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這是2020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洛陽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遷出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稱「河洛郎」。
【談發掘】翹首中原,根在河洛
「翹首中原,根在河洛。在我很小的時候,長輩就告訴我,河洛地區是客家人最早的故鄉。」美國費城崇正會董事長、美東深圳總商會副會長賴玉光在論壇上表示,近年,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客家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工作,極大地豐富了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之源紀念館將為海內外客家兒女的尋根之旅提供高端歷史文化平臺。
「深入發掘客家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弘揚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基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稚田認為,對客家文化精神內核的提煉,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客家文化精神,為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安國樓表示,洛陽文化資源豐富,尤其是「河洛根文化」在客家族群中根深蒂固,並在世界華人華僑中得到廣泛認同。深入發掘洛陽在客家先民南遷中的標誌性影響,研究探尋洛陽與客家文化的淵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弘揚】加強交流,多元表達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給養。」龍巖學院師範教育學院院長、閩臺客家研究院院長陳弦章認為,做好客家文化在新時代的弘揚與傳播,要將傳播客家文化和展現文化自信充分結合起來;要加強客家人「閩西祖地」與洛陽客家南遷出發地之間的聯繫,共創品牌,推動中原客家之源區域、南方閩粵贛客家形成之地、海內外客家人播遷之地三者形成體系。
李稚田建議,弘揚客家文化要實現多元化表達,採取更多吸引受眾的傳播方式,同時把研學教育機制引進客家文化的傳播和弘揚中,讓受眾獲得別樣的體驗。
【談傳承】整合資源,促進繁榮
河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副教授仝紅星認為,洛陽不僅是客家精神之源,也是客家商道之源。在新的歷史時期,洛陽要把客家商道文化建設融入洛陽的發展戰略之中。他建議,積極吸引客商參與洛陽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充分吸收國際先進的文保和文物開發經驗,進一步發揮大遺址的旅遊和社會教育功能;加強客商文化研究與弘揚,構築河洛新商道,採取有力措施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吸引客商和客家人回歸,推動洛陽經濟發展。
「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我國實現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陳弦章認為,整合客家文化資源,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形態,是當今全球文化創意時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當前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
陳弦章建議從以下方面推進客家文化產業發展:創新客家文化產業發展方向,把客家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發展,創作更多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創新推動客家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把豐富的客家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促使優秀的客家傳統文化產生經濟效益;創新客家文化產業經營方式,創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品牌,把客家傳統文化與軟體開發、信息諮詢、創意設計、圖書出版、影視娛樂、文化旅遊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記者 孟山 王子君 通訊員 雷蕾)
相關新聞:「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