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交通新聞網】;

四通八達!自東向西,縱橫交錯、規模龐大的動脈網絡貫通城市、暢達鄉村,通車總裡程15.5萬公裡的高速公路,奠定了保運保供、保通保暢的基礎。

川流不息!南來北往,繁忙有序、暢通無阻的滾滾車流進城入鄉、過江越海,世界第一的客貨運量,彰顯生機活力、承載美好期盼。

5年來,全國公路交通行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奮力推進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在時代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精彩答卷。

「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3萬公裡」「改造建設百萬公裡農村公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的兩項「公路指標」均已超額完成。預計到「十三五」末,公路通車裡程約510萬公裡,較「十二五」末增加52.27萬公裡。一張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有國際競爭力的公路網,為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著堅實有力的支撐。

G7京新高速公路臨白段。

大動脈高品質 高速公路網絡密織

「快、快,再快點!」承擔緊急運輸任務的駕駛員們與風雪搶時間、與疫情拼速度。2月16日10時許,由湖北高速公路路政車輛護送的13輛低平板貨車車隊,裝載著40輛負壓救護車,安全駛出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漢西收費站,跨越5省份的應急物資運輸任務圓滿完成。

交通線就是生命線!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危及群眾生命安全,「封城」「封村」「封路」等諸多現實難題又影響生產生活保障。「一斷三不斷」「三不一優先」「免收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一車車應急保障物資通過公路,源源不斷地為疫情防控阻擊戰輸送寶貴「彈藥」和「補給」。公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通道。

阻擊疫情,發揮關鍵支撐;託舉發展,彰顯「動脈」品質。

「十三五」以來,全國高速公路建設次第開花,一批批重大公路項目在大江南北紛紛落地。在青藏高原、在彩雲之南、在千湖之省、在粵港澳大灣區……「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聯通,每年超過1萬億元鋪就的中國公路網不斷延伸。

北京到新疆更便捷的公路大通道2017年7月15日全線貫通,當日京新高速公路內蒙古臨河至白疙瘩段、甘肅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3個路段聯動通車,北京進疆公路裡程比經西安或蘭州繞道連霍高速公路縮短近1300公裡。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23日開通,開車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由過去的3個多小時縮減為半個多小時。工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目光轉向雪域高原,舉世聞名的「兩路」進入高速化發展階段,西藏自治區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經從「十二五」末的38公裡迅速增長到如今的620公裡。

近5年艱苦奮戰終出碩果。12月3日凌晨2時6分,保(山)瀘(水)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長11515米的老營特長隧道右幅勝利貫通。作為連接滇中、滇西、滇北的重要通道,保瀘高速公路也將成為滇藏公路的新通道和通往緬甸、印度的南亞國際大通道。

……

如今,我國公路通車裡程約達510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5.5萬公裡,居世界第一位,覆蓋了98.6%的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和地級行政中心。普通幹線公路實現提質升級,基礎服務網絡廣泛覆蓋,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裡程達67.2萬公裡。

路通,福至。一條條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普通國道「瓶頸路段」陸續被消除。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在便捷人們出行的同時,打開了一扇扇更加富足、更加幸福的大門,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小學生乘坐鄉村客運「金通工程」客車上學。

微循環惠民生 「四好農村路」結碩果

大動脈被迅速打通,微循環加速成網、邁向暢通。

「一二三,往這邊移一點,別碰壞了。」2019年12月3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吉吉爾貴正在村口的峽谷擺渡車邊指揮著搬運工作,村裡的衛生院迎來了全村第一臺冰箱。

至此,我國提前1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往後,65戶村民出山再不用沿羊腸小道走3個多小時。坐車10分鐘出村,2個小時到縣城!」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激動不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推進村莊內道路硬化,實現村村通班車,全面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

交通運輸部堅持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的「四優先」原則,兌現「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承諾。

「十三五」期,累計投入超過9500億元的車購稅資金,支持貧困地區公路項目建設,約佔全國車購稅總規模的68%。2016年到2019年,貧困地區改造建設國家高速公路1.69萬公裡、普通國道5.25萬公裡、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建設硬化路約9.6萬公裡,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完成約45.8萬公裡,加寬改造窄路基路面14.3萬公裡,改造建設危橋約1.5萬座。

「經過各方面艱苦卓絕的合力攻堅,交通扶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基本完成『兩通』任務!」在2020年9月2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報告的好消息「刷屏」。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裡程已達420萬公裡,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到今年8月底,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

伴隨著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出行不斷迭代升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為歷史,6億農民「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逐漸變成現實,農村地區實現「行有所乘」。

