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湖新居
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
客家民居建築藝術的結晶
有深圳"客家之都"之稱
1996年被原龍崗鎮政府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
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鶴湖新居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在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屋中
是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內有300多間居室
最多的時候可容納一千餘人
是客家人開發深圳地區的歷史見證
為研究深圳歷史、文化、民俗和建築等
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壹 陳列展覽
AM9:30-10:30
羅氏家族展覽
鶴湖新居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
其開基祖羅瑞鳳
從廣東梅州興寧遷居深圳
經三代人數十年努力
建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民俗風情展覽
婚俗、兒孫祝壽、墟市、崇文重教
百年來,客家民俗風情一直延續至今
以此衍生的民俗文化
多項被納入市、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農為本展覽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一件件農耕用具
浸透了斑斑汗跡和聰睿
更能使人體會到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深刻含義
手工作坊展覽
明清時期
龍崗客家的榨糖、榨油和豆腐作坊
以甘蔗、花生、黃豆為原料
採用傳統的生產工藝
純手工製作
促進了當地手工業的發展
客家名人展覽
百餘位客家名人的介紹
體現了客家人艱苦創業的精神
為弘揚客家傳統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貳 建築藝術
AM10:30-12:00
繼承了中原府第式建築、贛南客家四角樓和粵東興梅客家圍龍屋的傳統,同時融匯了當地廣府民系「鬥廊式」住房的優點,圍牆內民居似「回」字形,布局錯落有致,像座迷宮,易守難攻,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
鶴湖新居建築面積月25000平方米
是全國建築佔地面積最大的客家圍屋
建築布局為三堂六橫兩位一倒座
圍牆
「鶴湖新居」建築是住和防一體化
所以建成城堡式圍屋
內圍牆為圍樓式
圍牆設有搶眼和瞭望口
內外圍環套而成
形成雙層防衛
旗杆石
客家人崇文重教,人才輩出
在圍屋禾坪兩邊隨處可見
因金榜題名中舉、秀才和莊園的功名牌
望樓
位於外圍牆龍天頂最後面的中間位置
是整座圍屋建築的制高點
在防衛中起到瞭望外面敵情和射擊的作用
龍天頂
位於第一圍和第二圍之間的後面空地
是圍屋至關重要的風水要津
象徵著整個家族生於斯守於斯
不斷繁衍發展之意
古井
客家人對井水愛護備至
每年要舉行盛大的淘井節
全村青壯年把井水舀幹
然後在井底鋪上一層木炭、鹽、細石沙
汙水吸入木炭,沉澱於細砂,用鹽消毒
最後放幾尾活魚檢測水質
所以老圍的壽星特別多
且大多數老人都是壽終正寢
故此井又稱之為「長壽井」
叄 館藏文物
小物件映射大歷史
「大夫第」匾
原羅氏家族遺存
1835年清道光皇帝賜羅瑞鳳長孫兆雄
長201釐米、寬75.5釐米、高3釐米
木質
正楷「大夫第」三字凸出平面
是客家民俗博物館鎮館之寶
1999年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滅火槍
1999年定為二級文物
原為鶴湖新居羅氏家族滅火的工具
長137釐米、口徑2.7釐米、底徑5釐米
銅質
在滅火槍的1/3處鑄:
左豎行「鋪在粵東省城」
右豎行「安瀾大街開張」
橫行鑄:
「本號加工精造,滅火銅槍發客
諸君光顧請認,招牌為記裡開」
造槍的文字說明,現收為館藏
土窯榨糖機
高54釐米、腹圍72釐米
石質
由底盤、磨輥、石槽、推架組成
1998年因深圳天氣乾旱、長期無雨
龍崗清林徑邊緣地帶乾枯
榨糖機顯露出來
1999年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大襟衫
民國時期棉麻大襟衫
長62釐米,腹圍48釐米
大襟衫有黑色雙邊爽邊裝飾衣領
中袖,銅扭扣,胸前有兩處破損
袖口有輕度破損
1999年定為三級文物
八仙桌
民國時期,用於擺放水果和其它食品
長95釐米,寬95釐米,高88釐米
木質
桌的正面及左右兩側雕刻的圖案很有特色
能反映民間生活
1999年定為三級文物的八仙桌
雕花床
民國時期
長209釐米,高220釐米,寬160釐米
木質
床帛及床支撐底面雕有各式圖案
床內四周有雕花圖,床裡架有手飾盒
1999年定為三級文物的雕花床
肆 將非遺進行到底
感受手工剪紙藝術、摺紙
PM13:30-15:30
剪紙藝術
最古老的
中國民間藝術之一
源於北朝
盛於隋唐
後延續至今
作為鏤空藝術
剪紙給人以視覺上透空的藝術享受
《採勝》
剪採贈相親,銀釵綴鳳真。
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
描繪了唐代佳人剪紙的優美動作和剪出的花鳥草蟲的美麗效果
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
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
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
人們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
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
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託得更加熱烈
剪窗花
剪喜字
摺紙鶴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在那個物質並不豐厚的年代
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我們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
卻總感覺丟了什麼,少了什麼?
走進民俗博物館
走進非遺
把傳統文化,進行到底!
活動安排
【活動時間】6月3日(周日)
【活動地點】鶴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館
【活動對象】5-12歲親子家庭(一大一小)
【集合地點】科學館
【集合時間】8:30集合籤到,8:45出發
若未在規定時間內趕到的,則視為放棄本次參與活動資格
【活動人數】50人
【活動費用】公益活動,全程免費。
深圳科普行是由深圳科協主辦,深圳市夢想家科普教育中心承辦的一項大型的惠民公益活動。
自2017年8月25日在大鵬地質博物館成功舉辦啟動儀式以來,至今已經成功舉辦科普惠民系列活動40多期,活動範圍涉獵天文、地理、建築、醫學等多個科學領域,活動受益人群輻射面達萬餘人,對推動「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