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2020-12-20 談史說娛

講到客家人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贛南客家人,贛南的客家文化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的。對於客家文化,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簡單的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但是在客家文化中又吸收融合了畲族以及瑤族的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也正是在這種吸收融合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也因為在這種客家文化的薰陶下客家人身上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風格。當然這其中贛南客家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贛南客家文化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在贛南客家文化保留的文化遺蹟也是豐富的,贛南文化包括了客家的宗族文化、方言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服裝文化、還有民間的民俗文藝文化,而這些方方面面的文化都影響著贛南客家人。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來系統地認識一下贛南的客家文化習俗。

客家人版圖

贛南客家人重視宗族意識。在贛南的農村,無論你是大村還是小村莊,他們都會有自己的祠堂。這是一種祖先的崇拜意識,這種意識在客家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在贛南的的農村祠堂是很常見的。在贛南的農村一個村裡是有很多個姓的,有的人姓劉,那在劉姓的這個家族中一定會有一個劉姓的宗族祠堂,如果這個村很大那麼劉姓的宗族祠堂也會有很多個。比如你姓朱,那麼朱姓的宗族祠堂也會有,一般來說距離遠一點的話,這個村會修一個總祠堂,而距離遠一點的話這個祠堂就會有分支。不過如果有什麼大事都是在祠堂進行的,比如宗族的「太公」過生日就是在總祠堂進行慶祝的,「太公」過生日其實也就是給祖先過生日,一個村的人聚在一塊放幾天鞭炮熱鬧熱鬧。這個慶祝「太公」過生日就有必要和大家介紹一下贛南的採茶戲了。

贛南客家圍屋

或許很多人聽過粵劇、京劇、川劇、魯劇但是就是沒有聽過贛南採茶戲,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因為在贛南客家人的心中贛南採茶戲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尤其受到爺爺奶奶輩的喜歡。贛南採茶戲受到老少們的喜歡主要是這種文學藝術可以很好的抒發自己的情感和苦衷。但是現在的贛南採茶戲並不是隨處可見了,現在想看到採茶戲的地方就是宗族祠堂的「太公」過生日才會請來戲班來唱戲。贛南除了採茶戲這種文化習俗還有山歌,不過相比於採茶戲來說山歌並沒有得到客家人的特別喜歡。

贛南採茶戲

客家人除了愛看戲之外也是很愛吃的,而且吃的也是非常的講究。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贛南的這一片區域叫做南蠻,也正是在這片南蠻之地上客家人創造了很多的美食。在客家人的餐桌上也有很多的傳統佳餚,一般過節吃的米果、梅菜扣肉、黃元米果。特色的美食還有客家喜歡吃的酒釀蛋,酒釀蛋的營養也是豐富的,而且酒也是甜的。除了這些贛南客家還有珍珠粉、水酒、釀豆腐,風味小吃有番薯幹、麻餈米果、柿子餅,就算到了現在客家人也還是保留著這些客家美食。

贛南客家美食梅菜扣肉

贛南的客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這種客家文化也將一直傳承下,讓後代的客家人知道,也讓世界的人知道。作為一名贛南的客家人是自豪的也是幸福的,當然作為一名贛南客家人你也要主動地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傳播贛南客家文化也勢在必行。

