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橋,顧名思義,這座橋有十七個孔!
十七孔橋是古代橋梁技術的傑出代表,它位於北京頤和園內,是南湖島與昆明湖東岸的一座連接橋!
建造時間
十七孔橋建造於清朝乾隆時期!
橋的特點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由17個孔洞組成,所以才叫十七孔橋!
橋上的每一根望柱上都刻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獅子,而且數量居然達到了544隻,據說比盧溝橋上的獅子還要多出59隻!
十七孔橋的造型別致優美,設計獨特,古人的智慧真令我嘆為觀止!
十七孔橋可以說是頤和園昆明湖上的最精彩部分,十七孔相連,使昆明湖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為什麼是十七孔?
有些人好奇為什麼是17孔,而不是18孔或16孔呢?
我們來看下,在十七孔橋中,第九孔是最大一孔,它的兩邊分別是八小孔,從橋的兩端數過來剛好都是數字「9」,「9」這個數字在帝王的心目中那可是吉祥數字,這才是選擇十七孔橋的主要原因!
最美景色:金光穿洞
十七孔橋最美的景色要數金光穿洞了,所謂金光穿洞就是,落日的餘暉照亮了十七孔橋上的橋孔,非常的壯觀美麗,這也成了十七孔橋的最大特色,吸引著無數的攝影愛好者來到這裡!
古人只有在造橋時掌握和利用了這些天文地理知識,才有可能讓十七孔橋展現出這樣令人驚豔的景觀,想到這,我們不得不為造橋設計者的精妙設計而嘆服!
在每年的冬至前後,來十七孔橋上拍照的人可謂人山人海,很多人一早就開始入園等候了,有不少人凌晨4點左右就到達拍攝地點了!
觀橋
其實十七孔橋不僅有一年四季之美,也有晨昏之美,另外更重要的是從不同角度去領略橋的獨特風光!
第一,那就是站在橋上眺望萬壽山,據說這是十七孔橋的最好鏡頭!手扶十七孔橋的漢白玉橋欄,欣賞萬壽山,看看那湖上的水波,雕欄,樹木,樓閣,還有晴天,渾然一體,我想所謂的蓬萊仙境應該差不多這般吧!春天站在橋上,看著碧波蕩漾的湖水,似乎萬壽山也隨著浮動起來了!真的是美不勝收!
第二,那就是在萬壽山上看橋!這又是一個美不勝收的畫面,在山上的很多角度裡,都可以看到臥波長橋的美麗畫面,要是你可以在船上欣賞它,那就更美了!
無獨有偶的,有人說十七孔橋還有個"姐姐",那就是在蘇州的"石湖","石湖串月"的"杏春橋",和十七孔橋的造型有點相似,只是沒有她華麗罷了。假如說"十七孔橋"是"宮廷妃子",那石湖杏春橋該是江村的浣紗女了!
去過的網友的回憶:
十七孔橋深入昆明湖,在萬壽山上看它,像一條長虹,其造型十分别致,而且玲瓏剔透。無論遠觀還是近看,都非常美!十七孔橋算是頤和園的標誌景點了!
你覺得呢?
有沒有去過的朋友,記得分享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