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最「多變」的美食——燙皮

2020-12-25 笑長劉海海

燙皮是贛南客家民間獨特風味的美食,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徵服了歪果仁的味蕾。在中國第五屆臍橙節召開的時候,燙皮做為客家的一大特色用來招待外來賓客,受到廣大賓客的青睞。為什麼說它「多變」呢?因為燙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而因製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風味,待筆者慢慢道來。

客家石磨

製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鹼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梔子、青菜葉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顏色)。

蒸燙皮

用勺子舀一小勺磨好的米漿,倒入一個圓形簸箕內,搖均勻成小薄層後放入鍋中高溫蒸熟。

切燙皮

燙皮經過高溫蒸熟後,將簸箕從鍋裡拿出,用薄片將燙皮劃開幾個小塊,將炒熟的肉絲、韭菜、豆芽、鮮筍、蝦米、香菇等餡放入,捲成筒狀。

蒸熟後的燙皮

燙皮

放入盤中淋上醬料,也可以自己調配醬料蘸著吃。看起來有點像腸粉,但口感、味道和腸粉可是不一樣的哦。簸箕蒸煮口感細嫩,多食不膩,是早餐宵夜的首選。

二、炸、炒、煮

煎、炒、煮的做法比蒸複雜,蒸熟之後不是立即食用,而是將燙皮放在室外晾至七成幹,而後將大塊燙皮壘起按需要切成小片,再將將切好的燙皮一片片攤開在乾淨的竹搭上晾曬。

曬乾後的燙皮

曬乾之後放入倉庫,放在通風乾燥處。 需要食用時,取一點,炸之,炒之,煮之。

炸燙皮

將燙皮骨放入油鍋炸熟撈出,待涼後即可食用,油而不膩,鹹香酥脆

炒燙皮

細沙在鍋中炒熱,將燙皮骨放入鍋中與細沙一起翻炒,炒熟夾出燙皮,咬一口,香酥脆!

湯皮絲

燙皮蒸熟後切絲曬乾,便成了燙皮絲

煮燙皮

煮熟的燙皮可帶湯食用,也可涼拌。

看到贛南燙皮這麼多種做法和吃法,是不是也覺得很多變呢?可當早餐宵夜充飢,可當日常零嘴解饞,你見過比贛南燙皮還多變的食物嗎?

