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人孕婦必吃的一道菜——肚包雞

2020-12-18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奕洋媽咪

家裡最小的堂妹懷寶寶了,家人們都很高興。我們堂兄妹共五人,這次又要添新生命,大家都很開心,也很關心妹妹和肚子裡的寶寶。經常聽爸爸說:一風一俗,一方水養一方人。在這裡,不管是娶進來的媳婦還是嫁出去的女兒,家裡老一輩的人都會按照這邊的習俗安排孕婦的日常飲食和孕婦產後,月子裡的飲食。我們處在的這個年代應該說是最好的年代,作為現代的女性,在孕產方面都汲取了更為科學的知識。可是也依然會按照世代習俗下的「老例」來做,特別是孕婦和產後在吃的方面。贛南山區做為世代客家人的聚集地,有著很多自己的風俗。今天來說說贛南客家人孕婦必吃的一道菜——肚包雞!

堂妹現在已經18周了,四個多月。昨天和我說嬸嬸開始給她做肚包雞,她覺得很難吃得下。這個我真的深有體會。奕洋媽咪我懷兩次孕,媽媽都在我懷孕四個多月時開始做肚包雞給我吃。四個月吃到六個月,最少要吃四隻。奕洋媽咪懷孕四個多月時正值冬天快過年,市場上的豬肚很緊缺。爸爸媽媽還託人到鄉下買土豬的豬肚還有土雞做給我吃。懷老大時還要上班,媽媽做好,用密封袋全部打包好讓客車帶給我。懷大寶時雖然沒什麼妊娠反應,可是也不太能吃得下全肉的東西。媽媽會念,因為肚包雞一定要在四個月到六個月的時候裡吃,懷孕六個月後再吃就沒有效果。原來媽媽們做的肚包雞是對肚子裡的小寶寶有好處,她們深信,肚包雞的營養會給小寶寶一個好的腸胃,寶寶出生後不容易腹瀉,這樣的寶寶更好帶。雖然孕婦吃肚包雞,寶寶會有好腸胃這個沒有科學依據,可是客家人的媽媽們就是毋庸置疑地深信著。

奕洋媽咪懷了兩個寶寶,對於孕期吃全肉菜是沒有戰鬥力的。懷大寶胖得整個人成了一個圓球,那時候能吃,可吃的米飯多。一盤白菜都能下兩碗飯。肚包雞卻沒有辦法下咽。媽媽和梅先森著急,說我太沒用了,別人家的孕婦一天一隻肚包雞,你三天都吃不完。懷小寶時因為劇烈孕吐,別說肚包雞,就是肉菜都吃不了。媽媽也給我做,時常要我「打蠻」吃,不吃肉可以但是得把肚包雞的湯給喝了。所以懷小寶,梅先森胖了很多,因為肉他全吃了。

身邊很多的同學在孕期還是比較能吃的,用我媽媽的話說「打得蠻」。還有很多媽媽在孕期也確實會很餓,變得很能吃。堂妹和我吃不下肚包雞的原因很可能是這道菜了放了一味調料——胡椒!

肚包雞的作法:

材料:土雞一整隻、豬肚一隻

輔料:生薑、白胡椒一把

作法:殺好的土雞洗淨備用、豬肚用面料裡外揉搓乾淨,最好洗去異味。把生薑切片還有白胡椒塞進土雞肚子裡。把整隻雞塞用豬肚裡,然後把肚包雞放進大碗裡,到鍋裡隔水燉。

在媽媽的孕期、月子食譜裡,很少會放比如枸杞啊、桂圓、荔枝等。就是什麼都不放直接燉。半於肚包雞吃了對寶寶腸胃好,應該就是胡椒的功效。這個肚包雞燉前什麼調味料都沒有放,也不加水。燉好後自然出湯汁,媽媽說原汁原味的肉湯喝了才有營養。和客家另一道菜——白切雞 是一樣的。不加水燉出的湯再撒點點鹽喝下去。孕婦要是把湯、和肉全吃下去,媽媽們才高興。

