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龜角尾公園,園內有客家第一紀念鼎

2020-12-20 攝影師於兵

贛州古城被章江、貢江和贛江三江環抱,再加上南邊的護城河,四面環水,被人稱作「浮州」。如果您從空中俯瞰,會發現贛州古城像一隻巨龜浮在水面上,南門是巨龜的頭部,北門是巨龜的尾部,因此這裡被稱作「龜角尾」。

龜角尾公園位於千裡贛江源頭,依託贛州名勝古蹟龜角尾而建,與八境臺、宋代古城牆、八境公園相連,是一個融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開放式歷史名勝公園,總面積5.5萬m。2003年5月25日開工,6月30日完工,7月1日對外開放。

八景閣

湧金門在贛州被譽為「江南宋城」

贛州湧金門位於城東北,贛水之畔。古城牆始建於南朝梁,北宋熙寧年間州守劉彝(北宋著名水利專家)始用磚石修築城牆,同時根據街道布局和地形特點,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幹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城牆以後歷代都曾予以修葺。

2002年10月29-30日,贛州上遊出現歷史罕見特大秋汛。31日,湧金門出現洪峰水位102.18米,超過警戒線3.18米。

2002年特大秋汛洪痕(湧金門)102.18米。

一位年輕的家長帶著孩子,為孩子講解古城牆的故事。

建春門城門樓名叫貢川樓。

沿建春門城門兩側的階梯可登上城牆。

貢川樓。樓兩側有聯:「風馳梅嶺粵人舟,雨瀉琴川閩客棹」。

站在城樓俯瞰建春門古浮橋

建春門古浮橋長約400米,由100多隻小舟板並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

古城牆一側欒樹花開正豔

古城牆

龜角尾公園一景

公園內的石像

八鏡臺建於北宋嘉祐年間(1055--1063年),是贛州也是江西著名古蹟之一。

八鏡臺臺高三層,27.8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登上此臺,贛州八景一覽無餘,所以取名為「八鏡臺」。

公園內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和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

紀念壇半徑12.5米,基座借鑑北京地壇的建築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基座分為三層,象徵著客家民系形成的三個階段,即形成於贛南,發展於閩西,成熟於粵東;基座的五級踏步則象徵著客家人五次大遷徙;紀念壇平面上被均分為三個面,寓意贛南、閩西、粵東三地在歷史上對客家文化的貢獻,在當今客家社會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紀念壇相對應的三組踏步,則象徵著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條生命之源———贛江、汀江、梅江。

紀念鼎在江蘇南京完成鑄造,歷時3個多月。紀念鼎於2004年8月22日,由船隻沿著客家先民南遷路線,從南京出發,跨長江,入鄱陽湖,溯贛江而上,過十八灘,於2004年8月29日運抵位於贛州城區龜角尾公園的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

贛州是客家先民南遷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贛州市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大部分地區和信豐縣的嘉定鎮以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餘均屬客家語地區,客家人佔贛州市總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搖籃」之稱。

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世界客屬第十九屆懇親大會在贛州舉行,這是全球客家人的一次盛會。作為客家先民溯贛江南遷的登陸地點,龜角尾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為此,出席大會的海內外嘉賓在這裡舉行了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開壇儀式和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剪彩儀式。

紀念鼎耗資54萬元,高5米,直徑4.1米,重達8噸,仿照西周時期大克鼎,由青銅鑄造而成,是目前客家地區第一大鼎。

鼎上刻219個字的銘文,銘文文體為志銘體,紀念鼎銘文是由華南理工大學客家研究所所長譚雲亨先生所題,銘文分紀和頌兩個部分,銘文說明了鑄鼎的緣由、時間、地點及其意義,記載了客家發展的歷史,敘述了客家人的事跡,頌揚了客家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客家人的精神,是一篇寓意深遠、文辭優秀的佳作。

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碑記

銘文

吾客家先民本炎黃子孫肇自中原兩晉以降因迫生計篳路襤縷輾轉南遷至贛南閩西暨粵東見山川毓秀乃闢家園生息於斯時逢盛世歲在甲申又值如斯木本水源懇親盛會擇此北瞻中土東望八閩南眺五嶺之贛江源頭築聖壇鑄寶鼎勒金銘以紀之唯祈秉吾客志彰吾客魂聚吾客心昌吾華夏矣

