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芬蘭教育雖好,但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

2020-12-16 媛媽育兒日記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教育問題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關鍵,將眼界放到整個世界,如今有不少家長都對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出現了動搖和懷疑。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走訪了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以及英國這5個國家,力圖尋找教育中哲學,探尋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而言才是更好的?

正如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其教育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今天我想說的是「慢就是快,少就是多」的芬蘭教育,與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差異?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芬蘭教育作為令人矚目的一顆新星,從2000年開始,就一直在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中處於第一梯隊,吸引了世界各國的注意力。

01關於芬蘭教育

與中國的教育方式做對比,芬蘭教育中值得提的有幾項比較另類的制度。

1)沒有考核平等對待

這是芬蘭教育最顯著的特點,芬蘭的孩子7歲以前都在家裡或日託班學習,之後才正式上學,是OECD國家中入學年齡最大的。

並且,一直到十幾歲,幾乎都沒有家庭作業和考試,且不包括任何衡量和評估的準則。

直到16歲,才會參加一場強制性的標準測試,相當於大學入學考試。

而且,在芬蘭不存在快慢班,也不存在優生和差生,所有人都在一起上課。可以說對孩子而言,他們之間達到了最大化的平等,由於不提倡排名,也沒有考試,還避免了競爭情況。

哪怕孩子在某一個學科上不擅長,老師和其他學生也會發現他其他方面的優點。比如動手能力、,善良、友愛等。從不會給孩子貼標籤。

1/3的孩子,在學習的頭9年中,會受到來自老師和學校的額外幫助。

通常一個班級從一到六年級都不會更換老師,這是為了讓老師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學生,方便因材施教。

在《他鄉的童年》中,當芬蘭老師被問到如果孩子不擅長數學,並表現出厭惡情緒怎麼辦時,老師的回答是,他們會思考是不是自己教學的方式出了問題,而後根據孩子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引導。

採訪者吃驚地表示道:這完全就是定製教育!

是的,這是芬蘭教育最大的特點。避免了學生和家長的焦慮。

2)注重常識教育,輕鬆愉快

相對來說,中國的教育更側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這也是我們常常詬病其為應試教育的原因所在。

而芬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常識教育,比如創造力,閱讀習慣以及綜合能力等,他們在考慮如何把學習放入到生活之中來理解。

3)教師體系

芬蘭的師資力量絕對是超高水準的,學校全都為公立,並且教師要從碩士學位前10%的畢業生中選拔出來,擁有和醫生律師相同的社會地位。

儘管薪資並不是太高,但漲薪幅度和自由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只會給他們一些寬泛簡單的教學大綱,其餘可以讓教師自由決定,比如教什麼以及怎麼教。

他們教的內容也很少,更多側重於引導孩子去發現和學習。通常老師只會在教室中待4個小時,而芬蘭的小學生們每天的課間休息時間有75分鐘,美國平均只有27分鐘。

4)完備的教育環境

芬蘭的學校雖然規模小,但設備絕對齊全。小學開始,孩子們就會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合作研究課題。

與中國式老師的偏愛不同,芬蘭老師一般只會指導那些更需要幫助的學生。

由於孩子每天都可以在學校領取一頓免費的熱餐,並且有全國衛生體系提供的醫療,又沒有額外的測試,因此能具備更高的自由和專注度鑽研自己喜歡的學習。

綜上所述,中國教育更像是一種選拔,通過考試篩選出一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而芬蘭教育更側重於育人,讓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

02芬蘭教育雖好,但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

聽說過芬蘭教育之後,很多家長都會對這種體系產生深深的嚮往,但這卻不一定適合我們的孩子。

世界上還有兩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位於前列,是提倡大量練習的新加坡和韓國。

尤其新加坡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要面臨叢林法則,優勝劣汰,比我們還要殘酷。我們常常說高考定終身,但對於新加坡的孩子而言,他們是「小升初一考定終身」。

