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2020-12-20 農田

還記得這麼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賀知章的家鄉情結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有的時候無奈選擇了遠方,而家鄉的民俗文化依然成了我們最深的情懷。

我來自江西贛州農村,贛南地區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14年,我們的祖先就來到了這裡生活。經歷歲月的洗禮,如今的贛州已成為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要說起我們家鄉的鄉村文化,那就不得不說起著名的客家文化。贛州是江西的南大門,與福建、湖南和廣東都有接壤。贛南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性,也有包容性。

一,贛南客家文化的形成。

客家,從字面上理解就讓人聯想道「漂泊」「遷徙」之類的名詞,也是唯一的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族民系。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古代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我們的祖先從北往南經歷長途跋涉和頻繁遷徙,終於在這塊熱土「落客為家」。不安現狀、不畏艱難,這是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同時在遷徙過程中還吸收了畲、瑤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民俗文化,成為絢麗多姿的漢族民俗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部分。

二,贛南民俗文化的特點。

贛南的鄉村民俗文化是贛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歷史上5次重大的人口大遷移也讓客家人遍布大江南北,贛南也成為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贛南民俗文化不僅有自強不息、主客和諧的特點,也體現了它博大的包容性。客家民俗文化是歷史、環境因素的綜合產物,它豪情、樂天和崇文重教、耕讀傳家,其根本的特質依然是儒家傳統文化。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客家民俗文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盤點傳統的贛南民俗。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我們在最深的紅塵裡遇見贛南客家民俗文化。歷史悠久的贛南客家民俗文化充滿了底蘊,內容也是豐富多樣的。包括了宗族文化、飲食文化、居民文化、方言文化、服飾文化及民間藝術等。不同的民俗活動在不同的時候舉行,而它又以其古樸無華和濃鬱的鄉土氣息為世人所矚目,下面就來盤點一部分最具亮點的贛南客家鄉村民俗文化吧。

1、姓氏宗祠。贛南民間對宗祠有特別的敬畏感,而宗祠一般又以姓氏為分支組成,這是一種團結,也是惺惺相惜吧。宗祠是祭祀等宗族重大活動的場所,迎親嫁女、老人過世以及其它重要節日都要在宗祠舉辦相應的禮儀活動。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生活不僅很有儀式感,注重長幼尊卑和待人接物,對祖先和自然規律也是非常有敬畏之心。

2、飲食文化。首先要說道贛南菜品,也有「東江菜」之稱。贛南菜餚是現在贛系菜的雛形,整體的口味偏於中帶濃,既有閩粵地區的醬醃味菜,又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也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主料突出用肉類而少用水產,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這些特點的形成與贛南的氣候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早期的客家人大多聚集於山林地帶,食物宜溫熱、忌寒涼。客家菜以砂鍋菜為主,造型古樸,保留了較多的古代中原烹調法。傳統家常菜有醃製的板鴨、香腸、豬肝、鴨、酒糟魚等,也愛吃狗肉。民間風味小食以土產的大米、豆類、地瓜、芋仔等製作而成。

3、民俗活動。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贛南鄉村也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民俗文化活動。它體現在文化、體育和藝術等多方面,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感恩,也是客家祖先智慧的結晶。冬至一到家家戶戶都會蒸米酒,春節期間有龍燈、蛇燈、鯉魚燈等各種各樣的燈彩表演,端午節也會舉行賽龍舟,中秋節上放孔明燈、燒塔等。這些活動在漢族都是特有之外,贛南還有大型的民俗表演,有於都嗩吶、九獅拜象、寧都竹蒿火把節等。當然即便就是在野外從事農業勞動,客家人也是很有文娛氣氛的,比如旋律高亢又委婉動聽的興國山歌、節奏歡快又詼諧風趣的安遠採茶戲就是很好的例子。

發展至今,贛南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贛南客家的民俗文化千情萬種、獨具特色,源遠流長。想要了解更多贛南客家民俗文化,歡迎你有空了到贛南的鄉村走一走,放慢腳步、用心感受一下獨特的贛南之美。

