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2020-12-20 騰訊網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這是2020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洛陽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遷出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稱「河洛郎」。

【談發掘】翹首中原,根在河洛

「翹首中原,根在河洛。在我很小的時候,長輩就告訴我,河洛地區是客家人最早的故鄉。」美國費城崇正會董事長、美東深圳總商會副會長賴玉光在論壇上表示,近年,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客家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工作,極大地豐富了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之源紀念館將為海內外客家兒女的尋根之旅提供高端歷史文化平臺。

「深入發掘客家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弘揚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基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稚田認為,對客家文化精神內核的提煉,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客家文化精神,為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安國樓表示,洛陽文化資源豐富,尤其是「河洛根文化」在客家族群中根深蒂固,並在世界華人華僑中得到廣泛認同。深入發掘洛陽在客家先民南遷中的標誌性影響,研究探尋洛陽與客家文化的淵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弘揚】加強交流,多元表達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給養。」龍巖學院師範教育學院院長、閩臺客家研究院院長陳弦章認為,做好客家文化在新時代的弘揚與傳播,要將傳播客家文化和展現文化自信充分結合起來;要加強客家人「閩西祖地」與洛陽客家南遷出發地之間的聯繫,共創品牌,推動中原客家之源區域、南方閩粵贛客家形成之地、海內外客家人播遷之地三者形成體系。

李稚田建議,弘揚客家文化要實現多元化表達,採取更多吸引受眾的傳播方式,同時把研學教育機制引進客家文化的傳播和弘揚中,讓受眾獲得別樣的體驗。

【談傳承】整合資源,促進繁榮

河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副教授仝紅星認為,洛陽不僅是客家精神之源,也是客家商道之源。在新的歷史時期,洛陽要把客家商道文化建設融入洛陽的發展戰略之中。他建議,積極吸引客商參與洛陽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充分吸收國際先進的文保和文物開發經驗,進一步發揮大遺址的旅遊和社會教育功能;加強客商文化研究與弘揚,構築河洛新商道,採取有力措施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吸引客商和客家人回歸,推動洛陽經濟發展。

「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我國實現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陳弦章認為,整合客家文化資源,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形態,是當今全球文化創意時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當前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

陳弦章建議從以下方面推進客家文化產業發展:創新客家文化產業發展方向,把客家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發展,創作更多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創新推動客家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把豐富的客家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促使優秀的客家傳統文化產生經濟效益;創新客家文化產業經營方式,創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品牌,把客家傳統文化與軟體開發、信息諮詢、創意設計、圖書出版、影視娛樂、文化旅遊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記者 孟山 王子君 通訊員 雷蕾)