相關焦點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在質感上講究酥、爛、脆、嫩,形成「既有鹹鹹辣辣,又有清淡鮮甜菜」的特點。客家傳統飲食大致分為主食、一般家常菜、名菜小吃、茶酒這幾類。贛南飲食的原料有兩個大的來源。一是農作物(包括稻、豆、薯與蔬菜),二是肉類(包括家禽家畜), 多為地方土特產品。贛南人以稻米為主食,不同種類的稻米製成的小吃,不僅外觀不同,味道也有別。贛南的稻米基本是粳米與糯米,還有一種大禾米。
  • 舌尖上的客家傳統美食,你知道多少?
    ,在我們梅州,也有數不盡的獨特客家美食,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大梅州的幾種客家特色美食1、醃面三及第湯>醃面三及第湯醃面三及第湯醃面三及第湯是客家美食之一,是傳承著世代客家民系的生活特色,也成為了海外客家遊子思鄉的眷戀。
  • 贛南客家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感受傳統弘揚文化!
    在江西的南部地區有著一部分人他們就是贛南人,有著濃鬱的地區習俗,人情世故特別的古風古韻,魅力大方的人們而秉承中原漢人傳統的民俗文化和催生不息的生命的力量源泉,催開璀璨的民族文化之花。贛南圍屋風情是客家民系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的贛南,贛南客家文化有個人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素養,今天給各位看官說一位贛南客家人的喬遷新居。從古至今,蓋房都是朋友圈飽滿的大事,在贛南客家地區,蓋好新房後,從舊房子搬到新房子居住,要舉行隆重的搬家儀式。
  • 江西南康:客家燙皮培訓基地傳統手工製作贛南特色小吃
    贛南客家燙皮培訓基地燙皮食品系列展示。江西中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平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現場。燙皮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小吃,這種傳統的特色小吃在贛州市大餘縣經過「改頭換面」後成功走向市場並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同時在遷徙過程中還吸收了畲、瑤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民俗文化,成為絢麗多姿的漢族民俗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部分。二,贛南民俗文化的特點。贛南的鄉村民俗文化是贛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歷史上5次重大的人口大遷移也讓客家人遍布大江南北,贛南也成為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來到客家人最多的聚居地——梅州、贛州、汀州、惠州、增城等地,你一定會被風味萬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闊別家鄉多年的海外遊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於品嘗留在童年記憶裡的客家美食。一位九十高齡的海外老華僑曾動情地說,嘗盡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瓊漿,都不如家鄉的農家菜好!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俗隨時變,隨著社會的發展,時至今日,雖然各階層禮儀繁簡不同,但都有一些既鄭重又隆重的儀式。贛南客家婚喪禮俗既承《六禮》又有創新。既有議婚,定親,哭嫁,過娶,坐性,鬧房等,也有傳統節目如「喜相逢」「借問橄欖」「姜太公釣魚」。婚後舊俗有「三朝看嫁妝,四朝回面,五朝入廚,六朝洗手,滿月送藤盤」等喜慶餘音。贛南客家民俗活動一年四季均有舉行。
  • 舌尖上的「贛州客家」美食,贛南客家5大特色菜,吃過的人都說好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美食更是流傳了幾百年,才形成了今天豐富多樣的各種美食,作為客家地區的贛州,也秉承了這一大傳統,客家美食在贛州無處不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贛南客家地區的「5大名菜」,贛州人慾罷不能的美食,第2個要邊走邊吃才美味。
  • 走進客家,這麼全的贛南客家風俗,你知道幾個?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這個民族文化和內容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民俗,當然也是這樣。客家是中華56個民族中,頗具特色的一個民族,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也有著悠久的客家民俗文化,它不僅傳承漢族古風,同時還兼備閩粵贛客家民系,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贛南。
  • 傳統客家美食,你吃過哪些?
    自古民以食為天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今天丸子妹就帶大家看看來自客家的傳統美食,快來看看你吃過哪個?你還記得當年在梅城吃過醃面的王力宏嗎?嗯,老新聞....但是醃面簡單,其實真的不簡單!梅州古法鹽焗雞鹽焗雞作為客家特色的傳統美食怎麼可以沒有吃過呢?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資料圖片)非非 攝漫步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在客家瓷畫傳習所體驗客家瓷畫技藝,也可以在小戲臺前一睹贛南採茶戲的風採;徜徉在大餘丫山,古法榨油、熬紅糖、彈棉花等20餘種土法工藝的現場展示,不經意間就喚起你濃濃的鄉愁……贛南客家文化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 贛南客家文化傳承者
    凌曉芳在收集整理客家服飾和銀飾(6月10日攝)。    1992年畢業於竷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的凌曉芳,20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江西省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習俗——哭嫁」「定南客家穿戴習俗」代表性傳承人廖雲白的傳承人。多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在民間收集到客家童帽(也稱繡花帽)、服飾、銀飾、繡花鞋5000多件,並創作客家風情油畫「青梅往事」系列作品。
  • 傳統客家特色美食等您來嘗
    客家特色美食用料講究、花樣繁多,風味獨特,是客家文化的縮影。想要了解客家文化,怎能不去品嘗集客家文化精華智慧於一身的客家美食呢!惠品匯電商平臺的客家雞仔餅、炒米餅、黃金酥丸、辣椒醬等傳統客家特色美食,是每個客家人都忘不了的味道,是出門在外的客家人用以寄託思鄉之情的家鄉美食。 德源樓客家特色小吃口味正宗 雞仔餅是客家地區傳統特色餅類名小吃,同時也是惠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遠近馳名。百年老字號德源樓餅家的主打招牌雞仔餅,一直堅持祖傳製作秘方,保留著客家人熟悉、喜愛的口味。
  • 客家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圍屋喜事》的故事情節是,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追本溯源,特色彰顯  贛南,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贛南客家擂茶在贛南客家人居住區域均有流傳,尤以全南縣的客家擂茶特色最為鮮明、最具有代表性。由於茶是「萬物之藥」,能夠增強對疾病的抗性,贛南客家人便在擂茶中加入生薑、糯米、陳皮等佐料,以抵抗悶溼氣候所帶來的疾病,「解諸藥毒蟲蛇及諸蠱毒,右以大粉草寸,以芝油,透愈久為妙。」正是因為有這些解毒、解暑等作用,所以人們保留並發展了藥食同源的「擂茶」。
  • 贛南客家最「多變」的美食——燙皮
    燙皮是贛南客家民間獨特風味的美食,不但深受贛南人民的喜愛,甚至徵服了歪果仁的味蕾。在中國第五屆臍橙節召開的時候,燙皮做為客家的一大特色用來招待外來賓客,受到廣大賓客的青睞。為什麼說它「多變」呢?因為燙皮有不同的製作方法,而因製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風味,待筆者慢慢道來。蒸客家石磨製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鹼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梔子、青菜葉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顏色)。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截至目前,該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
  • 蒸煮炒炸皆美味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
    今天,我們將探訪一種贛南大地上的形似腸粉的美食——燙皮。香糯Q彈的廣東腸粉聲名遠揚,相信很多人就算沒吃過,也聽說過。但談到一種與它做法和外形都相似的贛南客家美食——燙皮時,肯定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甚至還有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燙皮?燙誰的皮?哈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吧!
  •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具有世襲性強、穩定性高、凝聚力旺等特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傑告訴記者,廣東有三大文化板塊:嶺東的潮汕文化板塊、珠三角的廣府文化板塊、梅州的客家文化板塊。此外,粵西的高雷地區按語言歸屬分屬於客家、廣府和閩南等文化分支。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整個醉美全南宴全席12道風味菜,道道是經典,撩動的是舌尖上的味蕾,回味的是悠悠客家情。 全南豬紅湯豬紅卻是全南非常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和清燉、清炒之類的美食不同,在全南吃豬紅湯是非常接地氣。樂玩君到到全南才知道,這裡的人吃豬紅不單可以早餐吃,午飯吃,連晚飯都還有豬紅湯這道美食,可見全南人對豬紅有多麼的熱愛了。體驗全南人每日經歷的日常,我們的早餐從一道豬紅湯開始,看似簡單的一道客家小食,但用餐環境卻十分很講究,專門安排到一個包廂用空調,排場搞得跟飯局聚餐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