「現在公路通到村部,每天經過軍營村的公交車多達12趟,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創業了。」

「矮寨大橋車來車往,苗寨農家樂紅紅火火,期待總書記何時再來嘗嘗苗寨『長桌宴』!」

「獨龍江公路通車以後,村裡的農特產品銷售到了山外,鄉親們當上了養路員,工作穩定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2556級嶄新的鋼梯替代了藤梯,是我們回家的新路,比以前至少節省半個小時,關鍵是更安全了。」

……

一個個精彩的民聲剪影,述說著公路交通的民生故事。

更精彩的變化仍在發生。一條條「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風景線,帶動了一批特色產業、特色小鎮發展,桃花小鎮、蓮藕小鎮、光伏小鎮等雨後春筍般湧現,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新時代的中國鄉村煥發新光彩。

浙江省安吉縣「四好農村路」——梅靈路。

物流鏈新動能 運輸服務提質增效

拉伸發展的觀察鏡,公路交通的先行價值更加明晰。

「以前每次春節開車回重慶的路上都會堵車,而堵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省界收費站。沒裝ETC之前,最長一次在這裡堵了將近兩個小時。」在成都工作、老家在重慶的陳小姐回憶道。現在陳小姐回重慶再也不用「剎一腳」等著拿卡出站了。從2018年12月28日15時起,川渝間高速公路10處省界收費站全部實現無阻斷通行。

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國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提前完成國務院部署的「兩年內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目標任務。

不到一年時間,全國建設完成了24588套ETC門架系統,改造完成了48211條ETC車道、11401套高速公路不停車稱重檢測系統;截至2019年年底,ETC推廣發行了1.23億戶,累計用戶超過2億。

向改革要效率!深化收費公路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大幅提升了公路的運行效率。「一腳油門踩到底」,暢快愜意!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據統計,2016年,我國全社會客、貨運輸量分別達到192億人次和433億噸,公路完成旅客周轉量10228.71億人公裡,貨物周轉量61080.10億噸公裡。截至2019年9月,全國擁有50輛及以上貨運車輛的規模以上企業達21980個。2019年,公路全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30.12億人,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43.55億噸。

在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公路交通同樣亮眼。

2019年5月31日,中俄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設施——中俄黑龍江大橋順利合龍,一條新的國際公路大通道誕生,中俄人文和經貿往來更順暢。

今年7月28日,中巴經濟走廊陸路通道的核心路段——KKH二期項目赫韋利揚至塔科特段全線竣工通車,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收穫項目之一,也成為巴基斯坦公路網南北主要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蒙俄經濟走廊上,新一代公路口岸車輛管理系統已在滿洲裡公路口岸上線運行。管理系統與內蒙古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無縫對接,大幅提升進出境旅客通關效率及便捷性。

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大通道建設加快,國際道路運輸合作加速拓展。

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1975年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2018年,新疆霍爾果斯、黑龍江綏芬河、內蒙古滿洲裡等6個口岸完成了TIR試點工作。我國初步建成開放有序、現代高效的國際道路運輸體系,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

圍繞服務經濟走廊建設,我國已與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道路運輸合作,共籤署了13個雙邊、5個多邊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建立了18個雙多邊事務級會談機制。

與此同時,我國國際道路運輸經營業戶的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在我國已開放的77個國際公路口岸中,有73個口岸已開展國際道路運輸業務,國際道路運輸年過客量、過貨量穩定在800萬人次和5000萬噸以上水平。

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網。

更暢通更智慧 管理服務創新升級

朝雨淅瀝,淡掃輕塵,在滇西旅遊重要幹線怒江美麗公路上,護路員李慶鄧與工友們正在仔細清除路邊雜草、垃圾。

李慶鄧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上帕鎮木古甲村村民。2016年成為縣道木古甲公路的護路員後,他在管養路段附近種了20多畝草果,務工農活兩不誤,家裡人均年收入由2000多元攀升至5500餘元。怒江創造性推行的「公路養護+精準扶貧」新模式,已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1645人,年人均增收超過1.2萬元。

不僅僅是雲南,「十三五」以來,全國各地公路交通行業探索加快建立公路養護、管理、運營發展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公路交通轉型發展升級,公路交通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徵程上昂首奮進。

2019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的意見》;交通運輸部會同財政部出臺了貫徹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指導部署全國農村公路管養工作。

目前,已有18個省份在省級層面提出了推廣路長制的明確要求,公路管養更加制度化、規範化。「十三五」期,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認定、評選出了200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示範引領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

