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醫務人員們衝在與病魔鬥爭的最前線。懸壺入沙場,白衣作戰袍。
厚厚的防護服下,他們有雙明亮透徹的眼睛;摘下口罩時,她們有最溫暖的笑容。
都說學醫苦,都說從醫累,為什麼還要當醫生?
8月19日,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聯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起「你,為什麼要當醫生」特別徵集令。
剛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攻克慢性腎病的侯凡凡院士,國醫大師周岱瀚,至今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2020年「最美醫生」蔡衛平,白衣執甲馳援湖北的抗疫英雄管向東、張忠德、郭亞兵……他們都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
徵集活動獲得了廣東各大醫院、醫學院校、疾控機構等單位的熱烈響應,醫生和醫學生們積極投稿,寫下自己從醫的初心。我們篩選了其中一部分投稿,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學醫初心吧!
守護
都說真正的成長,是悄無聲息的。
面對生離死別的那一瞬,大概是每一個人最無力的時刻。
但在一些人心裡,最堅強的種子,伴著淚水生根發芽。
王春輝
在我上高二那年,我18歲的哥哥因車禍去世了。決定學醫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我沒有什麼懸壺濟世的夢想,只是認定了學醫能更好的守護所愛之人。離那場車禍已經十年之久,這十年裡,偶爾也會想,如果事發時我在現場,如果那時我已經掌握了一些急救知識,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我清楚地知道生命的重量,所以我要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守護好自己家人的同時,也盡力幫更多人守住他們的幸福。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科醫生王春輝
任俊男
少年學醫,為護小家。小時候父母忙於工作,外婆陪伴了我更多的童年。然而因為癌症,外婆帶著遺憾離開了,那時自己下定決心學醫為守護這個家。
青年從醫,護衛大家。一路走來,初心未改,擇醫不悔。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皮膚科任俊男
李天
學醫是為了父親,因為臨近高考前我才知道父親為了不影響我考試,已經在海口住院多日,因此高考前夕,我把所選專業改為醫學。我所學習這一切的意義是為了挽救生命。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泌尿外科醫生李天
耍帥
電視劇裡,穿著帥氣的白大褂,總是風度翩翩的醫生,讓無數人心生景仰。
然而實際踏入這行,醫生們才知道「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每天忙得連飯都吃不上幾口,哪有時間耍帥?
其實,你們本來就自帶光芒。
胡天祥
學醫前羨慕白大褂著身的風度翩翩和儒雅從容,進入醫門方知大醫精誠的至高追求和醫學世界的浩瀚無垠,體會到醫路漫漫、孜孜追求和人間冷暖、悲歡離合,堅定信念,醫往情深。
——廣東省中醫院胡天祥
馮慶陽
學醫的初心,就是想穿上帥氣的白大褂幫病人排憂解難。小時候經常生病,成了醫院的常客,對醫院有莫名的熟悉感,每次看到醫生給我認真看病的樣子,心裡都暖洋洋的,自己也想成為讓別人暖洋洋的人!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眼科醫生馮慶陽
王敏
從本科到碩士再到現在的博士,我願意在人生的這場馬拉松裡,盡我所學,盡我所知,盡全力救治每個病人,認真對待每個病情,永遠不負自己醫學生誓言的初心!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王敏
堅守
學醫有千百種緣由,但堅守有共同的信念。
鄉村醫生、社區醫生、外科醫生、公衛醫生、麻醉醫生……
他們都是我們的「健康守護者」。
曾玉華
行醫救人,需要真本事。我雖在農村,但不斷專研,提高技術,目前手握兩項國家專利,減輕了眾多基層群眾的病疾。我的願望是掌握更多的技術,服務農村百姓。
——惠州市惠陽區鎮隆鎮樓寨村下列衛生站鄉村醫生曾玉華
李楊藝
這是我畢業到珠海從事衛生工作第19年。從到香洲區南屏鎮衛生院工作開始,我就一直在基層衛生崗位上工作。疫情中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
——珠海市香洲區第二人民醫院李楊藝
曹桂華
任何突發傳染病疫情都離開不了艱苦細緻的流行病學調查。從醫50年,我能為人類健康默默無聞地作些貢獻,無怨無悔!如果有來生,我還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流行病學公衛醫師這一神聖而又光榮的職業。
——深圳市龍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主任醫師曹桂華
唐曜
如果把疾病比喻成怪獸,麻醉醫生更喜歡權衡打怪獸的時機,喜歡把怪獸麻醉了,探好山洞路線再靜悄悄地打怪獸。麻醉醫生終其一生為之奮鬥的或許正是默默無聞的舒適化醫療。
——中山市中醫院麻醉科唐曜
黃偉佳
已經當了快10年的腦外科醫生了,早已經習慣了沒日沒夜的工作,習慣了忙碌的節奏。
讓我堅持的,是家屬和病人面帶笑容時說的那句話「黃醫生,我們出院啦」。感恩信任!
——南醫三院神經外科黃偉佳
熊明洲
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生,就要能堅持在不被人關注的崗位為最弱勢的群體提供最需要的幫助,這是公共衛生利他主義的核心,也是日後我投身麻風病性病防治工作和援漢抗疫的動力!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熊明洲
【策劃】李秀婷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朱曉楓 黃錦輝
【拍攝】張梓望 徐昊
【視頻剪輯】周鑫宇 羅斌豪
【海報設計】譚唯 吳穎嵐 崔澄碧
【統籌】趙楊 張西陸 王良珏 張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