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同學旅行錄/文 歡迎轉載和分享
宇宙山河爛漫,生活點滴溫暖,都值得我們向前
山西省在印象當中一直都是一個環境不怎麼好的煤炭出口省份,不管是能源輸出大省也好,還是碳排放大省也好,山西的環境似乎從來都沒有和好這個字搭上過關係,我們心目中的黃土高原就應當是一片荒涼的黃土地,龜裂的田地,大量的泥沙從黃河沿岸被捲入河水之中,將黃河染上了泥土的顏色。
可事實上黃河中的水在流經山西省之前就因為流經寧夏地區的沙漠而變得渾濁了,在山西的境內也並不天天都是霧霾漫天,揚塵遍地,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經過常年的治理也已經非常少見了,和許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早已是大相逕庭。
現在留在山西的,更多的是一種厚重,以及經濟發展轉型時期的沉穩,就像這裡那深厚、悠久的歷史,就像是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山西的,回到了那個三晉大地,回到了那個黃河流域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在黃河流域上,陝西的關中地區和山西的高原地區是較早出現人類活動痕跡的,也是較早出現文明的地方。
關中和山西那封閉的地形,給了那些人們安心生活發展的環境,而黃河流域和汾河流域提供的必不可少的水資源就是這些文明生命的源泉。
大同,這是山西省與內蒙古交界的北大門處,也是古時保護山西省不受襲擊,和侵擾的北方門戶,最早時就是一個起著護衛作用的軍事重鎮。
秦統一六國之後曾在大同設雁門郡、代郡,到後來不論是并州還是雲中郡,大同一直都是保護關內農耕文明不被遊牧民族侵擾的軍事大城,到後來則成為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交流的窗口,在這裡兩種文明開始了交匯。
在大同東北部的陽高縣,這裡不僅是最接近內蒙古草原的地方,還是一個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的縣城。
在陽高縣非金屬的煤、石灰石儲量很高,還有金屬礦物儲量,當地的工業公司產品都是原材料。
在陽高縣南部的大白登鎮和王官屯鎮是大同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王官屯生產的杏、李的名氣在整個晉北都很有名氣,在大白登鎮更是有著配套的釀醋、釀酒工廠,如果兩個鎮子聯手發展,未必不能成為「新的縣城」。
大家對大同或將「合併」的兩鎮,一旦成功,有望「撤鎮設縣」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佳木斯有望「合併」的鎮,一旦成功,或將「撤鎮設縣」上海出現「黑馬」鎮,有望「設立街道」,歸松江區管轄常德一「黑馬」小鎮,由2鄉2鎮合併而來,有望「撤鎮設縣」綿陽「黑馬」小鎮,由2「強鎮」合併而來,有望「撤鎮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