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女,1987年10月生,中共黨員,法律碩士,現任江蘇省連雲港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二級檢察官。她創建的「強制報告」平臺被納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意見》及配套制度文件。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檢察業務競賽總冠軍,並擔任央視、最高檢《守護明天》節目主講人,被央視聘為《今日說法》節目「公益普法人」。
疫情防控常態化,王帆更忙了。走在街上,即便戴著口罩,也有學生家長認出她:「這不就是視頻裡的小姐姐麼!」這視頻,是她自編自導自演的四部「戰疫情、防侵害」網絡安全教育視頻,學生們愛看,家長們歡迎。
還有人們看不到的,是王帆面對案卷時的眉頭緊鎖。今年4月2日,57歲的彭某被法院一審以強姦罪、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原本,彭某隻是偷窺女廁所於去年6月9日被發現,警方只需訓誡,不想從彭某的手機裡發現了兩段猥褻兒童的視頻,由此被刑事立案,王帆指導相關縣區院提前介入,引導偵查,運用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制定庭審預案,讓一度僥倖的被告人認罪悔罪。案子塵埃落定了,但案件暴露的社會治理短板縈繞在王帆的腦海裡:「為了孩子,我們要做的還有太多……」
王帆說她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從檢十年,就是「好好辦案,發現問題,再以責任心、愛心和耐心求解。」但這簡單,卻自有豐富的內涵。
從「青銅」到「王者」
王帆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是她低眉抿嘴埋首於卷宗之間。
「那是我最常見也最樂見的狀態,專注把案件辦對辦好。」王帆說。
「2013年初見王帆,並不很看好她,可能是太漂亮了吧,主持、演講拿了很多獎,但這跟公訴『女漢子』的要求還是不同的。」連雲港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顧海燕回憶道。然而很快,這個一臉笑意的小姑娘,讓顧海燕看到了勤思好學的鑽研勁兒,「不嬌氣,特能吃苦。」
2014年,她承辦了反間諜法頒布後連雲港首例為境外組織、人員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犯罪案。連雲港市檢察院上一次辦理該類型案件還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她從偵查階段開始介入,與偵查人員充分溝通,反覆論證,研究法律適用,如何固定證據,精心準備庭審預案,使在偵查階段口供反覆的被告人當庭認罪,辯護人放棄無罪辯護,」顧海燕說:「現在說來雖然輕鬆,但當時她熬了多少夜,受了多少『折磨』,大家都看在眼裡。」
這些「折磨」,讓王帆快速成長起來。近年來,王帆先後擔任連雲港市檢察院未檢處副處長、第七檢察部副主任,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檢察案件。2018年,她參與辦理當地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錢某某故意殺人、強姦案,為保證庭審效果,王帆將所有電子卷宗轉換成圖片格式,精心製作PPT,讓示證一目了然,讓被告人低頭認罪,現場旁聽的江蘇省人大代表秦蘇瓊說:「非法律人士都能聽明白,檢察官的精準指控和精確示證讓大家耳目一新。」該案先後入選最高檢「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案例」「江蘇省檢察機關關愛睏境兒童典型案例」。
在辦理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中,王帆顯示出超強攻堅能力。文章開頭彭某一案中,彭某起初並不認罪,因為「僅有三名幼齡被害人陳述,因時間久、孩子記憶模糊等,沒有具體作案時間和細節,」連雲港市東海縣第四檢察部主任李守華說,「王帆指導我們與偵查人員多次溝通,讓警方對被害人的家人及身邊人進行談話,最終固定了彭某經常在校園門口出沒、去過被害人家中、給被害人零食等細節證據。」
