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不管是年幼孩童還是已有閱歷的成年人,幾乎人人都知道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截圖
在封神故事中,他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三兒子,上面有兩個哥哥,分別叫金吒、木吒,後來父子四人和楊戩、韋護、雷震子三人一同肉身成聖。在《西遊記》中,他是託塔李天王李靖的三太子,同樣有兩個哥哥金吒、木叉。
於是問題來了——李靖給孩子起名很像是依據中國傳統五行之說,但按照這個邏輯,三娃不是應該叫水吒、火吒、或者土吒嗎?為什麼到他這兒就變成哪吒了呢?
影視作品中的哪吒之名
部分影視作品曾試圖解釋過哪吒的名字,比如在2001年TVB版《封神榜》中,殷十娘(哪吒的娘)被設定成一個書沒讀多少但能上陣殺敵、與李靖「雙劍合璧」的高手。她一出場就是大著肚子策馬到戰場助力李靖,本應該在家安胎的她說:「這個胎安了三年零六個月了,一直都不肯出來,這會應該也沒事。」又和李靖說起孩子的名字,「女的叫銀吒,聲若銀鈴之意;男的就叫銅吒或鐵吒,銅皮鐵骨。」
李靖制止了夫人,並為孩子取名哪吒,將之解釋為「降魔伏妖」,這是這版電視劇對哪吒名字的解釋。
2001年TVB版《封神榜》截圖,劇中李靖希望哪吒長大以後降妖伏魔,莫負李家三代忠烈之名
將「哪吒」二字解釋為「降妖除魔」的說法受到一部分人認可,其主要依據應該是字典對「哪」「吒」的解釋。
據《辭海》(2106頁)、《康熙字典》(176頁)記載,「哪」字有一意可指「儺」,本意是驅邪除惡,鬼神之偶像。「吒」據傳也有類似含義,有人認為,在神話傳說中,作為天地間的第一個聲音的"吒"字,蘊含著天道至高無上的聖威,是萬邪、諸惡的剋星,有著不可匹敵的力量——民間傳說盤古隕落後,各方妖邪紛紛前來欲要吞噬盤古血肉,可是盤古此時早已身化山河無法動彈,危機之際,盤古怒然大吼一聲"吒",將各方妖邪紛紛誅殺。
這種傳說應該是對字意的發散:《說文解釋》中「吒」為叱怒,生氣地大聲呵斥,宋代《重修玉篇》中「吒」與「吒」「喥」同;明朝《正字通》在《說文》基礎上增加了一條解釋「梵書吒婆此言障礙」。到現代字典中,吒已具有「神話傳說中的人名用字」的解釋。
從字義出發,此二字合而起名確實很貼合哪吒人設,但「哪」「儺」相通以及「吒」字的神話意味頗有種習俗形成日久之後人們附會之感。
走字義解釋套路的還有電視劇《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這部劇估計是拿不準「哪」該怎麼解釋,只取了「吒」「吒」相通的解釋,劇裡哪吒的起名任務被交給了哪吒的舅舅:
李靖因哪吒出生之異象欲殺子被夫人阻攔而被氣跑後——
殷夫人對哥哥說:「哥,給孩子起個名字吧!」
哪吒的舅舅說:「子牙兄說他日後會叱吒疆場,就叫他哪吒吧!」
若按叱吒疆場的邏輯取名,為什麼要叫哪吒不叫哪吒呢?而且金吒、木吒都是吒,三弟為什麼不叫水吒?「哪」究竟什麼意思?
