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棲吳宅,現代盒子中的「傳統厝」!

2020-12-24 易築土木在線
王寧

莆田市棲梧村吳宅坐落在村民們新蓋起的一幢幢小高樓之間。簡潔的體量、明快的顏色、大小不一的矩形開窗賦予了它在地方民居背景下的獨特形象。同時,曲線的紅瓦屋頂,隱約可見的空中庭院,再加上街巷中親切的紅磚又隱約傳達了其在傳統環境中的謙和姿態。整個住宅的設計便圍繞著如何解讀傳統文化與現代性的雙重意義展開。

從街巷望向莆棲吳宅 王寧
從街巷望向莆棲吳宅 王寧

01. 老街中的現代起點

吳宅是吳氏兄弟倆為他們和父母建造的一棟現代家宅。現代主義早期白色方盒子時期所應對的建築場景成為了我們對建築形象的初期設想。所有的體量控制,窗洞口都遵循著現代建築的形式功能原則,作為鄉村背景下的理性表達。而莆仙地方特色的捲曲屋頂則被抽象轉化成現代幾何的高處輪廓線。

棲梧村現代風貌的全新開始 王寧

02. 新樓厝的傳統民居之考

莆仙民居傳統大厝是中國傳統民居中獨具特色的一支。曾經的厝在水平方向上佔地不斷縮減,反而在垂直方向上持續生長成樓厝。往日的平面布局形式以一種適配當代城鎮環境的新模式被重新組合摺疊,裝進了現代建築的方盒子裡。

福建傳統大厝各部分名稱示意
重新組合摺疊成的現代樓厝

設計遵循一直以來莆仙傳統民居中明確中軸對稱、主次分明的平面設置,同時加入對兩家人生活相對獨立的考慮:三開間的基本平面形式,明間部分為公共區域會客或豎向交通,兄弟倆分別擁有左右兩側的多層起居套間。一層以會客為主,二、三層則是臥室、書房等生活起居空間。頂層則到達空間序列的高潮。

一層平面圖

豁然開朗的屋頂庭院把傳統厝內的庭院搬至空中。屋頂層分為合院式的內向水院以及全開放的室外景觀兩部分。內向水院四周環繞布置茶室等會客空間,四水歸堂的傳統屋簷曲線匯於中庭水景。親近的客人可以隨主人一齊登高,在屋頂院落的室外擺椅上喝茶煮酒、閒聊笑談。

豁然開朗的屋頂傳統庭院 王寧

03. 與村落場所的親密對話

吳宅所在的位置正是村內幾條大路小道的交點處。住宅的立面簡潔低調,大大小小或連續或獨立的開口除了與內部的功能空間相對應,調節室內光線明暗、通風之外,還與四通八達的街巷空間對話。既能作為村內小路行走中的遠處對景,也令主人在家望向窗外的時候,視線可以隨著交通網絡蔓延開來,無限延伸。

與四通八達的街巷空間對話 王寧
與四通八達的街巷空間對話 王寧

不同於都市習慣,在村落的街巷間,熟人網絡更加緊密。宅子主立面上凹進凸出的入口、陽臺和屋頂院落,在垂直剖面上呈現出鋸齒狀與街道空間咬合,更拉近了厝內主人與外面街上熟人鄰居的距離。

04. 在地材質的現代組合

為了回應現代性,立面用塗料刷成白色。除此之外,其他建築構件均採用當地傳統建材。由於當地天氣多雨溼潤,底部牆體以石材為主抵禦雨水侵蝕,與立面的白色基調相契。

王寧

紅磚是福建民居的一大特色,在該項目中也從各個維度進行回應。底層的鏤空紅磚外牆、形體凹進去的斷層側面、屋頂院落中的紅磚照壁、以及建築屋頂外輪廓更是以紅磚疊砌為其勾了一層粗邊。

在地特質的現代組合 王寧

莆仙地區在瓦片的使用上亦延續閩南地區的紅瓦。屋頂院落便於雨水排放的坡屋面便是採用紅瓦完成,在鳥瞰視角中與周圍樓厝點點相映。

紅瓦屋頂的傳統屋面曲線

莆棲吳宅的最終落成讓我們看到了傳統在地建築形制、材料在鄉村建設中被引導使用的樂觀環境。有越來越多能夠接受設計審美的業主、包容的鄰居、當地有經驗的施工師傅,都願意與建築師一起進行新的嘗試,將傳統與時代的互文關係認真地逐步實現。吳宅是一個佐證,也提醒了我們作為建築師的責任。

