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你媽是你媽」
證明「你是你本人」
這些奇葩證明你遇到過嗎!?
別急著氣憤
對那些跑斷腿也不一定能開出來的
奇葩證明說「拜拜」
這些奇葩證明再也不用開啦
今年12月31日前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
要制定全面推行
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實施方案
告知承諾制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向行政機關申請辦理行政事項時,行政機關以書面形式(含電子文本)將證明義務、證明內容以及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一次性告知申請人。
只要申請人作出書面承諾,並願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那麼對於與民眾、企業密切相關或獲取難度較高等的證明,行政機關將不再進行索要。
申請人可自主選擇是否採用
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事務
如果有較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者存在曾作出虛假承諾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復前不適用告知承諾制。
那麼 哪些證明不用再開了?
這些證明丨不用跑派出所啦
公民姓名
公民曾用名
公民性別
公民身份證號碼(含15位升18位證明)
公民民族成份
公民出生日期
公民出生地
公民籍貫
公民戶籍所在地
住址戶口遷移情況
住址變動情況
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和更正情況
註銷戶口情況
同戶人員與戶主間的親屬關係
凡是公民憑法定身份證件能夠證明的事項,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證明;依法不屬於公安派出所法定職責的證明事項,由主管部門負責核實。
這些證明丨不用跑村居委會啦
親屬關係證明
居民身份信息證明
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申請證明
居民養犬證明
無犯罪記錄證明
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情況證明
人員失蹤證明
婚姻狀況證明
出生證明、健在證明、死亡證明
疾病狀況證明
殘疾狀況證明
婚育狀況證明
居民就業狀況證明
居民個人檔案證明
居民財產證明
遺產繼承權證明
市場主體住所證明
證件遺失證明
各地區要在與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已有政策措施銜接基礎上,制定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特別是要與各地區、各部門公布的保留證明事項清單相銜接。
這些證明丨由有關部門和單位
按照規定方式辦理
需證明當事人婚姻狀況的需證明當事人文化程度的需證明當事人正常死亡或者經醫療衛生機構救治的非正常死亡的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需辦理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的因公民個人或者有關部門和單位工作人員填寫、錄入差錯等原因,致使公民在有關部門或者單位的登記信息與居民戶口簿登記信息不一致,需證明兩者為同一人的需證明當事人未登記戶口的
有關單位要求群眾開具證明或者提供證明材料,要遵循於法有據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展望2035年
我國將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在這一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加快解決的「堵點」「痛點」「難點」,但為了你我的獲得感,法治政府建設一直在努力!
圖文製作:山西廣電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