今年1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全面做好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立覆蓋縣、鄉、村道的「路長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

日益精進的配套服務,為公路高質量發展豐富了新內涵。

——「司機之家」落地開花。

獨立餐廳、自助廚房、休息室、洗衣機、烘乾機、自助加水機……廣東佛山勒流服務區「司機之家」,設施齊全,乾淨溫馨。2018年,交通運輸部開展了「司機之家」建設工作,到2019年年底就建成182個「司機之家」。到2020年年底,全國將再增150個「司機之家」,貨車司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服務區提檔升級。

鮮花綠樹相映成趣、餐廳商場環境幽雅、星級廁所清新怡人……曾經,高速公路服務區裡簡陋的廁所、單一的商品、簡單的菜品,被廣大司乘人員所詬病,備受社會關注。5年來,交通運輸部以旅客的體驗感和舒適度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通過開展建設「星級服務區」、打造「智慧服務區」、「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等一系列措施,讓旅客的出行越來越舒適。

——「未來公路」正在路上。

10月9日,江蘇省五峰山過江通道南北公路接線工程「未來高速」示範工程施工圖設計通過審查。這項「未來高速」示範工程將建成首個車路協同示範應用基地和首條5G網絡全覆蓋+應用的高速公路,實現安全保障全天候、出行服務全方位、運營維護全數字。

「十三五」以來,一批技術先進、各具特色的智慧公路項目雨後春筍般湧現,人們對新基建的公路樣板有了更多期待。

展望「十四五」,全國公路交通行業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勇擔使命、積極作為,奮力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再立新功,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數說「十三五」

五年巨變

告別過去的藤梯山路(左圖),「懸崖村」的村民走上了鋼梯山路(右圖)。阿克鳩射 王效 攝

告別 藤梯

涼山州懸崖村的村民和孩子們常年在懸崖上爬藤條,上山下鄉,安全得不到保證。2016年5月,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將「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的藤梯升級為鋼梯。2020年5月12日,阿土列爾村迎來歷史性時刻:當日起至5月14日,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陸續搬遷至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們走上了樓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懸崖村」的村民們正走在新時代的幸福路上。

怒江上的溜索(左圖)已成為歷史,如今,福貢縣上帕鎮已建起三代跨江大橋(右圖)。 特約記者 新躍華 攝

再見 溜索

「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溜索改橋」工作。2015年,將「溜索改橋」建設納入貼近民生10件實事。2018年,共計安排貧困地區中央車購稅資金2144億元,提出新增的項目、資金都要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全面完成了西部邊遠地區的「溜索改橋」建設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著力解決貧困地區出行的難中之難,全國實施311個「溜索改橋」項目,完成了渡口改造996座、渡改橋5.2萬延米,徹底解決了偏遠地區群眾「過江難」問題。

曾經承載著貧困記憶的溜索,在新時代華麗轉身,發揮著新用途。如今,在雲南怒江州橋馬嘎村,當地建起了連接高山與生產路之間的草果運輸溜索。溜索正變成運輸草果、實現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橋銀橋」。

五年看路

中國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公路建設迎來跨越發展,新技術、新理念應運而生,綠色、科技、便民的公路蓬勃發展。

慢行——2016年5月,全國首條服務完善的快慢綜合交通旅遊廊道——赤水河谷旅遊公路正式投入使用。該公路主動銜接慢行系統,全線共布設7處驛站、8處服務站、13處慢行驛站、13處休憩點。自然與公路和諧共存,成為一道風景線。

科技——2017年7月,世界沙漠公路中裡程最長、等級最高、工程量最大、施工期最短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G7)全線通車。該高速公路全長超2500公裡,連接北京、內蒙古、新疆6省(區、市),先後穿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是亞洲投資最大的單體公路建設項目,被世人譽為「鋪展是天路,矗立乃豐碑」的奇蹟。

便民——2019年5月,北京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試運行。該條自行車專用路全長6.5公裡,其中全封閉專用路段5.46公裡。專用路沿線無紅綠燈,並設置了潮汐車道和自發光指路標誌,惠及約1.16萬「通勤族」。

綠色——全國「最美綠色高速」千黃高速公路預計2020年年底建成通車。作為浙江省唯一列入交通運輸部第二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千黃高速公路實現了全線邊坡覆綠率、便道硬化率達100%,噪聲、揚塵控制率超過90%,淳安段全線實現雨汙水通過路、橋面徑流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避免了水域汙染。