相關新聞:「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成功舉辦

相關焦點

  • 傳承客家文化,共築中國夢
    原標題:客家文化中國夢  「隔山隔水難隔情!」當來自臺灣的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用客家話深情唱起客家山歌時,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搏擊商海數十年,他始終放不下文化情結,對客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更是不遺餘力。林光如說,上世紀中,在香港有很多客家鄉親,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文化血脈被破壞,許多年輕一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這讓從事文化產業的他感到傳承客家文化血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林光如強調說,客家文化是客家族群認同的紐帶。2003年,他發起成立了香港梅州聯會,以凝聚鄉情,傳承客家文化。
  • 【中秋月圓聚河洛】打造「客家祖源地」: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召開
    9月22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召開。  據悉,本屆論壇以「根在河洛,客出大谷」為主題,深入探討客家文化創新發展模式,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為平臺,深入打造「客家祖源地」形象,為洛陽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2015-11-30 20:42:11張金川 攝    圖為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活動現場。 張金川 攝   中新網龍巖11月30日電 (張金川)用鄉音述鄉情,以學術會老友。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30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 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市文體旅遊局批准、市民政局註冊的市級客家文化研究社團,深圳市民政局評估認定為三A級社會組織。本會自成立以來,為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 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2015年年會暨論壇在福州召開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長謝平,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理事長、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長、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聯盟理事長、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聯盟副理事長兼執行秘書長、河南博物院黨委副書記丁福利,聯盟副秘書長、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劉玉珍,聯盟理事長單位、臺北歷史博物館代表、檯曆博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福建省文化廳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黃星及兩岸多地共三十餘家聯盟成員單位的50多位嘉賓參加了本次年會和論壇。
  • 說出客家方言,傳承豐富多彩的客家方言文化
    沒錯這是一個時代進步的體現,但是在很多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心中方言承載著太多的文化。而方言就這這些文化傳播的載體,但是現在客家方言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或許很多人都還不怎麼了解什麼叫做客家方言,那麼小編就先來和大家普及一下客家方言。
  • 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深圳第九屆客家文化節即將開幕
    原標題: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第十一屆「創意十二月」,客家文化將與創意設計結合,呈現不一樣的傳統文化。記者14日從「深圳市第九屆客家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獲悉,在本屆客家文化節上,跨界視覺開幕式「衣」脈相承——客家服飾展暨客家服裝秀、跨界音樂會《客鄉情韻》——中國鋸琴大師李元慶先生客家專題音樂會、創研相生——客家文化藝術高峰論壇、情系圍屋——大型客家圍屋攝影展等主題項目將一一呈現,從衣、住、樂、藝等多方面呈現深圳傳統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生活場景。
  • 客家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作者:劉莎莎目前,一部名為 《圍屋喜事》的客家方言喜劇正在上映,引起了不少客家人的關注。該劇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作品,主要取景地為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圍屋喜事》的故事情節是,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
  • 客家文化——極具特色和活力的族群文化客家文化
    在家讀書的客家青少年都很刻苦用功,有一種緊迫感。海外經商有成的客家人對振興祖國的教育事業滿腔熱忱,慷慨解囊,這樣的事跡數不勝數。如譽滿東南亞的客家豪富胡文虎,對民族文化傳承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他清醒地認識到:中華民族要振興,必須從優化人文環境、強化精神文化的主導作用入手,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
  • 客家歌謠進校園:深圳市民間文化周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節
    近日,深圳市民間文化周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節的子活動——第九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在深圳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塘朗小學舉行。活動現場,該校師生與深圳市客家藝術界的嘉賓們聯袂演出,客家山歌、童謠、客家流行歌曲及舞蹈輪番上演,博得現場陣陣掌聲。活動當天,為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客家傳統藝術,塘朗小學還聘請楊宏海、何穗生、何柏俊、黃偉、葉小勇、陳善寶等客家文藝界代表擔任學校專家顧問。
  • 2012賀州市第二屆客家文化旅遊節在臺北舉辦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臺北消息日前,臺北市客家文化中心廣場彩旗飄飄、鑼鼓喧天,客家風勁吹,處處充滿著「中華元素」。臺灣獅頭旺舞獅團精彩的中華武術和舞獅表演後,賀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曉春與臺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理事長吳志剛先生聯手擊鑼三聲,就此拉開了2012年桂臺(臺北)客屬聯誼會暨賀州市第二屆客家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序幕。
  • 大眾傳播時代的客家文化傳播策略
    世客會自舉行以來,已在亞、美、非三大洲10個國家和地區共22個城市舉辦過24屆,規模逐漸擴大,已由單純的懇親聯誼發展為融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和學術研討於一體的活動載體。 現在世界客屬懇親會已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盛會之一,是海內外客屬鄉親聯絡鄉誼和進行跨國跨地區交往的重要載體,成為各國各地區客家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舞臺,代替了宗族的功能[7]。
  • 堅守文藝初心 傳承客家文化
    惠州市社會組織總會、惠州市客家文化經濟促進會、惠州市電影家協會等10多個商會的代表以及熱愛客家文化的觀眾等近百人到場觀影。據介紹,該片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12月19日全國上映。 全片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據介紹,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的是客家話,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
  • 靚靚嘅客家風尚服飾秀引爆全球客家,客家文創產業從寧化啟航
    10月13日在第24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第6屆「石壁客家論壇」隆重舉辦之際首屆世界客家風尚服飾發布會,共享一場盛大的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盛宴,在發布會上,相關領導和嘉賓做了精彩發言。中共寧化縣委常委邵東珂介紹說,寧化是世界客家人的搖籃和祖地,造就了獨特的文化藝術、生活情趣、審美特徵,已連續召開23屆的寧化客家祭祖大典不僅成為該縣規模最大的活動,也增進了全球客家文化的交流。此次客家風尚服裝發布會的召開,勢必將帶動寧化紡織服裝、旅遊等相關產業。
  • 客家文化精神的積澱與傳承
    早就聽說過贛南有一種客家民居叫做「圍屋」,但一直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麼模樣。後來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過福建的圓圍建築,巨型體育場一般,很是壯觀,以為圍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體量大小不同而已。前些年北京的學者來講學,陪同去考察江西的地方文化,便去了龍南看圍屋,才知道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民居,福建多圓圍,廣東多圍龍屋,而贛南多方圍。
  • 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
    吳伯雄最後表示,「我們願意拿出最大的誠意,跟大陸往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並再一次用客家話向在場嘉賓發出邀請:希望大家有時間來臺灣參觀,臺灣是一個美麗的寶島,也是充滿了待客之道的好地方,歡迎大家!吳伯雄一番飽含真摯情感的講話,引得現場嘉賓多次響起感動的掌聲。
  • 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龍華分會場「珍貴記憶,品質傳承」客家文化專場...
    為了弘揚客家的德善文化和團結奮進的客家精神,11月22日晚,由深圳市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深圳市龍華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深圳市策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深圳公園文化龍華分會場,「珍貴記憶,品質傳承」——客家文化專場在龍華區白石龍音樂主題公園開展。
  • 弘揚山歌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
    本報訊 日前,平遠縣第二小學舉行「傳承客家精神 弘揚山歌文化」山歌進校園主題活動,以活動形式傳承客家傳統文化,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培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
  • 第二屆客家餐飲文化美食節開幕
    看客家舞蹈、聽儀隴清音、品德鄉美食……12月2日,以「遊朱德故裡 品德鄉美食」為主題的朱德故裡第二屆客家餐飲文化美食節在朱德故裡景區川北院子廣場舉行,吸引遊客及附近居民近千人品嘗特色美食,觀看客家民俗文藝匯演。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10月12日,寧化召開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地祭祖大典籌備工作會。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