相關焦點

  • 蒸煮炒炸皆美味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
    今天,我們將探訪一種贛南大地上的形似腸粉的美食——燙皮。香糯Q彈的廣東腸粉聲名遠揚,相信很多人就算沒吃過,也聽說過。但談到一種與它做法和外形都相似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時,肯定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甚至還有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燙皮?燙誰的皮?哈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吧!
  • 江西南康:客家燙皮培訓基地傳統手工製作贛南特色小吃
    贛南客家燙皮培訓基地燙皮食品系列展示。江西中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平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現場。燙皮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小吃,這種傳統的特色小吃在贛州市大餘縣經過「改頭換面」後成功走向市場並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江西大餘:小燙皮 大產業
    2020年8月29日,江西省大餘縣池江鎮楊村村民在晾曬客家燙皮。燙皮是江西贛南客家人的特色美食。近年來,大餘縣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引導燙皮產業向規範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培育壯大燙皮龍頭企業30多家,帶動1500多家專業戶致富增收。(葉功富攝/光明圖片)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只有品味贛南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遺存中原風韻,兼容土著特色任何飲食文化的產生,皆與該地域的環境密不可分,地域環境因素包括地形和氣候等因素。客家人是華夏族系中獨特的一支。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全南豬紅湯,早餐人均價格是28元左右,配套的還有一系列全南知名的小吃,如磨齋、玉米、艾米果、餈巴、豆巴、燙皮油條、自磨豆漿的小吃,每一款都讓人回味悠長。許多美食的形成,都可以從本地歷史發展中找到脈絡。全南人飲食常吃豬紅湯這個傳統,跟全南山區氣候溼熱,人易上火有關,豬血可以破瘀去塵。
  • 舌尖上的「贛州客家」美食,贛南客家5大特色菜,吃過的人都說好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美食更是流傳了幾百年,才形成了今天豐富多樣的各種美食,作為客家地區的贛州,也秉承了這一大傳統,客家美食在贛州無處不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贛南客家地區的「5大名菜」,贛州人慾罷不能的美食,第2個要邊走邊吃才美味。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講到客家人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贛南客家人,贛南的客家文化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的。對於客家文化,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簡單的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但是在客家文化中又吸收融合了畲族以及瑤族的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
  • 忘不了的客家味道,端午節每一個贛州人都要吃的贛南客家美食
    "粽兒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節即將來臨,看龍舟吃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我相信每一個贛州人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邊看著龍舟賽,一邊吃著外婆包的粽子,那種記憶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值得回憶。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史載,舊石器時代贛南就有居民,但地處邊陲,被視為「蠻荒之地」;漢高祖四年建贛、於二縣隸豫章郡;唐末黃巢起義,部分漢民遷居到贛南,成為第一批「客家先民」;南宋時期,朝廷南遷,一批漢民遷居到贛閩粵三角區,同畲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和經濟文化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府志》中「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的記載說明,贛南在唐宋以後經濟文化才有較大發展;明末清初,贛南由於滿族鐵蹄的蹂躪和瘟疫,人口銳減,閩西和粵東則因人口膨脹和
  • 贛南客家文化傳承者
    凌曉芳在收集整理客家服飾和銀飾(6月10日攝)。    1992年畢業於竷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的凌曉芳,20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江西省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習俗——哭嫁」「定南客家穿戴習俗」代表性傳承人廖雲白的傳承人。多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在民間收集到客家童帽(也稱繡花帽)、服飾、銀飾、繡花鞋5000多件,並創作客家風情油畫「青梅往事」系列作品。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追本溯源,特色彰顯  贛南,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贛南客家擂茶在贛南客家人居住區域均有流傳,尤以全南縣的客家擂茶特色最為鮮明、最具有代表性。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市級傳承人黃娥嬌告訴記者,贛南客家擂茶的製作技藝很是獨特,其基本原料以鮮茶葉、糯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各類青草藥為主。  傳統的擂茶製作中,需要的工具包括擂缽、擂棍、撈子。據了解,這三樣工具被稱為「擂茶三寶」。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資料圖片)非非 攝漫步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在客家瓷畫傳習所體驗客家瓷畫技藝,也可以在小戲臺前一睹贛南採茶戲的風採;徜徉在大餘丫山,古法榨油、熬紅糖、彈棉花等20餘種土法工藝的現場展示,不經意間就喚起你濃濃的鄉愁……贛南客家文化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巨型「四星望月」粉蒸籠揭籠現場。(資料圖片)漁灣裡美食街匯聚贛南各地傳統美食。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不斷完善旅遊餐飲要素,積極建設客家美食旗艦店,開發贛州特色旅遊食品手札;在市內外推廣贛南客家菜系,在各縣(市、區)規劃建設旅遊餐飲特色(客家美食)街區,計劃通過三年努力實現每個縣(市、區)有一條美食街、一桌特色菜,讓美食為贛州旅遊發展注入更持久的經濟活力、人文魅力。
  • 客家美食:燙皮,吃一次忘不了,製作方法原來是這樣
    對於小淑而言,燙皮是陪伴我從小到大的零食,燙皮(也叫灰水燙皮),因為做工比較繁雜,每家每戶收完晚稻後最大一件事是做燙皮,對於現在的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溼的,當早餐,宵夜炒一盤不亞於炒米粉,也是出現在夜宵攤中常見的美食,對於
  • 贛州的客家大院,匯聚了18個區縣的特色美食,央視曾來此採訪
    到贛州旅遊時,除了打卡贛州古城牆、古浮橋、八境臺、鬱孤臺等景點外,對於贛州的美食小吃也是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位於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客家大院」,品嘗到了眾多美味的客家美食。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曾是歷代贛州的郡州府衙署所在地,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遍布,如今已是一處彰顯贛州文化特色的中國商旅文產業發展示範街區。
  • 走進客家,這麼全的贛南客家風俗,你知道幾個?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這個民族文化和內容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民俗,當然也是這樣。客家是中華56個民族中,頗具特色的一個民族,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也有著悠久的客家民俗文化,它不僅傳承漢族古風,同時還兼備閩粵贛客家民系,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贛南。
  • 贛州客家大院,品嘗客家美食的最佳去處,央視都曾做過報導
    隨著旅遊業迅速發展,這個古老低調的城市漸漸的走進了人們旅行清單當中,上個月小編就來到了這裡,逛了贛南的許多景點,也品嘗了很多當地的特色美食,感受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體會了這裡的風土人情。當然了,每一次的旅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美食了,很多人從一個地方旅行回去之後,最常說的就是那裡的這個很好吃,那個很好吃,甚至有些道路和景點都是靠美食來記住的。
  • 香飄百家,美味到家——宜春燙皮
    宜春的特色美味——燙皮 這是馬田最有名的特產之一,非常好吃的,又香又脆的燙皮,也有些地方叫粉皮,只要你咬上一口我敢保證,你會對其它美食拒之千裡。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
  • 點讚贛南客家菜!40萬獎金,等你來拿!
    弘揚客家美食文化為贛南客家菜點讚40萬獎金等你拿11月19日至12月4日上午9時省商務廳開展線上>贛菜「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評選活動關注「贛南日報」微信公眾號為贛南客家菜點讚加油好消息一大波贛州美食入圍1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