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痘痘肌來說,避開容易導致痘痘的成分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否則痘痘分分鐘冒頭教你做人。遺憾的是由於斷人財路容易引發眾怒,這方面的資料不多。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列舉了常見的一些成分的致痘性,並給出了半定量的判斷指標。致痘性和刺激性的分數範圍都是從零分到五分,零分最低最安全,五分最高最不安全。由於作者沒有進一步給出詳細的來源,數據的科學性僅供參考。
網址http://www.sagesadviceblog.com/blog/become-an-acne-detective。
根據原作者的說法,對於痘痘肌來說致痘性指數在3以上的成分應該避免。本文摘譯了部分高風險成分,中文名稱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2014」為準,不在目錄上面的原料,參照類似原料並參考必應詞典來翻譯。我對原料只是一知半解,有錯謬之處敬請指正。
➠化妝品常見的高致痘性風險成分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致痘性
PEG-單硬脂酸酯 PEG Monostearate 3
甘油硬脂酸酯SE Glyceryl Stearate SE 3
小麥胚芽油甘油酯 Wheat Germ Glyceride 3
油醇 Oleyl Alcohol 4
異鯨蠟醇硬脂酸酯 Isocetyl Stearate 5
油醇聚醚-3 Oleth-3 5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 Sodium Laureth Sulfate 3
月桂醇硫酸酯鈉 Sodium Lauryl Sulfate 5
硬脂酸丁酯 Butyl Stearate 3
油酸癸酯 Decyl Oleate 3
異硬脂醇新戊酸酯 Isostearyl Neopentanoate3
肉豆蔻酸 Myristic Acid 3
異鯨蠟醇 Isocetyl Alcohol 4
油酸異癸酯 Isodecyl Oleate 4
棕櫚酸異丙酯 Isopropyl Palmitate 4
異硬脂醇異硬脂酸酯 Isostearyl Isostearate 4
月桂酸 Lauric Acid 4
肉豆蔻醇乳酸酯 Myristyl Lactate 4
PPG 肉豆蔻醇丙酸酯 PPG 2 Myristyl Propionate4
硬脂醇庚酸酯 Stearyl Heptanoate 4
異硬脂酸異丙酯 Isopropyl Isostearate 5
肉豆蔻酸異丙酯 Isopropyl Myristate 5
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 Myristyl Myristate 5
乙醯化羊毛脂 Acetylated Lanolin 4
乙醯化羊毛脂醇 Acetylated Lanolin Alcohol4
鯨蠟醇乙酸酯 Cetyl Acetate 4
PEG-16 羊毛脂 PEG 16 Lanolin 4
貂油 Mink Oil 3
硫酸化蓖麻油 Sulfated Castor Oil 3
椰子油 Coconut Oil 4
小麥胚芽油 Wheat Germ Oil 5
鯊魚肝油 Shark Liver Oil 3
山梨坦油酸酯 Sorbitan Oleate 3
原文將這些原料分成幾類,洗滌劑這個類別作者選了兩個非常「出名」的成分:SLS月桂醇硫酸酯鈉和SLE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從配方的角度來說,這類洗滌劑單獨使用的時候,主要用在比較溫和的洗面奶裡面,針對的是乾性乃至敏感性的膚質,最典型的就是絲塔芙洗面奶。乾性皮膚長痘痘的風險比較低。另一方面,假如不是單獨使用,這些成分經常會和長鏈脂肪酸鹽(也就是「皂基」成分)復配,增加產品的清潔力和發泡性。而這類洗面奶往往是針對油性肌膚乃至痘性肌膚開發的,假如原文的數據靠譜的話,油性痘性膚質在選擇洗面奶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這兩種成分。
在脂肪酸及其衍生物這個類別,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標註了幾個值得注意的成分。肉豆蔻醇乳酸酯、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肉豆蔻酸異丙酯和棕櫚酸異丙酯都是典型的合成酯,具有很好的鋪展性和助滲透性,但是致痘性也比較高,很多以礦物油作為基質的卸妝油,或者潤色性很好的口紅,裡面都有這些成分。有些痘痘肌用了這種卸妝油之後就長閉口粉刺,或者越用口紅嘴唇脫皮越厲害。很多人將原因歸咎於礦物油,實際上是這幾個成分在作怪。
羊毛酯及衍生物這類成分是從羊毛中提取和精煉後的產物,封閉性比較好,適合乾性皮膚,但是不適合油性皮膚,根據原文作者的說法,未加工過的天然的羊毛脂不會導致痘痘,精加工過後的羊毛脂反而會導致痘痘。
天然油脂特別是一些植物油成分比較複雜,其中有一種成分叫做油酸,它被列為有可能導致粉刺的物質,可見純天然、植物未必就等於沒風險。
➠兩點說明
第一,化妝品不是只有單一的某種成分,而是諸多成分的混合物,不能只看到一個成分就對產品下判斷。例如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雖然榜上有名,但它們其實經常是作為皂基成分的原料,如果在洗面奶的配方表中看到這兩個成分,同時還看到氫氧化鉀或者三乙醇胺,那麼說明這兩個成分都被鹼中和了,與其擔心致痘性,還不如注意會不會清潔過度。所以本文只是給讀者一個參考,切不可機械地用文中的數據生搬硬套。
第二,凡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成分,其安全性都有保障,不能因為致痘性或者刺激性就將一個成分全盤否定,這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國家既然允許使用這些成分,就說明這個成分沒有問題,起碼沒有大的問題,只不過有人合適,有人不合適。以肉豆蔻酸異丙酯和棕櫚酸異丙酯為例,它們都是合法成分,乾性皮膚可用,很多身體乳也會用到,增強產品的滋潤度和滲透力,只不過有些油性皮膚和它們八字不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