與四通八達的街巷空間對話 王寧

項目圖紙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正立面圖
側立面圖

文章來源:設計時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厝文化大院,鄉野中開闢傳承路
    體育健身新厝文化大院2012年被評為福建省社區教育先進單位,2015年被福建省終身教育促進會評為福建省社區教育品牌,2016年被評為福清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示範點,在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中
  • 福州人的福州厝,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
    福州人,更偏愛福州的厝!白牆灰瓦、飛簷翹角的閩派建築,古典意境的閩派園林、曲徑通幽的歸家道、門戶之中蘊含的的傳統禮序、闊綽風雅的戶內庭院與景觀涼亭,為當代人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鐫刻在「福州的厝」肌理之中的,是中國人居哲學之中的鄰裡守望、長幼相扶的理念;是當代都市精英群體對中國傳統住宅的居住夢想;更是福州2200多年的城市生活印記!福州的厝,建築與理想完美交織在中國古代傳統的住宅中,院落是必不可少的建築符號。
  • 閩南建築:閩南人生活中的「厝」
    的確,家是狂風暴雨中一個安靜的避風港,家是寂靜深夜中一點溫暖的火光。  閩南人習稱家為「厝」,如:家宅叫「厝宅」;祖家叫「祖厝」;家裡人叫「厝內人」;房東叫「厝主」;喬遷新居叫「入厝」等等。閩南所屬縣市舍 「厝」的地名很多,在閩南人心目中,「厝」不僅是家宅,而且是鄉裡,是村社。在閩南,你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問話:「有起新厝了吧?」
  • 埭美古村,鬥簷翹角的紅磚厝是閩南傳統民居建築的特色
    埭美古村位於九龍江南溪河畔、瀋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兩公裡處,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素有「閩南第一村」的美譽,並被評定為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 咱厝音樂電視《絲路揚帆》正式上線!
    美妙的歌聲中,泉州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人文歷史完美融合。 咱厝人繪咱厝景 音樂電視《絲路揚帆》 由泉州廣播電視臺 全程策劃創作拍攝製作完成 以海絲之路為背景
  • 福州的「厝」,被央視「發現」了!
    福州的「厝」,被央視「發現」了!福州有福,古厝有幸,這座千年之城林立的古厝中,演繹著屬於福州的跌宕起伏。歷史中的驚鴻一瞥,不過是昨天寫給今天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萬丈豪情與榮辱興衰,也正是古厝的生命歷程與靈魂延續。
  • 潮汕民居「老厝」,還能存在多久?
    潮汕厝,是一種建築物,也是一種文化。 世界之大,每個地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潮汕地區,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潮汕人的家鄉,自古以來,有著獨特的語言及習俗文化,更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也就是「潮汕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民居建築,其特點鮮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 漳州市角美鎮東美村 百年「黑煙厝」滄桑中見風採
    百年「黑煙厝」:滄桑中見風採  極具閩南建築風格的大夫第,氣勢恢弘,屋內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最讓人稱奇的是,四面牆壁均是黑色的,在閩南古建築中甚是罕見。近日,導報記者到漳州市臺商區角美鎮東美村,探訪這「黑煙厝」。
  • 五種」厝角頭「代表不同的形式,金木水火土.
    從小在家鄉長大,也常有聽到關於「厝角頭」的話題,最嚴重的莫過於,由於「厝角頭」導致兩家人的摩擦,聽長者講解後,才知道,原來,這「厝角頭」對於傳統的潮汕人來說,重視的程度,是等同於「身家性命」。        潮汕的房屋,基本上是「相對對稱、相對平行」的,「厝角頭」是具有一定象徵意義,有所講究,不允許出現「我家的厝角頭比你的高和大」。
  • 福州古厝文創大賽 厝厝有「瑜」
