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2020-12-18 樂玩日記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呆得久了,就會對這個城市留戀。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一處風景,或者是一道可口的飯菜……

全南地處贛之南、粵之邊,是贛州、江西乃至中部地區最靠近廣州的地方。客家飲食文化在此兼容並蓄,佳餚美味琳琅薈萃,既融合了粵菜的鮮美,湘菜的辣,又發展出了客家人獨有的釀菜,自成風格。

「舌尖上的全南」美食,承載了當地人味蕾的記憶,到全南就跟著這份清單去打卡吧~

醉美全南宴

說到宴席,在全南有「芳香宴」、「長壽宴」、「客瑤宴」、「田園宴」,而最負盛名的,當數「醉美全南宴」。

這是集全南客家飲食的集大成者,去年客家美食節中更是評上了「江西名宴」。

「醉美全南宴」其以「味型鮮辣醇厚、清淡脆嫩、原料山野氣息濃鬱」而遠近聞名。

共有12道風味獨特的菜式所組成,菜式包括黃精煲土雞、全南燴豬旺、瑤鄉油浸肉、雅溪釀豆腐、多味蝴蝶魚、雙色如意卷、翡翠蔬菜丸、筍絲炒浸菜、金牌蒜包鴨、特色燒牛尾等……

客家燻雞

客家燻雞起源於全南縣農村一種古老的客家民俗手工技藝。相傳明朝末年,民眾食不果腹。某一天,一位餓了幾天的村民打算把家中最後一隻老母雞殺掉,給全家人充飢,但是,家裡只有一口鍋,看著老母雞,村民急中生智,乾脆把米糠放在鍋底,雞放在米糠上一起燒,結果香氣四溢,鄰居們紛至沓來,燻雞的「秘方」就這樣傳開了,大家效仿!

燻雞後來成為當地人逢年過節祭天、祭祖的必備菜品,也代表客家人樂觀向上,生生不息的文化符號。客家燻雞的傳承和發展見證了中國農村民間飲食文化技藝的發展和變革,全南燻雞製作方法更是入選了江西省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多味蝴蝶魚

客家美食烹調技法精妙考究,多味蝴蝶魚的製作尤為細緻繁瑣,將宰殺乾淨的草魚去頭尾,去大骨把魚肉直刀改成兩片約 0.5 釐米厚的魚片;魚片想要再薄則煮之容碎,厚則不入味難,不顯剔透!

切好後後將魚片粘上薯粉用鐵錘反覆捶打,直至粉末與魚片合為一體,然後再把肉餡放入魚片內,粘上薯粉,再用鐵錘將魚片錘製成蝴蝶形狀。 待水開後,下入魚餃,細火慢煮,水不可大開,熟後起鍋擺盤,再用辣椒、蒜、醬等製作些調料,澆於魚片之上,使魚片更顯光澤,爽滑鮮嫩,食之鮮香俱全,回味無窮!

整個醉美全南宴全席12道風味菜,道道是經典,撩動的是舌尖上的味蕾,回味的是悠悠客家情。

全南豬紅湯

豬紅卻是全南非常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和清燉、清炒之類的美食不同,在全南吃豬紅湯是非常接地氣。樂玩君到到全南才知道,這裡的人吃豬紅不單可以早餐吃,午飯吃,連晚飯都還有豬紅湯這道美食,可見全南人對豬紅有多麼的熱愛了。

