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客家味道,端午節每一個贛州人都要吃的贛南客家美食

2020-12-20 贛州視界

"粽兒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節即將來臨,看龍舟吃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我相信每一個贛州人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邊看著龍舟賽,一邊吃著外婆包的粽子,那種記憶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值得回憶。

外婆的味道,不僅僅是我們念念不忘的味道,也是贛南客家粽的味道。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粽子根據地域不同,也分很多種,沿襲自客家人源遠流長的歷史的客家粽,擁有獨特的歷史印記,刺激著每一個客家人的味蕾。

贛南這片紅色土壤,不僅僅孕育了輝煌的歷史文化,同樣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客家人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而客家粽就是客家人的生活印記,客家人偏愛它,也是因為其獨特的生活印記。

在贛南的大山深處,散布著各式各樣的植物,客家粽的製作少不了鹼水,也就是我們小時候說的土木灰,源自大自然的饋贈,小時候外公會去山上砍下黃板柴樹,燒製成草木灰,而草木灰就是天然的鹼水製作材料,經過鹼水泡過的糯米,色澤略黃,晶瑩剔透,做出來的粽子有一股獨特的香味,讓人念念不忘。

客家粽的選材精良,精選優質糯米,在清水中浸泡大約12小時,時間的拿捏是個技術活,太短則粽子會成夾生粽,太長則會造成糯米斷裂,然後放入冷卻至70度左右的頭道灰水中,此時的糯米像海綿一樣把灰水吸取進去,全身呈現金黃色,一股天然鹼的清香撲鼻而來。不僅是糯米要經過灰水的洗滌,用來包粽子的粽葉也需要在二道灰水中焯一下,以保證粽葉渾身碧透。

客家粽的配料一般就地取材,通常取自贛南地區的主要特產,譬如石城的白蓮子、龍南的梅乾菜、贛縣的香腸、寧都的豬腿肉、贛南的艾草等等,因此也就有了獨具特色的客家粽——客家鹼水粽、艾草紅豆粽、客家香腸粽、客家白蓮粽、客家鮮肉粽、客家梅菜扣肉粽、蛋黃鮮肉粽、客家龍粽等等。