相比芬蘭讓孩子慢慢來的「馬拉松比賽」,新加坡教育更像是百米衝刺。

中國其實有一部分是類似的,我們沒法擺脫焦慮,讓孩子慢慢來,因為社會上的競爭無處不在,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高中或大學可讀。

芬蘭之所以可以不考試、不排名,是因為他們國家的福利和經濟水平都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等。收入高的人多繳稅,收入低的人也會享受到同等的社會福利,因此不必擔心孩子因為成績差就過不上好生活。

但我們有小升初、中考、高考,每一次考試都是一場比賽,失敗的人與此同時也會失去很多選擇。

如今有很多家長都抱怨應試教育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去解決這個看似對立的問題,但卻不能完全否定應試教育。

因為對我們而言,雖不是全部,但大部分在學校競爭中被淘汰的人,都有可能面臨生病沒錢治、餓了沒東西吃,需要用一天在流水線上高強度的工作來維持基本溫飽的困境,這樣的未來,快樂嗎?

這就是為什麼當如今有一些試點學校開始取消排名時,家長們看不到孩子拿著成績單回家,會焦慮地私下建群自行排名。不是家長想讓孩子競爭,而是社會如此。

芬蘭的教育我們註定不可複製,但我們也能從這頭「領頭羊」中學到些什麼。

03芬蘭教育中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

1)平等與理解

相對芬蘭孩子那種在學習中自由快樂的氛圍,我們的孩子明顯緊張很多。

因為不論家長、老師、同學還是社會,對他們的要求都是苛刻的。也許他們不會關注孩子是否具備領導能力,友善有愛,只會關心他的分數在班上排名第幾。

對此,家長也要學會像芬蘭的教育者一樣,給予孩子平等和理解的眼光。挖掘孩子的弱勢,並盡力引導他在劣勢學科上產生興趣。

2)自律而非他律

相對於擁有主動學習熱情的芬蘭孩子來說,中國的孩子大多在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完成學習。這會讓他們產生很大的依賴性,常常自己不加探索、不變通,就習慣性求助。

只有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並且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幫他找到學習的魅力,才能使其擁有主動鑽研的積極性。