相關焦點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遷海令」,沿海居民向內地擠壓,部分人回遷到贛南,與世居贛南的客家交錯奠定了贛南居民的現代格局。
  • 走進客家,這麼全的贛南客家風俗,你知道幾個?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這個民族文化和內容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民俗,當然也是這樣。客家是中華56個民族中,頗具特色的一個民族,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也有著悠久的客家民俗文化,它不僅傳承漢族古風,同時還兼備閩粵贛客家民系,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贛南。
  • 走進儋州:看農業主題公園 品客家文化風情
    海南鄉村旅遊體驗活動第五站,記者帶您走進儋州洛南村委會力乍、屋基村到屋基看農業主題公園在力乍品客家文化風情力乍村鄉愁博物館內展品南國都市報6月30日訊(記者梁振文文/圖)彎曲整潔的街道,6月的儋州洛南村委會綠意瑩瑩。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走東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來來往往結親家……」近日,走進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圍屋,伴著尾音悠長的客家歌謠,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圍坐在一起製作當地特有的贛南客家擂茶。只見擂杵悠然旋轉,缽內茶泥細膩,稍傾,一絲獨特的清香便從鼻尖緩緩拂過,擂愈久,香愈濃。
  • 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全南
    贛南客家擂茶、長塘竹粉篩、藍巾帕先後赴武漢、銀川、深圳、廣州、安徽黃山等地參加全國非遺大展活動。2019年9月,贛南客家擂茶還受邀參加「風景這邊獨好」2019江西文化旅遊日韓文旅推介活動。每年,全南縣非遺項目都要參加不少於6次的省、市各類大型文藝演出、大型旅遊推介、各級非遺展示等宣傳活動。
  • 贛南客家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感受傳統弘揚文化!
    在江西的南部地區有著一部分人他們就是贛南人,有著濃鬱的地區習俗,人情世故特別的古風古韻,魅力大方的人們而秉承中原漢人傳統的民俗文化和催生不息的生命的力量源泉,催開璀璨的民族文化之花。贛南圍屋風情是客家民系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的贛南,贛南客家文化有個人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素養,今天給各位看官說一位贛南客家人的喬遷新居。從古至今,蓋房都是朋友圈飽滿的大事,在贛南客家地區,蓋好新房後,從舊房子搬到新房子居住,要舉行隆重的搬家儀式。
  • 熱點| 「文化+旅遊」 我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走進被櫻花包圍的客家文化城,就像走進了客家人遷徙、生養、奮進的展示館,這裡客家文化景觀設施豐富,陳列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各類文物,偶爾還能聽到一段淳樸的客家山歌,讓人流連忘返。 客家非遺精品展覽館採用了圍屋的外形特徵,根據非遺分類,按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術和民俗等,形式多樣集中展示贛南客家非遺精品。 贛南是最早接納客家先民的地區,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長期艱苦創業中孕育了「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精誠團結、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和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
  • 「三南」打造客家文化旅遊區:以「客」為媒迎客來
    圍屋是客家文化的瑰寶,在有「客家搖籃」之稱的贛州,贛南圍屋尚存500餘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其中龍南現存圍屋376座,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這裡的每一座客家圍屋都存留著客家文化的體溫,走進便能感受到濃鬱的客家風情,觸摸客家歷史。  龍南一日,客家千年。龍南縣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客家文化旅遊區核心縣之一。
  • 贛南客家文化傳承者
    凌曉芳在收集整理客家服飾和銀飾(6月10日攝)。    1992年畢業於竷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的凌曉芳,20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江西省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習俗——哭嫁」「定南客家穿戴習俗」代表性傳承人廖雲白的傳承人。多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在民間收集到客家童帽(也稱繡花帽)、服飾、銀飾、繡花鞋5000多件,並創作客家風情油畫「青梅往事」系列作品。
  • 帶您走進贛南客家,去感受這些最純樸的文化風俗