頌曰

尊祖炎黃 中土發祥 興諸贛閩 南粵其昌

脈續九州 帆濟五洋 日久彼境 亦即故鄉

圍樓雄峙 山為歌場 門懸郡望 譜陳庭廂

漢唐風韻 習俗源長 崇德敦教 耕讀自強

愛吾家國 傳統維揚 客家兒郎 七尺昂藏

壇載厚重 鼎鑄輝煌 光前裕後 碩勳流芳

在龜角尾公園鍛鍊的老人

換個角度看八鏡臺

財神廟

八鏡公園始建於1955年12月11日,由贛州人民義務勞動開挖人工湖並建成公園。

公園佔地面積79016.3平方米,其中水面積佔66% ,以園內古蹟八鏡臺而得名。

八鏡公園

龜角尾公園與八鏡公園通過八鏡臺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大公園。巍峨的八鏡臺鼎立在園內北隅古城牆轉角處。登臺北望,遊人盡可一睹章貢二水合流,直瀉贛江的魂麗景觀。

相關焦點

  • 贛州將新建一處公園,有音樂噴泉,全長4.3公裡,佔地近90公頃!
    蓉江新區濱江公園建成後,將作為中心城區城市化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及章江兩岸的景觀聯繫紐帶,帶動蓉江新區加速發展。期待蓉江新區濱江公園早日建成,贛州人又將多個休閒好去處。贛州都有哪些公園?一起來看看。公園的設計以園內中心湖區為景觀核心,以鄉土文脈為線索,以水綠風光為基質,以各具主題的休閒活動為特色。贛州公園 位於老城區文清路西段,是贛州城區最早的綜合性公園,總面積2.97公頃。是江西省第一個免費開放的城市公園。
  • 宋城贛州:客家的搖籃入秋時節十大旅遊景點推薦
    贛州市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原中央蘇區所在地、萬裡長徵的起點城市,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守仁、辛棄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州主政過。
  • 贛州這些好玩的地方你都知道嗎?特別適合小假期哦!
    公園內豐富的森林植物為贛州城區提供了有效的綠色保護,對贛州飲用水源涵養和小氣候調節有積極作用,是贛州城區名副其實的「生態綠肺」。森林公園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影響力的擴大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支撐。南方第一窟——通天巖石窟
  • 贛州龍南 客家文化最「風情」 了不起的贛州
    相約美麗贛州 助力全域旅遊#在贛州境內,乘著大巴穿行過道路兩側綠意撩人的公路,路過龍南縣幾條街道,客家圍屋便出現在眼前。褪了色的圍屋牆體斑斑駁駁,泛著歲月的記憶;灰白色的瓦片整齊排列,似在訴說古老的故事。
  • 江西贛州客家文化
    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佔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現有600餘幢神奇的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保存完好、較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等古老的客家圍屋城堡。
  • 江西贛州市內旅遊景點,古浮橋、古城牆、中央公園
    贛州古浮橋江西贛州城區三面環水,因為河面較寬,河兩岸往來主要靠渡船。宋代贛州經濟有了較大發展,為了方便與外面的溝通,於是就在章、貢兩河上先後建造鋪就了東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橋以溝通城鄉。贛州八鏡臺八境臺坐落在江西省贛州市北八境公園內,章江和貢江在這裡匯合,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因郡守孔宗瀚築臺後繪製《虔州八境圖》,並以圖求詩於蘇軾而得名。歷代文人題詠甚多。
  • 贛州龍南縣的客家圍屋遊記
    先是看到這張機票,接著百度到贛州龍南縣有客家土樓圍屋,然後就決定邀請媽媽一起去參觀。在龍南縣到楊村鎮的路上,驚喜地看到路邊突兀的群峰美如畫卷。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想置身其中。楊村鎮的燕翼圍。距離龍南縣城10公裡的漁仔潭圍,也叫客家酒堡。裡仁鎮新園村的慄園圍。慄園圍是贛南圍屋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始建於明代弘治辛酉年 , 距今500多年的歷史。這個圍裡面就像個村莊,如今仍有不少人在此生活,裡面有八卦廣場、農耕區和戲臺等。
  • 江西贛州古城古韻 山水客家情!
    贛州人文歷史厚重,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贛州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0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4A級旅遊景區32處,3A級旅遊景區19處,形成「紅色故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陽明聖地」四大旅遊品牌。
  • 贛州熱門景點,好玩的地方
    贛州是一個很溫柔,很有溫度,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那麼贛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敲黑板,咳咳(〃''〃)