3)注重常識教育

中國的教育還是太側重於理論,因而高分低能的巨嬰,也成了社會上的一大群體。要學習像芬蘭教育一樣,把知識搬到日常生活中。

做家務、探索自然,並不是玩物喪志,家長同樣可以在孩子小時候告訴他肥皂泡的形成原理,森林中植物成長的動力來源。

請不要再跟孩子說:「你學習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你管。」

如今,我們也在慢慢尋求改變,但應試教育和高考仍然是目前最適合孩子的模式。

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在沒有把握的前提下,給孩子過度的快樂和自由。

快樂教育並不是指要快樂而不要教育,而是想辦法讓孩子快樂地接受教育,家長永遠不能忘了這一點。

相關焦點

  • 芬蘭人育兒有多硬核?芬蘭的教育方式適合我們嗎?拭目以待
    無論多小的孩子就放在草地啊沙坑裡讓隨便爬,重點是想吃什麼了手不擦不洗直接給他們吃!!!」北歐人相信,加深孩子們與所在環境的聯繫,本身就是特別好的教育。△芬蘭的童書都這麼硬核的嗎?小孩與鯊魚戲水?作為全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在芬蘭,沒有一個孩子會被貼上「你不行」「你不會」「你不擅長」「你很笨」這樣的標籤。在豆瓣的高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當國際新聞記者周軼君問道:「如果一個孩子,就是不擅長某個科目,比如數學,那你們會怎麼做?」老師們幾乎一致回答:「那可能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了問題。
  • 學習時間少,學習成績好,芬蘭教育秘訣到底是什麼?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績好,都能跟上班級的教育水平,然而,很多孩子一旦成績長期跟不上教學進度,老師就會給這個孩子貼上「差生」的標籤,而家長也會認為是自己孩子的問題,甚至覺得恨鐵不成鋼。 可是,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無論是被老師貼上標籤,還是被家長貼上標籤,孩子真的會認為自己不行,反而自暴自棄。
  • 南通環球少兒國際英語馬少林:做教育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南通的教育走在全國前列,不但得益於淵遠流長的教育傳統——清末南通籍的「狀元實業家」張謇,以一己之力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還有始終「朝前看」的教育意識和領先的教育模式——不論早年間全國知名的「縣中模式」,或是近年成果斐然的素質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設,都是南通的教育氛圍火火熱熱、轟轟烈烈的例證。
  • 《這就是芬蘭》:四代人的教育歷程
    文章來源:《這就是芬蘭》作者:Hannele Tavi96歲的達依多·維薩拉(Taito Vesala)見證了芬蘭課堂內黑板被平板電腦取代的歷史演變。後生晚輩的學習能力每每讓達依多驚喜不已。 達依多回憶說。「於是我所受的正規教育就這樣結束了,之後我全部的教育全都來自於生活這所大學。」達依多說道。二十年代的芬蘭剛剛贏得獨立不久,是一個基本以農業為主的「窮國」。達依多是全家第一個受過正規教育的成員。
  • 教育第一的芬蘭沒有考試?阻礙教育真的只有考試制度嗎?
    雖每次喊口號都是「快樂自由」教育,但每次執行的卻是恰恰相反,生怕自家孩子落後與別人家孩子半步。「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 沒有一個父母是不猶豫不焦慮的。最近嘟媽一口氣刷完了前段時間超級火的關於教育的一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 教育就像養花,需要靜待花開人生的「慢」藝術,適合就是最好教育
    教育孩子就像是在養花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靜待花開的人生,這是一個「慢藝術」的過程。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是處於焦慮狀態,擔心孩子不愛吃飯、瘦小成為黃毛丫頭。1、 適合就是最美的教育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成長方式和學習途徑,教育孩子沒有單一或明確的指向,像「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些都不過是無聊又矯情的語言,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天才,也沒有任何一位媽媽一生下孩子,她就是一名了不起的教育大師,這些都需要依靠努力和各種實踐去增加經驗和能量
  • 教育孩子:是「慢」好還是「快」好?你怎麼看
    那麼教育到底是快好還是慢好?無論快慢,適合孩子的最好。有人肯定就會說,你這就是廢話,問題是家長怎樣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家長要懂孩子是不是廢話,先問問自己:娃從0-18歲,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關鍵期,你清楚嗎?不懂或者知道的不全,可以自己查查看看,這裡就不囉嗦了。娃是什麼樣的個性品質,你清楚嗎?
  • 少就是多,慢才是快
    兩個多月,一直在讀《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這本書。迄今,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思考和做事都因之有明顯的改變。首先,我向孩子承認自己以前說過的一些話,做過的一些事有錯誤,或者有欠缺。2020年10月8日今天重讀Beyond feelings,P43感受到精讀的厲害勁,就在今天朗讀短短3分鐘的內容中,品味到了。
  • 《他鄉的童年》觀後感——芬蘭教育
    全主題教育,就是全方位教育,關於時間的教學,老師把年齡,臉,融入到時間的概念了,教會孩子從大方位,從很大的時間跨度去學習時間,應該說不是學習,而是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從家庭層面去教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從大角度,大視角讓孩子去看,而不是讓他局限於一個概念。要基於真實生活場景和主題去教育。
  • 芬蘭教育體制告訴我們何謂「less is more」