    馬鞍牆造型融入作品家居類產品設計師施志群參賽作品是「簷煙、厝裡」套件。施志群是閩侯人,從小生活在古厝裡。福州古厝文創大賽消息一出來,兒時美好的古厝印記就讓他有了創作靈感。施志群說,「『簷煙、厝裡』套件實際上類似香爐的功能,但設計中吸取了福州古厝特有的建築元素,如庭院、屋簷,馬鞍牆等,再搭配檀香霧氣,炊煙嫋嫋,給人一種沉浸在古厝之中的感覺。」「三坊七巷」能帶回家福州仟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設計的幾個作品結合了三坊七巷的標誌性元素,挺吸引人。
  • 家譜答問:福建地名中「厝」是什麼意思?
    可以說,在各地的地名中都有「厝」這個字。厝,音cuò,會意。字從廠(hǎn),從昔。「昔」意為「往日的」、「舊時的」、「過去的」、「以前的」。 「廠」指「石崖」。「廠」與「昔」聯合起來表示「往昔的住處」。
  • 藏於山野間的閩南古大厝
    原標題:藏於山野間的閩南古大厝   如果要從閩南方言中選取一個最能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字,恐怕非「厝」字莫屬了。   「厝」的意思是房子,在泉州人的記憶中,紅磚厝,絕對是一個能夠喚醒關於古城諸多記憶的溫暖名詞。
  • 世界盒子怎麼進入現代?進入現代教程分享[多圖]
    世界盒子(又名worldbox、世界之盒、神遊戲模擬器,其實都是一個遊戲,只是有不同的翻譯)是一款非常任性自由的模擬沙盒創建類免費遊戲。可以在遊戲中創造各種事物,享受不一樣的生活。遊戲還提供了多個玩法模式,現代模式、工業時代、開發者模式等,那麼要怎樣才能進入現代?進入現代操作是什麼?不清楚的夥伴們請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 廈門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
    閩南傳統民居主要有三種類型:大厝式、府第式和洋樓式。大厝在閩南方言中有「大宅」、「大院」的意思,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閩南地區連續傳承的體現。據了解,蔣厝、盧厝、下王府、陳簡宅、李世俊宅、陳貴賤宅、坂美大夫第等24處,多為清代建築。
  • 傳統喜糖盒和現代喜糖包裝鐵盒一般都裝什麼?
    自古以來喜糖是婚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去參加親朋好友婚禮時,發現好多的喜糖就是用普通盒子和袋子來包裝的喜糖,感覺沒那麼高大尚!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喜糖包裝鐵盒,讓您的婚宴更體面,更時尚!馬口喜糖盒廠家雖說盒子、袋子和馬口鐵的喜糖盒子都是喜糖盒,但是現實生活中,喜糖盒裡面的東西卻是有區別的。
  • 閩臺咱厝人 共同起大厝
    原標題:閩臺咱厝人,共同起大厝 閩南生態文化長廊上的槁林驛站,其原型是角美鼎爐厝。周瑞豐說,修複方案通過後,整個過程堅持修舊如舊,寺廟裡不少柱子因雨水與蟲蛀,出現局部腐朽,施工團隊選用了傳統木材,對腐爛部分進行局部替換,並採用傳統榫卯結構進行連接,儘可能地保留其原有韻味。 龍山寺修繕計劃前後歷經十年,體現了臺灣匠人的專業與審慎態度。靜態修復後,如何活化利用,島內業界同樣有一套自己的經驗,文創、現代化技術等手段得到了集中運用。
  • 厝內小眷村,歡迎回家
    厝內小眷村,歡迎回家。近兩年來,網紅茶飲品牌發展的如火如荼,各種網紅品牌之間的品質也參差不齊,厝內小眷村作為其中一款網紅茶飲品牌,也以飛快的速度席捲大江南北!作為一款具有特色的網紅奶茶品牌,厝內小眷村打造成為了「家」的模樣,進入到厝內小眷村奶茶店內可以看到屋簷、門口的木質豎牌匾、門頭的幔子、一磚和一瓦等等,都似乎似曾相識,讓進入到店內的朋友都感覺像是回到了家中,感覺非常的親切!
  • 安溪感德古大厝引猜想 專家稱其為「五間張雙護厝」
    安溪感德古大厝引猜想 專家稱其為「五間張雙護厝」 qz.fjsen.com 2013-07-05 11:44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泉州南建築博物館原館長黃金良表示,該建築應為懸山式「五間張雙護厝」,有的地方也稱「五間直」。□早報記者 張金華照片中5座閩南古厝模樣的建築造型一致,層層疊疊,相當壯觀。該建築左右各有一個小門,中間一個大門,前兩座是紅牆黑瓦,後三座則是紅牆紅瓦,左右屋頂呈三角形。
  • 閩南「起厝」「入厝」習俗美好生活的寄願
    閩南「起厝」「入厝」習俗美好生活的寄願 qz.fjsen.com 2011-10-08 09:55  林梅影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石獅日報10月8日訊(記者 林梅影)閩南語中建房稱之為「起厝」,搬入新家則稱為「入厝」。
  • 走進漁溪 就像進了「僑厝博物館」
    融入伊斯蘭建築元素的黃家老厝漁溪古稱虞陽,晚唐設鎮,後因境內有一溪滿溪是魚,人稱「魚溪」,久而久之魚溪成了古鎮代稱,漸漸演變成古鎮「漁溪」。郎官村因郎官古渡而生而長,黃家老厝是距離郎官古渡最近的古宅。沿著荔枝樹夾道的古徑向山間走去,黃家老厝就在綠蔭最茂密處,右側有不少海中礁石與溪中鵝卵石混合著泥土、蠣殼壘成的石屋,據說很早以前曾是黃家人居住之地。清初黃家人就是走出這裡的石屋,從郎官古渡登船下南洋。小徑的左側是黃家紅磚大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