相較於普通的粽子,客家粽色澤金黃,味道鮮美,且更容易保存,而菲爾雪的客家粽深諳客家人偏好"鹹、肥、香、熟、陳"的獨特口味,取材於贛南地區的山野之根、田園之綠、河塘之鮮,是一款承載了客家人專屬記憶的粽子。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贛州客家」美食,贛南客家5大特色菜,吃過的人都說好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美食更是流傳了幾百年,才形成了今天豐富多樣的各種美食,作為客家地區的贛州,也秉承了這一大傳統,客家美食在贛州無處不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贛南客家地區的「5大名菜」,贛州人慾罷不能的美食,第2個要邊走邊吃才美味。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贛南豆製品花樣眾多,有豆漿、豆腐腦、油豆腐、腐竹、醬油、醬油豆乾、黴豆腐、臭豆腐。蔬菜是客家普通的農作物,客家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用魚肉相配,單是蔬菜就可以製作出味道鮮美、豐富多彩的家常菜,開胃,好下飯。如常見的酸菜,也叫泡酸菜,贛州人叫醋果子。做法很簡單,關鍵要準備上面倒扣著一個碗的罈子,再裝入菜料。還有辣椒、蘿蔔乾和擦菜,即醃菜。
  • 贛州客家大院,品嘗客家美食的最佳去處,央視都曾做過報導
    隨著旅遊業迅速發展,這個古老低調的城市漸漸的走進了人們旅行清單當中,上個月小編就來到了這裡,逛了贛南的許多景點,也品嘗了很多當地的特色美食,感受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體會了這裡的風土人情。當然了,每一次的旅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美食了,很多人從一個地方旅行回去之後,最常說的就是那裡的這個很好吃,那個很好吃,甚至有些道路和景點都是靠美食來記住的。
  • 以客家美食吸引遊客——贛州市借特色美食助推旅遊市場發展
    近年來,我市結合城市規劃建設,依託現代商貿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餐飲美食街區和餐飲集聚區,以美食街區建設為抓手,精心打造贛南客家特色餐飲產業集聚發展平臺,力爭每個縣(市、區)建成至少一條特色美食街,更好滿足外地遊客的美食體驗需要。做好美食文化這篇大文章,滿足吃貨們的多樣需求,吃出品位,吃出實打實的獲得感、幸福感。這樣的城市,必然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 贛州的客家大院,匯聚了18個區縣的特色美食,央視曾來此採訪
    相信不少來過贛州的人都來到過這裡,客家大院與整個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風格保持一致,內部不乏明清古民居建築。說到鬱孤臺,有一段歷史往事不得不提,辛棄疾曾在江西任職期間登臨過鬱孤臺,回想到曾經發生的歷史往事而寫下了《菩薩蠻》這首著名的詩篇。
  • 江西贛州客家文化
    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佔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現有600餘幢神奇的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保存完好、較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等古老的客家圍屋城堡。
  • 江西贛州:客家特產進城 美食經濟助推「小康夢」
    近年來,隨著客家特產受到越來越多城裡人的喜愛,客家美食也逐漸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成為助推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引擎。  「我店裡的黃元米果只有兩天的用量了,您這邊今天下午可以先寄30斤過來嗎?」正值飯點,包小斌一邊打電話聯繫做黃元米果的贛州老鄉,一邊忙著招呼店裡絡繹不絕的客人。  出生在贛州贛縣的包小斌去年來到省會南昌紅谷灘新區,經營起一家客家美食特色餐廳。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遷海令」,沿海居民向內地擠壓,部分人回遷到贛南,與世居贛南的客家交錯奠定了贛南居民的現代格局。俗隨時變,隨著社會的發展,時至今日,雖然各階層禮儀繁簡不同,但都有一些既鄭重又隆重的儀式。贛南客家婚喪禮俗既承《六禮》又有創新。既有議婚,定親,哭嫁,過娶,坐性,鬧房等,也有傳統節目如「喜相逢」「借問橄欖」「姜太公釣魚」。婚後舊俗有「三朝看嫁妝,四朝回面,五朝入廚,六朝洗手,滿月送藤盤」等喜慶餘音。贛南客家民俗活動一年四季均有舉行。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樂玩君到到全南才知道,這裡的人吃豬紅不單可以早餐吃,午飯吃,連晚飯都還有豬紅湯這道美食,可見全南人對豬紅有多麼的熱愛了。體驗全南人每日經歷的日常,我們的早餐從一道豬紅湯開始,看似簡單的一道客家小食,但用餐環境卻十分很講究,專門安排到一個包廂用空調,排場搞得跟飯局聚餐一樣的。
  • 贛南客家最「多變」的美食——燙皮
    燙皮是贛南客家民間獨特風味的美食,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徵服了歪果仁的味蕾。在中國第五屆臍橙節召開的時候,燙皮做為客家的一大特色用來招待外來賓客,受到廣大賓客的青睞。為什麼說它「多變」呢?因為燙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而因製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風味,待筆者慢慢道來。蒸客家石磨製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鹼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梔子、青菜葉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顏色)。