體驗全南人每日經歷的日常,我們的早餐從一道豬紅湯開始,看似簡單的一道客家小食,但用餐環境卻十分很講究,專門安排到一個包廂用空調,排場搞得跟飯局聚餐一樣的。

豬血湯有辣和不辣兩種,裡面除了豬血,還有豬肉、豬腸和豬肝等內臟。豬肝比廣州平時吃的要嫩,汁多無渣;豬血非常新鮮,嫩滑可口,整碗豬紅湯是毫無異味的,超級好吃。

全南豬紅湯,早餐人均價格是28元左右,配套的還有一系列全南知名的小吃,如磨齋、玉米、艾米果、餈巴、豆巴、燙皮油條、自磨豆漿的小吃,每一款都讓人回味悠長。

許多美食的形成,都可以從本地歷史發展中找到脈絡。全南人飲食常吃豬紅湯這個傳統,跟全南山區氣候溼熱,人易上火有關,豬血可以破瘀去塵。且全南人對與豬血搭配的食材也很講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搭配:不同的食材搭配可以得到不同的食療效果。最家常的煮法,則是在煮好的豬紅上加上豆芽、蔥花和香菜。

覓食地:豬紅湯在全南縣大小餐館或街邊小攤都可吃到。

農家柴火飯

全南是客家人聚居區,集客家美食之大成。客家菜的口感偏重,注重「肥、鹹、熟」,用料以肉類,山味為主,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炒、燉、煲、釀見長,造型古樸,鄉土風貌,家味明顯。

全南的鄉村都採用柴火來蒸、炒菜的,其中味道是煤氣、天然氣所無法替代的。來全南旅遊,農家柴火飯是不可錯過的體驗之一。

磨芋燜鴨

作為到全南必吃的美味,這些農家鴨平時都放養在山澗田間,喝山泉水長大。土法制農家鴨,放入農村自製剁辣椒、蒜、蔥花等佐料烹製,口感極佳。農家鴨很多地方吃過,但唯獨全南的剁椒拌農家鴨讓人一試回味。

全南釀豆腐

全南的釀豆腐美名遠揚,據當地人說,早起的全南人從四點多鐘就開始自己製作豆腐,用山泉水做出的豆腐口感非常好。釀豆腐會在豆腐中間放進肉餡,經燜煮後,口感更香嫩、滑口。全南鄉下最傳統的吃法,會在豆腐表面灑上少許辣椒,這就是贛南客家的特色,跟廣東客家釀豆腐有明顯區別喔。

全南鄉村魚

全南菜是一定要嘗嘗全南鄉村魚的。為了讓魚肉更香,在下鍋之前會先用姜蔥煎香魚肉,再加入豆腐、辣椒一起煮,魚肉入味而不爛,無論是魚肉還是魚,都是送飯的佳品。

旅行就是要品嘗一些新東西,柴火飯在我們的都市生活中已經消失了,來全南仍可以體驗到這種80年代初的煮飯方式,算是帶孩子領略爸爸媽媽小時期生活的一種體驗吧。從營養學上說,因為農家柴火飯是用柴火土灶煮食,大部分食物在慢火中煮熟,營養流失更少,品嘗起來更是原汁原味!

