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醫?鍾南山、侯凡凡也來回答了

2020-12-20 騰訊網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醫務人員們衝在與病魔鬥爭的最前線。懸壺入沙場,白衣作戰袍。

厚厚的防護服下,他們有雙明亮透徹的眼睛;摘下口罩時,她們有最溫暖的笑容。

都說學醫苦,都說從醫累,為什麼還要當醫生?

8月19日,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聯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起「你,為什麼要當醫生」特別徵集令。

剛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攻克慢性腎病的侯凡凡院士,國醫大師周岱瀚,至今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2020年「最美醫生」蔡衛平,白衣執甲馳援湖北的抗疫英雄管向東、張忠德、郭亞兵……他們都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

徵集活動獲得了廣東各大醫院、醫學院校、疾控機構等單位的熱烈響應,醫生和醫學生們積極投稿,寫下自己從醫的初心。我們篩選了其中一部分投稿,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學醫初心吧!

守護

都說真正的成長,是悄無聲息的。

面對生離死別的那一瞬,大概是每一個人最無力的時刻。

但在一些人心裡,最堅強的種子,伴著淚水生根發芽。

王春輝

在我上高二那年,我18歲的哥哥因車禍去世了。決定學醫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我沒有什麼懸壺濟世的夢想,只是認定了學醫能更好的守護所愛之人。離那場車禍已經十年之久,這十年裡,偶爾也會想,如果事發時我在現場,如果那時我已經掌握了一些急救知識,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我清楚地知道生命的重量,所以我要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守護好自己家人的同時,也盡力幫更多人守住他們的幸福。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科醫生王春輝

任俊男

少年學醫,為護小家。小時候父母忙於工作,外婆陪伴了我更多的童年。然而因為癌症,外婆帶著遺憾離開了,那時自己下定決心學醫為守護這個家。

青年從醫,護衛大家。一路走來,初心未改,擇醫不悔。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皮膚科任俊男

李天

學醫是為了父親,因為臨近高考前我才知道父親為了不影響我考試,已經在海口住院多日,因此高考前夕,我把所選專業改為醫學。我所學習這一切的意義是為了挽救生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泌尿外科醫生李天

耍帥

電視劇裡,穿著帥氣的白大褂,總是風度翩翩的醫生,讓無數人心生景仰。

然而實際踏入這行,醫生們才知道「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每天忙得連飯都吃不上幾口,哪有時間耍帥?

其實,你們本來就自帶光芒。

胡天祥

學醫前羨慕白大褂著身的風度翩翩和儒雅從容,進入醫門方知大醫精誠的至高追求和醫學世界的浩瀚無垠,體會到醫路漫漫、孜孜追求和人間冷暖、悲歡離合,堅定信念,醫往情深。

——廣東省中醫院胡天祥

馮慶陽

學醫的初心,就是想穿上帥氣的白大褂幫病人排憂解難。小時候經常生病,成了醫院的常客,對醫院有莫名的熟悉感,每次看到醫生給我認真看病的樣子,心裡都暖洋洋的,自己也想成為讓別人暖洋洋的人!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眼科醫生馮慶陽

王敏

從本科到碩士再到現在的博士,我願意在人生的這場馬拉松裡,盡我所學,盡我所知,盡全力救治每個病人,認真對待每個病情,永遠不負自己醫學生誓言的初心!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王敏

堅守

學醫有千百種緣由,但堅守有共同的信念。

鄉村醫生、社區醫生、外科醫生、公衛醫生、麻醉醫生……

他們都是我們的「健康守護者」。

曾玉華

行醫救人,需要真本事。我雖在農村,但不斷專研,提高技術,目前手握兩項國家專利,減輕了眾多基層群眾的病疾。我的願望是掌握更多的技術,服務農村百姓。

——惠州市惠陽區鎮隆鎮樓寨村下列衛生站鄉村醫生曾玉華

李楊藝

這是我畢業到珠海從事衛生工作第19年。從到香洲區南屏鎮衛生院工作開始,我就一直在基層衛生崗位上工作。疫情中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

——珠海市香洲區第二人民醫院李楊藝

曹桂華

任何突發傳染病疫情都離開不了艱苦細緻的流行病學調查。從醫50年,我能為人類健康默默無聞地作些貢獻,無怨無悔!如果有來生,我還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流行病學公衛醫師這一神聖而又光榮的職業。

——深圳市龍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主任醫師曹桂華

唐曜

如果把疾病比喻成怪獸,麻醉醫生更喜歡權衡打怪獸的時機,喜歡把怪獸麻醉了,探好山洞路線再靜悄悄地打怪獸。麻醉醫生終其一生為之奮鬥的或許正是默默無聞的舒適化醫療。

——中山市中醫院麻醉科唐曜

黃偉佳

已經當了快10年的腦外科醫生了,早已經習慣了沒日沒夜的工作,習慣了忙碌的節奏。

讓我堅持的,是家屬和病人面帶笑容時說的那句話「黃醫生,我們出院啦」。感恩信任!

