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 16:32 |邵逸夫醫院
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標 我 們
「程醫生,我背上有顆黑乎乎的痣一樣的東西,前幾天看了惡性黑色素瘤的報導,有些擔心,想找您來看看。」60多歲的王大姐(化名)找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皮膚科主任程浩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
讓王大姐憂心的「痣」,長在背上好些年了,近幾年有些增大,但因為不痛不癢,也一直沒當回事。看到相關報導,覺得還是有必要來查一查。
了解病史後,程浩主任讓王大姐先去做了一個皮膚鏡。經過放大20倍的皮膚鏡下檢查,程浩主任排除了王大姐惡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檢查後發現這個患者其實是個良性的老年疣,不用太過擔心。」程浩主任說道,「最近很多讀者過來門診看痣,有些經過診斷,在我們門診治療室把痣處理了。早發現早治療,這是好事。」
人的皮膚中有一種黑色素細胞,它們會不斷產生黑色素,當黑色素細胞聚集在一起,就會在皮膚上形成色素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黑痣,它們多是良性的。當色素痣的黑色素細胞變「壞」了,就形成了惡性黑色素瘤。
胸有大「痣」
卻是不祥的徵兆
杭州的劉女士(化名),右邊的胸口有一顆痣。這顆痣具體什麼時候長的,她也記不清了,只知道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畢竟人嘛,長顆痣很正常的。
然而,年過半百,噩運降臨在了劉女士頭上。去年開始,她發現,胸口的痣好像突然大了起來,表面看上去還破了。心裡隱隱不安的她來到了家附近的一家醫院,經過初步檢查,醫生建議她做個活檢,劉女士慌了,普普通通一顆痣,怎麼要做活檢?難道是……
不甘心的劉女士來到邵逸夫醫院,程浩主任醫師第一眼看到這顆痣,便覺得不一般,痣是惡性的可能性較大。程浩主任反覆安慰劉女士,才勸服她去做病理活檢,再進一步治療。最終,劉女士被不幸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
惡性黑色素瘤有多嚴重?
有人兩個月不到就去世了
惡性黑色素瘤到底有多可怕?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方勇主任醫師講了一個真實的病例,從發病到去世,前後不到二個月,足見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發展速度之快。
一次,醫院骨科接診了一個惡性黑色素瘤骨轉移的患者,是名40歲不到的男性。經穿刺活檢,確診是惡性黑色素瘤轉移至骨。參與多學科會診的方勇和同事們在患者身上仔細尋找可能惡變的「痣」。最後在他右足底發現了一顆顏色很淡的痣。一眼看去,這顆淡黑色的痣像斑一樣,不大,也沒突起。經詢問病史,患者說腳底從小有一顆黑痣,但因為不痛不癢,從來沒有去關注過,更沒有想到進行治療。
「當我們看到那顆像斑一樣淡的痣,就明白這就是原發灶,就是這顆痣引起全身轉移並擴散。」方勇主任醫師說,這個患者會診時全身骨轉移,伴中、重度疼痛。經對症阿片類藥物鎮痛治療後,疼痛才初步控制。但那時也沒有今天的免疫治療,患者很快就去世了。
哪些痣馬虎不得?
到底哪些痣需要引起警惕?
邵逸夫醫院皮膚科韓睿副主任醫師
為大家視頻講解了三個惡性黑色素瘤的病例
100多位讀者曬出了身上的痣
邵逸夫醫院皮膚科主任一一辨別
上周,邵逸夫醫院皮膚科、腫瘤內科專家聯合都市快報為讀者聯合推出了主題為「你身上的痣安全嗎?」的「曬痣」活動,請邵逸夫醫院皮膚科主任程浩進行初步篩查和鑑別,活動推出後,100餘位讀者留言「曬痣」。
我們根據程浩主任的初步篩查意見,整理出25張建議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的痣的照片,大家可以對著照片比較下。如果對身上的痣不放心,可以去醫院檢查下,圖個安心。倘若真的發現問題,也可以早治療,早處理。
01
醫生建議
比較大,建議來皮膚鏡檢查一下吧!
九歲的男孩子,腳底板有一顆大大的黑痣。出生時就有,隨著年齡增大越來越大,而且邊緣不規則顏色深淺不一致。
02
醫生建議
這顆形狀不太好,儘早來醫院檢查為好。
女,77歲,後背右下方,1*2釐米左右。
03
醫生建議
建議儘早來醫院檢查一下哦!
女,70歲,左胸上部深色突出,形狀不規則,最大直徑0.5釐米。不知什麼時候長出來的,知道已有幾年,今年好像比去年略大了。
04
醫生建議
形狀比較怪,來醫院檢查一下為好。
男,39歲,我老公的痣在手臂上端內測,從出生就有,我看了報導,自己了網上查看了很久,寢食難安,麻煩醫生幫助鑑別。
05
醫生建議
有炎症的痣,還是來醫院檢查一下比較穩妥。
女,50歲,後背右肩下,上幾天癢,抓破結痂了。
06
醫生建議
形態比較特別,來醫院檢查吧!
男,37歲,右胳膊臂彎處有一顆大約5毫米的凸起黑痣。
07
醫生建議
表面毛糙,來醫院檢查一下吧!
