世界客家文化旅遊休閒目的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省旅遊局局長曾穎如,市長陳敏,市政協主席陳建青,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奇出席會議。
  • 成都洛帶升級 打造「客家文化名鎮、人文旅遊重鎮、公園城市美鎮」
    一直以來,洛帶不斷提升古鎮風貌、升級文化業態,奮力打造「客家文化名鎮、人文旅遊重鎮、公園城市美鎮」,努力將洛帶古鎮打造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遊公園城市美鎮 見青山綠水 觀宜人風光 冬日的暖陽下,洛水溼地公園的湖水隨著輕風微微蕩漾,供遊客使用的小舟停靠岸邊,巨大的水車在水流的帶動下緩緩轉動。
  • 「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以「客」為媒迎客來
    近年來,贛州立足自身文化稟賦,構建「一核三區」旅遊發展大格局,「三南」乘著全域旅遊的「東風」,以「客家文化旅遊」為突破點,挖掘打造客家文化載體,活化客家文化旅遊元素,打響客家搖籃品牌,抱團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  唱響客家文化品牌  連日來,前來龍南縣武當鎮崗上村的專家絡繹不絕。
  • 「文化+旅遊」 贛州寧都小布鎮打造「最美邊鄉小鎮」
    「文化+旅遊」 贛州寧都小布鎮打造「最美邊鄉小鎮」 2016-01-21 08:23:00
  • 廣東梅州南口鎮僑鄉村:大力發展客家鄉村旅遊
    廣東梅州南口鎮僑鄉村:大力發展客家鄉村旅遊   保護與開發並重  (廣東梅州梅縣)南口鎮僑鄉村現存30餘座典型的客家圍屋和各種各樣的客家文化歷史見證素材,我們務必重視保護工作,把保護僑鄉村的傳統民俗、建築風格、民間文化與鄉村旅遊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保護與開發並重。
  • 甘肅永昌辦驪靬文化旅遊節 推精品旅遊線路謀合作
    本屆驪靬文化旅遊節以「絲路驪靬·和平之城」為主題,傳承和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促進國際文化合作交流,同時促進永昌特色文化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永昌文化軟實力,激發永昌旅遊資源潛力。節會自8月8日開始至8月20日結束,共歷時13天。  永昌,古稱驪靬,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打造文化旅遊精品新線路
    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長關宇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構建文化旅遊商品品牌矩陣,打造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新線路,加快構建北京文旅融合示範項目體系,開發文化旅遊消費新空間。關宇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文旅局將把融合發展作為推動首都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並作為首都文化旅遊的核心吸引力,重點將在「擴內需、促消費,拓開放、抓入境,優服務、提品質」上進行突破。
  •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旅遊小鎮項目案例
    項目概況甘坑客家小鎮總面積311.2公頃,由北大研究院總體規劃、華僑城集團打造的薈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建築、客家民間藝術、客家傳統美食、客家田園風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甘坑客家小鎮北起甘坑水庫,南至三聯村,擬規劃總面積約12平方公裡。2017年7月,甘坑客家小鎮入選首批國家級文旅特色小鎮。甘坑客家小鎮共分六大板塊:文化休閒區、特色產業區、農耕體驗區、溼地科普區、農業觀光區、山地運動區。
  • 開發九峰文化資源 打造婺城旅遊精品
    開發九峰文化資源 打造婺城旅遊精品  ——以九峰文化助推婺城旅遊發展的思考  九峰山景區坐落在湯溪鎮境內,是國家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多年來,九峰山景區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如今,九峰山景區經營權已由金西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接管。
  • 章國林:打造特色旅遊集鎮
    章國林--仙溪鎮黨委書記「十三五」期間,仙溪鎮將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樂清「五市六城」建設,始終堅持「生態立鎮、旅遊強鎮」戰略,以石斛特色小鎮和美麗水鄉建設為兩大抓手以改善建設環境為先行,著力提升仙溪投資興業的吸引力。加快旅遊環線二期(第一段)建設進程,確保2018年實現通車;同時積極做好福甸公路前期工作併力爭開工建設,逐步完善鎮域內外交通網絡。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切實落實截汙納管等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創建成國家級生態鎮。
  • 客家之旅蜚聲遠 紅色旅遊「龍抬頭」
    福建旅遊十大品牌中,龍巖就佔2個,即「神秘的客家土樓」和「光輝的古田會議」。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龍硿洞、九鵬溪、梅花山為代表的「綠色之旅」,古田會議會址為代表的「紅色之旅」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旅遊精品。
  • 特色民宿打造旅遊新業態
    住特色民宿、體驗民俗文化、感受「慢生活」,7月11日,記者在特克斯縣採訪中了解到,特克斯民宿正日益成為旅遊新亮點,成為除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遺產地喀拉峻之外第三張「旅遊金名片」。  近年來,傳統的「酒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體驗式農家生活、民宿等旅遊產品應運而生,極大地拓展了旅遊業態。
  • 桂臺客家文化旅遊經貿合作懇談會在臺北舉行
    7月3日下午,由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遊合作示範區與臺灣世界客屬總會、廣西同鄉會聯合主辦的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遊經貿合作懇談會在臺北舉行。 賀州客家文化底蘊厚重,賀州保存著大量的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客家傳統風格建築,擁有廣西唯一的客家山歌劇團,擁有大陸目前唯一的客家生態博物館,是廣西收藏客家文物最多、記錄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全的場所。  彭曉春重點介紹了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遊合作示範區的情況。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級景區——雅溪古村,利用省級文保單位雅溪土圍、石圍打造了客家民俗文化綜合展示館(全南縣非遺綜合展示館),二十四節氣展示館、農耕文化展示廳等,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同時還打造了客家擂茶坊、客家豆腐坊、客家酒坊等非遺作坊,實現了展示與經營一體。
  • 中國十佳特色文化旅遊名區——潮安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林小群陪同副省長陳良賢調研太安堂中醫藥健康小鎮項目建設情況潮安區榮獲「中國十佳特色文化旅遊名區」稱號潮安區文化旅遊宣傳畫潮州嵌瓷鐵枝木偶戲大吳泥塑鳳凰山畲族招兵節編者按:4月21日下午
  • 廣西: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 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支持桂林市打造百裡漓東、峰林遺產、茶江生態、桂柳運河、龍脊風情、資江丹霞、湘江紅色、靈渠古道等8條精品線路。幫助引進國際國內知名酒店管理品牌入駐桂林市,支持申報五星級旅遊飯店。支持桂林市發展多業態精品酒店、文化主題酒店等,建設高端旅遊度假酒店群。支持制定旅遊民宿等級評定標準,開展民宿等級評定,培育打造一批民宿精品,建成一批精品民宿集聚區。
  • 永定下洋鎮:打造僑鄉特色旅遊「小城市」
    據了解,下洋鎮是著名的僑鄉、旅遊勝地、美食之鄉、文化名鎮。自被確立為市級新型城鎮化「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以來,下洋鎮有序推進「小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僑鄉特色的宜居宜業宜遊現代新型小城市。「富川一甲」農家樂二期正在建設;成功引進龍福生態農業科技園落戶廖陂村;初溪生態園完成了600畝土地的租賃和徵用,並種植了200畝的花卉果樹;七口塘、長嶺等農家樂正在規劃建設中……下洋鎮以做強做大旅遊經濟為核心,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下洋商貿城,將東山工業園區打造成特色產品小微企業園和淘寶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