  • 江西贛州這座小縣,竟是客家的文化的發源地,素有客家搖籃的美稱
    由於石城獨特的地理因素,這裡成為了客家先民遷徙的重要中轉站,由此繼續遷徙到福建、廣東一帶,素有「客家搖籃」之稱。 每個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標誌與內涵,石城擁有數十萬畝的白蓮花,素有「中國第一白蓮之鄉」的美稱,是贛州最美的賞荷地。
  • 贛州尋烏東江源溼地公園加入國家溼地公園「大家庭」
    贛州尋烏東江源溼地公園加入國家溼地公園「大家庭」 2021-01-11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贛州公園,園緣流芳
    贛州公園是贛州城區最早的綜合性公園,近百年來,她不僅凝望著在這片土地上居民的休養生息,而且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 (一) 贛州公園前身為明弘治八年(1495年)都御史金澤創建的南贛巡撫治所,1684年巡道丁煒闢其左為甓園,建有豐臺山、春雨軒、撫琴堂、玉蘭連理館等建築。
  • 地處贛州有「千裡贛江第一縣」之稱,因為十裡櫻花吸引著四方八客
    我們耳熟能詳的賞櫻地就有湖北武大櫻花、江蘇太湖黿頭渚、浙江太子灣公園等這些地方在每年櫻花綻放的時候可以說都是人山人海的賞花熱鬧場面。其實除了那些在地方在江西贛州的贛縣櫻花公園也是近些年一處新的賞櫻花好去處。
  • 客家文化發祥地:贛州的歷史與發展,愛蓮說的發源地
    西邊靠著湖南省的郴州市,北邊是江西省的吉安市和福州市,而我們說的贛州,最著名的事情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我國的先進位造業的基地,也是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的之一,並且是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之一。而贛州也是古時客家的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也是我國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整個贛州市全市內客家人口佔了95%以上,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客家搖籃。
  • 江西贛州五龍客家風情園,航拍視角下的國家4A景區,夏日風光很美
    五龍客家風情園對於贛州人來說還是很熟悉的,一個有山水風光地處城市中的景區。五龍客家風情園地處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沙河大道,距市區0.8公裡、火車站2公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東鄰貢江,與贛縣客家文化城隔江相望。園區內山水環抱,風光秀麗,功能齊全,設施完備。
  • 客家,一個族群的誕生與覺醒
    如今,客家人幾乎無所不在……圍繞贛閩粵邊打轉的移民傍晚到達贛州。鬱孤臺重門深鎖,八境臺也掩緊了鐵門。我只好出城牆北門,在龜角尾公園轉悠。贛州古城宛如一個烏龜,東北角的這塊地因此稱龜角尾。章水和貢水,一左一右,繞城而來,匯合成浩蕩的贛江,滔滔北上。廣場中央的高臺上置一巨鼎,旁書「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
  • 贛州這些地方剛剛好!
    路線推薦:上午到白鷺古村探尋深山裡的世外桃源;下午去江西客家博物院,在客家名人(櫻花)公園,看「一祖四園兩堂一閣一址一第」。路線推薦:上午到全南天龍山景區,景區以早負盛名的天龍山與天龍山寺為依託,借天龍八部武俠 IP 植入,打造贛州首個「網紅」景區;下午去有「小家碧玉」之稱的雅溪古村。
  • 江西贛州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贛州經典的八大景點
    通天巖石窟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有一處荷花潭,夏季可以去賞荷。距離贛州火車站17公裡,距贛州機場約1小時40分鐘。門票:60/人。登山年卡80元,一年不限次數進入。
  • 為什麼贛州是客家人的發源地和聚居地?被稱為客家搖籃?
    客家搖籃-贛州時代背景:客家搖籃的形成,肯定有它形成的時代背景,從我之前發的文章,知道客家人第一次遷徙的主要落腳點是在江淮地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農業的發展:這一時期,贛南地區的農業迅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盛產柑、橘、橙、柚等水果。第二,制瓷業的發展:這一時期,制瓷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主要體現在燒制的瓷器種類繁多。
  • 贛州客家大院,品嘗客家美食的最佳去處,央視都曾做過報導
    贛州,江西省的南大門,相對比贛州這個名字我更喜歡它的另一個別名,因為這個城市簡稱「虔」,所以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虔城」,聽到這個名字瞬間就覺得這是一個特別有溫度的城市,可能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這裡也被叫做「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