除此之外,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對哪吒名字的解釋仿佛是將腦洞搬上了熒幕。這部劇中,女媧侍童靈珠子犯錯被貶,下凡與狐妖鬥法受傷後被殷夫人所救,卻不想後來再與狐妖鬥法時不慎牽連殷夫人,還與狐妖在殷夫人體內展開了打鬥,為了報答殷夫人之前的救命之恩,靈珠子選擇留在她腹中,投胎成了她的孩子。好不容易孩子出生了,殷夫人要求李靖給孩子起名,對話是這樣的——
殷夫人:「這家對你,也就是個客棧飯館而已,金吒木吒尚且有個名字,你現在要走了,這娃娃的名字呢?你連個名字都不起,你個當爹的也太鐵石心腸了。」
李靖:「這孩子來路蹊蹺,也不知道他打從哪裡來,就叫他哪吒好了。」
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截圖,殷夫人正讓李靖給孩子起名
按照這個邏輯,哪吒應該是讀「n zhā」了,《康熙字典》已言明哪吒念「né zhā」,這部劇的解釋大概除了表現李靖對哪吒的不重視,就是準備逗觀眾樂吧。
動漫《十萬個冷笑話》也曾將哪吒的出生和名字作為調侃的「梗」——
向右滑動:動漫《十萬個冷笑話》截圖,圖1為調侃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生了個「球」;圖2為對哪吒「男生女相」的惡搞,將哪吒形象定義為金剛芭比;圖3為太乙真人為哪吒起名的惡搞。
不過《十萬個冷笑話》雖然惡搞哪吒形象,全片逗趣,但他們也確實注意到了一個點——原著中,哪吒的名字是李靖請「送上門來」的師父太乙真人給他起的,而不是由李靖、殷夫人(動畫《小哪吒》)或者哪吒的舅舅起的。
書中的哪吒之名
1990年傅藝偉版《封神榜》,關於哪吒出生起名的情節上算是最貼合原著的,原著此段情節如下:
只見兩個侍兒,慌忙前來:「啟老爺:夫人生下一個妖精來了!」李靖聽說,急忙來至香房,手執寶劍,只見房裡一團紅氣,滿屋異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圓轉如輪。李靖大驚,望肉球上一劍砍去,劃然有聲。分開肉球,跳出一個小孩兒來,滿地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鐲,肚腹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這位神聖下世,出在陳塘關,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靈珠子化身。金鐲是「乾坤圈」,紅綾名曰「混天綾」,此物乃是乾元山鎮金光洞之寶。表過不題。只見李靖砍開肉球,見一孩兒滿地上跑。李靖駭異,上前一把抱將起來,分明是個好孩子,又不忍作為妖怪壞他性命。乃遞與夫人看。彼此恩愛不舍,各各憂喜。
卻說次日,有許多屬官,俱來賀喜。李靖剛發放完畢,中軍官來稟:「啟老爺:外面有一道人求見。」李靖原是道門,怎敢忘本。忙道:「請來。」軍政官急請道人。道人徑上大廳,朝上對李靖曰:「將軍,貧道稽首了。」李靖忙答禮畢,尊道人上坐。道人不謙,便就坐下。
李靖曰:「老師何處名山?甚麼洞府?今到此關,有何見諭?」道人曰:「貧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聞得將軍生了公子,特來賀喜。借令公子一看,不知尊意如何?」李靖聞道人之言,隨喚侍兒抱將出來。侍兒將公子抱將出來。道人接在手,看了一看,問曰:「此子落在那個時辰?」李靖答曰:「生在丑時。」道人曰:「不好。」李靖答曰:「此子莫非養不得麼?」道人曰:「非也。此子生於丑時,正犯了一千七百殺戒。」又問:「此子可曾起名否?」李靖答曰:「不曾。」道人曰:「待貧道與他起個名,就與貧道做個徒弟,何如?」李靖答曰:「願拜道者為師。」
道人曰:「將軍有幾位公子?」李靖答曰:「不才有三子;長曰金吒,拜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為師;次曰木吒,拜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為師。老師既要此子為門下,但憑起一名諱,便拜道長為師。」道人曰:「此子第三,取名叫做『哪吒』。」李靖謝曰:「多承厚德命名,感謝不盡。」喚左右:「看齋。」道人乃辭曰:「這個不必,貧道有事,即便回山。」著實固辭。李靖只得送道人出府。那道人別過,逕自去了。(《封神演義》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由原著可以了解到,哪吒是位神聖轉世,他的名字是太乙真人給起的。
傅藝偉版《封神榜》截圖,太乙真人到李靖家收徒
故事中,太乙真人親自上門賀喜李靖再添麟兒,看完相說小孩以後會犯一千七百殺戒,知道孩子還沒起名後,說要收徒並為他起名,起好名字就直接離開了,仿佛專門來給哪吒起名。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太乙的確是來收徒的。不過也有人將太乙真人給哪吒起名的情節理解成太乙為了減少李靖與哪吒之間的親緣羈絆,而將哪吒的起名權要了過來。這種觀點認為,太乙真人早已算到哪吒與李家親緣淺薄,且命中有劫,此起名情節為後文哪吒「剖腹、剜腸、剔骨肉還於父母」埋下伏筆。
這種結合上下文推斷型分析雖有合理性,還試圖解釋哪吒的名字為什麼和金吒、木吒不在一個邏輯線,但問題的本質還在——哪吒為什麼叫哪吒?