在製作起訴書和庭審預案時,王帆建議引用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作為依據:「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害人陳述穩定自然,對於細節的描述符合正常記憶認知、表達能力,被告人辯解沒有證據支持,結合生活經驗對全案證據進行審查,能夠形成完整證明體系的,可以認定案件事實。」最終,法院全部採納了檢察機關指控。
近年來,王帆共承辦和指導辦理涉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等案件300餘件,所辦案件無一被判無罪,無一被撤回起訴。她也被聘為江蘇省預防青少年犯罪基地專家庫成員、江蘇省百名巾幗專家顧問團成員。
從「小兒科」成長為「大專家」
從事未檢工作,王帆自謙為「小兒科」,但時代的浪潮,讓她必須成為「大專家」。
「王帆有一個特點,不就案辦案,而是就案件深刻思考背後存在的社會問題,並善於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延伸檢察保護職能。」連雲港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戴文浩說。
回到錢某某故意殺人、強姦案中,王帆發現,被害女童有多次機會可以獲救,家長、學校、社會乃至孩子本身都有弱點暴露。為此,她在案後推動檢察院、團委、公安等七部門組建「強制報告」平臺,要求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發現未成年人疑似被侵害的,需通報同級檢察院。強制報告制度實行以來,已經接到兩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線索,檢察機關均迅速跟進,妥善處理。
2018年11月,王帆系統總結了連雲港近年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形成檢察建議,提出多項實打實的問題建議和共建措施——其中法治陽光「護苗成長」安全自護主題教育活動,實現連雲港市學校全覆蓋。
連雲港市中小學很多,差異也大,王帆和同事們沒有平均用力,而是將更多目光投向偏遠鄉村。江蘇有農村留守兒童24萬餘人,其中連雲港就有近3萬人。
在多方共建下,連雲港市創立了未成年人檢察「1+7+N」聯動留守兒童保護機制,創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基地46家,常態化開展工作。近三年來,連雲港市留守兒童犯罪和侵害留守兒童犯罪率實現「雙下降」。
「每每看到這些孩子,王帆常常一會兒笑,一會兒眼泛淚光,這都是因為愛吧。」連雲港市團市委權益部長楊閣說。
從央視舞臺到青藏高原
關愛未成年人,法治宣講必不可少。在此領域,王帆走出了連雲港,走出了江蘇。
2019年9月,王帆被遴選為最高檢法治進校園宣講團成員,赴青海、西藏為偏遠州區孩子們送去法治雨露,助力脫貧攻堅。一個多月裡,王帆輾轉於高原,跨越數千公裡,克服高原反應,每到一處,讓孩子們知道怎樣更好地用法律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我們教育了孩子,孩子也同樣教育了我們。」王帆說。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講團成員給孩子分發小國旗和國旗貼紙,一位瘦小的女生怯怯地走近王帆,「老師,我給你也貼上國旗。」王帆立刻蹲下身來,感悟良多,「結束後,整個場館沒有落下一面國旗,也沒有落下一片貼紙,乾淨得如同高原孩子的心靈……」
登上高原之前,王帆已走進央視。2018年10月,最高檢與央視合辦的未成年人保護類節目《守護明天》第二季首映式開播,王帆作為檢察官主持人,講述了《看了不良視頻之後》。現場及網絡觀看人數近8000萬人次,列入全國「法治進校園」指定教材,被「學習強國」平臺推廣轉發。
從巔峰到初心
2018年12月,第二屆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業務競賽在京舉行。歷經5場比拼,代表江蘇出戰的王帆以第一名的總成績獲得全國總冠軍。
成績傳來,連雲港檢察機關群情振奮,但該院檢察一部主任魏震並不意外。備戰的某個夏夜,在醫院陪護家人的魏震遇見一個在走廊裡湊著燈光看書的身影:王帆。原來,她在陪伴住院的孩子,手裡拿的是標註密密麻麻的講義,「孩子睡了,同病房的一個大娘說孩子醒了就叫我。」
「你要看到幾點?」
「兩三點吧……」
後來王帆還提到此事,對那位大娘心存感激:「孩子晚上常常疼哭醒,但有一晚沒見鬧,原來大娘怕我分心,悄悄把孩子哄睡著了。」
在她看來,世界上就是這樣洋溢著愛與暖。
轉眼間,王帆的檢察生涯十年有餘。該如何定義自己?王帆的答案很簡單: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初心不改地不斷奔跑。(檢察日報 盧志堅 楊佔廠)