    沒錯,贛南就是江西南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過歷史的發酵,各個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而贛南客家是漢民族的一支系統分明的民系。他是中原漢人南遷過程中,與當地族群、當地文化不斷融合、發展的產物。客家人主要聚居於贛南、閩西和粵東三角地帶,一般認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形成於宋代,而贛南則是孕育這個民系的搖籃地。那麼今天就讓我帶您看看客家有哪些獨特的風俗文化吧。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只有品味贛南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遺存中原風韻,兼容土著特色任何飲食文化的產生,皆與該地域的環境密不可分,地域環境因素包括地形和氣候等因素。客家人是華夏族系中獨特的一支。
  • 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贛南客家圍屋,被譽為民俗建築史上的奇蹟
    作為一個福建人,對於客家人所居住的房屋的印象只停留在了土樓,直到來到江西贛州,來到贛州的龍南,見到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客家圍屋--關西新圍,才真正的感受到客家圍屋的魅力所在。在這裡可以了解贛南客家文化,了解圍屋的歷史來源與人文故事。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講到客家人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贛南客家人,贛南的客家文化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的。對於客家文化,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簡單的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但是在客家文化中又吸收融合了畲族以及瑤族的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
  •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客家文化城則可以讓你了解客家文化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客家文化城位於贛縣的東南角,文化城內的建築都是按照客家傳統新修的,裡面配合著一些文化展示,能讓遊人比較全面地了解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城內有客家宗祠、太極廣場、藝術長廊、客家博物館、風情街、九曲迎恩橋等主要景點,裡面配合著一些文化展示。
  • 賡續文脈 留住鄉愁——贛州市紮實推進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
    (資料圖片)非非 攝漫步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在客家瓷畫傳習所體驗客家瓷畫技藝,也可以在小戲臺前一睹贛南採茶戲的風採;徜徉在大餘丫山,古法榨油、熬紅糖、彈棉花等20餘種土法工藝的現場展示,不經意間就喚起你濃濃的鄉愁……贛南客家文化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 贛南客家匠心傳承:寧都黃石郭承宣,民俗文化活化石儺戲的守護者
    贛南寧都,被人譽為早期的客家搖籃,一條清澈澄碧的梅江河穿境而過,養育了一方勤勞的客家先民,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數千年來,英才輩出,詩文俱佳,因此得名「文鄉詩國」之美稱。但在這裡,更有保存近千年而不衰的寧都黃石中村儺戲,被史學界稱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藝術界稱為「戲曲活化石」。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共有12道風味獨特的菜式所組成,菜式包括黃精煲土雞、全南燴豬旺、瑤鄉油浸肉、雅溪釀豆腐、多味蝴蝶魚、雙色如意卷、翡翠蔬菜丸、筍絲炒浸菜、金牌蒜包鴨、特色燒牛尾等……客家燻雞客家燻雞起源於全南縣農村一種古老的客家民俗手工技藝。相傳明朝末年,民眾食不果腹。
  • 世界文化遺產日,盤點贛南客家文化中的「非遺」有哪些?
    作為客家人,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贛南客家文化中的省級「非遺」遺產有哪些?什麼是客家文化? 概括地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 了畲、瑤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公益,民俗,建築,飲食等。
  • 海東市:鄉村民俗風情遊讓你歡樂無限
    對於新的生活,你或許又多了一絲期待。沒錯,新的一年,我們依舊不能停止探尋這個世界的腳步,那麼就繼續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探尋這個世界的奧秘吧。本期,小編將為你們推薦一條鄉村民俗風情旅遊路線,讓你歡樂無限。
  • 客家民俗博物館!
    "之稱1996年被原龍崗鎮政府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鶴湖新居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在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屋中是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羅氏家族展覽鶴湖新居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其開基祖羅瑞鳳從廣東梅州興寧遷居深圳經三代人數十年努力建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民俗風情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