​肚包雞是客家人世代沿用下來的一道對孕婦和產婦適用的一道名菜。對客家女兒和媳婦來說挺有意義。半小時前,我給媽媽打電話,問作法。最後我問胡椒是不是也塞豬肚裡,媽媽回說:誰懷孕了,還要放白胡椒。所以不加胡椒,就是一道客家家常菜!肚包雞絕對是一道高蛋白的菜餚,適合孕婦但也不宜多哦。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烹調時注意保持原汁原味,偏重鮮香,使人不膩厭,且講求刺激食慾,偏重辣味。在質感上講究酥、爛、脆、嫩,形成「既有鹹鹹辣辣,又有清淡鮮甜菜」的特點。客家傳統飲食大致分為主食、一般家常菜、名菜小吃、茶酒這幾類。贛南飲食的原料有兩個大的來源。一是農作物(包括稻、豆、薯與蔬菜),二是肉類(包括家禽家畜), 多為地方土特產品。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共有12道風味獨特的菜式所組成,菜式包括黃精煲土雞、全南燴豬旺、瑤鄉油浸肉、雅溪釀豆腐、多味蝴蝶魚、雙色如意卷、翡翠蔬菜丸、筍絲炒浸菜、金牌蒜包鴨、特色燒牛尾等……客家燻雞客家燻雞起源於全南縣農村一種古老的客家民俗手工技藝。相傳明朝末年,民眾食不果腹。
  • 舌尖上的「贛州客家」美食,贛南客家5大特色菜,吃過的人都說好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美食更是流傳了幾百年,才形成了今天豐富多樣的各種美食,作為客家地區的贛州,也秉承了這一大傳統,客家美食在贛州無處不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贛南客家地區的「5大名菜」,贛州人慾罷不能的美食,第2個要邊走邊吃才美味。
  • 忘不了的客家味道,端午節每一個贛州人都要吃的贛南客家美食
    "粽兒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節即將來臨,看龍舟吃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我相信每一個贛州人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邊看著龍舟賽,一邊吃著外婆包的粽子,那種記憶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值得回憶。
  • 南方北方通吃的「肚包雞」或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子甘拜下風
    拿「肚包雞」做個例子,那做法和吃法用拍案驚奇形容毫不為過。我甚至相信提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子,倘若遇到「肚包雞」這道奇菜自會雙手摩挲重複他那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肚包雞由於費工費時,僅僅在河北趙縣某酒店風光一時,便銷聲匿跡了。那是20年前,古城新開了一家名曰貴賓苑的酒店,店家高價聘請大廚,推出了幾道名菜,如「合菜蓋帽」「衣杆晾肉」「肚包雞」等等。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史載,舊石器時代贛南就有居民,但地處邊陲,被視為「蠻荒之地」;漢高祖四年建贛、於二縣隸豫章郡;唐末黃巢起義,部分漢民遷居到贛南,成為第一批「客家先民」;南宋時期,朝廷南遷,一批漢民遷居到贛閩粵三角區,同畲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和經濟文化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府志》中「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的記載說明,贛南在唐宋以後經濟文化才有較大發展;明末清初,贛南由於滿族鐵蹄的蹂躪和瘟疫,人口銳減,閩西和粵東則因人口膨脹和
  • 【每日話題】去飯店必點的一道菜是什麼?
    美胖昨天和朋友吃飯,吃的川菜,兩個人點了三個菜,魚香肉絲、麻婆豆腐、辣子雞。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後引來無數吐槽~大部分人說:每次都是這幾樣兒……用腳後跟都能想到你倆點了啥。敢不敢有點新意?喜歡魚香肉絲,要追溯到美胖小時候,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平時出去吃飯媽媽都會讓美胖點一道菜,小餐館裡的菜單很簡單,美胖鬼使神差的點了魚香肉絲,這一吃就再也放不下。後來,美胖去飯店必點魚香肉絲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雖然每次吃的一道菜,但是味道卻不盡相同。最愛的還是小時候第一次吃的最美味~你最愛的一道菜是什麼?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追本溯源,特色彰顯  贛南,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贛南客家擂茶在贛南客家人居住區域均有流傳,尤以全南縣的客家擂茶特色最為鮮明、最具有代表性。  相傳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藥擂爛衝服的「藥飲」,由漢魏的粥茶和唐宋的點茶衍變而成,是客家先民在遷徙、生產、生活積累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南遷之後的客家先祖,大部分被迫遷入荒無人煙、自然條件差的山區。
  • 蒸煮炒炸皆美味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吃」可是天大的事情,因為喜歡「吃」,會「吃」,越來越多的美食被挖掘出來,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缺少宣傳,局限在某一個區域,還是存在許多「默默無聞」的地方美食等著我們去發現。
  • 贛南客家文化傳承者