  • 蒸煮炒炸皆美味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吃」可是天大的事情,因為喜歡「吃」,會「吃」,越來越多的美食被挖掘出來,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缺少宣傳,局限在某一個區域,還是存在許多「默默無聞」的地方美食等著我們去發現。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賀知章的家鄉情結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有的時候無奈選擇了遠方,而家鄉的民俗文化依然成了我們最深的情懷。我來自江西贛州農村,贛南地區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14年,我們的祖先就來到了這裡生活。經歷歲月的洗禮,如今的贛州已成為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要說起我們家鄉的鄉村文化,那就不得不說起著名的客家文化。
  • 江西南康:客家燙皮培訓基地傳統手工製作贛南特色小吃
    贛南客家燙皮培訓基地燙皮食品系列展示。江西中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平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現場。燙皮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小吃,這種傳統的特色小吃在贛州市大餘縣經過「改頭換面」後成功走向市場並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也正是在這種吸收融合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也因為在這種客家文化的薰陶下客家人身上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風格。當然這其中贛南客家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贛南客家文化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在贛南客家文化保留的文化遺蹟也是豐富的,贛南文化包括了客家的宗族文化、方言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服裝文化、還有民間的民俗文藝文化,而這些方方面面的文化都影響著贛南客家人。
  • 鳳眼珍珠湯製作秘籍:一道讓你吃了就忘不了的客家美食
    小編的家鄉住落在贛南客家圍屋旁,這裡除了有贛南臍橙、圍屋世界有名外,還有很多客家美食。今天小編就介紹一款非常棒的龍南特產:鳳眼珍珠。客家話叫「珍珠子」。因為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外地遊客買了鳳眼珍珠卻苦於不會煮。
  • 為什麼贛州是客家人的發源地和聚居地?被稱為客家搖籃?
    客家搖籃-贛州時代背景:客家搖籃的形成,肯定有它形成的時代背景,從我之前發的文章,知道客家人第一次遷徙的主要落腳點是在江淮地區石城和寧都在贛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活改善的情況下,客家民系在贛南起步,其中寧都和石城這兩縣最為重要。從南北朝到宋末,遷入寧都的姓氏就有40多個,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遷入石城的姓氏有60多個,也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而其他地方,客家居民則分布的比較稀疏。因此石城和寧都成為贛州最早的客家發源地。
  • 客家文化發祥地:贛州的歷史與發展,愛蓮說的發源地
    卻從來沒有提到過江西省,而今天所要認識的城市,其實就是江西省的下轄的地級市,贛州市。贛州市位於我國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旁。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也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的通道,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認識一下贛州的歷史與發展。贛州市的東邊,是福建省的三明市和龍巖市,而南邊是廣東省的梅州市、韶關市等。
  • 贛州探店|贛州首家客家小吃博物館,從過去來到未來去
    每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記憶與味道。有沒有一份小吃就讓你想起一座城?「老闆,來份小吃。」「好嘞,稍等。請先這邊坐一下。」位於贛州市章貢區水東鎮虎崗路東河東站的贛州首家客家小吃博物館正式開業了。這裡離老城區一橋之隔,距離南門口五分鐘車程。這裡曾經是熱鬧的東河汽車站,曾承載了贛州十八縣到贛州市的一代人,也承載了無數人的遊子家鄉情以及青蔥歲月。
  • 贛州龍南縣的客家圍屋遊記
    先是看到這張機票,接著百度到贛州龍南縣有客家土樓圍屋,然後就決定邀請媽媽一起去參觀。在龍南縣到楊村鎮的路上,驚喜地看到路邊突兀的群峰美如畫卷。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想置身其中。楊村鎮的燕翼圍。迄今已390多年距離楊村鎮不遠。烏石鎮的老房子和老樹。如願以償,身臨其境。距離龍南縣城10公裡的漁仔潭圍,也叫客家酒堡。裡仁鎮新園村的慄園圍。慄園圍是贛南圍屋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始建於明代弘治辛酉年 , 距今500多年的歷史。
  • 贛州龍南 客家文化最「風情」 了不起的贛州
    相約美麗贛州 助力全域旅遊#在贛州境內,乘著大巴穿行過道路兩側綠意撩人的公路,路過龍南縣幾條街道,客家圍屋便出現在眼前。褪了色的圍屋牆體斑斑駁駁,泛著歲月的記憶;灰白色的瓦片整齊排列,似在訴說古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