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皮是贛南客家民間獨特風味的美食,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徵服了歪果仁的味蕾。在中國第五屆臍橙節召開的時候,燙皮做為客家的一大特色用來招待外來賓客,受到廣大賓客的青睞。為什麼說它「多變」呢?因為燙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而因製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風味,待筆者慢慢道來。
蒸
客家石磨
製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鹼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梔子、青菜葉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顏色)。
蒸燙皮
用勺子舀一小勺磨好的米漿,倒入一個圓形簸箕內,搖均勻成小薄層後放入鍋中高溫蒸熟。
切燙皮
燙皮經過高溫蒸熟後,將簸箕從鍋裡拿出,用薄片將燙皮劃開幾個小塊,將炒熟的肉絲、韭菜、豆芽、鮮筍、蝦米、香菇等餡放入,捲成筒狀。
蒸熟後的燙皮
燙皮
放入盤中淋上醬料,也可以自己調配醬料蘸著吃。看起來有點像腸粉,但口感、味道和腸粉可是不一樣的哦。簸箕蒸煮口感細嫩,多食不膩,是早餐宵夜的首選。
二、炸、炒、煮
煎、炒、煮的做法比蒸複雜,蒸熟之後不是立即食用,而是將燙皮放在室外晾至七成幹,而後將大塊燙皮壘起按需要切成小片,再將將切好的燙皮一片片攤開在乾淨的竹搭上晾曬。
曬乾後的燙皮
曬乾之後放入倉庫,放在通風乾燥處。 需要食用時,取一點,炸之,炒之,煮之。
炸燙皮
將燙皮骨放入油鍋炸熟撈出,待涼後即可食用,油而不膩,鹹香酥脆
炒燙皮
細沙在鍋中炒熱,將燙皮骨放入鍋中與細沙一起翻炒,炒熟夾出燙皮,咬一口,香酥脆!
湯皮絲
燙皮蒸熟後切絲曬乾,便成了燙皮絲
煮燙皮
煮熟的燙皮可帶湯食用,也可涼拌。
看到贛南燙皮這麼多種做法和吃法,是不是也覺得很多變呢?可當早餐宵夜充飢,可當日常零嘴解饞,你見過比贛南燙皮還多變的食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