突破點也許在哪吒「神聖轉世」的身份上。他是個有身份的人,本身應是位神,作為「姜子牙先行官」下凡參與伐紂,出生時,太乙前來恭賀迎接以確保他加入闡教陣營,哪吒之名會不會和他作為神的身份有關呢?
很有可能。
那他是哪位神呢?眾所周知,《封神演義》的內容是封神,時間線非常早,為後世流傳的很多神靈編了來頭。
按照當時的宗教和民俗語境,《封神演義》關於哪吒一家的設定,受刊行於明代中期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那吒太子」條、五卷 「太歲殷元帥」 「鐵元帥」「靈官馬元帥」條內容的影響最大。和《封神演義》年代相近的《西遊記》按作者生平、年齡推算,成書應該稍早於《封神演義》,它可能也是《封神演義》參考的對象,但是關係不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密切。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那吒太子」條插圖
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西遊記》都並非哪吒形象的起源,它們描繪的故事情節大同小異,也是參考之前的民間傳說再各自堆加私設的結果。
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將哪吒故事自唐宋至明代不同發展階段的要點情節簡單列了一個表格以供參考:
哪吒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人所譯的《佛所行贊·生品》《毗沙門天王儀軌》《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等佛典,佛典中,他是毗沙門天王之子,佛法的保護神。唐代鄭棨《開天傳信記》、宋贊寧《宋高僧傳》卷十四的《道宣傳》、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九二《異僧六》、宋曾慥《類說》卷六等書均載哪吒 「護法和尚」之事。可見,哪吒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唐宋時期的佛教典籍以及文人著作中。這時故事中的哪吒的身世才是我們真正要找的答案。
從哪吒最早的出處看,哪吒之所以叫哪吒,有兩個關鍵點:毗沙門天王之子的身份與佛經翻譯的形成渠道。
毗沙門天王是誰?他的兒子又是誰?
