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2月26日訊「我們銀行沒有這種存摺。」看到這本明黃色、只有名片大小的存摺,銀行櫃檯裡的小姑娘瞟了一眼後說,這讓櫃檯前兩位老人的心裡都不禁咯噔了一下。
近日,新興街道西麗社區的兩位老人拿著一張22年沒動用過的老存摺去取錢,存摺裡是當年生產隊裡的結餘集體資金,他們想取出來用於上一代老人的公益救助,可如今時過境遷,當年的生產隊、信用社都不存在了,這筆錢還能取出來嗎?
一張「休眠」了22年的老存摺
鮮豔的明黃色封皮,簡潔地印著「浙江省嘉興信用社存款折」幾個大字,第一張內頁上用藍色墨水寫著「帳號:3-6091」、「戶名:三塔居民會」,籤章為「嘉興市嘉北信用社中山分社業務專用章」,第二頁存取表格中也全是手寫記錄,最後一筆交易記錄發生於1991年10月2日,支取700元,結存6824.85元。
記者在西麗社區看到了這張老存摺,它的保管人是今年67歲的朱阿三和77歲的朱福林,朱阿三是原三塔八隊的隊長,朱福林是原大隊幹部。朱阿三告訴記者,這張存摺當年是由他們兩人經手到嘉北信用社辦的,用來存大隊結餘的集體資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原生產隊居民集中入住西麗社區,之後再沒有生產隊結餘資金存入,也沒有什麼公共大事需要取錢,所以這張存摺就「休眠」了22年之久。
想趁有生之年取錢
還給「生產隊」
「我翻出來這張存摺,心想現在再不去取出來,以後恐怕再也取不出來。」為什麼以後再也取不出來呢?面對記者的這個問題,朱阿三笑著說,「我們都老了,因為這張存摺是我們兩個人共同籤字辦理的,換別人取不出錢,萬一其中一個不在了,想取這筆錢估計也難。」
他說,在22年前6000多元是比較大的一筆錢,現在可值不了那麼多了,估計利息也不會很多。不過還是要取出來,因為是集體資金,想取出來用到集體中去,當年生產隊裡的叔伯輩老人還有好幾個在世,都八九十歲了,想把這筆錢用於對他們的救助慰問金用。朱阿三還特地跟記者解釋,這筆錢取出來後,會交給另外一個人保管。「他是生產隊的經濟保管員,每次發救助金或者上門看望時,都由他記帳,我們每年還會讓他公開帳目,直到所有的錢全部用完。」
工作人員沒見過
取錢經歷頗費周折
「我一開始蠻擔心這張存摺會不會被銷帳了。」西麗社區居委會幹部小高說,她還特地上網查了一下,結果讓她更忐忑了,有的說太久的老存摺無法兌現,也有的說只要銀行查得到檔案就取得出錢。最後,小高建議老人先諮詢一下銀行。
「你們年輕人沒見過這種存摺吧,銀行裡的小姑娘也沒見過。」說起前些天的經歷,朱阿三又笑了,「我問過別人,以前在嘉北信用社的存款現在到了嘉興銀行,結果我們到櫃檯上一問,那小姑娘直接說『我們銀行沒這種存摺』。而且好幾個工作人員都說沒見過,後來還是請來了行長,幸虧行長認識這種存摺,他叫我們先到社區居委會開張證明,再到銀行換張新存摺,就可以把錢取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