男,79歲,痣黑色,直徑約6~7毫米,表靣稍有凸起且偏硬,位於頸部左耳斜後下方約2釐米處,己有很多年,自己無感覺,近來偶有癢感,但自覺無其他症狀。
08
醫生建議
色素不太均勻,檢查一下為好。
女,左耳廓附近,黃豆大小,偶爾會癢,已經很多年了,看了文章後考慮要不要去除這顆痣。
09
醫生建議
不一定是痣,建議來醫院檢查一下哦!
女,41歲,痣長在左肩鎖骨上方。正常情況下微微高於皮膚,捏起來看直徑大約4到5毫米,摸起來有一個包塊。這幾年大了一點點。表面有個小口子,以前手欠,看到裡面有黑色的東西,用手擠過,有東西出來。
10
醫生建議
形態不規則,建議來醫院檢查。
女,9歲,右腳趾頭一顆不規則形狀的痣。
11
醫生建議
表面疣狀,不一定是痣,還是來醫院檢查一下為好!
女,56歲,痣在背部內衣扣位置,有大半年時間了,大概2毫米,有點凸出,有點癢,1月去看過醫生說發炎,塗點金黴素眼藥膏,現在稍微比以前好點。
12
醫生建議
毛痣,最好還是切除。
三歲幼兒背部心形胎記,有毛,隨著長身體也在長大。
13
醫生建議
建議切除病理。
女,50歲,黑痣在腳底板黃豆般大小,手模略有觸感,表面光滑,無痛感,比之前稍有增大。
14
醫生建議
形狀顏色不均勻,建議切除。
男,49歲,右小腿近側端(委中穴附近),直徑1cm。
15
醫生建議
形狀不太規整,建議來醫院檢查更保險。
18歲,出生就有,隨看年紀的增長大起來!
16
醫生建議
經常癢的話,還是來醫院檢查一下吧。
男,38歲,我這顆痣長在腳踝上,現在有五毫米左右,有越來越大的感覺。而且有時癢的。望判斷是否有問題。謝謝。
17
醫生建議
建議來皮膚鏡檢查。
女,37歲,左腳腳背六七年前長了一顆痣,短時間內長大比較快,然後就沒再長了,凸起,顏色黑藍色,不痛不癢。
18
醫生建議
不一定是痣,建議來醫院做皮膚鏡檢查。
男,40歲,男,眉尾邊上三毫米左右。
19
醫生建議
形態不規則,建議進行皮膚鏡檢查。
50歲,女,位於左側乳房下面,胸罩下邊緣的位置,直徑7毫米左右,棕色,顏色不均勻。
20
醫生建議
這顆痣有點大,建議來醫院檢查一下更放心。
女,36歲,左邊脖子肩頸處,出生是一小點黑,隨著年齡增長而痣也大了,有十幾年大小出入不大,因為長在後面也不太看的到。
21
醫生建議
長得快,建議儘早切除。
女,4周歲。腳後跟位置後天長出一顆痣。增大得較快,直徑約4毫米。煩請醫生鑑別。
22
醫生建議
不規則,建議切除病理。
63歲,女,腳側4mm左右。
23
醫生建議
形狀不規則,建議來醫院檢查一下。
22歲,女,左腿部。
24
醫生建議
有炎症的痣,還是來醫院檢查一下更好。
24歲,女,我的痣位於右膝蓋靠腿內側。黑色凸起,直徑約5mm,黑色點不在中心位置。已經有很多年了但今年因為穿緊身褲多,摩擦後瘙癢,被自己抓紅腫破潰流水了,目前自己擠出膿水後碘伏消毒,莫匹羅星軟膏塗抹後創可貼保護。希望醫生幫忙看看會不會有黑色素瘤的可能性,謝謝快報謝謝醫生~❤️
25
醫生建議
邊界不夠清晰,建議來醫院進行一下皮膚鏡檢查。
45,女,腳底黑色痣,1cm大小,表面平整光滑。
對付黑色素瘤,預防是第一。醫生建議,如果覺得痣有異常,如痣邊界不規則,顏色發生變化,直徑增大等情況,一定要及時上醫院,尤其是手掌、腳底和其他摩擦大的地方。
除了觀察痣的變化,還需要做好日常防曬。程浩主任提醒,一般只有年輕女孩子為了愛美才會注重防曬,實際上,不論性別和年齡,防曬都很重要,無論是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膚腫瘤,紫外線照射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並且光照對人的影響在體內有一個累積作用,一個人小時候曬了很多太陽,說不定隨著年齡增長就有皮膚疾病顯現。
程浩
教授 、主任醫師、博導
專長:診治尖銳溼疣、生殖器皰疹、過敏性疾病、風溼免疫病、皮膚病理診斷、雷射美容以及HPV的研究。
門診時間:
慶春院區:
周五上午(專家)
下沙院區:
周三上午(名醫)
方勇
主任醫師
專長:呼吸道、消化道等腫瘤全程化管理;惡性腫瘤微創診治及射頻消融。
門診時間:
慶春院區:
周三下午(名醫)
下沙院區:
周四上午(名醫)
韓睿
副主任醫師
專長:特異性皮炎及溼疹的治療,HPV感染相關性疾病的診治,皮膚病理及雷射美容。
門診時間:
慶春院區:
周二下午(專家)
下沙院區:
周四全天(專家)
來源:浙醫在線
經邵逸夫醫院綜合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
15882355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