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我國大多說人都耳熟能詳,但具體到指導實際社會活動實踐就差距太大了。給大家探討如下:
儘管苦口良藥利於病,也必須補助以合適的服藥方式,這句話裡的藥應該是中藥,如果不按中醫醫師的要求,浸泡時間,煎煮時間,藥引子,日服幾次,飯前飯後的要求,效果就會打折;
忠言逆耳也要選擇說話環境,講究說話的語言色彩,和聽話者的關係遠近,聽話者的接受能力,接受不同意見的態度等。否則往往效果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在平時,和別人探討問題或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時候,不僅要注意環境,而且還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然的話就會事與願違,「好心當成驢肝肺」,甚至造成產生矛盾的後果。
話說順了,怎麼都好接受;話說擰了,怎麼都灌不進去。所以我們平常在公眾場合下說話,一定要注意緊睜眼,慢張口,注意說話的環境和受話者的性格脾氣,不要信口開河,多種花,少栽刺。因為職場上人多嘴雜,很多情況下都有可能會產生:有心種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