毗沙門天王又名北方多聞天王,為佛教護法之神,四天王之一。據說,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毗羅,別名施財天(意為"財富的贈予者"),早在印度古代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書中就已出現過。其法像一般身色如旃檀黃金,一面二臂,右手豎立把持各種珍寶鑲嵌裝飾之幢,左手捉持能變吐無盡寶藏之吐寶鼠,面色微怒。
敦煌莫高窟毗沙門天王立像(壁畫)(藏於法國吉美美術館)
毗沙門天王信仰在中原的流行主要集中在唐朝,唐代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記述說: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裡,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玄宗大悅,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還以天王形象繪製旗幟,號曰「天王旗」,以保佑武運昌隆。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唐朝、手託寶幢的天王……有沒有感覺很像誰?是的,像故事中哪吒的爸爸託塔天王李靖。很多人都認為,《封神演義》與《西遊記》中的託塔李天王李靖的形象即從「多聞天王」而來。結合大唐軍神李靖的威名以及毗沙門天王在安西等地徵戰中顯靈護佑的傳說,李靖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產生糅合併不難理解。
民國煙畫片《西遊記-託塔李天王》
再來說說毗沙門天王的兒子。
毗沙門天王據傳有多位太子,具體說法不一。這裡我們主要依據《毗沙門最勝太子那吒拘代羅甘露如意王神咒經》的內容做討論:毗沙門天王有五位太子,長子最勝即甘露太子;二太子獨童子,即是獨健太子;三太子那吒;四太子常見;五太子禪膩師。
所以哪吒的原型就是佛教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最原始的記載來自《佛所行贊》:「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悉大歡喜。」「那羅鳩婆」又譯作「那吒俱伐羅」,簡稱「那吒」。這兩種翻譯都是佛經譯者按梵語讀音結合佛教文獻常用字詞翻譯的結果,前面說到明代字書《正字通》釋「吒」時說:「梵書吒婆」,可能就體現了當時社會「吒」在梵語翻譯、佛教典籍中是常用字。
終於破案了。哪吒之所以叫哪吒,是因為他的原型身份是佛教之神,名為那羅鳩婆,為梵文佛經音譯的稱呼,又譯作「那吒俱伐羅」,簡稱「那吒」。
86版《西遊記》截圖,託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
《封神演義》中的李靖和哪吒都溯源找到了原型,和他們一樣也封神了的金吒和木吒是不是也有特殊身份?是的。
傅藝偉版《封神榜》中的金吒、木吒
金吒本不叫金吒,叫軍吒或者君吒;木吒,也稱木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那吒太子」載:「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叱,次木叱,帥三胎那叱。」
《西遊記》第八十三回有:
天王道:「我止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小兒名金吒,侍奉如來,做前部護法。二小兒名木叉,在南海隨觀世音做徒弟。三小兒得名哪吒,在我身邊,早晚隨朝護駕。一女年方七歲,名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會做妖精!」
明世德堂刻本的《西遊記》中「金吒」為「君吒」。
軍吒的原型也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還對上了排行——大哥甘露太子。甘露太子叫軍荼利明王,也寫作「君吒利明王」,是密宗的明王,重要神祇,他的名字依舊是按梵文翻譯縮寫的套路來的。
木叉是不是二哥獨健太子這不太清楚,因為佛經中關於獨健太子的記載很少。木叉的存在大概是因為,哪吒作為故事的主角,是「三」太子,為了讓減少故事歧義,完善哪吒的家庭背景,大哥已經找到了,還差個二哥,用獨健太子的形象不太行,因為記載太少太陌生,得重新安排一個。於是找到了唐代僧人木叉。木叉應該是唐代高僧僧伽大師的弟子,這位僧伽大師有兩個弟子,一個叫惠岸,一個叫木叉,但人們認為他們是一個人,於是在《西遊記》中我們可以看到:
那菩薩吩咐概眾諸天各守仙境,著善財龍女閉了洞門,他卻縱祥雲,躲離普陀巖,到那邊叫:「惠岸何在?」惠岸乃託塔李天王第二個太子,俗名木叉是也,乃菩薩親傳授的徒弟,不離左右,稱為護法惠岸行者,即對菩薩合掌伺候。菩薩道:「你快上界去,見你父王,問他借王罡刀來一用。」(《西遊記》第四十二回)
所以,金吒、木吒這兩個看起來是按傳統五行命名邏輯起的名字,很可能是跟哪吒屬於一個命名系統的,更多的因為翻譯諧音而得名。從軍吒到金吒,木叉到木吒,也許是百姓按照軍吒、哪吒的尾字,結合「吒」「叉」相近,統一了「吒」,再按照五行中金在木前的邏輯,結合「軍」「金」相近的讀音,把軍吒改成了金吒。讓軍吒一看就是木叉的哥哥。而哪吒的讀音實在套不進五行,而且還是主角,不好改名就保持了原本的稱呼。
中國古代神話內容多元豐富,既有盤古開天地等本土創世傳說,也有印度佛教構建的精彩世界。文化傳說湧入某地後被本土化其實不算稀罕事,但我們通過探索其事物背後的邏輯,可以了解繁複多彩的歷史,拓展更加廣闊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