必嘗全南小吃

全南縣美食風味萬千,必嘗的美食小吃還有磨齋、餈巴、豆巴、燙皮等小吃。

在雅溪古村,我們就品嘗到這些讓人回味無窮的特色小吃。

磨齋是雅溪村一種家家會做的美食,圓圓的、外表色澤金黃。

磨齋口感好,韌勁足,爽口彈牙,同時帶著純天然「灰水」特有的濃香,一口咬下,香氣四溢。

客家人慣用米漿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贛南的燙皮就是其中的一種。

燙皮又稱全南臘子,它用大米磨漿入圓形簸箕蒸出的半透明米粉片選米。成品呈片狀,入口脆酥, 香味獨特。

尋覓當地美食,是當今人們旅行途中的重頭戲,下次如果你來全南,記得按這份美食地圖來打卡,並留住味蕾的記憶喔。

相關焦點

  • 忘不了的客家味道,端午節每一個贛州人都要吃的贛南客家美食
    "粽兒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節即將來臨,看龍舟吃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我相信每一個贛州人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邊看著龍舟賽,一邊吃著外婆包的粽子,那種記憶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值得回憶。
  •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不斷完善旅遊餐飲要素,積極建設客家美食旗艦店,開發贛州特色旅遊食品手札;在市內外推廣贛南客家菜系,在各縣(市、區)規劃建設旅遊餐飲特色(客家美食)街區,計劃通過三年努力實現每個縣(市、區)有一條美食街、一桌特色菜,讓美食為贛州旅遊發展注入更持久的經濟活力、人文魅力。
  • 江西贛州有個全南縣,必遊景點和必吃美食大盤點
    感受客家民俗,品嘗農家飯,觀賞客家民居,這是全南縣打造的一個精品旅遊點,值得一來。地址:全南縣陂頭鎮高車村郭屋組10、天龍山景區喜歡金庸看過《天龍八部》的人一定要來天龍山景區,最好穿上漢服,與《天龍八部》主角進行一場神交流。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只有品味贛南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遺存中原風韻,兼容土著特色任何飲食文化的產生,皆與該地域的環境密不可分,地域環境因素包括地形和氣候等因素。客家人是華夏族系中獨特的一支。
  • 贛南客家人孕婦必吃的一道菜——肚包雞
    堂妹現在已經18周了,四個多月。奕洋媽咪我懷兩次孕,媽媽都在我懷孕四個多月時開始做肚包雞給我吃。四個月吃到六個月,最少要吃四隻。奕洋媽咪懷孕四個多月時正值冬天快過年,市場上的豬肚很緊缺。爸爸媽媽還託人到鄉下買土豬的豬肚還有土雞做給我吃。懷老大時還要上班,媽媽做好,用密封袋全部打包好讓客車帶給我。懷大寶時雖然沒什麼妊娠反應,可是也不太能吃得下全肉的東西。
  • 贛南客家最「多變」的美食——燙皮
    燙皮是贛南客家民間獨特風味的美食,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徵服了歪果仁的味蕾。在中國第五屆臍橙節召開的時候,燙皮做為客家的一大特色用來招待外來賓客,受到廣大賓客的青睞。為什麼說它「多變」呢?因為燙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而因製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風味,待筆者慢慢道來。蒸客家石磨製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鹼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梔子、青菜葉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顏色)。
  • 舌尖上的「贛州客家」美食,贛南客家5大特色菜,吃過的人都說好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美食更是流傳了幾百年,才形成了今天豐富多樣的各種美食,作為客家地區的贛州,也秉承了這一大傳統,客家美食在贛州無處不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贛南客家地區的「5大名菜」,贛州人慾罷不能的美食,第2個要邊走邊吃才美味。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也正是在這種吸收融合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也因為在這種客家文化的薰陶下客家人身上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風格。當然這其中贛南客家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贛南客家文化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在贛南客家文化保留的文化遺蹟也是豐富的,贛南文化包括了客家的宗族文化、方言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服裝文化、還有民間的民俗文藝文化,而這些方方面面的文化都影響著贛南客家人。
  • 蒸煮炒炸皆美味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吃」可是天大的事情,因為喜歡「吃」,會「吃」,越來越多的美食被挖掘出來,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缺少宣傳,局限在某一個區域,還是存在許多「默默無聞」的地方美食等著我們去發現。