——南醫三院神經外科黃偉佳

熊明洲

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生,就要能堅持在不被人關注的崗位為最弱勢的群體提供最需要的幫助,這是公共衛生利他主義的核心,也是日後我投身麻風病性病防治工作和援漢抗疫的動力!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熊明洲

【策劃】李秀婷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朱曉楓 黃錦輝

【拍攝】張梓望 徐昊

【視頻剪輯】周鑫宇 羅斌豪

【海報設計】譚唯 吳穎嵐 崔澄碧

【統籌】趙楊 張西陸 王良珏 張盛良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院士最新研判: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檢驗人如何應對?
    12月19日 12月19日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出現新課題——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注意新冠病毒「環境傳人」,國內防控面臨兩大風險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出現新課題——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同時強調,進入冬季流感高發季,流感、新冠在症狀上相似,診斷上如何快速將兩者區分開,也給醫務人員帶來新挑戰。
  • 「鍾南山爺爺為什麼哭了」深圳小學生收到鍾南山回信激動難眠
    今年初,因為疫情的緣故,田心小學全體學生居家開展項目式學習,三(3)班的唐珩越同學每天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關注疫情最新動態,當她看到鍾南山爺爺哭泣落淚的時候,便決定開展以《鍾南山爺爺為什麼哭了?》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
  • ...鍾南山等九位院士出席 頂級智庫齊聚廣州 打造「中國醫檢」新名片
    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主席鍾南山院士,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曄光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科主任侯凡凡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張學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院士,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院士等9位院士,與來自全國的500位臨床、檢驗、病理及醫學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
  • 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等九位院士...
    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主席鍾南山院士,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曄光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科主任侯凡凡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張學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院士,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院士等9位院士,與來自全國的500位臨床、檢驗、病理及醫學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
  • 她收到鍾南山的「開學禮物」!網友:可以收藏一輩子
    7個月前浙江衢州女孩王逸君給鍾南山院士寫信稱「立志要當醫生」近日她收到鍾南山的親筆回信12歲女孩收到鍾南山的回信今年二月新冠疫情尚在肆虐鍾南山院士忙碌的身影其中一份寄給了鍾南山8月28日她收到了鍾南山回信便箋上鍾南山用毛筆工整地寫著:
  • 你為什麼學醫?選擇從醫?清華大學的學生們這樣回答,讓人尊敬!
    研讀間策劃了「我為什麼選擇從醫?」這一主題調查,邀請到了57位清華醫學生和從業者,分享他們的故事。無論堅守或退縮,熱愛或迷茫,都是他們真實的聲音。「在清華,醫學生是一個少數派的存在。」作為「離上帝最近的科學工作者」,這群清華醫學生的回答中,有理想主義的熱血與憧憬,也有面向現實的矛盾與糾結。「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長眠在紐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在兩份答卷中被提及。
  • 鍾南山談高考志願填報:希望更多年輕人願意學醫
    昨天(29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總臺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更多年輕人願意學醫。採訪中,鍾南山院士回憶了自己選擇學醫時的經歷,講述了作為醫生的責任和擔當。受父母影響決定當一名醫生鍾南山院士說,自己選擇學醫很主要的原因是受父母影響。因為父親、母親都是醫生,所以從小耳濡目染。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我父親是兒科的醫生。
  • 金域醫學「醫檢4.0」戰略發布 鍾南山等9位院士賦能中國醫檢「最強...
    原標題:金域醫學「醫檢4.0」戰略發布 鍾南山等9位院士賦能中國醫檢「最強大腦」   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數據驅動醫學發展
  • 鍾南山發布會講話全文來了!全程高能
