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兩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為了愛情從瓷都景德鎮來到了世界客都——廣東梅州。沒想到,身為新客家人的他們卻被濃烈樸實的客家文化深深吸引,並探索出用陶瓷獨特的語言真實生動地展現客家豐富有趣的民俗文化。20年間,他們不斷創新,以泥土為材料,以陶瓷為載體,將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讓客家風情實物化,也成就了獨特的「陶說客史」。
他們就是現任職於廣東財經大學的羅志強和熊青珍伉儷。
羅志強和熊青珍一起創作。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來到梅州,兩人就一直致力研究用陶瓷藝術來展現客家文化。在熊青珍看來,這是天作之合。首先,客家文化是一種遷徙文化,是千百年來客家先民艱苦卓絕奮鬥的真實寫照。它帶著樸實無華的美麗和融於生活的真實,而這,正與以古樸的泥土為創作材料且歷史悠久的陶瓷藝術有一致性;同時,作為新客家人,羅志強和熊青珍對客家文化既有認同感,又能用全新的視角進行審視,正可謂「推陳出新」。
在梅州期間,兩人每年都要到各地採風和調研,客家文化的豐厚讓他們甘之如飴。個性鮮明的客家建築和風俗給了他們很大的創作靈感,樸實熱情的客家風情更給予他們創作的無限動力 。雖然是夫妻檔,但二人卻各自長袖善舞,自成一派。在深入的創作中,羅志強長於「寫意」,熊青珍擅於「成形」;羅志強對書法、中國畫、平面設計有著相當高的造詣,而熊青珍對於陶瓷的燒制技巧有著豐富的經驗,當兩人創作的火花一交匯,就將客家文化的「形」「神」都具像了。
熊青珍以古樸的泥土,塑造了「土樓之圓」、「土樓之方」、「客家圍龍屋」、「滄桑半圍」等反映客家民居風情的作品。她嫻熟地借用泥條盤築成型及堆、雕、刻等手法,輔以簡單的釉色,用古老斑駁的院牆、千年不破的瓦、造型方或圓的土樓傳達了客家建築的神秘感;同時,「客家粄熟了」、「客家釀豆腐」、「客家添燈(丁)」等作品將客家人的生活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客家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熊青珍還對客家女性服飾、客家女性品德等進行深刻挖掘,並將其與陶瓷青花裝飾結合以展現客家生活風情,讓客家文化呈現出時尚的「小清新」;她多年研究客家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她更將客家民俗中的神話傳說、節令慶典、祭祀儀式等作為陶瓷雕塑的素材,形成完整的《陶說客史》系列,讓千百年的客家文化變成了凝固的雕塑,真實可觸,歷歷眼前。這些作品全在2010年被廣西遠辰客家 文化城收藏,其中一組「書中自有黃金屋」更成為公認的展現客家文化的陶藝代表作。
與熊青珍的創作方式不同,羅志強則更側重梳理客家文化中理性與感性的浪漫,以實用器皿、瓷板、瓷盤為載體,結合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傳達客家文化的「圓」、「融」、「和」本質。他的代表作品《停不下的客·圍不住的龍》造型以客家圍龍屋為元素,以一條神龍翹首,盤卷騰飛的龍,寓意客家人不甘被圍、蓄勢待發、走出圍屋之精神,可謂「圍不住的龍」;龍尾是「圍屋」的一個側面,捲成「土樓」圓形;屋脊與龍脊巧妙結合,建築的圓形瓦漸變而成龍鱗,龍盤五卷;層壁間又用行草書寫了客家人五次大遷徙的歷史,可謂「停不下的客」;再用紅顏料畫出一個「章引」——既是「壓角章」又是「點紅」; 另有一款題寫了「客家魂」,以象徵客家騰飛,同時隱喻客家遷徙的腳步也擴布至全世界。此作品參加2014第四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暨第六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創新作品展一舉獲得銀獎、梅州市陶藝大賽創意獎及獎金。《客家名人之一——篆書》則以一個圓形的瓷盤,藉助高溫顏色釉火的窯變,將客家名人姓名,如洪秀全、孫中山、黃遵憲、葉劍英等名人姓名組合設計成不同外形的篆文,除了書寫過程追求線條的粗細、虛實、疏密的變化與大小錯落的構圖,在章法上,追求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以至行與行之間的疏密濃淡。另外,有的作品借青花料當墨書寫客家名人的詩文名句,畫面與詩意相結合,字體隨畫面起變化,在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上體現書寫的特色,追求浸滿情思而臆造的意美。使客家的山水有了生命光輝。
羅志強的代表作品《停不下的客·圍不住的龍》。
對客家文化的熱愛也讓兩人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梅州的大埔陶瓷藝術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古鎮高陂早享有「白玉城」的美稱,成為全國四大青花瓷生產基地,擁有多個「第一」,然而,在當今陶瓷市場激烈的競爭下,大埔陶瓷卻陷入了發展的瓶頸。一直以來,羅志強和熊青珍都有將地方資源與客家文化結合,開發系列客家民俗特色的陶瓷產品,創建客家陶瓷品牌的想法。兩人設計的作品為不少企業青睞,已經申請了30多項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其中,套裝餐具《客家天壇》就是一項設計巧妙的作品。據熊青珍介紹, 客家人以土樓為榮,也以土樓作為一種崇拜。她設計的這組餐具以客家人常用的2碗2碟1蓋為主,不用時順大小疊放呈圓樓造型,似「天壇」,使用時則層層打開,堪稱藝術性與實用性完美的結合。據悉,該設計已經由企業生產,可作為客家風味餐飲的代表餐具,在飲食文化上掀起「客家文化風」。
這組餐具的巧妙之處在於不用時順大小疊放呈圓樓造型,似「天壇」;使用時則層層打開,為2碗2碟1蓋。
在將陶瓷文化與客家文化結合的探索中,羅志強和熊青珍也完成了從創作者到藝術家的華麗轉身。其作品《遊子衣》入選全國第十七屆新人新作展、《客家土樓》入選第七屆全國陶瓷創新評比展……2015年,兩人來到廣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同年年底,熊青珍獲得「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再一次成為「新客家人」,他們深刻地感受到廣州有更多文化的交融、有更多的文化推廣機遇。今年初,羅志強在廣東財經大學舉辦了個人書法陶瓷作品展,展出各類作品80多幅/件,觀眾好評如潮;接著,應「萬木草堂」之邀,他倆聯合舉辦了一個規模不大的展覽,讓「陶說客史·瓷敘家事」在廣州初露風採。他們表示,未來更側重於將嶺南片區的客家文化研究與產品設計結合,在宣傳客家文化的同時,也為促進第二故鄉梅州的經濟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責編:李士燕、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