    如果芬蘭的中學數學教學與美國的方式相比很類似甚至有時候更差,為什麼芬蘭模式教出來的學生獲得了成功,美國的教育模式卻失敗了?區別不在於教學。好的教學是一方面,好的教學既可以在芬蘭找到,也能在美國找到。(當然差的教學也是如此)。二者之間的區別在於不那麼明顯,但是卻是根本性的區別。芬蘭的教育秉持「少即是多」的理念。這一國家口號深深地嵌入了芬蘭人的思維模式,是芬蘭教育理念的指導性原則。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追求的目標就是孩子聽話,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 好好學習,聽話 ,這個聽話是指聽家長的話,以家長的意願為導向,就在寫下這些字時,我剛對6歲的女兒說 「聽話,好孩子,快去洗刷.......」
  • 聽胎心可以分辨男女,快就是女孩,慢就是男孩,這個說法可信嗎
    準媽媽們發現自己懷孕後,最擔心、最關注的就是腹中孩子的健康了,不敢落下每一次產檢,希望自己的孩子順利降生,一切平安。孕媽們都非常期待每一次的產檢,這個過程充滿了驚喜和樂趣。男孩的胎心率比較慢,女孩的胎心率比較快,這種說法真的管用嗎?是否真的有科學依據呢?可能很多孕媽不知道,不僅僅是我們國內有這種說法,外國人也很認同這種預測孩子性別的方法,他們甚至把胎心率精確到了次數。
  • 我們從芬蘭教育中學到的東西
    芬蘭,這一僅有著五百多萬人口數量的北歐風小國,一開始我們了解他僅僅由於Nokia和憤怒的小鳥吧,而這兩年芬蘭再次發出現在我們眼球是由於PISA(國際經濟組織舉行的對15歲青少年的工作能力評定測試)檢測結果顯示,芬蘭多科考試成績名列第一名,一時間震驚全世界。
  •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因為自己從事的是教育行業,而且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多多少少會認為自己較沒有從事教育行業的人來說,更懂得教育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總認為自己非常愛孩子,認為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隨著教育時間的增長,在和孩子們打交道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之後,突然有一天發現原來的自己知道的是少之甚少。發現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問題,那就是——不是孩子每天在努力學什麼,而是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是否也該學點什麼了。 有時我會不斷反思自己:平時我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是愛孩子,那你真的是了解孩子嗎?
  •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但它的好與競爭無關
    翻完封面,一種焦慮感油然而生。對芬蘭教育絲毫不了解的我猜想,這一定是一本很雞血的書。 拼、贏、爭,近有海澱,遠有上海、香港,再到韓國、美國,我都能感受到。拼贏爭,似乎就是教育大環境的常態。不爭,哪來的競爭力嘛?
  • 芬蘭的教育理念
    6.考試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的,考試只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了解學生對於這門科目的認識到了哪裡。7.芬蘭人相信,孩子總應該要有一兩項感興趣的事情或活動,那是對於生命與生活周遭事物探索的基礎,也是能度過漫漫冬日的潤滑劑。8.書與閱讀,對於西方和芬蘭教育來說,就是培養孩子終生受用的生活興趣。讓書與人從小就產生互動,並成為能伴隨終生的友誼與養分。
  • 芬蘭教育為什麼成功?
    教師由學習的傳授者轉變為推動者,對學生少用外部評價多用內部評價(即自我評價)。創設主題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對學科知識進行運用、體驗、感悟、思考、發現和創新。▲▲公平教育:真正地幫助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公平教育源自民主平等普世的教育理念。芬蘭的教育去精英化,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普世教育,真正地尊重每一個人,為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
  • 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芬蘭,看看他們是怎麼教育孩子
    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芬蘭,看看他們是怎麼教育孩子大家好!歡迎來到內容匠人,內容匠人每天為你更新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內容匠人為各位家長們更新的教育理念是來自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芬蘭,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教育水平最好的國家究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又為什麼芬蘭會被譽為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
  • 我們留學,在芬蘭圖爾庫
    留學芬蘭,不僅僅是一個汲取知識的過程,同樣也是成長閱歷豐富的過程。和國內的同齡人比起來,也許我少了一些無憂無慮的快樂,但多了一份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責任感。幾年的留學生活已經讓我獲益匪淺,我也相信我會因此而受益終生。
  • 當我們說起教育時——《他鄉的童年-芬蘭篇》
    看芬蘭篇的時候,彈幕評論幾乎一邊倒,點讚芬蘭的教育觀念,吐槽中國式教育的嚴苛、死板、扼殺兒童的天分,似乎沒讓發這些話的人混出ta想混到的地位全部都「歸功」於中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中沒有競爭,講求公平,重在啟發,芬蘭的教育者一直努力給他們未來的花朵創造一種開放又較為個性化的環境和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