    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回溯非典廣州經驗,介紹廣醫疫情防治特色和經驗,並回答記者多個問題。鍾南山:首先要對新冠病毒溯源才能回答這個問題!鍾南山在通氣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未必發源於中國。這是否意味著新冠肺炎的「零號病人」也有可能在國外,是通過輸入到中國來的?對此,鍾院士在會後補充,從科研的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
  • 鍾南山到母校為「鍾南山」塑像揭幕:學醫不是為了多賺錢
    華附立起校友鍾南山塑像!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華附」)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附中日),校友鍾南山院士到現場為塑像「鍾南山」揭幕。該塑像作品立於華附奧校樓前。鍾南山勉勵學生,希望有一些人能夠學醫,能夠當醫生,希望華附成就很多的英豪。
  • 鍾南山院士呼籲年輕人學醫,醫護人員數量少,醫學專業值得報考
    鍾南山呼籲年輕人學醫近日,鍾南山院士呼籲廣大高考生學醫,因為中國現有醫護人員數量太少了,希望更多年輕人投入醫學事業的發展中來,造福更多的老百姓。鍾院士表示,在一些省份最低分的考生學醫,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最高分的學生才能夠學醫。為什麼只有高分考生才能學醫呢?
  • 鍾南山談科學家成為偶像的目的,曾寄語醫學生這樣一句話
    近日,鍾南山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發表致辭。他表示,數不清的青年人都以科學家為偶像,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成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對偶像的盲從,讓他們通過偶像學到對問題的看法,更多地問問為什麼。」
  • 美國請鍾南山視頻,鍾南山英文回答(教育我們孩子搞科研學英語)
    2020年3月12日19:00,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院士與醫院重症監護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美國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進行多方視頻連線。鍾南山院士又成為了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的孩子們都了解他的事跡,以他為榜樣,這才是孩子們的偶像。
  • 「我為什麼選擇學醫?」
    「我為什麼學醫」他們為什麼選擇學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多位醫學生後發現,自己或家人的生病經歷、家庭背景、家人職業的影響都會成為醫學生們選擇這條神聖道路的原因。說起自己為什麼學醫,北京大學醫學部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韓樂這樣說。韓樂表示,從小媽媽就告訴他,醫生是一個神聖而高尚的職業。在經歷過姥姥的事之後,他在大學中研究那種腫瘤的發病機制,寫了一篇綜述並向國際知名的腫瘤學雜誌投稿。「我希望自己在未來繼續研究惡性疾病,為人類戰勝這些疾病添磚加瓦。雖然姥姥沒能看到我進入北大醫學部,但我還能幫助更多的人緩解病痛。」
  • 侯凡凡院士:建議做個尿常規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科主任侯凡凡在上周做客直播節目《南都健康大講堂》中表示,早期發現腎病的重要手段,實際上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尿常規檢查。尤其對於一些有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等基礎疾病患者,更應該要在體檢中加入尿常規。另外,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不明原因的浮腫、血壓升高等,最好去醫院儘早就醫,因為這很可能預示著,您的腎臟出現問題。
  • 沈佳欣,鍾南山院士沒時間搭理你,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沈佳欣之所以被推上風口浪尖是因為她的一條微博,這條微博矛頭直指我們的國之脊梁鍾南山院士,她對鍾院士發出的一連五個問號也直接引起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這個時代還需要質疑嗎?當然需要,無論哪個時代,質疑都是一種值得讚揚的精神。
  • 鍾南山1200元掛號費被嫌貴,演唱會門票貴不貴?
    為什麼呢?因為人紅是非多啊!這不,最近就有網友曬出了鍾南山院士的掛號費截圖,其中1200元的掛號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對此,部分人都覺得1200元的掛號費實在是太貴了,老百姓根本掛不起號。甚至有人說鍾先生不過是一個體育生出生,指望他做什麼?
  • 為什麼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學醫了呢?
    如果確實如此為什麼很多家長在高考志願時不想讓自己孩子學醫了呢?在規培期間的醫學生工資有多少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首先,費用問題,我作為一名醫學生,我深知我們實習期間是沒有薪水的,而且我們雖然人不在學校但是我們的學費還是照樣要交的,並且實習期間還需要自己租房子,水電費,夥食費都需要自己來扛。這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 要做就做鍾南山這樣的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們怎樣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培養出如鍾南山這樣優秀傑出的人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追根溯源,了解一下鍾南山的人生經歷和成長曆程,以期在未來的中國,可以培養出無數的鐘南山,培養出無數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