    凌曉芳在收集整理客家服飾和銀飾(6月10日攝)。    1992年畢業於竷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的凌曉芳,20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江西省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習俗——哭嫁」「定南客家穿戴習俗」代表性傳承人廖雲白的傳承人。多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在民間收集到客家童帽(也稱繡花帽)、服飾、銀飾、繡花鞋5000多件,並創作客家風情油畫「青梅往事」系列作品。
  • 走進客家,這麼全的贛南客家風俗,你知道幾個?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這個民族文化和內容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民俗,當然也是這樣。客家是中華56個民族中,頗具特色的一個民族,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也有著悠久的客家民俗文化,它不僅傳承漢族古風,同時還兼備閩粵贛客家民系,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贛南。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講到客家人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贛南客家人,贛南的客家文化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的。對於客家文化,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簡單的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但是在客家文化中又吸收融合了畲族以及瑤族的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
  • 世界文化遺產日,盤點贛南客家文化中的「非遺」有哪些?
    作為客家人,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贛南客家文化中的省級「非遺」遺產有哪些?什麼是客家文化? 概括地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 了畲、瑤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公益,民俗,建築,飲食等。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賀知章的家鄉情結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有的時候無奈選擇了遠方,而家鄉的民俗文化依然成了我們最深的情懷。我來自江西贛州農村,贛南地區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14年,我們的祖先就來到了這裡生活。經歷歲月的洗禮,如今的贛州已成為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要說起我們家鄉的鄉村文化,那就不得不說起著名的客家文化。
  • 贛州人的年夜飯菜單,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道菜?
    黃元米果是以贛南本地產的糯性的大米為主要原料,是贛南客家人十分喜愛的食品和送禮待客的上等佳品。春節將至,打黃元米果也是贛南客家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其營造出的和睦共處、團結協作氛圍,使客家人深深留戀,即使在食品加工機器普遍採用的今天,黃元米果仍保留著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
  • 4斤雞,教你客家秘制吃法,香味四溢,做法簡單,出鍋越吃越過癮
    客家人愛吃雞,那是很多人都默認的,在我們這邊,所有宴席中至少會有一道菜是雞,逢年過節時,也不會少了雞肉,特別是在農村,每家每戶家裡都會養一批雞,外出的子女回家了,殺一隻,有客來了,殺一隻,過節了殺一隻等等,只要是想加菜了,那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殺雞吃。
  • 贛南客家最「多變」的美食——燙皮
    燙皮是贛南客家民間獨特風味的美食,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徵服了歪果仁的味蕾。在中國第五屆臍橙節召開的時候,燙皮做為客家的一大特色用來招待外來賓客,受到廣大賓客的青睞。為什麼說它「多變」呢?蒸客家石磨製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鹼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梔子、青菜葉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顏色)。
  • 燉「豬肚雞」,是豬肚先下鍋,還是雞先下鍋?客家人教你怎麼做
    燉「豬肚雞」,是豬肚先下鍋,還是雞先下鍋?客家人教你怎麼做豬肚雞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豬肚包雞,是廣東省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客家菜系,豬肚雞也是酒席必備的一道菜,這道菜的特色就是含有濃鬱的藥材味和胡椒粉清香味結合一起,湯汁濃鬱。
  • 點讚贛南客家菜!40萬獎金,等你來拿!
    弘揚客家美食文化為贛南客家菜點讚40萬獎金等你拿11月19日至12月4日上午9時省商務廳開展線上>贛菜「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評選活動關注「贛南日報」微信公眾號為贛南客家菜點讚加油好消息一大波贛州美食入圍1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