  • 客家流傳百年的美食,冬至必吃,詳細做法教給你,鮮香美味
    客家流傳百年的美食,冬至必吃,詳細做法教給你,鮮香美味!明天就要冬至了,冬至對於北方人來說是一定要吃餃子的,但是對於南方的客家人來說,他們是一定要吃蘿蔔粄的。對於客家人來說,冬至絕對是一個大節日,每家每戶為了過冬至都會提前做足準備,蘿蔔粄就是最近客家特色的冬至美食,在客家人的餐桌上是一定少不了的。蘿蔔粄在客家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每到冬至客家人必吃,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詳細的做法。
  • 十大成都必吃美食攻略!旅遊唯美食不可辜負!
    作為一個集美景、美女、美食於一體的「三美之地」,成都歷來受到旅行者的歡迎。這裡我們暫時先忍痛撇開美景和美女不談,畢竟「吃」才是最最優先的事。成都有「美食之都」之稱,火鍋、川菜、串串、小吃,那真是聞名全國了,然而正宗的還是要親自到成都來才可以吃到,那些熱門打卡點不一定會原汁原味,真正的美食藏在大街小巷中。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追本溯源,特色彰顯  贛南,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贛南客家擂茶在贛南客家人居住區域均有流傳,尤以全南縣的客家擂茶特色最為鮮明、最具有代表性。  多管齊下,薪火相傳  「大家先來認識認識我們做擂茶的工具,這個叫擂缽,一般是土陶器做成的。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
  • 來桂林旅遊必吃的美食和必去的景點之一,不然來了等於白來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那麼來桂林旅遊都去哪些地方玩呢?這不小編就帶你們一起了解了解!來到桂林首先就得吃一碗地道的桂林米粉,那麼哪裡的米粉好吃呢?不是那些裝修豪華也不是品牌連鎖,而是藏深於大街小巷裡米粉店,味道正點、且又不貴,對外地來旅遊的朋友到店一定要說:要二兩或者三兩。不僅要品嘗桂林米粉還要品嘗一下「桂林三寶」之一三花酒,桂林三花酒是中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譽為米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驕傲。桂林三花酒以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品質優良而倍受中外遊客的青睞。
  • 舌尖上的梅州,一份梅州美食攻略!特色小吃加客家美食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美食,自己的風味,更有數不盡令人記憶深刻的美味小吃。廣州三大菜系包括潮州菜、廣州菜以及今天我們要說的客家菜,客家菜的特點簡而言之就是口味醇重、火候老到。在梅州的特色菜有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客家醃面等特色美食。
  • 傳統客家美食,你吃過哪些?
    自古民以食為天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今天丸子妹就帶大家看看來自客家的傳統美食,快來看看你吃過哪個?梅州醃面+三及第湯醃面對於梅州這座城市真的算是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很多人會對自己的朋友說:來梅城我請你吃醃面!梅城人的早餐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它們,或許吃醃面已經成為一份情感和習慣。
  • 韓國美食攻略!韓國旅遊必吃十大美食
    韓國旅遊必吃十大美食出去旅遊除了玩得開心之外,還有啥更重要呢?當然是吃得愉快啦!今天時代亞洲旅遊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韓國美食攻略吧!去韓國,這十大美食,你可不要錯過哦!韓國人吃烤肉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吃的時候一般是包著生菜葉或蘇子葉吃。
  • 去新加坡必體驗的6件事
    除了觀光活動,與當地人親身接觸或許更能令您獲得深刻的旅遊體驗。這裡小編將為您介紹來新加坡必玩的六大體驗一、纜車魅力──花柏山吃喝玩樂購花柏山是新加坡唯一一處高聳山頂的旅遊勝地,其標 志性的纜車將同時飛越森林和城市,直達遊樂天堂聖 淘沙。
  • 大眾點評必吃榜單成都餐廳數量排名全國第三
    7月29日,美團點評在上海正式發布2018大眾點評必吃榜,作為中國首個基於真實海量用戶評價大數據的美食榜單,大眾點評必吃榜在2017年一經推出即受到了美食愛好者們的喜愛。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必吃榜創新發布了全國36城共258道人氣必吃菜品,老上海風味醃篤鮮、北京特色涮羊肉、廣州腸粉、杭州蔥包燴、蘇州藏書羊肉等深受本地人喜愛的特色美食均榜上有名。除了「人氣必吃菜品」,大眾點評必吃榜還推出了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杭州、重慶等全國36座城市,共計867家的「必吃餐廳」。
  • 「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以「客」為媒迎客來
    在打造客家文化體驗旅遊區方面,「三南」唱響「世界圍屋之都」品牌,對客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區、建築民居、民俗風情、傳統技藝、文化美食等進行提煉,設計出一套具有贛南特色的客家文化形象標識和參觀體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