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脾主運化,是幫助整個身體運行的器官,是身體氣血運行所在,而脾喜乾燥,惡溼,如果身體溼氣比較重的話,就可能導致脾胃不和。而如果身體脾胃不和,又會對身體帶來一些傷害,比如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大便稀釋、腹脹腹瀉等,給生活和工作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建議朋友們,要想有一個比較好的身體的話,首先要注意脾胃的調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而溼氣是影響脾胃不和的主要因素,那麼溼氣比較重的話,能夠從身體哪些方面看出來呢?身體溼氣重睡覺會出現這三種現象,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失眠多夢
一般情況下,如果身體健康的人,睡眠質量很好,很少做夢,而且睡眠質量很好,容易進入深睡眠,一覺到天亮。當你睡眠質量不好,容易被驚醒,還經常做夢,有的時候還失眠,有可能說明你體內溼氣重,脾臟虛了。
睡覺時流口水
我想很多坐辦公的人有過這樣的經歷,趴在桌子上睡覺,一覺起來會發現桌子上,還有嘴角都溼了一片,很多人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其實這是脾胃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睡覺起來人感到比較睏倦
很多人剛剛睡醒起床,就覺得頭上有什麼裹著一樣,眼睛也比較沉重,人也打不起精神,不想動,這種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也說明體內溼氣重。
這幾種食物是健脾除溼的「好幫手」,常吃幫助祛除身體溼氣
1、蒲公英荷葉茶
蒲公英有「藥草皇后」的美譽,可見它的藥用價值不容小覷,蒲公英還有去胃火,除溼氣,緩解因為體內溼氣重引起的嘔心想吐的症狀,增強肝臟的排毒能力,有助於幫助身體排出毒素。荷葉雖然藥性平和,除溼健脾,增強體內陽氣,提高免疫力最好的食物。因此,蒲公英和荷葉一起泡水代茶飲,有利於消除體內溼氣,提高脾臟功能。
2、紅豆
紅豆含營養價值比較高,富含膳食纖維、鉀、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溼、消腫解毒的作用。
3、薏仁
中醫講,薏仁性味甘、微寒,有清熱解毒、健脾祛溼的養生作用。因此,在生活中可以經常食用薏仁,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著祛溼、排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生活中想要身體很好的除溼,還要想辦法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想辦法讓身體出汗,而出汗的方式可以有運動,這屬於主動出汗;如果不想運動的話可以選擇汗蒸,這屬於被動出汗。
溼氣重的人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來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促進身體排汗,溼氣會隨著汗液往外排,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比如說跑步、遊泳、瑜伽、太極、打球等等。如果不想運動,也可以選擇汗蒸的方式來促進排汗,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而且也能夠把體內的溼氣有效排出去。
記住,不管是運動出汗,還是汗蒸出汗,都是微微出汗就可以,出汗了要多喝溫水,不要喝涼水,出完後半小時才能洗澡,不要立馬吹冷空調。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