親歷者說

「『百米深井水含沙,烈日灌頂汗蒸發,誰說阿盟風不大,信號隨風無處抓。』雖然京新高速公路條件艱苦,我為能夠參與這項偉大工程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建交通京新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者黨鑫有感而發。

「以前騎車上班不僅要經過多個路口,走過街橋時還要停車步行,通勤時間至少二三十分鐘,而走自行車專用路只需一刻鐘,現在每天都習慣騎這條路了。」在龍澤從事軟體開發的楊先生說。

中國橋

「十三五」期間,我國橋梁建設達到新高度,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一批橋梁工程不斷刷新著世界橋梁建設的「世界之最」。

世界第一高橋——2016年9月,由貴州、雲南兩省合作共建的世界最高橋——杭瑞高速公路貴州畢節至都格(黔滇界)高速公路北盤江大橋實現合龍,大橋橋面至江面高差約565米。2018年,北盤江大橋榮獲世界橋梁界的「諾貝爾獎」——「古斯塔夫金獎」。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裡,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的開通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2020年7月,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標誌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將有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建成通車後對提升區域鐵路、公路路網水平,優化運輸組織方案,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親歷者說

「項目混凝土用量大概在92萬立方米,用量巨大。我們通過機械化改造,在砂石料碼頭設計存料能力達30立方米的大型集料鬥。先由抓斗往集料鬥內送料,自卸車就位後再開放集料鬥的出料口往自卸車內送料。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工效,而且減少砂石料浪費,有效節約了成本。」中交二航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經理楊志德介紹。

中國隧

「十三五」期間,我國隧道穿山入海,一次又一次開創隧道施工新紀元。

海底沉管隧道——2017年7月,世界上埋深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沉管海底隧道實現貫通。該海底隧道長6.7公裡,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這些沉管採用工廠法預先製成,並創下了澆築百萬立方米混凝土無一裂縫的世界奇蹟。

高寒特長隧道——2017年9月,317國道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隧道全長7079米,建設者攻克了斷層、湧水、凍土、巖爆、供暖、供氧、通風等世界級高原施工難題。隧道貫通後,穿越雀兒山只需要不到10分鐘,且實現長年通行,不會因雪或冰封路。

螺旋隧道——2017年10月,西北地區首條高速公路螺旋隧道——大(力加山)循(化)高速公路臥龍溝一號隧道全線貫通,隧道全長2620米,海拔3100米,是我國西北地區首條高寒、高海拔、高速螺旋隧道。

高海拔長隧道——2019年4月,經過4年建設的米拉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標誌著西藏自治區拉薩至林芝高等級公路實現全線通車。米拉山隧道平均海拔4750米,隧道雙向分別長5727米和5720米。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的建成通車,使過去18公裡的翻山路程縮短至5.7公裡。

親歷者說

「留在米拉山是因為工資高嗎?是因為沒有地方去嗎?很多人這樣問我們。我覺得,艱苦的活總得有人去幹。與施工隊作業人員跑了兩茬兒相比,項目部職工基本保持著進場時的原施工隊作業班人馬。」中鐵十二局一公司米拉山隧道項目部經理梁永忠說。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片

相關焦點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四通八達!自東向西,縱橫交錯、規模龐大的動脈網絡貫通城市、暢達鄉村,通車總裡程15.5萬公裡的高速公路,奠定了保運保供、保通保暢的基礎。  川流不息!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5年的時間,完成既定目標並不容易。像塔什庫爾幹縣一樣,我國邊遠民族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狀況複雜落後,這也是建制村直接通郵「最後一公裡」遇到的最大瓶頸。
  • 「十三五」宿州市交通運輸成績單出爐
    記者日前從「美好宿州『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全市交通運輸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發展理念,主動作為,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充分發揮了交通運輸行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作用,全面完成了「
  • 大道如虹內暢外聯
    」期間,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保持大投入、大建設勢頭,全方位構建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種方式融合發展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建成國內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全市高速公路運營裡程增加227公裡,新增裡程達到「十一五」「十二五」總和253公裡的90%,全市公路總裡程達7186.6公裡,公路密度56.21公裡/百平方公裡,2至3小時公路交通圈覆蓋周邊地市,「一環七射三連線」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間,一場接一場的交通項目建設大會戰持續打響。
  • ...貴州建築業「十三五」成就巡禮」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建築業轉型升級步履鏗鏘「十三五」期間,我省建築業從頂層設計到落地生根,全面部署、積極探索行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並取得卓越成績。一批工藝、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綠色、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建築施工企業成長壯大;一系列高端產品研發獲得突破,為「大國重器」提供有力支撐;在管理、質量、新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 聚焦發展成就 講述精彩故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
    11月17日—25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辦公廳聯合舉辦了「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第一階段),先後邀請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6家單位的「一把手」,出席介紹情況。
  • 文山州「十三五」時期交通建設發展成就顯著
    原標題:文山州「十三五」時期交通建設發展成就顯著 看公路——高速公路建設529.715公裡,全州105個鄉鎮965個行政村100%通硬化公路; 說鐵路——文山至「北上廣」已實現高鐵或動車直達; 望蒼穹——從最初的單一航線增加到9條航線,文山可直飛上海、杭州、廣州、成都等地。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 以夢為馬越山海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5年的時間,完成既定目標並不容易。像塔什庫爾幹縣一樣,我國邊遠民族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狀況複雜落後,這也是建制村直接通郵「最後一公裡」遇到的最大瓶頸。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新聞中心-北方網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5年的時間,完成既定目標並不容易。像塔什庫爾幹縣一樣,我國邊遠民族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狀況複雜落後,這也是建制村直接通郵「最後一公裡」遇到的最大瓶頸。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以夢為馬越山海
    每個村莊都迎來郵遞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的不少村落位於我國與巴基斯坦邊境的喀喇崑崙山脈深處,要深入其間,首先得翻越4000米的高峰,翻雪山、越達坂、涉河洪、避石流,路艱且險,交通極不方便,通郵也甚是艱難。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
  • 【多彩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通衢興黔省 路暢視界寬
    【多彩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通衢興黔省 路暢視界寬 2020-11-02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以夢為馬越山海_新華...
    《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制村實現村村直接通郵」的目標。5年的時間,完成既定目標並不容易。像塔什庫爾幹縣一樣,我國邊遠民族地區大多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狀況複雜落後,這也是建制村直接通郵「最後一公裡」遇到的最大瓶頸。
  • 大道通衢天地寬 以路為綱譜華章
    「十三五」期間,市交通運輸局乘著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東風,始終把交通運輸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交通先行,注重系統謀劃,團結拼搏、攻堅克難,用心血、汗水和智慧,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奮進之路,奏出了大氣磅礴的豪邁樂章。
  • 延安市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 發展規劃
    公路交通場站是公路運輸發展的基礎,延安目前的場站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客貨運輸的發展需要,急需對客貨站場進行擴容升等改造。(五)大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發展1 調整交通運輸產業結構加快我市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著力構建資源配置科學合理、行業管理分工明確、運輸方式協調銜接、運輸裝備高效節能和低耗環保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洪湖交通建設發展:打通瓶頸 碧水洪湖「天地寬」
    回眸這幾年,洪湖的交通建設幹得漂亮:  公路——武漢城市圈環線、洪監、江北等高速公路建設方興未艾,全市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到暢;  橋梁——洪湖至嘉魚長江大橋、洪湖至赤壁長江大橋如雙龍臥江,初現崢嶸;  港口——洪湖市長江岸線全線非法碼頭取締及生態恢復工作圓滿完成;  ……  近年來,洪湖市委市政府把發展交通事業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
  • 「「十三五」成就巡禮」我國橋梁建設創多項世界第一
    「十三五」期間,依靠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橋梁設計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近日,連雲港至鎮江高鐵即將全線通車,其中主跨1092米的五峰山長江公鐵大橋的鐵路橋也率先運營,它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
  • 「十三五」成就巡禮--文旅融合求發展 文明實踐樹新風
    「十三五」成就巡禮--文旅融合求發展 文明實踐樹新風 2020-12-07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雲南省綜合交通運輸跑出「加速度」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穎報導 「十三五」以來,雲南搶抓「窗口期」、用好「機遇期」、跑出「加速度」、當好「先行官」,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破瓶頸、補短板、惠民生、提品質,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從「基本緩解」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成為近年來雲南變化最大、群眾感受最深、成效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
  • 「十三五」唐山答卷丨交通篇:大道通途 暢行致遠
    從唐山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十三五」時期,唐山交通領域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唐山把推廣新能源計程車作為助力生態建設的重要舉措,在市中心區投放了500輛新能源計程車,實現了改善空氣品質、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增加經營效益的「多方共贏」,是一項既有增收「小帳本」,更有環保「大帳單」的務實之舉。
  • 廣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
    記者28日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廣東要全面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到2020年,廣東交通基礎設施總體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建成覆蓋全省、輻射泛珠、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國際綜合交通門戶地位基本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